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僵硬、難走路,正面迎戰髖關節難題,若需手術不能拖,醫師圖解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髖關節是人體最大關節,活動度很大,當髖關節受損時,行動會受到限制,生活品質也大受影響。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洪誌鴻醫師指出,髖關節受損時,最常見的表現是活動角度會受限且沒辦法負重。

「當膝關節出問題時,患者的膝關節不太能彎曲,但是可以坐或站,」洪誌鴻醫師說,「但當髖關節出問題時,就很麻煩,由於髖關節旋轉角度受限,使得患者無論坐或站都很不方便,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更為嚴重。」

髖關節受損最常見的原因是年紀大導致關節退化、軟骨磨損,另外還有創傷和股骨頭壞死。髖關節是由髖臼與股骨頭所構成,股骨頭像顆圓球,裝在髖臼裡。當股骨頭的血液循環變差,股骨頭可能壞死。壞死之後的股骨頭會漸漸被身體分解、吸收,而漸漸變軟、崩塌,無法支撐體重。

股骨頭壞死的危險因子有很多種,包括飲酒過量、長期服用類固醇、紅斑性狼瘡、潛水夫病、骨折等,但是也有部分患者無法找到明確的原因。洪誌鴻醫師說,「年輕人也可能出現股骨頭壞死喔,我曾經替二、三十歲的患者換過人工髖關節,非常年輕。」

髖關節受損,不能單靠止痛藥,建議及早治療

髖關節受損時的治療方式有藥物、復健、手術。洪誌鴻醫師解釋,因為患者容易疼痛,所以會使用消炎、止痛藥物。復健的部分主要針對功能性問題,例如髖關節活動角度受限、沾黏,可以利用復健幫助關節伸展。

如果髖關節的結構出現變化,骨頭明顯損壞或崩塌,關節無法順利滾動,就要考慮動手術換人工髖關節。

「部分患者常會問說,能不能吃止痛藥,勉強能過日子就好?」洪誌鴻醫師說明,「千萬別以為吃吃止痛藥就好,因為股骨頭受損變形後,若在髖臼裡轉動,會持續磨損、造成破壞。髖臼的骨頭其實很薄,如果一直磨、一直磨,就會越磨越深,可能影響未來手術的進行,甚至磨穿骨頭。患者最好能與醫師好好討論,若須手術不能拖,要及早接受治療。」

疼痛較少、恢復較快的前側入路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

髖關節的活動度很大,其周圍被層層肌肉所圍繞。傳統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會先將肌肉切斷,然後把附著在骨頭上的軟組織剔乾淨,露出骨頭,接著將髖關節裡的股骨頭脫臼出來。截斷損壞的股骨頭,並替換人工股骨頭後,再裝入髖臼裡。最後需要一一縫合截斷的肌肉,把傷口關起來。

洪誌鴻醫師說,「截斷這些肌肉,對患者而言是種傷害,術後疼痛比較厲害。」近年來發展出來的前側入路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Direct Anterior Approach),是在皮膚劃開看到肌肉後,不要直接切斷肌肉,而是把肌肉撥開,利用縫匠肌與闊筋膜張肌之間的縫隙,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過程中,醫師盡量減少對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的傷害。

raw-image

和傳統手術相比較,前側入路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的傷口較小、術中失血量較少、術後需輸血的比例較低,且術後疼痛較輕、恢復期較短、住院天數較少,行走步態也較為穩定。

洪誌鴻醫師解釋,因為患者術後能夠較早下床活動,可以開始進行復健,也能預防因為長期臥床所衍生的併發症,諸如下肢深部靜脈栓塞、肺栓塞、褥瘡、肺炎等。下肢深部靜脈栓塞可能導致肺栓塞,讓患者忽然喘不過氣,是相當致命的併發症。

傳統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是讓患者側躺,因為另一隻腳處於彎曲的狀態,換上人工關節後,不容易比較雙腳的長度,術後可能出現長短腳;前側入路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是讓患者平躺,較容易評估雙腳的長度。

除了需要進行骨移植或病態性肥胖的患者,絕大部分病人都可以使用前側入路來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有人可能出現大腿前側麻木的現象,但一段時間後會漸漸恢復。

「我昨天剛替一位83歲的患者做前側入路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麻醉恢復之後,就開始下床活動。」洪誌鴻醫師分享,「今天早上查房,患者自己說,『好像沒什麼事,可以回家了!』」

「部分患者會因為擔心術後疼痛而遲遲不願意接受手術,但一直延誤治療,反而可能造成更多問題。」洪誌鴻醫師說,「例如損壞的髖關節若持續磨損,骨頭磨掉了,患者就會出現長短腳。另外是髖臼的部分,若磨損嚴重,也會影響手術進行。因為術中需要用器械將髖臼打磨成一個真圓,才有辦法裝入髖臼杯。患者髖臼越圓,就能在損失最少骨頭的狀況下完成;當患者的髖臼磨損嚴重,便需要磨掉更多骨頭,髖臼也較容易鬆脫,這些都是拖太久、延誤治療所造成的問題。」

貼心小提醒

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已有數十年歷史,是相當成熟的治療方式,洪誌鴻醫師強調,各種器械與前側入路手術技術的發展都是為了提升治療品質與患者的預後。

患者最好能與醫師詳細討論,及早治療,若需要手術就不要一直拖延,假使延誤治療,等到髖關節都磨壞了,可能影響手術進行,也會增加併發症的風險!

本圖文由「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疼痛、僵硬、難走路,正面迎戰髖關節難題,若需手術不能拖,醫師圖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照護線上的沙龍
38會員
749內容數
照護線上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那是一位70歲的男士,因為經常頭痛而就醫,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B細胞淋巴瘤,並開始接受一線化學治療。」童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沈俊佑醫師表示,「高劑量化學治療導致多種副作用,讓患者難以承受,腦部腫瘤也持續擴大。」
2025/04/30
「那是一位70歲的男士,因為經常頭痛而就醫,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B細胞淋巴瘤,並開始接受一線化學治療。」童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沈俊佑醫師表示,「高劑量化學治療導致多種副作用,讓患者難以承受,腦部腫瘤也持續擴大。」
2025/04/29
你曾有過持續背痛,休息越久反而越不舒服,甚至因此駝背的狀況嗎?小心,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邱瑩明醫師解釋,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常見症狀為持續的背部疼痛,但因容易被誤認為一般肌肉疼痛而忽略。
Thumbnail
2025/04/29
你曾有過持續背痛,休息越久反而越不舒服,甚至因此駝背的狀況嗎?小心,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邱瑩明醫師解釋,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常見症狀為持續的背部疼痛,但因容易被誤認為一般肌肉疼痛而忽略。
Thumbnail
2025/04/29
一名運動員退役後,因無比賽大量運動練習,體重持續上升,加上年紀增長,有感新陳代謝變慢,體重也逐漸飆升破百,並伴隨膽固醇超標,血壓些微偏高以及脂肪肝。因體健報告紅字逐漸增加,讓其意識到嚴重性,經醫師評估後施作ESG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
Thumbnail
2025/04/29
一名運動員退役後,因無比賽大量運動練習,體重持續上升,加上年紀增長,有感新陳代謝變慢,體重也逐漸飆升破百,並伴隨膽固醇超標,血壓些微偏高以及脂肪肝。因體健報告紅字逐漸增加,讓其意識到嚴重性,經醫師評估後施作ESG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前兩天聽到歌手李玟往生的消息,應該很多人跟我一樣,除了震驚形象陽光的她除了這幾年患有憂鬱症以外,就是原來她長期為髖關節發育不良所苦。根據統計,50歲前成年人最常見的髖關節炎原因就是髖關節發育不良。 何謂髖關節發育不良? 在全世界,每10個新生兒就有一個有髖關節不穩定的情形,而每100個髖關節發育不良
Thumbnail
前兩天聽到歌手李玟往生的消息,應該很多人跟我一樣,除了震驚形象陽光的她除了這幾年患有憂鬱症以外,就是原來她長期為髖關節發育不良所苦。根據統計,50歲前成年人最常見的髖關節炎原因就是髖關節發育不良。 何謂髖關節發育不良? 在全世界,每10個新生兒就有一個有髖關節不穩定的情形,而每100個髖關節發育不良
Thumbnail
膝關節為最常見的關節退化部位之一。許多膝蓋關節退化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面臨膝蓋疼痛的苦楚,無論是平日走路、蹲下撿東西、自椅子站起等簡單動作,患者都會經歷「切骨之痛」。所幸目前有新型的人工膝關節可作為置換選擇,除了材料優化,符合原始人體工學的特殊旋轉設計,讓骨頭跟骨頭更密合,行走自如好輕鬆。
Thumbnail
膝關節為最常見的關節退化部位之一。許多膝蓋關節退化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面臨膝蓋疼痛的苦楚,無論是平日走路、蹲下撿東西、自椅子站起等簡單動作,患者都會經歷「切骨之痛」。所幸目前有新型的人工膝關節可作為置換選擇,除了材料優化,符合原始人體工學的特殊旋轉設計,讓骨頭跟骨頭更密合,行走自如好輕鬆。
Thumbnail
人類是直立行走的物種,髖關節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球狀的股骨頭裝在碗狀的髖臼裡,讓髖關節能夠達到相當大的活動度。 因為髖關節需要負載全身體重,承受很大的壓力,倘若髖關節受損、活動角度受限,將讓患者連站立、坐下都出現問題,對生活品質造成極大衝擊。
Thumbnail
人類是直立行走的物種,髖關節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球狀的股骨頭裝在碗狀的髖臼裡,讓髖關節能夠達到相當大的活動度。 因為髖關節需要負載全身體重,承受很大的壓力,倘若髖關節受損、活動角度受限,將讓患者連站立、坐下都出現問題,對生活品質造成極大衝擊。
Thumbnail
髖關節是人體最大關節,活動度很大,當髖關節受損時,行動會受到限制,生活品質也大受影響。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洪誌鴻醫師指出,髖關節受損時,最常見的表現是活動角度會受限且沒辦法負重。
Thumbnail
髖關節是人體最大關節,活動度很大,當髖關節受損時,行動會受到限制,生活品質也大受影響。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洪誌鴻醫師指出,髖關節受損時,最常見的表現是活動角度會受限且沒辦法負重。
Thumbnail
退化性關節炎是極常見的問題,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在台灣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盛行率約15%,女性多於男性,隨著年紀越大,盛行率越高。 長安醫院骨科楊志鴻醫師指出,我們的股骨與脛骨間具有軟骨及關節液,讓膝蓋能夠活動自如,但在長期受力、創傷後,可能導致軟骨磨損、病變。
Thumbnail
退化性關節炎是極常見的問題,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在台灣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盛行率約15%,女性多於男性,隨著年紀越大,盛行率越高。 長安醫院骨科楊志鴻醫師指出,我們的股骨與脛骨間具有軟骨及關節液,讓膝蓋能夠活動自如,但在長期受力、創傷後,可能導致軟骨磨損、病變。
Thumbnail
髖關節置換懶人包 #誰需要髖關節置換? #髖關節置換可以用多久? 一起來認識 #髖關節置換(人工髖關節)吧 常見手術原因 退化性關節炎(最常見) 髖關節骨折癒合不良 缺血性壞死 骨癌 術後 約90-95%可使用10年以上 約90%可以緩解症狀 術後幾天可能較不適,之後會慢慢減緩症狀 物理治療 建議
Thumbnail
髖關節置換懶人包 #誰需要髖關節置換? #髖關節置換可以用多久? 一起來認識 #髖關節置換(人工髖關節)吧 常見手術原因 退化性關節炎(最常見) 髖關節骨折癒合不良 缺血性壞死 骨癌 術後 約90-95%可使用10年以上 約90%可以緩解症狀 術後幾天可能較不適,之後會慢慢減緩症狀 物理治療 建議
Thumbnail
我可以邀請您嗎? 一起瞭解關於身體的小故事 我的患者群裡,幾乎九成都有髖關節內轉或外轉角度不足的現象,它不一定是導致xx問題的主因,但它絕對算是重要的促進因子(contributing factor)。
Thumbnail
我可以邀請您嗎? 一起瞭解關於身體的小故事 我的患者群裡,幾乎九成都有髖關節內轉或外轉角度不足的現象,它不一定是導致xx問題的主因,但它絕對算是重要的促進因子(contributing factor)。
Thumbnail
在筋骨問題裡面,其實更多時候我們只是某個關節故障了,還沒有真的變成病。有趣的是,發生故障的地方跟最後變成病的地方常常不相同;髖關節就是很好的例子,髖關節的障礙常常是腰病或膝蓋病的重要來源。
Thumbnail
在筋骨問題裡面,其實更多時候我們只是某個關節故障了,還沒有真的變成病。有趣的是,發生故障的地方跟最後變成病的地方常常不相同;髖關節就是很好的例子,髖關節的障礙常常是腰病或膝蓋病的重要來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