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拿著攝影機的他們 不止是拍電影:《 #香港自由電影宣言 》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豐美股肥》(phone made good film )的 Facebook 截圖
記得在大學讀到關於電影的歷史時,少不免老師總會提及幾個重要的電影宣言。
第一個是1962年德國導演哈羅森夫特(Haro Senft)發表的《奥伯豪森宣言》(Oberhausen Manifesto),宣告「舊電影已死,我們相信新電影」(德文:Der alte Film ist tot. Wir glauben an den neuen.)。
第二個是1987年,由電影監製詹宏志起草的《台灣電影宣言》(又稱《「另一種電影」宣言》),表達對當時電影政策的強烈質疑。
第三個是主張電影回歸原始,由1995年丹麥導演拉斯馮提爾(Lars von Trier)牽頭的《逗馬宣言》(Dogme 95)。
最近為了寫獨立紀錄片相關的文章,還讀到在2007年,來至中國獨立電影界一個重要群體的《黃牛田電影宣言》,他們拒絕來自任何方面的電影審查,強調電影必須忠實表達自身的思想、觀點和立場⋯⋯
所有的宣言,不管是在抵抗什麼,有一個必備的共通點,就是有人在對世界大嚷:是時候改變了。
來到今天的香港,再過六天就是 #香港電影金像獎 的頒獎典禮,可謂業界盛事,但今天由導演任俠、影評人安娜、周澄、陳力行發起,31位本土電影人聯署的電影宣言,又會否是大家注視到的重要里程碑呢?
我們必須牢牢地記住,2022年7月11日是《香港自由電影宣言》的發表日。
以往對於拍電影的人,我們有很多寫法,電影工作者、影像工作者、電影人,或者按照他們的崗位,有的叫導演,有的是收音師,但自此之後,我想在宣言內的名字,該配上「 #電影行動者」這個稱呼吧。
在這個時勢,用實名大聲疾呼的人,每一個都不容易。
他們拿著攝影機,但他們不止是拍電影。
我的文字一點也不重要,請看《香港自由電影宣言》
全文:
Facebook:豐美股肥 Phone Made Good Film /
Instagram:phonemadegoodfilm
//要在當下的香港拍電影,須面對的困難與風險之高,當算是香港歷史上前所未見。但弔詭地,現在必定是最適合拍電影、我們最需要電影的時機。我們寄願自己100%的從電影裏來,往電影裏去。我們相信,電影與倫理、政治、人生,窮根究底最後都會走到同一個終點;把電影做好,就是把自身的種種方面都做好。
我們深知自己並非憑空而來;我們繼承著這個名為「香港電影」的傳統—發端於上世紀一、二零年代,經歷戰後蓬勃的國、粵語片源流,到七十年代武俠功夫與喜劇類型趨向成熟及規模完善,及至八九十年代港產片儼成一國多姿燦爛,轉眼在千禧年後跌跌碰碰到如今。我們的每一筆每一橫,都是有一個近百年來演化沉澱的傳統在背後支撐。唯其如此,我們才能有根本性的突破與開創,才能在真正意義上拍出新世代的香港電影。//
|不定期更新|Instagram:@shit.will.come.true
|舊文章主要結集|方格子:新屎坑 shitwillcometrue
|Matters、Medium:新屎坑 shitwillcometrue
|影像|YouTube:新屎坑 shitwillcometrue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是由6月29日寫到7月1日的影像日記。 習主席抵港後見傳媒,發表了的演說,最後是這樣結尾的,「我就說這些,謝謝大家」。 25年來,我們不太習慣「熱烈歡迎」,如果換了「熱烈地彈琴熱烈地唱」,效果會不會好點?這幾天,我的眼睛,也就看到這些,謝謝大家。 #七一
2016年,曾旭熙在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畢業,在他在個人簡介中是這樣寫的,「於媒體藝術及影像工業兩棲發展,渴望擺脫貧窮、讀書,和經歷像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工業革命、資訊科技革命次類的另一次人類社會演化的重大變革,而跟重要的人一起存活下來」。
從小到大,在高樓成長,沒有「通山跑」的成長經驗。老實說,我初時是很難想像橫洲村民對於土地的感情是怎樣的一回事。 「姑姐」是一位很「young」的60後,梳著小丸子的髮型,穿著牛仔熱褲,因為她有很多侄子侄女,所以喊慣了,索性著所有人都喊她「姑姐」。 留守至最後一晚 橫洲還是我家
在早上7時多再次醒來時,我還是有種難以言喻的失落。 忘了從那天開始,他們不見天日的行動方式成為常態,在責難自己沒有好好記著教訓的同時,又嘗試努力地安慰自己,「或許,有些影像是注定缺失」。 但今天的距離,與昔日強力部門封鎖的物理距離,於我而言是截然不同。 這是記者一個失語的時代。 不甘。
談媒體藝術,香港似乎不是一個合適的地方。但抹殺不了在這個格格不入的土壤上,仍有堅持的人。 「我相信,香港是需要有人做媒體藝術。」藝術家陳朗丰如是說。 「照片」是與電腦「溝通」後的結果 「等待『未知』的感覺,真的很正!」 我依稀記得他這句話。 「電腦」是創作夥伴 「我開始想和電腦溝通。」 展覽資訊
「香港未來屬於人民。」 2016年時,一位年輕導演在他的第一套紀錄長片中,用影像為香港寫下了一則這樣的備忘。 事隔五年,他再次忙著另一套新片《憂鬱之島》的後期製作。 「你覺得未來會是怎樣?」 「香港?」 「關於香港電影呢?」 「我覺得還是可以繼續拍下去。」陳梓桓眼神堅定地說。 陳梓桓想了想,
這是由6月29日寫到7月1日的影像日記。 習主席抵港後見傳媒,發表了的演說,最後是這樣結尾的,「我就說這些,謝謝大家」。 25年來,我們不太習慣「熱烈歡迎」,如果換了「熱烈地彈琴熱烈地唱」,效果會不會好點?這幾天,我的眼睛,也就看到這些,謝謝大家。 #七一
2016年,曾旭熙在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畢業,在他在個人簡介中是這樣寫的,「於媒體藝術及影像工業兩棲發展,渴望擺脫貧窮、讀書,和經歷像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工業革命、資訊科技革命次類的另一次人類社會演化的重大變革,而跟重要的人一起存活下來」。
從小到大,在高樓成長,沒有「通山跑」的成長經驗。老實說,我初時是很難想像橫洲村民對於土地的感情是怎樣的一回事。 「姑姐」是一位很「young」的60後,梳著小丸子的髮型,穿著牛仔熱褲,因為她有很多侄子侄女,所以喊慣了,索性著所有人都喊她「姑姐」。 留守至最後一晚 橫洲還是我家
在早上7時多再次醒來時,我還是有種難以言喻的失落。 忘了從那天開始,他們不見天日的行動方式成為常態,在責難自己沒有好好記著教訓的同時,又嘗試努力地安慰自己,「或許,有些影像是注定缺失」。 但今天的距離,與昔日強力部門封鎖的物理距離,於我而言是截然不同。 這是記者一個失語的時代。 不甘。
談媒體藝術,香港似乎不是一個合適的地方。但抹殺不了在這個格格不入的土壤上,仍有堅持的人。 「我相信,香港是需要有人做媒體藝術。」藝術家陳朗丰如是說。 「照片」是與電腦「溝通」後的結果 「等待『未知』的感覺,真的很正!」 我依稀記得他這句話。 「電腦」是創作夥伴 「我開始想和電腦溝通。」 展覽資訊
「香港未來屬於人民。」 2016年時,一位年輕導演在他的第一套紀錄長片中,用影像為香港寫下了一則這樣的備忘。 事隔五年,他再次忙著另一套新片《憂鬱之島》的後期製作。 「你覺得未來會是怎樣?」 「香港?」 「關於香港電影呢?」 「我覺得還是可以繼續拍下去。」陳梓桓眼神堅定地說。 陳梓桓想了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文化與教育產業未來的可能職務、創業建議、發展方向和營利模式。結合數字化教育、跨文化交流和個性化學習的趨勢,為讀者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和寶貴的建議。
Thumbnail
今天是24節氣中的芒種。這個節氣相較於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對我們來說應該熟悉度比較低,所以就利用這個機會,好好介紹一下這個節氣吧!
Thumbnail
塔拉胡馬拉人(Tarahumara,又稱Rarámuri)是位於墨西哥奇瓦瓦州的美洲原住民,又以善於長跑聞名於世,據說他們有極高的耐力,可以以雙腿長途跋涉翻山越嶺,速度比騾子甚至馬兒還快……
Thumbnail
前幾天好友生日,我要藉助牌卡占卜的力量,才能解救我幾乎要想破頭殼的大腦,決定要送什麼禮物好。雖然感情很好,但並不是會每天膩在一起聊天的關係,看了對話記錄才發現,上次聊天居然已經是一年前。即使如此,這段情誼與送禮傳統對我而言也不是說捨棄就捨棄的……
Thumbnail
中提琴專業,同時輔修大傳,碩班還選了表演藝術產業的行銷路線來深究,三點水製藝文化共同創辦人史潔可說是被音樂耽誤的表藝界行銷高手。本集的《人生善敗學》她將分享為何自己會走向創業之路,也談論現今的劇場生態,以及給予同樣在這條路上努力的人一些鼓勵。
Thumbnail
你想過有玩具或遊戲的本質,竟是體驗「寂寞」的絕境而生嗎?〈寂寞的遊戲〉中的敘事者,嚮往各種孤單寂寞的「遊戲」,遊戲之中模擬孤絕的狀態,卻又希望最後能回到最初的起點,像是捉迷藏,這個遊戲能夠成立,在於有一個人願意將你找回,要不只是一個人孤絕地蜷曲在角落,沒有尋找,躲藏就失去了意義。
Thumbnail
口味極重、血脈賁張、充滿情慾畫面的《性之劇藥》,在漫畫刊行之初就因特別的題材獲得許多迴響,而真人版電影於2020年上映後,更受到來自各界的關注。電影中,兩位男主角北代高士與渡邊將的大膽演出,更令人驚艷不已。
Thumbnail
這是一部期待已久的電影,演員莫子儀、導演鄭有傑、監製楊雅喆的組合,是不看預告就能走入電影院的一種信任。從2006年的《一年之初》鏡頭裡的莫子儀到2020年,十幾年的化學變化,都如espresso萃取般,成為電影時光的印記和風味。
Thumbnail
個人愛極了亞伯導演的風格,著迷於《天上再見》裡的「說故事」法,放到了《蠢蛋告別式》的現代依然成立。尤其喜愛此次導演運用「玻璃」的呈現手法,他擅用了玻璃「穿透與反射」的特性,映照出角色一體兩面的人生狀態。如蘇西在市政大廳的透明地圖前找尋資料室,流露出無從找起的茫然,同時代表著毫無兒子線索的心境
Thumbnail
這些角色和另外一種以“回歸”為主題的人物故事不同,後者通常的劇情邏輯是:發現某種對象(故鄉、職業、配偶、原生家庭乃至整個現實世界)的美好,達成對它的接納,從而放棄原本蠢蠢欲動的打算,決定回歸、留守、諒解或安然處之。但“在門前止步的出走者”卻不同。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文化與教育產業未來的可能職務、創業建議、發展方向和營利模式。結合數字化教育、跨文化交流和個性化學習的趨勢,為讀者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和寶貴的建議。
Thumbnail
今天是24節氣中的芒種。這個節氣相較於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對我們來說應該熟悉度比較低,所以就利用這個機會,好好介紹一下這個節氣吧!
Thumbnail
塔拉胡馬拉人(Tarahumara,又稱Rarámuri)是位於墨西哥奇瓦瓦州的美洲原住民,又以善於長跑聞名於世,據說他們有極高的耐力,可以以雙腿長途跋涉翻山越嶺,速度比騾子甚至馬兒還快……
Thumbnail
前幾天好友生日,我要藉助牌卡占卜的力量,才能解救我幾乎要想破頭殼的大腦,決定要送什麼禮物好。雖然感情很好,但並不是會每天膩在一起聊天的關係,看了對話記錄才發現,上次聊天居然已經是一年前。即使如此,這段情誼與送禮傳統對我而言也不是說捨棄就捨棄的……
Thumbnail
中提琴專業,同時輔修大傳,碩班還選了表演藝術產業的行銷路線來深究,三點水製藝文化共同創辦人史潔可說是被音樂耽誤的表藝界行銷高手。本集的《人生善敗學》她將分享為何自己會走向創業之路,也談論現今的劇場生態,以及給予同樣在這條路上努力的人一些鼓勵。
Thumbnail
你想過有玩具或遊戲的本質,竟是體驗「寂寞」的絕境而生嗎?〈寂寞的遊戲〉中的敘事者,嚮往各種孤單寂寞的「遊戲」,遊戲之中模擬孤絕的狀態,卻又希望最後能回到最初的起點,像是捉迷藏,這個遊戲能夠成立,在於有一個人願意將你找回,要不只是一個人孤絕地蜷曲在角落,沒有尋找,躲藏就失去了意義。
Thumbnail
口味極重、血脈賁張、充滿情慾畫面的《性之劇藥》,在漫畫刊行之初就因特別的題材獲得許多迴響,而真人版電影於2020年上映後,更受到來自各界的關注。電影中,兩位男主角北代高士與渡邊將的大膽演出,更令人驚艷不已。
Thumbnail
這是一部期待已久的電影,演員莫子儀、導演鄭有傑、監製楊雅喆的組合,是不看預告就能走入電影院的一種信任。從2006年的《一年之初》鏡頭裡的莫子儀到2020年,十幾年的化學變化,都如espresso萃取般,成為電影時光的印記和風味。
Thumbnail
個人愛極了亞伯導演的風格,著迷於《天上再見》裡的「說故事」法,放到了《蠢蛋告別式》的現代依然成立。尤其喜愛此次導演運用「玻璃」的呈現手法,他擅用了玻璃「穿透與反射」的特性,映照出角色一體兩面的人生狀態。如蘇西在市政大廳的透明地圖前找尋資料室,流露出無從找起的茫然,同時代表著毫無兒子線索的心境
Thumbnail
這些角色和另外一種以“回歸”為主題的人物故事不同,後者通常的劇情邏輯是:發現某種對象(故鄉、職業、配偶、原生家庭乃至整個現實世界)的美好,達成對它的接納,從而放棄原本蠢蠢欲動的打算,決定回歸、留守、諒解或安然處之。但“在門前止步的出走者”卻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