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遠方的明信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年輕時,出國旅行時真的會帶上通訊錄,然後在咖啡館或旅館裏,將路上買的風景明信片寫上旅遊的心情與感動與朋友分享,總覺得這明信片像是我們在遠方的招喚:「真希望此時你也在這裏啊!」這種旅遊明信片是全然的無所求與無所用,因此最為純粹,也最有趣味,就像有位朋友說的:「收到這種明信片時,就算是不再浪漫的中年人,嘴角也會上揚,會有種幸福的感覺。」
2012年初出版的「迷路原為看花開」書中曾提到我至今仍保持著用筆書寫的習慣,而且只要有朋友寄賀卡給我,不管熟或不熟,只要是親筆來函的,我一定親筆回覆,想不到許多讀者真的寄卡片來。
雖然這幾年隨著生活愈來愈緊湊,也逐漸減少了用筆寫信貼上郵票寄給朋友的機會,但是其實不見得沒時間,而是已經找不到有這種「雅興」的朋友吧?不過我還是堅持至少每年在農曆年前花幾個星期的看診空檔,一封一封仔細書寫下朋友的姓名與地址,貼上郵票,在自製的卡片上寫下問候與祝福。
總是覺得寫在實實在在的卡片或信紙上與手機的簡訊、微博的通知或電子信件是不同的。信寫在紙上,紙拿在手上,可以反覆思量,它確確實實存在,像朋友送的花,是具具體體的情意。
而且相對於簡訊、電腦裏的電子符號,用筆書寫是麻煩的,除了拿出筆之外,還要費神找到適合的紙,最後還要傷腦筋到底信封擺在那裏?到底還有沒有郵票?但是也因為麻煩,所以每次寫信就變成了一種儀式,是通往內心深處的儀式,也因此我們寫信時會寫出一些平常聊天不會說出的話,一些內心真正的感受。
可惜的是,寫信的藝術也將在時代變遷中消失了,年輕人恐怕已經沒有人收過,甚至看過一封真正的信件。
因為2012年起開始與一些老朋友漫遊台灣,其間會安排某些行程是適合邀請我們下一代參加,在旅行中,除了使他們彼此更為熟悉,也藉此讓他們認識這些父執輩,多給他們一些人生典範。
高中童軍團的學弟,他正在就讀台中曉明女中的女兒品薰,我們在稻田間走著時,她透露他爸爸除了專業的書之外,平常不會看太多閒書,但是卻收藏著我出版的每一本書,而且書中還夾著我學生時代時寫的信。這個文藝美少女在旅行回家後,也寄來一篇她在校刊發表的文章,其中有一段這麼寫著:
「…爸爸不在書上寫字,卻夾存了許多信件。我所看見的,大多是爸爸高中時的學長李偉文的親筆,如今他們皆已年過半百,也都各自撐起一個家。他們一年總會聚個幾次,對其他叔叔的印象,多從中年後開始,好像他們生來就是成功與老練,但我卻可從這些古老信件中或潦草或昂揚的筆跡窺見偉文叔叔和爸爸那個瘋狂好勝卻又漸漸懂事的青春….」
是的,正如朋友保存著我的信件,我也保存著每個朋友的親筆信件,從小學至今四十多年,有收藏於整理夾裏的信,也有裝在一個一個紙盒裏的卡片,這些留有汗淚墨漬或者斑斑食物殘渣的泛黃紙張,像是時光機,或者是「似曾相識」電影裏那枚古代的銅板,帶我們回到年少時光。就像美少女品薰寫的:「…相信每一頁都有他們年少的影子,翻開書頁,或許也打開了一扇門,也潛越爸爸那段我不存在的歲月,讓年輕的爸爸,再一次陪伴我成長。」
當然,若是真在這個時代用筆寫信給朋友,恐怕也會令收到信件的人不知所措,我們或許可以從到國外旅遊時寄明信片給朋友開始吧。
前幾天我就收到一封陌生人所寄來自國外的風景明信片,揣想他大概是帶著「迷路原為看花開」這本書,抄下書中所附的診所地址,就在旅途中寄來了。
其實年輕時,出國旅行時真的會帶上通訊錄,然後在咖啡館或旅館裏,將路上買的風景明信片寫上旅遊的心情與感動與朋友分享,總覺得這明信片像是我們在遠方的招喚:「真希望此時你也在這裏啊!」
這種旅遊明信片是全然的無所求與無所用,因此最為純粹,也最有趣味,就像有位朋友說的:「收到這種明信片時,就算是不再浪漫的中年人,嘴角也會上揚,會有種幸福的感覺。」
這種明信片有點像古代的信件,我們完全無法預期朋友那時候會收到信,搞不好我們都已返國回到工作崗位上沒日沒夜地忙著時,信件還躺在某個國家正在罷工的郵局裏呢?但也就因為信件的慢,反而能有更持久的想像。
也許,下次出國時記得將親友的地址帶著,也不要錯過在農曆新年時,寄個卡片給朋友,當然,今年若是你寄卡片給我,我也一樣會親筆回覆。(我的地址在「迷路原為看花開」這本書的第91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荒野的志工絕大部分都有個自然名,很多非荒野人聽著伙伴彼此以動植物或各種自然現象來互稱,覺得非常有趣,而荒野伙伴也會好奇,究竟要求荒野志工取自然名的由來是什麼?荒野裡也有一些略有出入的版本在流傳著。 這個概念最早起源可以追溯二本書跟一部電影。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寫於2016年
相信每個中年以上的朋友,在年少時一定捧讀過東方出版社出版的書,不管是世界文學名著,還是中國的歷史演義,不然就是亞森羅蘋與福爾摩斯探案全集。 很高興東方出版社七、八十年來,仍然不斷推陳出新,舊版書除了重新編排之外,有的還會找作家重新改寫,以更符合新世代的閱讀習慣。 後面附上這一大類的總導讀。
每個人都有同樣的24小時,相差不多的聰明才智以及力爭上游的決心,但是為什麼有人可以持續努力堅持達成目標,又有人在懊悔中自暴自棄? 關鍵不在時間(人人都公平地擁有24小時),也不在聰明才智,更不在想把事情做好的動機不夠強烈,而是在於我們不清楚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資源。
荒野保護協會今年出版了二本精彩的攝影集,都是由荒野的顧問,永遠不老的荒野行者陳維滄董事長所拍攝與撰寫,日前我在聯合報的專欄介紹過這位令人佩服的生命典範(文章附在後面),閱讀「鶴采」或者是「寰羽」,都可以帶給我們多重的感動。 用心靈之眼追尋鳥的故鄉―「寰羽」推薦序110.11.23
最近媒體報導,曾名列全世界首富多年的比爾蓋茲宣佈,他將捐出全部資產,致力提升全球公衛教育性別平等為主的公益行動,目前他的資產有一千多億美金,前些年他已捐出數百億美金了。 「用數字說出好故事」這本書,就提醒我們要把抽象的數字具體化,用日常生活的經驗來做比較。 與AB寶談全球化 A寶說:「這不好嗎?」
日本著名的心理學家河合隼雄認為神話、儀式與聖地是宗教的三元素。 描述世界起源的創世神話,表達的是宇宙、人類與文化的開端,說明我們為何,又是如何出現在這個世界,我們從哪裡來,大家往哪裡去,透過故事進行自我確認或自我定義的行為。而且神話故事裡為各種現象命名,也藉此確認自己在這世界上的定位與地位。
荒野的志工絕大部分都有個自然名,很多非荒野人聽著伙伴彼此以動植物或各種自然現象來互稱,覺得非常有趣,而荒野伙伴也會好奇,究竟要求荒野志工取自然名的由來是什麼?荒野裡也有一些略有出入的版本在流傳著。 這個概念最早起源可以追溯二本書跟一部電影。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寫於2016年
相信每個中年以上的朋友,在年少時一定捧讀過東方出版社出版的書,不管是世界文學名著,還是中國的歷史演義,不然就是亞森羅蘋與福爾摩斯探案全集。 很高興東方出版社七、八十年來,仍然不斷推陳出新,舊版書除了重新編排之外,有的還會找作家重新改寫,以更符合新世代的閱讀習慣。 後面附上這一大類的總導讀。
每個人都有同樣的24小時,相差不多的聰明才智以及力爭上游的決心,但是為什麼有人可以持續努力堅持達成目標,又有人在懊悔中自暴自棄? 關鍵不在時間(人人都公平地擁有24小時),也不在聰明才智,更不在想把事情做好的動機不夠強烈,而是在於我們不清楚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資源。
荒野保護協會今年出版了二本精彩的攝影集,都是由荒野的顧問,永遠不老的荒野行者陳維滄董事長所拍攝與撰寫,日前我在聯合報的專欄介紹過這位令人佩服的生命典範(文章附在後面),閱讀「鶴采」或者是「寰羽」,都可以帶給我們多重的感動。 用心靈之眼追尋鳥的故鄉―「寰羽」推薦序110.11.23
最近媒體報導,曾名列全世界首富多年的比爾蓋茲宣佈,他將捐出全部資產,致力提升全球公衛教育性別平等為主的公益行動,目前他的資產有一千多億美金,前些年他已捐出數百億美金了。 「用數字說出好故事」這本書,就提醒我們要把抽象的數字具體化,用日常生活的經驗來做比較。 與AB寶談全球化 A寶說:「這不好嗎?」
日本著名的心理學家河合隼雄認為神話、儀式與聖地是宗教的三元素。 描述世界起源的創世神話,表達的是宇宙、人類與文化的開端,說明我們為何,又是如何出現在這個世界,我們從哪裡來,大家往哪裡去,透過故事進行自我確認或自我定義的行為。而且神話故事裡為各種現象命名,也藉此確認自己在這世界上的定位與地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前幾天走在路上,看到人將信放入郵筒中,記得很久以前,有一陣子很喜歡寫信,是用筆寫在紙上的,很喜歡寫信的感覺,一筆一劃的,那是打在鍵盤上沒有辦法有的感受,筆觸和紙感,而外在的時間都緩了下來。讓我想到這本書「高山上的小郵局」,那時候看感到很溫馨,之前旅行的時候,去買明信片,阿姨說現在很少人寫信了,我說我
Thumbnail
「要不要來寫信?」明翰時常這樣問我。 自從他讀了盧雲的書Love, Henri: Letters on the Spiritual Life之後他就時常用我精美的明信片寫一張又一張的卡片給我們身邊的朋友。去年我寫了大量的卡片給我的每一個學生和家長,本來今年還要再寫,但我發現我一個字都寫不出來。
Thumbnail
我從日本留學時開始收集各地明信片,後來透過Postcrossing來和世界各地的明信片愛好者交流互寄明信片。想和大家分享這個可愛又有趣的交流平台~
Thumbnail
網路無遠弗屆,手機人手一支,進入21世紀之後,以世俗價值為導向的年輕人在該書寫時每每透過手機,該訴說時卻又往往借用「即刻書寫」、「天涯若比鄰」的電子信件,所謂「雪中誰寄錦書來」、「尺素表寸心」、「家書抵萬金」之寫信行為,已不復得見。據統計,國內郵局每月處理的郵遞信函當中,真正具有「通信性質」的函件,
Thumbnail
收到前同事寄來的明信片,深感溫暖與感動。不同於現代通訊方式,手寫的溫度讓我重新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用心。
Thumbnail
旅遊時只要用手機,大家便隨時可以與家人和朋友聯絡,寄明信片已經變得罕見。這種懷舊的通訊方法背後代表的心意是不容小覷。
Thumbnail
「如果每一次拆信,都能感受到當時的良善、光亮、熱度,那麼,我們還能捨棄嗎?」 一年年的,朋友只能是越來越少,再也記不起衝動去認識朋友,保持良好的往來的青春時代是怎樣的熱鬧。 手邊能細數仍然擁有的朋友:對話框框最後停留在一年、兩年、三年之前、畢業後再也不聯絡的。 單方便覺得失落、孤寂。無可挽救的
Thumbnail
我很喜歡寫作,尤其現代詩的創作,從年輕一直持續到中年四十時光,對我來講,創作現代詩,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這部份的想法偏向創作理論的想法° 我是在新竹讀國中,接觸新竹青年月刊,裡面有不少詩作供人欣賞閱讀° 印象是一篇行道樹的詩作,題材來自張曉風的行道樹散文,這不算
每年教到書信的語文常識時,都會帶領學生手寫一封信。現在的孩子幾乎沒有提筆寫過信,甚至會問我:「傳訊息就很方便了,為什麼要寄信呢?」所以,我總得先想出各種點子來引起他們的動機,像是製作一個時光膠囊,寫信給未來的自己,老師會在五年後依約寄出信件。 然而,今年在我提出要手寫信,等著學生們的質疑時,發現平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前幾天走在路上,看到人將信放入郵筒中,記得很久以前,有一陣子很喜歡寫信,是用筆寫在紙上的,很喜歡寫信的感覺,一筆一劃的,那是打在鍵盤上沒有辦法有的感受,筆觸和紙感,而外在的時間都緩了下來。讓我想到這本書「高山上的小郵局」,那時候看感到很溫馨,之前旅行的時候,去買明信片,阿姨說現在很少人寫信了,我說我
Thumbnail
「要不要來寫信?」明翰時常這樣問我。 自從他讀了盧雲的書Love, Henri: Letters on the Spiritual Life之後他就時常用我精美的明信片寫一張又一張的卡片給我們身邊的朋友。去年我寫了大量的卡片給我的每一個學生和家長,本來今年還要再寫,但我發現我一個字都寫不出來。
Thumbnail
我從日本留學時開始收集各地明信片,後來透過Postcrossing來和世界各地的明信片愛好者交流互寄明信片。想和大家分享這個可愛又有趣的交流平台~
Thumbnail
網路無遠弗屆,手機人手一支,進入21世紀之後,以世俗價值為導向的年輕人在該書寫時每每透過手機,該訴說時卻又往往借用「即刻書寫」、「天涯若比鄰」的電子信件,所謂「雪中誰寄錦書來」、「尺素表寸心」、「家書抵萬金」之寫信行為,已不復得見。據統計,國內郵局每月處理的郵遞信函當中,真正具有「通信性質」的函件,
Thumbnail
收到前同事寄來的明信片,深感溫暖與感動。不同於現代通訊方式,手寫的溫度讓我重新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用心。
Thumbnail
旅遊時只要用手機,大家便隨時可以與家人和朋友聯絡,寄明信片已經變得罕見。這種懷舊的通訊方法背後代表的心意是不容小覷。
Thumbnail
「如果每一次拆信,都能感受到當時的良善、光亮、熱度,那麼,我們還能捨棄嗎?」 一年年的,朋友只能是越來越少,再也記不起衝動去認識朋友,保持良好的往來的青春時代是怎樣的熱鬧。 手邊能細數仍然擁有的朋友:對話框框最後停留在一年、兩年、三年之前、畢業後再也不聯絡的。 單方便覺得失落、孤寂。無可挽救的
Thumbnail
我很喜歡寫作,尤其現代詩的創作,從年輕一直持續到中年四十時光,對我來講,創作現代詩,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這部份的想法偏向創作理論的想法° 我是在新竹讀國中,接觸新竹青年月刊,裡面有不少詩作供人欣賞閱讀° 印象是一篇行道樹的詩作,題材來自張曉風的行道樹散文,這不算
每年教到書信的語文常識時,都會帶領學生手寫一封信。現在的孩子幾乎沒有提筆寫過信,甚至會問我:「傳訊息就很方便了,為什麼要寄信呢?」所以,我總得先想出各種點子來引起他們的動機,像是製作一個時光膠囊,寫信給未來的自己,老師會在五年後依約寄出信件。 然而,今年在我提出要手寫信,等著學生們的質疑時,發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