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上半年讀書|解讀臺北城、詮釋臺灣味、閱讀素養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從去年換工作增加通勤以來,到今年因疫情居家辦公,多了許多零碎的時間和心思閱讀不同領域的書。加上上個月在整理了書櫃之後,發現自己其實沒有太多空間可以藏(真的是字面上的藏)書,默默踏入電子書的平台,發現又是另一番天地,覺得實體書多少還有商品的具象成分在裡頭——可以作為裝飾、可以轉手,封面、編排都會影響閱讀經驗,但電子書在字型大小、行距甚至橫直編排都能因應個人習慣調整時,這些文字就傾向單純的知識服務,是一種很不一樣的體驗。
今年踏入一點點文學和財經管理的書,文學是因緣際會亂入了幾場講座,原以為很高尚大的文學——以文字為主體呈現一種現象(可能是真實社會、可能是作者的想像、也有可能是歷史資訊的轉譯)在作者的講述或對談中發現其實相對親民。財經管理的書是剛好碰上電子書平台的活動,我就默默從眾了⋯⋯覺得利用社群的方式推廣閱讀是個不錯的概念。
那說回這上半年讀了什麼吧:
《尋找臺灣味》以更宏觀的脈絡了解食物

這本有分享過心得,從地理學者的角度出發,勘查地方飲食文化的各種面向,帶有豐富的知識量。農業的成形與土地利用有關,土地利用涉及的往往不只是當地的生活習慣或環境,更與當地當時代下的產業發展策略有很大的關係,從這樣的脈絡去看一個作物的生成,是個很有趣的體驗。
《閱讀素養》閱讀其實也需要教學

也許因為跳脫學校教育一段時間,也非學生家長無法體會教學現場遇到的種種困難,但從概念上來說我很支持108課綱以素養教育推廣學生發展的方向。作者黃國珍老師推行閱讀教育十幾年,這本書比較想集結他的講課經驗截取部分主題分享,有很多有趣的概念,像是如何以上位角度閱讀文本、如何看待「作者已死」在文本和自我中拿捏。

我最喜歡的是第三部分針對教育體制的分享,從文言文白話文的比例,閱讀不應侷限在文字,到如何閱讀及教育經典引學生「挑戰老師」。想到年初在公民書展看到奇異果文創出版的國文課本,以主題式(親情、性別角色、居所、公共生活等等)穿插文言文、白話文——其中也包含鄉土文學、翻譯文學甚至電影劇本,課本編排與課後練習題都很活潑生動。

不過這本內容概念比較簡易,也很容易閱讀,比較推薦給剛開始閱讀的人,或是有實際教育需求的家長或國中小老師,有想了解非體制教育議題及現場教學實況的讀者也推薦《學校最該教什麼?直擊12種非典型教育現場》。
《溫州街上有什麼》以不確定感描寫「當下」

這本真的是文學作家撰寫的文學作品了,也有單篇寫過心得。以臺北市溫州街為背景,由七篇短篇小說集成的作品,有多以第二人稱視角撰寫的篇章,以無法評論、知曉的不確定感描寫「當下」,文中也埋了很多平時也許常聽到、有一點點熟悉但卻不曾探究的歷史場景,在真實背景與虛擬角色交錯下描寫一個延續時代變化的、當下的溫州街。
《錯置臺北城》以不同的元素解讀城市

很喜歡這本書,充滿海量的歷史資料研究,再以熟悉的城市元素看臺北城的發展脈絡。有些篇章不太容易懂,需要一些臺北城市發展史的背景知識,我邊看還需要邊查資料,但閱讀的過程中能更了解與體諒為什麼這個城市長這樣。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參與了「島內散步」以疑案為主題的城市解說活動,有許多社會案件的產生緊扣著城市、社會發展下的不足而延伸出的種種議題,在報紙上看到只能覺得遺憾,但從歷史資料來看卻必須從中體會其社會氛圍及發展背景,從而學習改變。

類書很容易被當作旅遊書行銷,不過是不是其實也可以是換個方向解釋或重新定義旅行的意義?作者周文龍Joseph R. Allen在1977年來到臺灣研究居住在淡水,當時捷運尚未通行,作者以自行車代步時常穿梭在臺北城中,也看了這個城市空間的歷史變化。這本書最初英文版出版於2011年(是政黨輪替一陣子後,充滿當代特有的特殊的社會氛圍的時期),中文版於2018年初版印刷,翻譯者也很用心挑選每一個詞彙語句,不會因為字詞或語法而難以理解。

這本書有很多可以談的地方,從序章開始探討台灣島的歷史稱呼與這座島的地位,延伸到書的主題如何去看一座城市?可能是一張地圖或幾張相片背後的意識形態;電影或文學作品中捕捉到的某個發展時期或生活背景;空間區塊——比較像都市計畫發展的分區概念——配置;城牆的斷垣殘壁與後來的道路,在《城市的意象》中屬「通道(Paths)」的元素配置;公園的選址與演變;充斥在城市公共區域中的雕像;甚至只是小小的展覽或公園裡的一匹馬都與城市發展息息相關。這本書以不同的元素分篇章解讀城市,很推薦給空間專業者或學習者,以及對城市(不限於臺北城)發展史有興趣的人。
《地方創生》以企業管理的方式經營地方

這本書是日本推廣地方創生事業多年的木下齊先生的經驗談,木下齊從高中時期就開始接觸與地方特色相關的活動興辦,因為年輕有創意而成功將數位轉型與創新企劃帶入地方活動,但也因為年輕忽略了管理的重要。在多年後累積了許多經驗,以企業管理的方式經營每個地方創生的項目,他認為的地方創生不是如慶典一般的宣傳特色活動,而是地區的體質改良,從如何改善地方產業的不足到凝聚地區向心力都很有自己的見解,適合對地方經營有興趣的人閱讀。
《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富裕是心態的表現結果

T. 哈福‧艾克 (T. Harv Eker) 的課程宣傳書,以有錢人的思維和窮人的思維比較,其實富裕是心態的表現結果,是一種生活態度。有些觀念及態度蠻有趣的,像是成為一個好的接受者、樂於宣傳自己的價值觀、比起處理問題更應該抓住機會、思考如何「都要」而不是如何選擇,另外是其中提到的理財方式似乎是「六罐子理財法」的出自處。
《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你的情緒是一種防衛機制

作者劉佩萱博士是一位資深的諮商師,在美國、臺灣職業都有職業,這本書是他的職涯經驗,不論是個案或是自己的情緒都需要好好面對與感受。書中教導如何感受當下的情緒而不是分析情緒產生的原因,還有讓讀者明白某些情緒或是行為其實是一種防衛機制,應該跨過這道防衛更體驗直接的感受。但其實這本書我讀起來不太有感,或許比起感受我更期待「療癒」的方式,或者之間的連結,但這本書停留在感受的階段,比較推薦給有這部分需求的讀者。
《加速你的FIRE人生》給想成為FIRE族的人一盞明燈

這本書白話到讓我一氣呵成不間斷地看完,而且作者 Yale Chen用很符合他自己口吻的方式寫書,比起閱讀書籍更像在讀他的YouTube講稿。書中介紹什麼是FIRE(Financial Independent Retire Early)族,作者是以什麼方式達到這個目標,雖然他一直強調這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但我認為他的概念簡單且執行門檻低,而且給予讀者明確的方向。

而我更欣賞的是作者的生活態度,作者在越南長大,大學到台北讀書,現居泰國,從不同的城市體會許多族群間的相處,同時更與自己對話,了解自己的需求。書中也分享了一些他對升學選校選科系、如何還債的看法,也有關於「地理駭客」的概念,都很淺顯易讀。
後記:歡迎挑錯字
avatar-img
149會員
690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金大建築全體 的其他內容
利用閒暇空閒體驗小農忙生活的假日農夫隨筆小記錄,為最後一年在宜蘭的建築生活增添多一點點扎實的生活經驗,立志希望有一天可以讓產地到餐桌,大豐收到自己吃不完。
方法如何僅是為了達到目標的各種可能,對畢業設計的期待(目標)仍然一樣。先談新花樣好了:請將你們的週記以podcast形式製作(登登!!)至於經典菜色,當然一樣是發表在這裡,以文字為資訊載體的畢業設計進度報告了。
為了疫情下不得不分批進入評圖場的同學們,今年大二圖書館設計也將提供(簡易的,不到畢業設計規模的)評圖直播。開始時間0900,預計結束時間1240。
利用閒暇空閒體驗小農忙生活的假日農夫隨筆小記錄,為最後一年在宜蘭的建築生活增添多一點點扎實的生活經驗,立志希望有一天可以讓產地到餐桌,大豐收到自己吃不完。
前言: 我於2018年上學期(三年級上學期)在東海大學建築學系交換一學期,隔年(四年級上學期)又在淡江大學建築學系交換一學期,這些交換的經驗讓我在學習上有相當大的改變,也想針對幾個我自己非常喜歡也感觸很深的課程做分享,介紹自己交換時上過哪些課,有什麼心得。
前言: 我於2018年上學期(三年級上學期)在東海大學建築學系交換一學期,隔年(四年級上學期)又在淡江大學建築學系交換一學期,這些交換的經驗讓我在學習上有相當大的改變,也想針對幾個我自己非常喜歡也感觸很深的課程做分享,介紹自己交換時上過哪些課,有什麼心得。
利用閒暇空閒體驗小農忙生活的假日農夫隨筆小記錄,為最後一年在宜蘭的建築生活增添多一點點扎實的生活經驗,立志希望有一天可以讓產地到餐桌,大豐收到自己吃不完。
方法如何僅是為了達到目標的各種可能,對畢業設計的期待(目標)仍然一樣。先談新花樣好了:請將你們的週記以podcast形式製作(登登!!)至於經典菜色,當然一樣是發表在這裡,以文字為資訊載體的畢業設計進度報告了。
為了疫情下不得不分批進入評圖場的同學們,今年大二圖書館設計也將提供(簡易的,不到畢業設計規模的)評圖直播。開始時間0900,預計結束時間1240。
利用閒暇空閒體驗小農忙生活的假日農夫隨筆小記錄,為最後一年在宜蘭的建築生活增添多一點點扎實的生活經驗,立志希望有一天可以讓產地到餐桌,大豐收到自己吃不完。
前言: 我於2018年上學期(三年級上學期)在東海大學建築學系交換一學期,隔年(四年級上學期)又在淡江大學建築學系交換一學期,這些交換的經驗讓我在學習上有相當大的改變,也想針對幾個我自己非常喜歡也感觸很深的課程做分享,介紹自己交換時上過哪些課,有什麼心得。
前言: 我於2018年上學期(三年級上學期)在東海大學建築學系交換一學期,隔年(四年級上學期)又在淡江大學建築學系交換一學期,這些交換的經驗讓我在學習上有相當大的改變,也想針對幾個我自己非常喜歡也感觸很深的課程做分享,介紹自己交換時上過哪些課,有什麼心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為了工作讀的一本書,想說也該認識認識這個負責的業務,於是從公共圖書館借來,增加了原先對桃園貧乏的認識,也看見這個原住民、客家人、閩南人都不少的城市,多元文化並存且歷史文物頗豐的一面,不再印象停留在慈湖和豆乾,其他一無所悉的小白狀態。 地方學儼然成為顯學的當代,可惜的是遲遲沒有發展出好的模式來推廣。
Thumbnail
本書是我看過最適合臺灣人閱讀的書,舉的都是臺灣人能懂的例子,甚至我覺得這本書應該列為全民必讀的書之一。作者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解了總體經濟的概念,分為主題、物價、利率和投資篇以及世界工廠的繼承者們等,讓讀者能夠更深入瞭解臺灣經濟。這本書非常適合想要了解總體經濟,尤其是臺灣經濟的人閱讀。
Thumbnail
6月的主題書展,我們集結8本有關臺灣地方特色的書籍,橫跨東南西北、從飲食聊到建築、自文學連接歷史,通通集合在這次的選書中。 誠摯邀請你與我們一起在紙上走讀臺灣,挖掘日常中的地方特色!
Thumbnail
閱讀文學和文學飲食揉進生活日常,既消暑也飽滿,尤其在靜瑟午後。對身為美食作家又罹患重病後重獲健康的作者來說,想要體驗原汁原味的人生,逛市場和墳場更勝博物館。
Thumbnail
 走讀台灣是文化部這些年主推的計畫,結合書的閱讀與活動,希望民眾能深度認識台灣。文化部選定有關台灣生態與環境的書籍,是我的「走在山海河間的沉思」跟「自然課可以這麼浪漫」。    
Thumbnail
透過閱讀優秀的地誌小說、散文、新詩,介紹了地誌文學的魅力與特色。激發學生對於家鄉的新觀感與聯想,豐富了他們對於高雄的認知,於是學生們也寫出自己的精采地方書寫。
Thumbnail
非虛構寫作有的時候讀起來特別沉重,同鄉的這本著作描述的是多數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處境,熟悉的一廣,或說東協廣場發生的故事,雖然就在生活周遭,但實話說來並不熟悉,但因為讀了這本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臺中移工聚集的地點非一廣莫屬,想年輕時候還曾經到那裏瞎買一些流行商品,如今成了移工的集散地。作者為了打入
Thumbnail
本書從作者的論文改寫而來,書裡將最近一百年區分為五個時期,從日治時期開始談論不同朝代的政府對公宅所採取的政策與公宅文化。讀起來有點硬,也比想像中更加有趣。
2010年到2017年,我還在台北。 當時常逛的書店有政大書城,山外出版社,若水堂,淳久堂。 我在政大書城買各種的考試用書,但沒有要考試,純粹學學,增廣見聞。 山外出版社奠定我對西方哲學,尤其是後現代哲學的文化底蘊。 若水堂幫助我了解大陸出版市場,邂逅許多好書,尤其在英語學習
Thumbnail
本書以一位城市記憶守護者的角度出發,描繪了許多台灣文化資產的故事,有城市發展脈絡的故事,例如:台北城方位的演變考證、台北街道命名的由來。有保存的故事,例如:下半年打算開放預約導覽的台北機廠。有對於場所精神不同看法的故事,例如:因西區門戶計畫,於去年底已完成解體,打算遷移的三井倉庫。有連意象保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為了工作讀的一本書,想說也該認識認識這個負責的業務,於是從公共圖書館借來,增加了原先對桃園貧乏的認識,也看見這個原住民、客家人、閩南人都不少的城市,多元文化並存且歷史文物頗豐的一面,不再印象停留在慈湖和豆乾,其他一無所悉的小白狀態。 地方學儼然成為顯學的當代,可惜的是遲遲沒有發展出好的模式來推廣。
Thumbnail
本書是我看過最適合臺灣人閱讀的書,舉的都是臺灣人能懂的例子,甚至我覺得這本書應該列為全民必讀的書之一。作者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解了總體經濟的概念,分為主題、物價、利率和投資篇以及世界工廠的繼承者們等,讓讀者能夠更深入瞭解臺灣經濟。這本書非常適合想要了解總體經濟,尤其是臺灣經濟的人閱讀。
Thumbnail
6月的主題書展,我們集結8本有關臺灣地方特色的書籍,橫跨東南西北、從飲食聊到建築、自文學連接歷史,通通集合在這次的選書中。 誠摯邀請你與我們一起在紙上走讀臺灣,挖掘日常中的地方特色!
Thumbnail
閱讀文學和文學飲食揉進生活日常,既消暑也飽滿,尤其在靜瑟午後。對身為美食作家又罹患重病後重獲健康的作者來說,想要體驗原汁原味的人生,逛市場和墳場更勝博物館。
Thumbnail
 走讀台灣是文化部這些年主推的計畫,結合書的閱讀與活動,希望民眾能深度認識台灣。文化部選定有關台灣生態與環境的書籍,是我的「走在山海河間的沉思」跟「自然課可以這麼浪漫」。    
Thumbnail
透過閱讀優秀的地誌小說、散文、新詩,介紹了地誌文學的魅力與特色。激發學生對於家鄉的新觀感與聯想,豐富了他們對於高雄的認知,於是學生們也寫出自己的精采地方書寫。
Thumbnail
非虛構寫作有的時候讀起來特別沉重,同鄉的這本著作描述的是多數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處境,熟悉的一廣,或說東協廣場發生的故事,雖然就在生活周遭,但實話說來並不熟悉,但因為讀了這本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臺中移工聚集的地點非一廣莫屬,想年輕時候還曾經到那裏瞎買一些流行商品,如今成了移工的集散地。作者為了打入
Thumbnail
本書從作者的論文改寫而來,書裡將最近一百年區分為五個時期,從日治時期開始談論不同朝代的政府對公宅所採取的政策與公宅文化。讀起來有點硬,也比想像中更加有趣。
2010年到2017年,我還在台北。 當時常逛的書店有政大書城,山外出版社,若水堂,淳久堂。 我在政大書城買各種的考試用書,但沒有要考試,純粹學學,增廣見聞。 山外出版社奠定我對西方哲學,尤其是後現代哲學的文化底蘊。 若水堂幫助我了解大陸出版市場,邂逅許多好書,尤其在英語學習
Thumbnail
本書以一位城市記憶守護者的角度出發,描繪了許多台灣文化資產的故事,有城市發展脈絡的故事,例如:台北城方位的演變考證、台北街道命名的由來。有保存的故事,例如:下半年打算開放預約導覽的台北機廠。有對於場所精神不同看法的故事,例如:因西區門戶計畫,於去年底已完成解體,打算遷移的三井倉庫。有連意象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