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否只是相遇,還是重逢,對他們倆來說,都留下了不完美。
如果讓多年相互尋覓的兩人,得以將三十年前那段內心不甘的分手填上句點,那麼,他們倆都寧願彼此不要相見,而把過往那段美好的回憶留待對方去思念,甚至留給來世。
他是一位個性內向又靦腆的男孩,喜愛音樂、文學,吹的一手好中國笛,同時也愛寫小說,高中時已經開始在縣級刊物投稿,並屢次獲得刊登。
而她,是位資優生,個性開朗大方,臉上隨時掛著淺淺的笑,甜美而又迷人。她低他一個年級,是位聰明的女孩,高中時以榜首的身份進入當年縣裡唯一的女校,只因為當年縣裡推動了一個「優秀學子不外流」的留鄉就讀計畫。而她優異的成績自然成了縣裡的樣板學生,高中聯考只報考縣裡唯一的女中。
她除了功課好之外,琴棋書畫也樣樣精通,國中時期就曾經是全國演講比賽第二名、全國書法比賽第一名。在寫作功力方面,更是展現了長才。
他與她相識於一次為期一週的青年文藝研習營。他們都是學校推出的代表。
事實上,他們早已經透過刊物認識了彼此,也相互仰慕對方的才情及文筆,而因文藝營的因緣際會,更加速了他們友誼的進展,進而從相互仰慕升高成了愛慕,並發展成為青澀歲月的初戀情愫。那年他高三,正在為升學聯考而煩惱著;她高二,依照著學校老師及家人給她的未來規劃進行著。
文藝營的課程上,他倆形影不離,眼光不想片刻離開對方。深怕這段初戀會如灰姑娘般,隨著短暫的營隊結束,而回到各自現實的生活。只因為他認為她是被所有人寄於厚望,所有人眼中高不可攀的資優生;而她也擔心高三的他,未來的走向,會否是決定這場初戀是否還有延續的可能因素。他們各自不同的背景及境遇,使得他倆對待這段戀情,呈現了各自不同角度的思考,也因此影響了他倆未來不同的命運。
她珍惜這段初戀,也一直對自己有這份信心可以維持到彼此念大學後。結束營隊後的日子裡,他們相約每天放學後一起逛書店、看畫展,在彼此感情逐漸升溫的同時,卻也引起了學校老師們的恐慌。加上他們倆在先前幾次書信往返之後沒多久,卻在突然間再也收不到她的回信。經過他婉轉地詢問下,得到的回答竟是她的抱怨––她一直沒收到他的來信。
他清楚知道,她是所有人關注的焦點、重點培育的對象,不能允許有任何事影響了她的功課,包含談戀愛。於是,他自私的做了一個遠離她的決定,成全周遭人對她的期待。
那天,他約了她出來,決定向她提出分手。
他在她上數學家教的樓下等候她。她背了個吉他下樓,一臉興高采烈的擁抱著他,但是他卻只是一臉僵硬的應付她急切的擁抱。他向她提出道別,她不明所以道別的意義,因為他們是如此愛戀著對方。但也只能眼睜睜、又懵懵懂懂的看著他離去。
後來他去念了軍校,沒有告訴她。從此,他們彼此都失去了音訊。而他倆這一分別,就是三十幾年的光陰逝去。
他在馬祖服役期間,她是台灣唯一獲准前往馬祖前線戰地採訪的記者。他們曾經如此的接近對方,但卻又遺憾的再次錯過了對方。
三十年後的某天,他們在異地重逢,而兩人也各自都成了兩個孩子的父母親。她是位退休了的媒體工作者,曾經叱吒風雲於新聞媒體,在業界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而他,則還在科技業繼續拼鬥中。她急於向他告白自己的初戀,也是一生中真正意義的戀愛對象就是他,不明白他當初為何要不說原因的丟下自己而從軍去,因為她自認自己有能力及信心去兼顧升學與這份感情。
可是她不知道他倆其實身在兩個不同世界,光天真的以薄弱的初戀情感基礎,無法抵抗隨之而來的來自她的家庭,以及學校、縣府等有形、無形的壓力。當時的她已經不屬於某一個人,甚至也可以說是身不由己了。
唯有成全,或許才是他對她展現出的無私的愛。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