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人樂隊」中的香港符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香港,一個歷史多變、種族多元、節奏快速、金融匯流的重要地方。
在看了「七人樂隊」一片,總覺得有一股悶悶的、透不過氣卻又努力著呼吸、感受新鮮卻又茫然的社會氛圍,這樣的情緒在影片中不斷重複出現,呈現出香港獨有的風味,還有在影片中擴散的力道。

或許是因為35釐米膠片的原因,畫面總有一種特殊的風味,不同於現在的數位拍攝,畫面的視角與鏡頭的深淺散發著濃濃的故事感,正好呼應著不同年代香港所關心的、所想的、所看的,或者在那時代下被影響的最重的元素。

有趣的是,不論任何年代,總有一些香港獨有的元素不斷交織出現,例如功夫、機場、離別、鄉愁...等,正呼應著在當時代下濃厚的華人文化、英國統治與面臨回歸的三大心情,港人總有一種找不到歸屬卻又充滿鄉愁的複雜文化背景。

洪金寶所執導的『天台練功』,深藏著很多當時代的背景,微微的、不著邊際的、淡淡地說出50年代的香港以及他的記憶,例如在地狹人稠的香港,練功的地點總是天台,師父總是有一個白瓷杯,練功總是要搭配上藤條,總有一個負責把風的小師妹,在師傅的形象刻劃,也是一個重要的當代元素。在那個年代下,師徒的傳承以及個人的努力是重要的,而師父給的教訓會成為一輩子的提點,成為人生中重要的原則,也輾轉表述了過去的師徒情份與尊師重道的道理,不但是描述著50年代的香港,也幫自己的過去人生中重要的轉機留下紀錄。

許鞍華所執導『校長』一片訴說了60年代的校園生活,從老校長的視角開始,訴說著記憶中校園裡校長與老師的角色,總是溫暖的、體貼的、照顧人的,而學生就算調皮搗蛋也是尊重師長的,校園中的氣氛就像是一個大家庭,不論在師生間、同儕間、同僚間都是彼此照顧的,透過吃飯以及路邊吃糖水的微小場景,說明了大家都會用著自己的方式照顧別人,運用著這些微小的形式,轉而說明了當時的學校環境、社會環境與架構、以及當時的社會價值觀。到了年長之後,當時最調皮的孩子就會成為最體貼的孩子,成為他們一輩子的家人,也換了角度闡述香港的人際關係與情感是緊密的,特別是從小所培養的情誼,不會因為物換星移而被淡忘,真誠愛護每個孩子的王老師,也成為大家心中永遠的老師、永遠的家人。

譚家明執導的『別夜』是其中最直接卻特殊的視角,一對即將分別的戀人在離別的前一日,透過一個房間的場景、兩個人的肢體與對話、所念的文章與撥放的音樂,每一個環節都是當時的香港符號,沒有任何多餘的訊息,每一個角落都在刻劃著80年代的香港,包含兩人間的對話內容與方式,也深受當時文藝氣息與瓊瑤風格的愛情觀影響,還有在當代移民潮下的情緒波動。特別的是當時香港電影的故事裡,有許多為了追求愛情而放棄家人、放棄金錢、不管階級的劇情,在這片中也能感受到兩人的關係深受當時代的電影所影響,為了愛情可以放棄所有的衝動,也代表著不成熟的青少年感情觀。

袁和平指導的『回歸』所描述的90年代的祖孫情,在面臨1997的回歸到來,兒子一家帶著孫女要離開香港移民了,此片中也出現了功夫、移民、世代、還有中西文化符號,透過祖孫兩倍的觀點,說到了在當時代下的西方文化崛起、東方文化也沒有沒落的情形,還有長輩在語言隔閡下決定留在香港,晚輩在親情的羈絆下又回到家鄉的關係,透過整個故事的結構,不單只是訴說90年代的香港,也暗喻著每個港人都有落葉歸根的鄉愁。

杜琪峯執導的『遍地黃金』講述了在2000年,香港是亞洲重要的經濟樞紐,由於地形與產業的特殊,在當時大量的金融交易成了香港重要的經濟來源,三名年輕的好友,想投資又恐懼的心情,搭配著香港茶室裡面繁榮的場景,成了當時香港特殊的景象,不論情景怎麼轉變,三人的討論地點永遠都是茶室裡面,而經濟的起伏就隨著大家的夢想起飛,又隨著現實跌落,不斷的高高低低、起起伏伏,所以三位好友也一直都在投資與迷惘之中。

林嶺東指導的『迷路』用了移民返鄉的視角說了濃濃的鄉愁與思鄉之情,不同於上述其他幾片中無形的香港記憶,此片中用了更具體的方式說了香港的改變,用了許多舊照片的對比,看起來不太一樣的地方,卻是不同世代的人都一樣重要的地理標的,在外在景點的改變、交通的改變、生活習慣的改變下,離開鬧區的一角,依然有著傳統的住所、土地公、海景、家園,用著兩方的對比,訴說著不論外在怎麼改變,對於港人而言,這都是心中的香港,也都是家鄉,是最令人思念的地方。

徐克指導的『深度對話』正好與林嶺東的角度完全相反,說著現在的人跟過去不在一樣,用著詼諧的角度說著很深的社會現象,我們永遠都不知道誰說的是真的、誰說的是假的;也永遠都不是知道看到的是不是真實的,真實在每個人心中都不同,或許也是徐克眼中的現在社會,不單單只有香港,而是在這快速變化的社會寫照,沒有絕對的樣貌,沒有絕對的真實,每個人心中都覺得自己想的才是對的,一切是非都在每個人內心的判斷中。換一個角度來看,此片中深藏著只有在香港密集且高壓的社會環境中才有的思維,不論是在社會面、經濟面、政治面,都是香港居民每天面對的問題,也透過幽默的方式說著香港非常深刻的文化。

或許七人樂隊雖然不是一般的商業電影,但卻是說著許多有深度又有意義的電影,在香港回歸25周年的日子,導演們雖然說了很多香港故事,卻也的不說很多香港故事,每一位導演都用著短短的時間訴說許多東西,每一個鏡頭語言都是巧妙又深刻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維爾德穆哈克的沙龍
3會員
7內容數
2023/11/15
這一年跑了各類特映、首映、影人包場,雖然有些片子很不錯,卻很難逼我一定要在工作之餘用自己的心情寫出另一篇推薦,《年少日記》卻是一個讓我有太多感觸需要撰寫的一部電影,但又發現怎麼寫都會爆雷,只能說無論是故事情節還是拍攝技巧,都是一流的作品,對於喜歡故事的觀眾或追求技術的人,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片。
Thumbnail
2023/11/15
這一年跑了各類特映、首映、影人包場,雖然有些片子很不錯,卻很難逼我一定要在工作之餘用自己的心情寫出另一篇推薦,《年少日記》卻是一個讓我有太多感觸需要撰寫的一部電影,但又發現怎麼寫都會爆雷,只能說無論是故事情節還是拍攝技巧,都是一流的作品,對於喜歡故事的觀眾或追求技術的人,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片。
Thumbnail
2022/11/22
革命與抗爭是在一個不得已的情形下才會發生的事情,然而短短的50年,香港居民卻面對了兩次大型的革命,不同於過去訴說革命者的故事,《憂鬱之島》帶著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了這些革命者的生命。
Thumbnail
2022/11/22
革命與抗爭是在一個不得已的情形下才會發生的事情,然而短短的50年,香港居民卻面對了兩次大型的革命,不同於過去訴說革命者的故事,《憂鬱之島》帶著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了這些革命者的生命。
Thumbnail
2022/11/03
賽鴿是一個非常在地又非常有新意的題目,賽鴿文化是台灣強大的地下經濟,也深入南部許多傳統家庭的生活之中,導演透過賽鴿看到的是台灣最底層的傳統文化,父權主義與內心愧疚的糾結、充滿順從與掙脫的傳統女性、世代交瘁下極度想破繭而出的女兒、無家可歸的孤兒在找到歸屬卻又不能當作歸屬的矛盾。 這是一個非常厲害的故事
Thumbnail
2022/11/03
賽鴿是一個非常在地又非常有新意的題目,賽鴿文化是台灣強大的地下經濟,也深入南部許多傳統家庭的生活之中,導演透過賽鴿看到的是台灣最底層的傳統文化,父權主義與內心愧疚的糾結、充滿順從與掙脫的傳統女性、世代交瘁下極度想破繭而出的女兒、無家可歸的孤兒在找到歸屬卻又不能當作歸屬的矛盾。 這是一個非常厲害的故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七人樂隊》源於2014年寰亞電影邀請八位香港新浪潮導演,以香港為背景,採用菲林拍攝一系列與香港相關的作品。雖然各位導演沒有言明,然而透過電影內容,不難推敲出《七人樂隊》題材上有幾個共通的關建字: 老香港 回歸 菲林 香港是我家 幾位導演與「今日香港」脫節了!參差不齊,略短評七個故事內容和觀後感:
Thumbnail
《七人樂隊》源於2014年寰亞電影邀請八位香港新浪潮導演,以香港為背景,採用菲林拍攝一系列與香港相關的作品。雖然各位導演沒有言明,然而透過電影內容,不難推敲出《七人樂隊》題材上有幾個共通的關建字: 老香港 回歸 菲林 香港是我家 幾位導演與「今日香港」脫節了!參差不齊,略短評七個故事內容和觀後感:
Thumbnail
「你想像中的香港是什麼樣子的呢?」 「那時候的香港......是很自由的。」 󠀠 如果《#時代革命》是將反送中的身影記錄下來,那麼《#憂鬱之島》就是將鏡頭拉得更遠,把各個時代的香港人聚集起來,重現歷史,讓我們看見世代之間的對話。 󠀠󠀠 上一個世代,或被文革肅清,或因六四定罪,他們都為了追求民主
Thumbnail
「你想像中的香港是什麼樣子的呢?」 「那時候的香港......是很自由的。」 󠀠 如果《#時代革命》是將反送中的身影記錄下來,那麼《#憂鬱之島》就是將鏡頭拉得更遠,把各個時代的香港人聚集起來,重現歷史,讓我們看見世代之間的對話。 󠀠󠀠 上一個世代,或被文革肅清,或因六四定罪,他們都為了追求民主
Thumbnail
香港,一個歷史多變、種族多元、節奏快速、金融匯流的重要地方。 在看了「七人樂隊」一片,總覺得有一股悶悶的、透不過氣卻又努力著呼吸、感受到新鮮卻又茫然的社會氛圍,這樣的情緒在影片中不斷重複出現,呈現出香港獨有的風味,在影片中不斷擴散的力道。
Thumbnail
香港,一個歷史多變、種族多元、節奏快速、金融匯流的重要地方。 在看了「七人樂隊」一片,總覺得有一股悶悶的、透不過氣卻又努力著呼吸、感受到新鮮卻又茫然的社會氛圍,這樣的情緒在影片中不斷重複出現,呈現出香港獨有的風味,在影片中不斷擴散的力道。
Thumbnail
「每個人其實都深刻知道,我們從何而來,為何而行,但我們選擇屏蔽自身所感,太少人遵從自己真正的內心。」 「我們深知,每個人每天睜開眼睛都在做選擇,但很少人意識到,現在做的每一個選擇,都深深刻刻的影響著我們共同的未來。」
Thumbnail
「每個人其實都深刻知道,我們從何而來,為何而行,但我們選擇屏蔽自身所感,太少人遵從自己真正的內心。」 「我們深知,每個人每天睜開眼睛都在做選擇,但很少人意識到,現在做的每一個選擇,都深深刻刻的影響著我們共同的未來。」
Thumbnail
與大部成長於八十年代那段繁榮盛世的香港人一樣,我們敬拜的神祇,只有「樓神、股神、馬神、波神」這「四大天王」。
Thumbnail
與大部成長於八十年代那段繁榮盛世的香港人一樣,我們敬拜的神祇,只有「樓神、股神、馬神、波神」這「四大天王」。
Thumbnail
人開始越來越懷舊,是不是代表要我真的老了。37歲的以前, 我不會去感受香港, 不會太想聽比較舊的粵語歌, 也不會去特別懷念什麼東西。37歲以後的我,有一天,吃早飯的時候,我跟父母說,如果我年輕的時候生活在你們來香港打滾的那個年代那便太美好了。
Thumbnail
人開始越來越懷舊,是不是代表要我真的老了。37歲的以前, 我不會去感受香港, 不會太想聽比較舊的粵語歌, 也不會去特別懷念什麼東西。37歲以後的我,有一天,吃早飯的時候,我跟父母說,如果我年輕的時候生活在你們來香港打滾的那個年代那便太美好了。
Thumbnail
無意用老生常談的正面言論 / 期盼作結語,只求大家仍然可以用對得住自己的方式,撐得一時得一時。
Thumbnail
無意用老生常談的正面言論 / 期盼作結語,只求大家仍然可以用對得住自己的方式,撐得一時得一時。
Thumbnail
燈光璀璨繁榮的城市,被人美名為「東方之珠」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亦是令我失望、絕望、充滿希望、真切地感受到喜怒哀樂的地方。作為九十年代、回歸前出生的孩子,我們感受到強烈的變化。
Thumbnail
燈光璀璨繁榮的城市,被人美名為「東方之珠」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亦是令我失望、絕望、充滿希望、真切地感受到喜怒哀樂的地方。作為九十年代、回歸前出生的孩子,我們感受到強烈的變化。
Thumbnail
八年後人在檳城的我看到中大淪為戰場,當晚我哭著看直播,看到隔天帶著黑眼圈去上班。剛好午飯必須跟反對香港暴民行動、認為年輕人都不知道好歹的老闆一起吃,我大概睡眠不足就理智斷線冷嘲熱諷了他一頓。
Thumbnail
八年後人在檳城的我看到中大淪為戰場,當晚我哭著看直播,看到隔天帶著黑眼圈去上班。剛好午飯必須跟反對香港暴民行動、認為年輕人都不知道好歹的老闆一起吃,我大概睡眠不足就理智斷線冷嘲熱諷了他一頓。
Thumbnail
香港時至今日,民生尚可,民主和政制不用問誰都知是垂死掙扎半點不由人。本地人和新移民的矛盾;政府的大花筒方式擴展基建;中共的政治打壓;年輕人的向下流……大家心知肚明。很喜歡編劇巧妙地以兩婆孫在不同年代的掙扎去述說兩個年代香港人的甘苦與共,偏偏中間一代就像缺塊砌圖般沒在劇中着墨過。
Thumbnail
香港時至今日,民生尚可,民主和政制不用問誰都知是垂死掙扎半點不由人。本地人和新移民的矛盾;政府的大花筒方式擴展基建;中共的政治打壓;年輕人的向下流……大家心知肚明。很喜歡編劇巧妙地以兩婆孫在不同年代的掙扎去述說兩個年代香港人的甘苦與共,偏偏中間一代就像缺塊砌圖般沒在劇中着墨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