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撇除疫情及政治情況下, 我對近年香港電影發展之質疑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圖片來源:香港電影金像獎 Hong Kong Film Awards
過往二十年,一直存在著「香港電影已死」的說法,雖然香港電影沒有真正的死去,但無可否認的是,今天的青年,就是成長於香港電影不斷衰落的年代,即使間中出現港產片發展不錯的年份,但之後呢?
近十年香港電影好像較以往多元化,不再是合拍片完全主導,部份紀錄片和獨立電影得到很大的注目,同時有不少青年導演出現,扶植措施也在近年不斷推出⋯⋯局面看似不錯,但我們知道這些只不過是表面情況,香港電影一些根深蒂固問題一直沒得到重視,近年電影學科畢業生乃至影迷,都不難看出香港電影存在之問題。
香港電影現今之困局,不能只怪責疫情及政治之影響,過往香港電影沒有認真看待自身的問題,部份人士過份信賴港中兩地合拍片,會為香港電影票房及就業方面帶來很大的幫助,卻沒考慮到大陸影視政策的變幻莫測,連大陸影人也被殺個措手不及時,更何況香港電影人呢;部份人士強調只要努力,香港電影就能復興,殊不知努力乃是全球影人最基本條件,不是一群香港電影工作者努力𡚒鬥,就能解決問題。
筆者理解解決香港電影困局並非易事,亦知道問題非短期內就可解決,但同時對電影界一些習以為常、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事存有疑惑,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過往行業習慣的疑問
過往香港電影視為理所當然的習慣及處事方式,有不少已不合時宜、或根本從不合理,像以往香港電影出現一些爭議,例如剝削員工、劇本抄襲,即使部份爭議只是一場誤會,但為何缺乏相關問題如工作人員待遇等延伸討論呢?過往電影工作者,是否用太多「拍一部電影很不容易」、「只要齊心,香港電影一定會好」類似的說話,蓋過原本值得深入討論的議題呢?
曾經有不少前輩向後輩強調,不要對行業、社會等有太多的批評,並道出這個行業狹小,提出過多的批評只會影響其工作機會。但是一個健康的行業,不是應接納不同意見和聲音嗎?不要太多批評的說法,跟不願正視問題有何分別呢?這是否反映部份人士小家小氣、對異見存打壓心態呢?如果前輩在大專院校如此教導學生,這是良好的電影教育嗎?
另外,過於強調年青影人不要計較報酬,是否恰當呢?但我們看到不少這類說話,只不過以對方經驗少為名,把自己的剝削合理化,不少畢業生要努力償還學生貸款,當年青影人因經濟壓力而不得不放棄電影工作時,卻以「不能吃苦」來形容這批年青影人,這是公平的評價嗎?香港電影有良好的環境給畢業生發展,以及留住人才嗎?還是自我推動人才流失呢?
香港電影的裙帶關係是否嚴重呢?前輩對後輩的提攜,多奠基於前輩對後輩的關係、相熟程度,多於實力的考量,這是良好的情況嗎?後輩要跟前輩相熟,對年青影人、特別是對海外回流的影視畢業生,是否太困難呢?哪個行業會在裙帶關係下仍良好發展呢?
二.扶植政策的疑問
近年「創意香港」等措施推動香港電影,連《施政報告》或《財政預算案》都經常提及香港電影,甚至以億計的預算支持電影業,看似不錯,但我們仍充滿疑問,究竟這些預算,有多少人真正受惠呢?
雖然過往香港的扶植計劃,也為行業或多或少帶來幫助,但這些措施是否早應出現、推出的時間是否已太遲、或只是最基本的措施呢?例如「劇本孵化計劃」,鄰近地區早已有類似計劃,例如台灣「優良電影劇本」計劃已舉辦超過四十年,香港卻長期欠缺相關措施,而且香港推出的扶植計劃,是否應該再積極、再多元化呢?
各資助等計劃的要求也令人充滿疑問,過往各資助計劃經常要求參加的電影項目,需具商業元素,但過份強調商業元素,是否扼殺香港電影多元化的可能呢?電影資助本應顧及在商業市場不被重視的電影項目,達到香港電影的多元化,香港的電影資助等計劃過份強調商業元素,是否本末倒置的行為呢?
另外,近年不少演員不收片酬出演新晉導演的作品,這些作品大多都屬於「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為何一個政府支援的計劃,因為製作成本問題,出現演員無酬演出呢?演員無酬協助新導演成為常態,真的值得歌頌讚賞嗎?還是突出了支援計劃的缺憾呢?
三.對社會及未來的疑問
過往部份新晉影人做出一點成績,例如拍出一部評價不錯的影片,評論人到觀眾表現興奮本無不妥,但興奮的同時,有否繼續關注香港電影的問題呢?還是過於迷信只有幾名新人及其電影,就能帶動香港電影呢?這會否是對原本香港電影問題的另一種視而不見呢?
香港電影仍是部份人、包括香港及香港以外的觀眾集體回憶,但愈年輕的觀眾,對香港電影的印象愈模糊,如果我們不思進取,未能做出突破與創新,吸引年青一代支持的話,香港電影會否成為老套過時的象徵,只不過是年青一代眼中的「爸爸的娛樂」呢?
另外當我們拿著簡單的器材,只有兩三人在公園進行拍攝,也可能遭受保安員阻止時,究竟我們的社會如何看待拍攝者呢?
四.對「新新浪潮」的疑問
不少傳媒和評論喜用「新新浪潮」來形容近年的新晉導演及其作品,幕前幕後有新人湧現絕對是好事,但是過往香港電影、特別是2000年至2013年之間,甚少新晉影人及其作品得到關注,現在推行一些扶植政策、一些新人出現,會否只是回復較為正常之狀態呢?而且不少新導演拍攝了首部劇情長片後,即使評價至票房不錯,卻沒有下一部長片的下文,這是一個健康的狀態嗎?
同樣地,近年不少新晉導演作品,無論短片還是長片,風格乃至題材未見多元化,甚至題材到電影語言探索、創新方面,比父輩的首作保守。近年有大量相近風格作品,都是寫實、正能量、甚至說教意識強烈的電影,不禁令人懷疑部份作品,是真的人文關懷、還是為了得到資金及市場的投機取巧之作呢?如果新一代影人或電影公司,製作上仍然跟風的話,那麼現在香港電影跟以往的有多大進步呢?
另外,新人有否對現行行業問題發聲、或嘗試作出改變呢?還是一味擁抱體制呢?雖然新人的保守,與社會政治氣氛有關,但新導演的出現,仍舊偏重於體制如首部、或傳統電影公司的出產,在這種社會政治保守的環境下,偏重於體制出產,是否能誕生具真正意義的浪潮呢?的確令人質疑。
期待改變的初心
由於拒絕離地,所以期待改變,並針對所擔憂的事而提出部份建議。這些改變,具體的方案有無數的可能,但原則及憧憬卻是不變:
一.電影製作模式方面
筆者認為,無論在題材上還是製作模式方面,電影是多元化的,不同立場的電影,無論在作品上或個人觀念上,理應可共存。今天電影與網上影片、劇集等的界線亦見模糊,拍攝器材愈來愈輕便,電影創作仍有不同的可能,等待日後的影人發掘,香港電影仍可有不同的形式出現,新香港電影不會局限於以往的製作方式,它的出現未必代表新浪潮的出現,但反映一代影人的創意及對電影創作的意志,以及創作上較具自主性,這跟傳統工業製作本無衝突。
相比之下,傳統電影工業及各項扶植計劃,有著晉升及門路過於狹窄、過於精英制、受限於參賽資格與條例、資深影人對製作影響過大、乃至政治與商業多重考慮等問題,真正的獨立製作較符合未來香港電影的發展,也讓新一代創作人較易表達其創作慾望。
雖然如此,但不同製作方式有各自的存在意義,不像部份人士把電影的定義收窄為商業劇情長片。一部電影的意義,可以有不同因素衡量,不能只因商業元素,而全盤否定部份非主流電影的價值。
不過,無論何類電影製作,所有電影工作者理應獲得尊重,反對任何職場霸凌、性騷擾等行為,亦反對無理的辱罵,不同崗位的工作人員,理應獲得同等的尊嚴,這方面也包括薪酬、入職要求等,尤其是對新人的尊重。
二.資金及扶植政策方面
各類扶植措施應具多元化,研究不同扶植、招募及提拔人才方式的可能,而非過份集中在新晉導演的幫助,皆因並非每個影人都有意擔任導演。多元化的措施,例如已有首部劇情片的計劃,是否可增加首部紀錄片、首部動畫的的支援計劃呢?或者第二、第三部劇情電影計劃呢?規定支援計劃電影內,起用新人達某個比例呢?即使以上提議不可行,是否可參考其他地方的扶植例子,虛心向別人學習呢?
另外,提供稅務優惠給予港產片投資者,像法國規定投資電影的企業,可享最多50%的增值稅減免優惠,以吸引對電影的投資,類似對投資者的幫助,過往被受忽視,卻是電影發展上重要的一環。
除了給予電影投資者優惠外,各種扶植政策及區塊鏈眾籌等會愈見普遍,電影資金的來源也較以往多,筆者願見未來香港電影,創作者較具自主性,不只限於老闆投資的影響,甚至可讓觀眾在眾籌等電影集資方面,有較多的參與。但問題是,科技對電影資金來源的影響,我們有沒有足夠的認知、或相關的措施配合呢?
三.社區及電影教育方面
全港各區的空置場地,可否用作臨時的電影活動例如放映會呢?另外像區議會、賽馬會的資源是否可推動電影文化活動呢?當全港十八區都有自己的足球隊時,各區擁有自己的電影活動、甚至是地區電影,不是可以嘗試考慮研究嗎?
另外,只要不影響其他市民使用,康文署旗下公園的保安員,不應阻止相關拍攝,拍攝者有使用公共空間的權利,特別是只有數人拍攝的製作。
電影教育的價值,在於對學生的美感及技能,作有系統的學習,電影教育並非萬能,也不能視電影教育純粹為電影工業服務,同時希望大專院校提升對學生製作的資助,以減低學生在拍攝作品時的經濟壓力。
無忘創作初衷
電影作為文化載體,是重要的身份認同和象徵,亦是反映時代的見證,倘若香港電影制度等方面仍維持現況,即使沒有政治審查及疫情帶來的衝擊下,香港電影還有良好的發展嗎?
(本文根據《香港電影宣言》初稿改編,由於《電影檢查(修訂)條例草案》出現,所以宣言內容重新編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袁廸旗,「筆記電影會」召集人,影視工作者,眼見香港影視業問題多多,因此撰文分析及批評現今香港影視問題,希望問題得到大眾注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就《2021電影檢查(修訂)條例草案》同香港電影現況,電影工作者、評論人乃至觀眾,仍有基本嘅原則:  一.繼續堅持原有嘅創作同評論 二.反對任何政治審查 三.尊重創作自由,每個創作人都有表達其觀點之權利 四.唔出賣尊嚴,無忘對電影同自身嘅初衷 五.任何電影都有放映權利 
原本的電影宣言約四千字,主要針對香港電影業一直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建議。不過基於上星期《電影檢查修訂條例草案》的出現,於是決定一改方向,把原有的草稿閒置,重新起草,直接回應條例草案,並於九月初發佈!  其實現時電影宣言只有簡單幾句話,跟早前的四千字長文完全不同,宣言內的幾句話,每個人都有能力寫出來,
網上圖片 由於疫情及經濟帶來的影響,大部份人對今年香港電影發展並不樂觀,加上國安法的實行,香港電影未來數年或出現頗大的變數,筆者嘗試透過現今政局推測未來數年,香港電影業可能發生的困局及疑問:  一.措施推出與疑問  政府及「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或會繼續推出不同措施,以解決行內一些問題。「香港電影工作
網上圖片 早前筆者主理的「筆記電影會」舉辦活動,其中有導演表示,現時的提拔措施如「鮮浪潮」、「首部劇情電影計劃」,對他們不少畢業生沒太大幫助,一來「鮮浪潮」早已取消大專組,讓大專畢業生入圍「鮮浪潮」變得困難;而得益「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的人更少,而且大專組得獎者多為碩士畢業,而過百個電影學科學士畢業的
網上圖片 電影幕前幕後每個崗位,都涉及專業知識及技能,有關的知識,在不少的大專院校能夠學習。但為何仍然有不少人認為,電影幕後崗位不需要學、甚至認為一般人都可以擔任呢?   相比攝影、燈光等涉及器材的崗位,編劇的技能或較容易讓大家忽略,過往筆者看過不少沒有相關經驗、沒讀過相關課程、自稱很有創意的人自薦
網絡圖片,一劇之本,非常簡單的道理 最近有不少編劇、組織、評論人等談論香港編劇待遇問題,這是一件好事,可讓較多人了解編劇行業問題,或者這反映了問題積存已久,總有爆發的一天。  筆者也是一名編劇,對別人所說的編劇問題感觸良多,因為表明自己是一名編劇時,有時候別人總是不相信,覺得你根本與失業無異,或者直
就《2021電影檢查(修訂)條例草案》同香港電影現況,電影工作者、評論人乃至觀眾,仍有基本嘅原則:  一.繼續堅持原有嘅創作同評論 二.反對任何政治審查 三.尊重創作自由,每個創作人都有表達其觀點之權利 四.唔出賣尊嚴,無忘對電影同自身嘅初衷 五.任何電影都有放映權利 
原本的電影宣言約四千字,主要針對香港電影業一直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建議。不過基於上星期《電影檢查修訂條例草案》的出現,於是決定一改方向,把原有的草稿閒置,重新起草,直接回應條例草案,並於九月初發佈!  其實現時電影宣言只有簡單幾句話,跟早前的四千字長文完全不同,宣言內的幾句話,每個人都有能力寫出來,
網上圖片 由於疫情及經濟帶來的影響,大部份人對今年香港電影發展並不樂觀,加上國安法的實行,香港電影未來數年或出現頗大的變數,筆者嘗試透過現今政局推測未來數年,香港電影業可能發生的困局及疑問:  一.措施推出與疑問  政府及「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或會繼續推出不同措施,以解決行內一些問題。「香港電影工作
網上圖片 早前筆者主理的「筆記電影會」舉辦活動,其中有導演表示,現時的提拔措施如「鮮浪潮」、「首部劇情電影計劃」,對他們不少畢業生沒太大幫助,一來「鮮浪潮」早已取消大專組,讓大專畢業生入圍「鮮浪潮」變得困難;而得益「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的人更少,而且大專組得獎者多為碩士畢業,而過百個電影學科學士畢業的
網上圖片 電影幕前幕後每個崗位,都涉及專業知識及技能,有關的知識,在不少的大專院校能夠學習。但為何仍然有不少人認為,電影幕後崗位不需要學、甚至認為一般人都可以擔任呢?   相比攝影、燈光等涉及器材的崗位,編劇的技能或較容易讓大家忽略,過往筆者看過不少沒有相關經驗、沒讀過相關課程、自稱很有創意的人自薦
網絡圖片,一劇之本,非常簡單的道理 最近有不少編劇、組織、評論人等談論香港編劇待遇問題,這是一件好事,可讓較多人了解編劇行業問題,或者這反映了問題積存已久,總有爆發的一天。  筆者也是一名編劇,對別人所說的編劇問題感觸良多,因為表明自己是一名編劇時,有時候別人總是不相信,覺得你根本與失業無異,或者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台灣人看香港,曾經像一面鏡子。那一頭是 DNA 相近的人事物,又來自不同的文化涵養。我們的流行娛樂符碼曾經如此靠近,甚至共享某種在無憑、無依的精神家園上,乘著經貿大勢向上飆颺的機緣。這些日常(與非日常)的經驗點滴,透過各自寫實(或不寫實)的方式,被記錄在七〇/八〇/九〇年代的台港電影中。
Thumbnail
從電影百花獎獲獎名單,中國網友感嘆電影獎項是資本人脈的遊戲,資本想捧的人拿獎提名都容易,電影圈排外,沒有影視行業人脈的年輕導演想往上走不容易。順著電影大導背後的資本關係鏈,演技差強人意的演員能靠背後推手拿獎,而民選出來的票房巨星演員,獎運稀巴爛,角逐提名竟然拿不到評委們手中任何一票。
近年來有許多影/視獎項的男、女演員,無論是配角、主角,各種獲獎者的年齡都有越來越小的趨勢,這代表了什麼?
Thumbnail
一個介乎於前現代及現代的香港、介乎於難民社會與經濟起飛的香港、介乎於人情與制度之間的香港、介乎於手工與科技之中的香港──而這個香港,相對於電影說要呈現的八〇年代,更像是六〇年代末、七〇年代初的香港。這裡的香港,蘊含着主創團隊藉城寨四子於電影結尾時說出的不變價值。
Thumbnail
超越獎項的填詞L / 卻空洞無物的金手指,都反映著現今的香港
Thumbnail
本片在九龍城寨這片混亂、擁擠的鋼筋水泥中打造了一個如同現代武俠的故事。人與人之間的情義、各種利益間的爭奪與計算,套一句老話,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千百年來彷彿都是如此。但總能在這片江湖之中找到能讓自己留下的理由。
Thumbnail
在當代港產電影中,《潛行》的出現可能是對港片的某一種致敬,也是對港式警匪片傳統的一次回味。然而,這部影片也無形中凸顯了香港電影的多重困境和挑戰,以及在數位時代下的文化定位和市場變遷。
Thumbnail
看慣過去港產娛樂商業片的觀眾,總覺得題材越來越…偏門?反正大家總愛說「香港電影已死」,新導演(不代表是業界新鮮人)如何計算都未必取得大眾歡心,還不如拍熟悉擅長的東西,先「說好自己故事」!大家以為「拍自傳」只會流於孤芳自賞、自我沉溺(俗稱「自肥」),其實可以從小見大,從個人片段窺探整個社會的軌跡…
先進的城市,也有著陽光照不進的角落,《香港製造》中描繪的就是生活在那種老舊社區的青少年。電影名所謂的香港製造,也是指製造出青少年們的香港,髒亂與擁擠的環境,是我作為外人少見的一面,卻是養育出他們的環境,真實的鏡頭呈現,以我的視角來看,足以刷新我對香港的認識。 不過即使他們在那種環境下成長,也沒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台灣人看香港,曾經像一面鏡子。那一頭是 DNA 相近的人事物,又來自不同的文化涵養。我們的流行娛樂符碼曾經如此靠近,甚至共享某種在無憑、無依的精神家園上,乘著經貿大勢向上飆颺的機緣。這些日常(與非日常)的經驗點滴,透過各自寫實(或不寫實)的方式,被記錄在七〇/八〇/九〇年代的台港電影中。
Thumbnail
從電影百花獎獲獎名單,中國網友感嘆電影獎項是資本人脈的遊戲,資本想捧的人拿獎提名都容易,電影圈排外,沒有影視行業人脈的年輕導演想往上走不容易。順著電影大導背後的資本關係鏈,演技差強人意的演員能靠背後推手拿獎,而民選出來的票房巨星演員,獎運稀巴爛,角逐提名竟然拿不到評委們手中任何一票。
近年來有許多影/視獎項的男、女演員,無論是配角、主角,各種獲獎者的年齡都有越來越小的趨勢,這代表了什麼?
Thumbnail
一個介乎於前現代及現代的香港、介乎於難民社會與經濟起飛的香港、介乎於人情與制度之間的香港、介乎於手工與科技之中的香港──而這個香港,相對於電影說要呈現的八〇年代,更像是六〇年代末、七〇年代初的香港。這裡的香港,蘊含着主創團隊藉城寨四子於電影結尾時說出的不變價值。
Thumbnail
超越獎項的填詞L / 卻空洞無物的金手指,都反映著現今的香港
Thumbnail
本片在九龍城寨這片混亂、擁擠的鋼筋水泥中打造了一個如同現代武俠的故事。人與人之間的情義、各種利益間的爭奪與計算,套一句老話,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千百年來彷彿都是如此。但總能在這片江湖之中找到能讓自己留下的理由。
Thumbnail
在當代港產電影中,《潛行》的出現可能是對港片的某一種致敬,也是對港式警匪片傳統的一次回味。然而,這部影片也無形中凸顯了香港電影的多重困境和挑戰,以及在數位時代下的文化定位和市場變遷。
Thumbnail
看慣過去港產娛樂商業片的觀眾,總覺得題材越來越…偏門?反正大家總愛說「香港電影已死」,新導演(不代表是業界新鮮人)如何計算都未必取得大眾歡心,還不如拍熟悉擅長的東西,先「說好自己故事」!大家以為「拍自傳」只會流於孤芳自賞、自我沉溺(俗稱「自肥」),其實可以從小見大,從個人片段窺探整個社會的軌跡…
先進的城市,也有著陽光照不進的角落,《香港製造》中描繪的就是生活在那種老舊社區的青少年。電影名所謂的香港製造,也是指製造出青少年們的香港,髒亂與擁擠的環境,是我作為外人少見的一面,卻是養育出他們的環境,真實的鏡頭呈現,以我的視角來看,足以刷新我對香港的認識。 不過即使他們在那種環境下成長,也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