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 Lonely Planet 上標示的食衣住行跟都市簡介,你還對一趟旅程有什麼期待?對你已經去過三次以上的城市,甚至是你所居住的城市,你還想知道些什麼?在享受一個城市令人放鬆心情好的吃喝玩樂之外,城市的縱深往往藏在歷史裡。歷史和過往的人類行為,也無可避免地塑造出城市的區域風貌。如果你對買東西、吃東西、拍照的旅程開始厭膩,這些書能讓旅程多出一整面縱深。
我在前往韓國的長程飛機上讀完這本書,對旅程有決定性的幫助。這是我第五次去韓國、第四次去首爾。最知名景點景福宮去了三次,但第一次知道地景建物與權力轉移,在景福宮和光化門之間爭奪空間。首爾作為古都,貴冑和市廛的位置,都和舊城區規劃緊緊相關,不是憑空而起。首爾作為韓戰後全國難民重新開展生活的首選,極速都市化的後果,在土地政策和都市開發上,也深深值得借鏡。本書依據台灣旅客最愛參訪的十九個首爾熱門景點,往深裡挖掘地域近代史的痕跡,讓你看熱鬧後一轉身,也能見門道。另外,建議搭配
首爾生活史博物館,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展館,能對首爾整座城市的人情地貌有非常完備的旅遊體驗,遠勝任何旅遊書、部落客、YouTuber 所能及。
台北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有霓虹燈。我卻不曾以本書的切入點認識台北,相逢恨晚。《叛民城市》是《翻轉首爾》的成書原因,後者是《叛民城市》的韓版姊妹作。台北人更應該一讀。
這是一本絕對非主流的城市介紹,指出五十二個臺北城裡被主流擠到邊緣的角落,有什麼樣的生活型態。這是台北貼身陰翳的私房景點,在文創園區和夜市之外,也在老街跟體面之外,卻無比真實,你難免認識一兩個這樣的人,卻從不介紹給其他朋友認識。這本書給我們一個好好認識自己身邊人事物當代處境的機會,不要錯過。
所有以城市為主題的書籍裡,珍・雅各的
城市經濟學可能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從城市的成因、功能、發展、規模,到運作模式,本書都有極具解釋力的新見解。其中最令人深思的是:城市形成可能先於農村。這個結論無論在社會學或經濟學上,都足以改變我們對人這種社會性動物的理解,甚至改變我們對土地和社會依存程度的理解。
這是一本無論你去龐貝還是西安、紐約或者墨西哥城,都可以在每一步城市巡禮中獲得多一寸理解。因為城市是一套有機發展的邊界,只看其中一點,不如理解這個城市的範圍和作用,以及它為何在此刻呈現出這個樣貌。城市之所以為城市的密鑰,不讀嗎?
閱讀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