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影談心】望君早歸的〈喀秋莎〉

2022/07/1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22年的5月9日,一場在俄羅斯為紀念二戰時蘇聯擊退納粹德國(1945年5月9日),同時致敬那些在戰爭中犧牲的和倖存的老兵們所舉辦的「勝利日大閱兵」,因為「俄烏戰爭」而備受關注。
而在閱兵大典上呈現給世人的,除了各式軍武和雄赳赳氣昂昂的各個兵團方陣外,巾幗不讓鬚眉的「女兵方陣」更是全場亮點!
當英姿颯爽的女兵,整齊劃一,昂首闊步地進場時,場邊所響起的,是每個俄羅斯人都再熟悉不過的,那首自蘇聯時期就流傳至今的歌曲—〈喀秋莎〉。
隨著女兵走在紅場上,彷彿畫面也被拉回到〈喀秋莎〉誕生的時候……
話說在1936年,當時已經移居到莫斯科的詩人伊薩科夫斯基回到家鄉,有天,他走在鄉間道路上,無意間看到了一名少女若有所思地眺望著遠方,眼神中流露出希望又夾雜著憂愁。她在想什麼?是在等人嗎?如果是,那是不是在等待在邊防服役的愛人呢?
這一幕,給伊薩科夫斯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於是,他便寫下了一首抒情詩,試著描繪那名少女當下的心境。後來由勃蘭切爾譜曲,在1938年的一場音樂會上,知名民歌手魯斯蘭諾娃首次演唱了這首〈喀秋莎〉。
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
河上飄著柔漫的輕紗,
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
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
姑娘唱著美妙的歌曲,
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鷹,
她在歌唱心愛的人兒,
她還藏著愛人的書信。
啊,這歌聲姑娘悠揚的歌聲,
跟著光明的太陽飛去吧,
去向遠方邊疆的戰士,
把喀秋莎的問候傳達。
駐守邊疆年輕的戰士,
心中懷念遙遠的姑娘,
勇敢戰鬥保衛祖國,
喀秋莎的愛情永遠屬於他。
歌曲中的少女喀秋莎,縱然十分想念她遠在邊疆的愛人,也擔心他的安危,可是她也明白,她所愛的人是在保家衛國,是一名了不起的「戰士」,因此,她選擇來到可以望向愛人所在方向的岸上,用歌聲寄託對他的想念,同時也想告訴他:喀秋莎對他的愛堅定不移,永遠在家鄉等著他早日歸來。
直到1941年「衛國戰爭」爆發,「喀秋莎」不再只是一個名字,更變成了許多送蘇聯士兵上前線的家屬和心愛的人的代名詞,盼望著他們眼前的戰士能成功擊退侵犯家園的敵人,平安回到他們身邊。
這就是望君早歸的〈喀秋莎〉;不僅是一首抒情歌,也是作為一首二戰時犧牲了兩千七百多萬條生命,戰地血淚史的見證歌曲,流傳後世。
0會員
21內容數
《月下獨酌》/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