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蠅 螳螂 游牧民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是一件真人真事, 發生在屋企平台花園.
養了一點花鳥蟲魚,箇中樂趣,在如何把它們,不同的食物及排泄物有效地連在一起,以最少的時間精力及資源把它們養活, 甚至乎繁衍。
平台花園也是室外木工場所在。明顯感受到一年比一年熱,擘如上一年,已可以在部份冬天時間赤膊上陣,夏天許多日子反而要躲在室內。上年盛夏開工期間,如常汗流浹背,隨風飛來了一隻幼螳螂,落在手臂上。由於收養了一些跳蛛(jumping spiders), 能與螳螂共用果蠅作糧食,本能地把它也收容下來。
未長翼前, 小螳螂會在物體上或行或跳,形態別緻,小兒子對它特別疼愛。螳螂越養越大,體型漸漸超越了跳蛛。一天在花園玩弄時,不慎給他逃走了。憑那副保護色,入了花叢範圍,即時意識到搜索行動可以放棄。
過了個多月,案件重演,只是主角換了是在餵飼途中不慎溜走的跳蛛。有別於螳螂,黑色的身軀進入了花叢,找回的機會仍是有。於是乎,暫且把手上那瓶果蠅放在工作枱上,和大兒子走去展開圍捕。
就在那盆茉莉花上發現了它。正申手進入那嫩葉叢,一綠物秒速出現,生擒跳蛛。大兒子嚷着該怎麼辦之際,我已認出那「狂徙」正是個多月前走失之螳螂。那裡其實有幾十株大小不一的花和樹。震驚其巧合,亦忙著把過程拍下。不足一小時後回到工作枱, 才發現剛才那樽活果蠅,在烈日下已沒有生命氣息。
同樣在平台叢林自由活動,能選擇合適生存環境的螳螂,一次偶然的放養, 比起初所見更生猛。相比那困在透氣膠瓶的果蠅,生命力再驚人, 也敵不過一小時左右的烈日。
荷蘭建築師 阿爾多·凡·艾克(Aldo van Eyck)說過: "葉如樹,樹如葉(Leaf is tree and tree is leaf)"。如地球,每棵植物、每片樹林裡不同的位置及高度,同樣有著不同的生命羣落( biome),孕育出截然不同的生態系統。當環境因素改動,群落之位置及範圍自然亦會因而變遷。
人類在不同地方丶地理環境定居下來之前, 源遠流長是靠採獵為生。 游牧丶採獵者,每天都是為生存作戰(survival is everyday business),而生命亦受氣候及環境資源支配。直至人類懂得種植務農,畜牧聚居,再去到現代繁榮, 人們只需進入屋內, 按一兩個制,便能把”環境”掌握在手。關了門窗,只要屋宇設備充足,外界環境如何,室內的舒適可以完全不受影響,全年如是。可是他們並不一定察覺到,這樣簡單的一種操作,片刻耗用了從前經歷上千百萬年積聚下來,陽光及動植物轉化成的石化能源。他們也可能未意識到,方便的背後,是逐漸與自然環境在關係上的分割(Disconnect of nature)。而時到如今,我們在在察覺到,這種生活方式, 已返轉頭影響原本地球已穩定下來的氣候及生態 -  現代文明真正的基石。
「落地生根丶安居樂業」,在大自然並不是常態。生態系統轉變,生物進化(ecosystem shift,biological evolution), 卻是一個進行式。面對轉變,要麼適應, 要麼逃跑。除非現代生活條件受到社會或環境性的重大干擾,人們甚少需要考慮遷移,因為這對家庭來說可算是相當不小的”突變”。我們居住的情況, 當然不能與那果蠅瓶相提並論,因為我們的居所,大抵可自由買賣丶自由進出。但一個城市的宜居度,和那地方的氣候及社會狀況,在氣候變遷的大前提下, 只會一天比一天值得關注。若遷徙不是一個選擇,我們便應該問,怎樣促使 處身之社會作出演變(註一),自身又如何以行動回應。
阿爾多·凡·艾克 續說: “房子就是城市,城市就是房子…… 一座城除非它也是一座大房子,否則它就不是一座城;一座房子只有當它也是一座小城時,它才是一座房子 (House is city and city is house….a city is not a city unless it is also a huge house, a house is a house only if it is also a tiny city).  一個事物可擴展及延申的概念.  在未有具體行動之先, 我們或許可思考如何重新把家,國, 地球村, 與自身連在一起.
註一: 可以參考第一篇文https://vocus.cc/article/62dd8807fd897800016277ae
avatar-img
1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 YIK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Previously published on 2020.08.15, 信報財經新聞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A11 | 時事評論 | 建築思話]
[Previously published on 2020.08.15, 信報財經新聞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A11 | 時事評論 | 建築思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新屋入伙不夠一年,可惡的蟑螂🪳已經在開放式廚房陸續出現,然後蔓延至客廳睡房。蟑螂大軍由幼蟲到成蟲形態一家大細都在我家安居,經肉眼鑑定,品種應該屬於棕帶蟑螂,背脊有兩條橫紋,由芝麻大小生到手指尾大小。 心中疑問,蟑螂從何而來?自問家中一向整潔。相信從一切可行的路徑,被家中食物或者食物殘渣吸引而來,
螳螂佇立於花瓣之巔 迎風搖曳中傲視天地 振翅大氣層裡宛若雷霆狂暴 揮刀扼住毒蛇利牙噬盡血肉 舊皮蛻下昔日種種透明草野上 新生披上金色陽光閃耀食物鏈 寂靜下花朵顫動 山林間不留行蹤
Thumbnail
在田園中,螳螂不僅是一種天敵,更是一種生態平衡的象徵。它們的存在提醒著我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讓我們一起努力,讓螳螂和其他生物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共存共榮。
Thumbnail
陸上動物綣卷軀體,或是改變身形與顏色以沒入環境,是求生的隱藏方式。但是,葉片上的綠色蟲蟲可以躲避鳥兒,卻因為遮蔽光線躲不過站在樹葉下的我。
Thumbnail
剛剛忙完 來到前院走走 不經意的發現!!! 在一盆蘭花的葉子上面,有剛出生(孵化)的螳螂欸 我在山上生活這麼多年 第一次看到數量這麼龐大,這麼嫩的螳螂 太神奇了,趕緊叫大家來看 每個人都是第一次看到 應該是孵化時間點有跟到吧 查了一下,才知道那一顆黑色的是螳螂的卵 這一堆應該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隻經歷過鄉村生活後,家鄉面臨鄉村開發計畫,因此目前正生活在城市的松鼠,對於城市生活的適應與困難。文章中呈現了松鼠對改變的擔憂與適應,同時也暗示了都市生活的殘酷與競爭。透過松鼠的視角,試圖讓讀者思考現代社會的快速變遷對於自然生態的影響,以及種種所謂自然但事實上不自然的觀點。
跟地球花園的夥伴聊到去年很多有機、或是泛有機的夥伴,2023分別在雲林等地被強制噴藥,導致大家多年維持無毒生態場域被噴感覺的登革熱防治雞尾酒藥物污染。 我個人在看倡議這件事上,認為先要貫徹無論是生態村或是都會的閒置土地防治病媒蚊,都需要好好規劃水在土地上的流動。 在參觀洪老師的活水生態園
Thumbnail
當農友們/消費者們願意將田裡一部份的空間,讓給「牠們」一同共用餐桌,願意放棄部分的作物收成給田間生物時,猛禽棲架就在這個過程中,從土地上悄悄鑽出一個孔隙,鬆動了原本「最大產量化」的農業中心思想,從中長出了名為「生態農業」的新生活方式......
Thumbnail
很多時候,我們真正想要的其實並不適合我們 你有在自己的家裡發現過一隻隻的螞蟻忙碌地在東奔西跑的嗎? 從你的視角來看,你很清楚的就可以知道哪裡有食物,但是從那些螞蟻的視角來看,由於牠們的體型實在是太小了,所以牠們沒辦法一下子就知道食物在哪裡,於是可以發現到有一些螞蟻會到處亂跑,甚至會往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新屋入伙不夠一年,可惡的蟑螂🪳已經在開放式廚房陸續出現,然後蔓延至客廳睡房。蟑螂大軍由幼蟲到成蟲形態一家大細都在我家安居,經肉眼鑑定,品種應該屬於棕帶蟑螂,背脊有兩條橫紋,由芝麻大小生到手指尾大小。 心中疑問,蟑螂從何而來?自問家中一向整潔。相信從一切可行的路徑,被家中食物或者食物殘渣吸引而來,
螳螂佇立於花瓣之巔 迎風搖曳中傲視天地 振翅大氣層裡宛若雷霆狂暴 揮刀扼住毒蛇利牙噬盡血肉 舊皮蛻下昔日種種透明草野上 新生披上金色陽光閃耀食物鏈 寂靜下花朵顫動 山林間不留行蹤
Thumbnail
在田園中,螳螂不僅是一種天敵,更是一種生態平衡的象徵。它們的存在提醒著我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讓我們一起努力,讓螳螂和其他生物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共存共榮。
Thumbnail
陸上動物綣卷軀體,或是改變身形與顏色以沒入環境,是求生的隱藏方式。但是,葉片上的綠色蟲蟲可以躲避鳥兒,卻因為遮蔽光線躲不過站在樹葉下的我。
Thumbnail
剛剛忙完 來到前院走走 不經意的發現!!! 在一盆蘭花的葉子上面,有剛出生(孵化)的螳螂欸 我在山上生活這麼多年 第一次看到數量這麼龐大,這麼嫩的螳螂 太神奇了,趕緊叫大家來看 每個人都是第一次看到 應該是孵化時間點有跟到吧 查了一下,才知道那一顆黑色的是螳螂的卵 這一堆應該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隻經歷過鄉村生活後,家鄉面臨鄉村開發計畫,因此目前正生活在城市的松鼠,對於城市生活的適應與困難。文章中呈現了松鼠對改變的擔憂與適應,同時也暗示了都市生活的殘酷與競爭。透過松鼠的視角,試圖讓讀者思考現代社會的快速變遷對於自然生態的影響,以及種種所謂自然但事實上不自然的觀點。
跟地球花園的夥伴聊到去年很多有機、或是泛有機的夥伴,2023分別在雲林等地被強制噴藥,導致大家多年維持無毒生態場域被噴感覺的登革熱防治雞尾酒藥物污染。 我個人在看倡議這件事上,認為先要貫徹無論是生態村或是都會的閒置土地防治病媒蚊,都需要好好規劃水在土地上的流動。 在參觀洪老師的活水生態園
Thumbnail
當農友們/消費者們願意將田裡一部份的空間,讓給「牠們」一同共用餐桌,願意放棄部分的作物收成給田間生物時,猛禽棲架就在這個過程中,從土地上悄悄鑽出一個孔隙,鬆動了原本「最大產量化」的農業中心思想,從中長出了名為「生態農業」的新生活方式......
Thumbnail
很多時候,我們真正想要的其實並不適合我們 你有在自己的家裡發現過一隻隻的螞蟻忙碌地在東奔西跑的嗎? 從你的視角來看,你很清楚的就可以知道哪裡有食物,但是從那些螞蟻的視角來看,由於牠們的體型實在是太小了,所以牠們沒辦法一下子就知道食物在哪裡,於是可以發現到有一些螞蟻會到處亂跑,甚至會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