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報報】民居寫真,風韻永存:老宅‧曾經──台灣百年民宅之美特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家」是一個凝聚了人與人的情感,充滿溫暖的地方。

走在台灣的街道巷弄中,有時候彎過一個轉角,在小巷盡頭,或許就能遇見一幢洋房或是一間三合院落,在一片高樓大廈當中,確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路上碰巧遇見一棟樣式別緻、氣度或恢弘或沉穩的老房子,心情必然又驚又喜,那如果是走進一間老房子,還能看見全台灣其他五十間老房子的絕代丰彩呢?


出發吧!穿梭於台灣百年民宅之間

走過兩側騎樓都保留了古典建築立面的迪化街,聞著各式乾貨與藥材的獨特氣味一路向北,來到坐落於迪化街北街,有別於其他大稻埕建築風格,外觀呈橘紅色半弧形的老房子,以及停留在騎樓處迎接客人的蜜蜂磨石子圖騰,讓人忍不住好奇,踏入紅色大門內,一探究竟。

越過印上古舊紅色木門的迎賓牆,欣賞過地上大幅的老山高麗參磨石子圖騰,進入利用隔板以及錯落貼在地面的水溝蓋、紅色人形磚等熟悉的台灣街道地磚圖案營造出來的巷弄空間,牆上掛著的一個個相框,將台灣從北到南,再到東部、離島等地,嚴選的五十間百年民宅最美好的樣貌,以及其獨特之處,透過照片與詳細卻精簡的文字介紹,讓民眾在老房子裡,不只感受到老房子的氛圍與活力,同時欣賞著其他老房子的美麗倩影。

raw-image
承載生活記憶的民居風華

「老宅‧曾經──台灣百年民宅之美特展」是迪化207博物館的謝幕展,以老房子活化與台灣庶民文化為主題、陪伴許多人走過五年時光的它即將在今年八月三十一日熄燈。

最後一個展覽,回到「老房子活化」與「在地人文故事」的初衷,也連接起台灣各地,為人們撐起一方安居天地、各式各樣的老房子,以及人們與老宅們有關的記憶──或許是曾經到訪,或許是曾經聽聞,或許是初次見面,也或許是抓緊最後的一段時間,再陪陪老朋友。

看著牆上一張張的照片,曾經到訪過的那些宅子總勾起我與它們的回憶,像是曾在蘆洲李宅服務的時光,這才恍然發現我已多年未曾再去;或是看著霧峰林家的圖像,想到兩年前自己一個人在這偌大宅院裡靜聽風聲鳥鳴,細細品賞大戶人家院落的古典氣派,那實在是令人想再度前去享受的悠閒氛圍。

而許多還沒有機會拜訪的老宅,則透過展覽先從照片與文字認識它們,並收入待訪清單,期待之後能夠一一完成踏點,親身感受它們的獨特氣質,創造與它們相關的共同記憶。

raw-image

五十間老房子,有洋樓,有傳統閩式建築,有草厝,有中式風格,有西洋式樣,有日式美學,這些建築的一磚一瓦,一個小小的裝飾,或是門口的對聯、堂號,都承載著過去台灣歷史的痕跡,地方生活的刻印,反應了當年它們建成時候的時代文化。

這些老宅在走過百個寒暑之後,有的仍延續著替住民遮風擋雨的任務,有的則轉型成餐廳,持續與在地文化交流;有的成為博物館,不只本身是文物之一,也成了許多文物的新家,而隨著歲月推移,始終不變的是不斷與人們共同織出美好的回憶與連結。


迪化207博物館五年間的每一檔展覽DM

迪化207博物館五年間的每一檔展覽DM

生活離不開食衣住行,文化從日常當中累積而成,建築或許是最可能被保留,卻也最不好保存的生活文物了吧?每一間被留下、被妥善照顧的老房子都是極其幸運的,有了與人的連結,老屋才能再度展現它精彩的生命力。

如果得空,來一趟大稻埕,散步到迪化街的北街,來與迪化207博物館這棟老房子,還有館內正展出建築寫真的其他50間老宅子,交個朋友吧!


展覽資訊

老宅‧曾經──台灣百年民宅之美特展

展覽地點:迪化207博物館1-3樓

展期:即日起~8/31

票價:免費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按個愛心,或是掌聲鼓勵一下,也可以到我的首頁去看看其他文章,追蹤一下其他專題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觀影‧看戲‧讀點書‧走段路
53會員
108內容數
一場電影,一齣戲,一本書,一段旅程 在場景與景色的變換,在人物角色的情感中流連,在紙頁的字裡行間, 透過五官感受他們的故事,感情與生命脈動,最後彙整成我流感受的小小心得。
2023/08/21
《無垠之森》展覽邀請13位/組國內外藝術創作者,並以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作為切入點,透過過道、逢魔時刻、薩滿三個主軸意象,讓觀眾走進一座偏僻未知、深不見底的渾沌森林,透過在這座森林中的20餘件作品,引導觀者感受「既不在此、也不在彼」,連結著生與死、真實與幻象、現世與彼岸、此處與他處的幽冥空間。
Thumbnail
2023/08/21
《無垠之森》展覽邀請13位/組國內外藝術創作者,並以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作為切入點,透過過道、逢魔時刻、薩滿三個主軸意象,讓觀眾走進一座偏僻未知、深不見底的渾沌森林,透過在這座森林中的20餘件作品,引導觀者感受「既不在此、也不在彼」,連結著生與死、真實與幻象、現世與彼岸、此處與他處的幽冥空間。
Thumbnail
2023/07/17
在我看來,我們還有很多故事要說。──華特‧迪士尼。 在你的童年裡,陪伴著你成長的動畫是什麼呢?或許是宮崎駿與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也或許是皮克斯、夢工廠等動畫公司,而提到美國動畫,佔有一席之地的迪士尼必然也都在許多人童年的動畫清單上,而且佔了極大的比例吧?
Thumbnail
2023/07/17
在我看來,我們還有很多故事要說。──華特‧迪士尼。 在你的童年裡,陪伴著你成長的動畫是什麼呢?或許是宮崎駿與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也或許是皮克斯、夢工廠等動畫公司,而提到美國動畫,佔有一席之地的迪士尼必然也都在許多人童年的動畫清單上,而且佔了極大的比例吧?
Thumbnail
2023/04/16
出版者作為協調者、創意者,作為比其他人更能承擔風險的角色,作為所有角色之間的橋樑,才能跟作者說:「請把書交給我。」或者跟書店說::「請跟我們一起賣這本書。」──節錄自李屏瑤〈希望得到同行高手真正的敬重:訪新經典文化總編輯葉美瑤〉,《文訊》354期。
Thumbnail
2023/04/16
出版者作為協調者、創意者,作為比其他人更能承擔風險的角色,作為所有角色之間的橋樑,才能跟作者說:「請把書交給我。」或者跟書店說::「請跟我們一起賣這本書。」──節錄自李屏瑤〈希望得到同行高手真正的敬重:訪新經典文化總編輯葉美瑤〉,《文訊》354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老街每間房子的立面牌樓究竟在表述甚麼?遊客在沒有導覽解說下是難窺其奧,來大溪老街除了品嘗賴祖傳豆花、百年油飯、里長嬤碗粿外,不妨在每座牌樓前駐足一下欣賞他們的藝術之美。
Thumbnail
老街每間房子的立面牌樓究竟在表述甚麼?遊客在沒有導覽解說下是難窺其奧,來大溪老街除了品嘗賴祖傳豆花、百年油飯、里長嬤碗粿外,不妨在每座牌樓前駐足一下欣賞他們的藝術之美。
Thumbnail
一個人的好處是隨興而至,漫步在台北市齊東街日式宿舍建築群,用腳走路、用眼觀察、用心體會、用耳聆聽。這條心儀已久的散步路線,老房舍搭老樹,憶往事配故事,光是廣場的防空洞,大王椰子與老榕樹的氣根共生,還有整修後的屋瓦,室內透光明亮的格局,過往的人文風味、歷史典故,值得慢慢細細地品味。
Thumbnail
一個人的好處是隨興而至,漫步在台北市齊東街日式宿舍建築群,用腳走路、用眼觀察、用心體會、用耳聆聽。這條心儀已久的散步路線,老房舍搭老樹,憶往事配故事,光是廣場的防空洞,大王椰子與老榕樹的氣根共生,還有整修後的屋瓦,室內透光明亮的格局,過往的人文風味、歷史典故,值得慢慢細細地品味。
Thumbnail
此次鄰長旅遊晚上入住位在蘆洲徐匯中學站與捷運共構的成旅晶贊飯店,晚餐後早早就到飯店 check in ,都住在捷運站樓上了,當然要善用這個便利功能搭捷運到附近走走,選了個離徐匯中學站不遠的大橋站,猶如走進電視電影懷舊場景的大稻埕迪化街,我們都初次來訪,感覺特別興奮。 有全台最響亮年貨大街名氣的迪化街
Thumbnail
此次鄰長旅遊晚上入住位在蘆洲徐匯中學站與捷運共構的成旅晶贊飯店,晚餐後早早就到飯店 check in ,都住在捷運站樓上了,當然要善用這個便利功能搭捷運到附近走走,選了個離徐匯中學站不遠的大橋站,猶如走進電視電影懷舊場景的大稻埕迪化街,我們都初次來訪,感覺特別興奮。 有全台最響亮年貨大街名氣的迪化街
Thumbnail
近年的復古風潮,讓老屋有了新生命,許多街區改造整修之後,帶來栩栩生機。有一陣子喜歡按圖索驥四處泡咖啡店,並非自己對咖啡的理解有獨到之處,老房舍前生可能是宿舍、學堂,或者是診所,保持原貌略加整修,一磚一瓦盡顯故事,隨著光影遊走撫摸,穿越時空的fu於焉產生。
Thumbnail
近年的復古風潮,讓老屋有了新生命,許多街區改造整修之後,帶來栩栩生機。有一陣子喜歡按圖索驥四處泡咖啡店,並非自己對咖啡的理解有獨到之處,老房舍前生可能是宿舍、學堂,或者是診所,保持原貌略加整修,一磚一瓦盡顯故事,隨著光影遊走撫摸,穿越時空的fu於焉產生。
Thumbnail
【迪化207博物館】 台北市首座私人博物館「迪化207博物館」,營運5年後,即將於今年8月31日熄燈。 最後一檔展覽則是「老宅・曾經-台灣百年民宅之美」與同名專書,呈現50間台灣百年民宅之美。 地點:迪化207博物館(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207號) 展期:即日起至2022/08/31
Thumbnail
【迪化207博物館】 台北市首座私人博物館「迪化207博物館」,營運5年後,即將於今年8月31日熄燈。 最後一檔展覽則是「老宅・曾經-台灣百年民宅之美」與同名專書,呈現50間台灣百年民宅之美。 地點:迪化207博物館(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207號) 展期:即日起至2022/08/31
Thumbnail
「迪化街十連棟」除了改建新大樓外,建商也致力保留百年舊屋「立面騎樓」的部分建物,並加以鋼骨補強整修完成,號稱「十連棟」,與新大樓前後並立,更顯得位於前面走過歷史滄桑老屋的彌足珍貴。「迪化街十連棟」靠近迪化街一段的老屋,保留了迷人著磚瓦建築,在每棟老屋天花板上都有一盞盞象徵喜慶的大紅燈籠高高掛,漫步其
Thumbnail
「迪化街十連棟」除了改建新大樓外,建商也致力保留百年舊屋「立面騎樓」的部分建物,並加以鋼骨補強整修完成,號稱「十連棟」,與新大樓前後並立,更顯得位於前面走過歷史滄桑老屋的彌足珍貴。「迪化街十連棟」靠近迪化街一段的老屋,保留了迷人著磚瓦建築,在每棟老屋天花板上都有一盞盞象徵喜慶的大紅燈籠高高掛,漫步其
Thumbnail
走在台灣的街道巷弄中,有時候彎過一個轉角,在小巷盡頭,或許就能遇見一幢洋房或是一間三合院落,在一片高樓大廈當中,確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路上碰巧遇見一棟樣式別緻、氣度或恢弘或沉穩的老房子,心情必然又驚又喜,那如果是走進一間老房子,還能看見全台灣其他五十間老房子的絕代丰彩呢?
Thumbnail
走在台灣的街道巷弄中,有時候彎過一個轉角,在小巷盡頭,或許就能遇見一幢洋房或是一間三合院落,在一片高樓大廈當中,確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路上碰巧遇見一棟樣式別緻、氣度或恢弘或沉穩的老房子,心情必然又驚又喜,那如果是走進一間老房子,還能看見全台灣其他五十間老房子的絕代丰彩呢?
Thumbnail
週六下午的府城,陽光燦爛。藏身在熱鬧的成大校園後,「有戶人家 une Famille」佇立於靜謐的小巷中。這棟屋子,就像是寒暑假等著孫子回家的爺爺奶奶家,十分常見的台灣老宅。一磚一瓦,都流淌出迷人的歲月痕跡。 這棟屋子,乘載了將近一甲子的記憶。 現在,它是一間民宿,也是咖啡廳。
Thumbnail
週六下午的府城,陽光燦爛。藏身在熱鬧的成大校園後,「有戶人家 une Famille」佇立於靜謐的小巷中。這棟屋子,就像是寒暑假等著孫子回家的爺爺奶奶家,十分常見的台灣老宅。一磚一瓦,都流淌出迷人的歲月痕跡。 這棟屋子,乘載了將近一甲子的記憶。 現在,它是一間民宿,也是咖啡廳。
Thumbnail
用餐前的空檔,在巷弄之間意外發現到了這間老宅,門口的花窗和土磚牆,一下子就將我們的眼光抓走了。 一進來便能感受濃厚的老屋氣息,從門窗或者樓梯,能感受到用心維護和擺設的一切。 這樣的洗手台現在已有點難見到,加上一旁的椅子,在這裡坐上一晚看本書,就是簡單的幸福不為過了吧。
Thumbnail
用餐前的空檔,在巷弄之間意外發現到了這間老宅,門口的花窗和土磚牆,一下子就將我們的眼光抓走了。 一進來便能感受濃厚的老屋氣息,從門窗或者樓梯,能感受到用心維護和擺設的一切。 這樣的洗手台現在已有點難見到,加上一旁的椅子,在這裡坐上一晚看本書,就是簡單的幸福不為過了吧。
Thumbnail
在溫州街一帶散步,轉彎走入和平東路一段、遇見「大院子」。「大院子」是身世有點謎、命運頗多舛、但終究幸運重生的一幢日式老屋。它的前身帶有神祕謎樣色彩,一說是這裡曾為日本海軍招待所(水交社)、又有一說它曾是日治時期臺北帝國大學(即現在的臺灣大學)單身教職員的宿舍...
Thumbnail
在溫州街一帶散步,轉彎走入和平東路一段、遇見「大院子」。「大院子」是身世有點謎、命運頗多舛、但終究幸運重生的一幢日式老屋。它的前身帶有神祕謎樣色彩,一說是這裡曾為日本海軍招待所(水交社)、又有一說它曾是日治時期臺北帝國大學(即現在的臺灣大學)單身教職員的宿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