許鞍華執導的《第一爐香》改編自張愛玲同名短篇小說〈第一爐香〉,這是繼1984《傾城之戀》及1997《半生緣》後,許鞍華第三次挑戰改編張愛玲小說。被學者王德威尊稱為「現代文學的祖師奶奶」的張愛玲擅於描寫男女關係中的角力,華美中帶著荒涼,數十年間在港、中、台累積人數可觀的「張迷」,《第一爐香》勢必在張愛玲粉絲的高度期待下被放大檢視。
可惜的是上映後票房與口碑都不如預期,廣大的觀眾認為男女主角的選角與原著小說裡的小說形象差距過大,導演許鞍華也在與媒體人的對談中,將慘澹的票房成績歸咎於選角上的錯誤。
《第一爐香》的故事環繞在一個滯留在香港的女大學生葛薇龍,為了繼續留在香港完成學業而投靠繼承大筆遺產的寡婦姑母,在姑母的步步計算下,在複雜的男女利益交換中,逐漸迷失自我,從遊走於男人間的交際花,淪為富商情婦,用自己的青春眷養著她無法得到回應的愛情。
演員與小說人物的形象落差,是最多人批評的一個點。在原著小說中,葛薇龍是一個「眼睛長而媚,雙眼皮深痕直掃入鬢角裡去」充滿媚態與骨感的絕色女子,然而馬思純所扮演的葛薇龍卻是有著無辜大眼,略顯圓潤的少女。
電影的改編原就是第二次的創作,在改編的過程中無可避免地加入導演個人的想法與創造,更何況有許多文字獨有的描述難以具體呈現於影像,應該將原著小說改編電應視為,在小說的架構上進行的創作。
許鞍華的《第一爐香》的葛薇龍在電影裡面本應該是主角,故事線是環繞著葛薇龍在發展,但是在電影的推進當中,無法看見葛薇龍在關係與關係之間的角力,心境的變化,而這男女關係之間的攻守與純真到世故,恰巧就是觀眾最期望看見的。
張愛玲的小說場景大多座落在上海與香港,上海是最早與西洋接觸的城市,香港則是英國的殖民地,兩個城市都沉浸在一種中西混雜的氛圍,居住在其中的人身陷在不中不西的文化窘境裡,生長於香港的中西混血兒更是掙扎於這樣的困境中。
中西混血的喬琪喬像是童話故事中,擺盪在鳥類與獸類之間的蝙蝠,在女人之間游走,表面上是遊戲人間,實際上則是在尋找一張長期的飯票,貧窮的葛薇龍自然不是喬琪喬理想的對象,因此,面對葛薇龍的求愛,他只能答道:「我不能答應你結婚,我也不能答應你愛,我只能答應你快樂。」
在喬琪喬與葛薇龍的對手戲當中,彭于晏沒有將一個情場老手的魅力詮釋出來,在他與葛薇龍之間看不見一絲男女之間的火花,兩人初次單獨相處的場合裡,應該是一對男女互相調情,在欲拒還迎間逐漸堆疊,為往後葛薇龍的癡迷埋下伏筆,然而在這一個片段裡面只看見一個俊俏的混混在「挑釁」良家婦女。
住在中西合璧豪宅內的有錢寡婦梁太太是葛薇龍的姑媽。舉手投足間散發魅力的她,精於算計,擅長用宅內的年輕女子做為誘餌吸引男子自投羅網,前來依親的葛薇龍青春貌美,自然也是她滿足愛欲的一枚棋子。
相較於人物形象扁平的葛薇龍,在《第一爐香》中可以清楚看見梁太太內心強大的欲念驅使她一切的行為與算計,也是因為俞飛鴻將梁太太具像化為行為,這個角色被刻畫得很細膩,反而讓這個角色反客為主更像主角,讓觀眾印象深刻。
整體來說,俞飛鴻將梁太太這個角色刻畫得很成功,但是如果作為一部小說改編的電影,在原著核心命題的捕捉上,這是一部很失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