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交通減碳,我們能怎麼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交通減碳,為甚麼要關注?
連接上一次發布的文章,我們能夠從中了解到「大眾交通運輸不足」以及「使用較環保之私人交通工具需要付出更多代價」兩大議題是阻礙交通減碳實踐的絆腳石。

當你看著準備搭的公車從你眼前呼嘯而過,而看看班表下一班還要三十分鐘的時候,你是否有想衝進運輸公司大罵一頓的衝動?

而當你準備放棄公車轉而走向U-bike站點,卻發現你需要到達的地方方圓十里連一個站點都沒有的時候,是否感到更加煩躁,恨不得自己有瞬移魔法能夠打個想只就到達想要的地方?

沒錯!這就是所謂的「大眾交通運輸不足」!在公車班次不足、共享單車又不夠普及的情況之下,其實大部分人都不想選擇最原始的方法ーー走路。當然啊,天氣炎熱加上走在路上隨時有可能被三寶撞,有誰想要選擇這樣一個沒效率又危險的方式呢?

那麼、還有甚麼方法能夠解決這樣的難題呢?好吧、只好選擇購買自用私人交通工具了!本著愛地球做環保的精神,你打開了電動車價格的網頁。但是放眼望去電動車貴的好貴、便宜的又不保證質量,你算了算、哇,車貴就算了,電池甚至還要月租!?

超級不划算!

好了,現在你也體會到了「沒有能力負擔更加環保的私人交通工具」啦。是不是更了解了一點為甚麼我們必須關注這個議題呢?

當我們做為真正使用這些交通工具的平民老百姓時,街道上充斥的廢氣也同樣會回報在我們身上,地球正因為這些廢氣以及多餘的碳排變得虛弱,海平面上升、極端氣候、越來越熱,這些所謂的「後果」都是你我需要承擔的。

如果不去改變它,我們的未來將會面臨更加嚴峻的環境問題。到那時候再來談改變的話,就要來不及了。

|面對此議題,我們能做些什麼?
很多人會表示,我認識到這件事的嚴重性了,但它依舊離你我很遙遠,畢竟無論是修改政策或是普及電動車似乎都並不是身為上班族或是高中生的你我能夠進行的。那麼,我能夠做些甚麼、或怎麼去進行關注呢?

首先,當然啦!改變總是要從自身開始做起的,減少使用汽機車的頻率、多多使用家門口外面的公車站或是騎上你有些生鏽的腳踏車,或著作為夏日勇者,你決定要採用走路這個最最環保的方式!

雖然會讓出門通勤的時間多上十到二十分鐘,不過也許在公車上可以遇見意想不到的事情哦?也許你會看見你在騎機車時從未發現過的,路旁的美景,也有可能在公車上遇見你這一生的真命天子/天女ーー超級浪漫!到時候和朋友同學聚會就不怕話廢啦,因為每天都會看見不一樣的故事,每天都有新的話題可以進行。

當然,因為前文也說過的、大眾交通班次有些不足,可能會為每天的早晨增添一點的煩躁或變故ーー不過這也是實踐行動的一環!當我們對於這樣的情況親身體驗且更加深刻之後,就更有抗爭的動力了!

再來,如果真的沒有辦法使用更加環保的交通方式通勤的話,我們可以選擇改變身邊的人!用各種方法說服你那不願搭公車的同學/同事和你一起搭公車上學/班,把上述的理由搬出來告訴他!有誰會拒絕更加多姿多采的生活呢?

或者是關注各環保組織,他們會不定時舉辦各種講座或者是抗爭,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能夠獲得歸屬感以及更多關於交通減碳的知識,說不定還能交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高中生們還能夠獲得寶貴的學習歷程經驗......一舉多得,在學識以及人際上皆有非常大的進展!

至於不知該從何下手?請不要擔心,在下一個段落會整理出幾個關注此議題的環保組織分享給大家!

至於如果你是一位對於公共活動非常有興趣且熱心帶領的志願者,還有個有可能直接改變政策的方式可以推薦給你!

也就是屬於政府機關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

這是一個提供給想要落實政治參與卻又苦無地方的公民們的平台,在上頭你可以發起提議,也可以在看見認同的提議後使用附議功能支持此提議,甚至可以直接使用網站的功能寫信與首長們連絡。網站內容非常多元,且上頭的提議是會被確實落實的,舉個例子,就像八月即將上路的「取消早自習延後上學」政策就是由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發起的。

|不知所措,該從哪裡下手?
這一章節主要是針對想要關注議題卻不知從何下手的各位,將會選出幾個環保組織進行簡單的推薦,同時也會對我們的團隊進行介紹。在文章末尾將會放上官方網頁連結。

首先是此次活動的出題組織:地球公民基金會。

此組織是台灣本土環保組織,大多是關心本島之環保議題。關注的主題多元,在山林水土、環境污染、能源轉型、環境民主、綠色經濟等議題上皆有關注,也有定期舉行活動增進大眾對環保議題的認識以及關注,官方網站上更有許多針對此些議題的報導。如果想要增進對交通減碳議題的認識推薦進入「環境民主」之主題分頁進行瀏覽。

第二個組織:Greenpeace綠色和平,國際環保組織,通過科學研究、政策倡議及非暴力直接行動,揭示全球環境問題並提出相應解決方案。主要針對氣候、海洋、森林、塑膠、生活與北極進行相關環保議題探討。從1971年成立開始致力於尋求環境變遷與經濟平衡之解決方案。

第三個組織為TEIA台灣環境資訊學會,擁有獨立媒體,從2000年始針對台灣之環保議題進行了許多報導。主要以民間保護區運動、山林及土地守護、海洋及海岸守護、生活及環境教育作為主要關注目標。

|關於我們?
在這裡進行一個對於我們團隊小小的介紹!

我們是正在參加「中學生社會設計挑戰賽」的四位中學生,分別來自台灣各地,團隊組成多元,有來自台中的理組生、來自南投的兩位文組生以及來自台南的自學生。不過將我們聚在一起的理由只有一個ーー我們希望將台灣變得更好!

我們的ig地址在:no_one_lives_in_taipei,如果對此議題及我們有興趣歡迎上去逛逛,在上面將會放出更多更深入的宣導,不只是文章、也有影片形式,更加深入生活也更加淺顯易懂。

以下為各組織官方網站連結:

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https://join.gov.tw/

地球公民基金會:https://www.cet-taiwan.org/

Greenpeace綠色和平:https://www.greenpeace.org/hongkong/

TEIA台灣環境資訊學會:https://teia.tw/

#交通 #高中 #中學生社會設計個案挑戰賽
avatar-img
0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過去12個月,海平面均溫圖已超出1.5°C的警示門檻。示意圖。infinityharmony7 by pixabay 今年夏天特別燠熱難耐,美國NASA與歐洲哥白尼氣候變遷觀測組織(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 C3S)報導,過去12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再
Thumbnail
來台東找我媽媽,因為看了一本叫做[環保一年不會死]的書,書中提到車子佔據了我們許多心思與時間,提升碳排,也降低幸福感,索性我就將車賣了,剛好最近也比較缺錢~ 到了台東車站,失去便利的車子的我只能另謀它策,剛好最近對走路也越來越有興趣,於是大約五公里的路程,就想說來挑戰看看。 說實在過程比起我
基於節省資源與運動的好習慣 上下班或外出,能騎腳踏車就騎腳踏車 很遠的話,則盡量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上面的觀念,只是提醒大家隨時放在心上喔! 盡力做喔! 我會盡力想看看上班日能否騎腳踏車出門,如果當日還有其他地方要去,那就不騎腳踏車上班。或需趕時間回家的日子,就不要騎腳踏車上班。 自己衡量
Thumbnail
世界自行車日是對自行車這種獨特、耐用、可持續的交通工具的全球性慶祝,象徵著人類進步與發展,為人類交通和環保帶來積極影響。文章內容分享臺灣相關自行車活動路線,以及作者完成50公里騎行挑戰的心得。最後呼籲人們關注環境和健康,並提醒每一次踏上自行車都是對地球的一份承諾。
Thumbnail
在追求永續環境的今日,電動車被視為解決城市污染和減少碳排放的關鍵。然而,電動車普及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顯著的挑戰:如何有效提高電動車的使用便利性和續航里程。來自未來的解決方案——「能線通途」EnerPath,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創新的答案。
Thumbnail
坐公車比開車、騎機車,更能節能減碳,可是很多人寧可開車、騎機車,卻不願意坐這便利的大眾運輸工具。等我坐了一次公車之後,才知道除非迫不得已,一般人不願意坐公車的原因。 最近,腳還是一直發麻,有人推薦榮總醫師,建議我去榮總檢查。星期五請了假,去榮總看醫生,老婆陪我去。
謝謝推薦我去講運輸業永續轉型案例 我覺得這題目是一個高難度的挑戰! 從我出社會後台灣走向低成長時代, 因此政府、業界一直高喊產業升級及轉型   我也搭順風車做了幾個專案研究, 包括商港、機場、道路、物流、能源等 研究成果就不提了, 倒是豐富了我許多管理思維模型   之後發現產業升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中提到了騎機車需要注意停車位置和行車安全,並介紹了一款環保集點APP,讓讀者可以獲得相關的綠色消費回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竹科交通問題的改善可能性,包括園區巡迴巴士的路線問題,通勤公車路線的概念,竹科巡迴巴士的紅線、綠線問題,橘線、綠能線的改善方法,以及其他公車路線設立和提升公車硬體層面的建議等。
自從辦了TPASS之後,我就嘗試的改變原先生活的方式,出門就搭輕軌、捷運、公車或台鐵,沒有公共運輸的地方,就租騎腳踏車,突然覺得在高雄的生活方式,與台北越來越像,不管使用任何一種交通工具,總是要走很長很遠的路,一個城市的發展,最終是想走向減碳環保的模式,但是這樣子的生活方式,需要消耗非常多的時間在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過去12個月,海平面均溫圖已超出1.5°C的警示門檻。示意圖。infinityharmony7 by pixabay 今年夏天特別燠熱難耐,美國NASA與歐洲哥白尼氣候變遷觀測組織(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 C3S)報導,過去12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再
Thumbnail
來台東找我媽媽,因為看了一本叫做[環保一年不會死]的書,書中提到車子佔據了我們許多心思與時間,提升碳排,也降低幸福感,索性我就將車賣了,剛好最近也比較缺錢~ 到了台東車站,失去便利的車子的我只能另謀它策,剛好最近對走路也越來越有興趣,於是大約五公里的路程,就想說來挑戰看看。 說實在過程比起我
基於節省資源與運動的好習慣 上下班或外出,能騎腳踏車就騎腳踏車 很遠的話,則盡量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上面的觀念,只是提醒大家隨時放在心上喔! 盡力做喔! 我會盡力想看看上班日能否騎腳踏車出門,如果當日還有其他地方要去,那就不騎腳踏車上班。或需趕時間回家的日子,就不要騎腳踏車上班。 自己衡量
Thumbnail
世界自行車日是對自行車這種獨特、耐用、可持續的交通工具的全球性慶祝,象徵著人類進步與發展,為人類交通和環保帶來積極影響。文章內容分享臺灣相關自行車活動路線,以及作者完成50公里騎行挑戰的心得。最後呼籲人們關注環境和健康,並提醒每一次踏上自行車都是對地球的一份承諾。
Thumbnail
在追求永續環境的今日,電動車被視為解決城市污染和減少碳排放的關鍵。然而,電動車普及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顯著的挑戰:如何有效提高電動車的使用便利性和續航里程。來自未來的解決方案——「能線通途」EnerPath,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創新的答案。
Thumbnail
坐公車比開車、騎機車,更能節能減碳,可是很多人寧可開車、騎機車,卻不願意坐這便利的大眾運輸工具。等我坐了一次公車之後,才知道除非迫不得已,一般人不願意坐公車的原因。 最近,腳還是一直發麻,有人推薦榮總醫師,建議我去榮總檢查。星期五請了假,去榮總看醫生,老婆陪我去。
謝謝推薦我去講運輸業永續轉型案例 我覺得這題目是一個高難度的挑戰! 從我出社會後台灣走向低成長時代, 因此政府、業界一直高喊產業升級及轉型   我也搭順風車做了幾個專案研究, 包括商港、機場、道路、物流、能源等 研究成果就不提了, 倒是豐富了我許多管理思維模型   之後發現產業升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中提到了騎機車需要注意停車位置和行車安全,並介紹了一款環保集點APP,讓讀者可以獲得相關的綠色消費回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竹科交通問題的改善可能性,包括園區巡迴巴士的路線問題,通勤公車路線的概念,竹科巡迴巴士的紅線、綠線問題,橘線、綠能線的改善方法,以及其他公車路線設立和提升公車硬體層面的建議等。
自從辦了TPASS之後,我就嘗試的改變原先生活的方式,出門就搭輕軌、捷運、公車或台鐵,沒有公共運輸的地方,就租騎腳踏車,突然覺得在高雄的生活方式,與台北越來越像,不管使用任何一種交通工具,總是要走很長很遠的路,一個城市的發展,最終是想走向減碳環保的模式,但是這樣子的生活方式,需要消耗非常多的時間在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