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是2020最催淚國片,不過老實說,看這部片的時候,我並沒有哭。可能是年紀跟經歷還沒到那個階段的關係,但是我想生離死別,是每個人一生中一定會遇到的關卡。
一邊看《孤味》,腦袋裡一邊想起的是琦君的《髻》。首先的相同點是,皆有介入家庭者。第二共同點是,細膩描繪女兒與母親間的情感。第三共同點是,父親角色的缺席與矛盾。第四共同點是,情仇的釋然。第五共同點,藉由造型、髮型塑造人物形象。家庭親情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很喜歡寫的主題,即使到了現代文學獎,還是有很多作品再書寫家族歷史、家庭陰影、家人情感,然而這萬古不變的主題,要如何將其寫得真實、細膩敏銳,但又不涉入過多主觀強烈的情感,是需要寫作技巧的。
散文是種貼近真實的文體,但作為一種藝術的媒介,作者不夠抽離或客觀時,反而會誤了境界。因此,情感再怎麼濃烈,能用客觀釋然的態度去書寫是重要的。
1. 觀看角度(敘事主角):
<孤味>:以么女宛佳(孫可芳飾)的角度進行主要敘事,佳佳是故事中唯一在長大後還跟父親、蔡阿姨有聯絡的人,藉由佳佳串起了父親與母親間的關聯。飾演佳佳的孫可芳本身的演技樸實而有感染力,就像身邊的一個朋友般,真誠而沒有距離,是一座很好的故事橋梁。
<髻>:以琦君身為女兒的角度來書寫母親、父親、姨娘間的故事,從琦君小時候觀看三人的故事,寫到琦君長大後,母親、姨娘間的關係變化。
2. 細膩描繪女兒與母親間的情感:
<孤味>:林秀英(陳淑芳飾)的四個女兒(其中一位已送養)性格差異頗大,分別繼承了父親跟母親的性格。大姊宛青(謝盈萱飾)有自由奔放的靈魂,但也是個性情中人,如同父親,他們雖然表面上看起來隨意、不在乎,但心裡還是挺在乎的,從宛青不想讓母親知道自己身體、婚姻狀況可以得知。二姊宛瑜(徐若瑄飾)從小成績優異,個性倔強如同母親,這經過林秀英親口的應證。小妹宛佳(孫可芳飾)則顧家念情,繼承家業,照顧母親的同時也關心著父親。電影中除了刻畫母女情,也特別著重姊妹情。
<髻>:琦君採今昔對照的方式,帶出母親生命的時間軸線,文章中主要的母女活動聚焦於梳頭髮,藉由女兒觀看母親髮型的變化,女兒替母親梳頭等動作細節,刻畫出母女間互相依靠的關係。
3. 父親角色的缺席與矛盾:
<孤味>:電影中對於父親的腳色刻畫留有伏筆,他不僅是一個背棄家庭、敗光家產的人,更是一位有苦難言,替家人著想的父親。父親從家庭中的缺席,造成秀瑛多年來不諒解,一直到人過世以後,都還未能完全放下。然而人生中有很多不得已的事情,不能鐵口直斷。從父親形象的矛盾性中,可以看到人性的浮動區間,沒有極好的人,也沒有全惡的人。善、惡不能用來評斷一個人,但是了解、諒解,卻能闡釋出人多元的面貌。
<髻>:在散文中琦君父親後來又娶了一位姨娘,並沒有背離家庭的問題,然而看在女兒、母親眼中,依舊不好受。散文中並沒有對父親有過多的刻畫,但是對於父親那種又愛又恨的情感,與孤味是相似的。
4. 情仇的釋然:
<孤味>:電影中的蔡阿姨特別顛覆常人印象,蔡阿姨(丁寧飾)舉止溫柔婉約,打扮素樸,沒有小三的銳氣。她無意去爭奪自己的名份,只是想單純陪伴著對方。在電影的結尾,秀英對於蔡阿姨過往的仇恨已漸漸放下,她拿出存放已久的離婚協議書,簽上了自己的姓名,代表的就是一種釋然。這一刻,她放過的不是糾纏了一輩子的丈夫,而是放過了自己。
<髻>:「我低頭默默地聽著,想想她就是使我母親一生鬱鬱不樂的人,可是我已經一點都不恨她了。因為自從父親去世以後,母親和姨娘反而成了患難相依的伴侶,母親早已不恨她了」琦君及其母親在父親過世後,也選擇了放下。末段這句:「這個世界,究竟有什麼是永久的,又有什麼是值得認真的呢?」是全文重要核心。
5. 藉由造型、髮型塑造人物形象:
<孤味>:在秀英與蔡阿姨的造型上,可以略見其性格。秀英自年輕到年老都是一頭捲髮,反觀蔡阿姨一出現就是一頭盤髮。捲髮俏麗,象徵性格倔強強勢;盤髮素樸,象徵淡泊清閒。
<髻>:髮型的變化一向是這篇散文中重要的探討議題。姨娘年輕時梳時髦的髮髻,母親年輕時就不太梳太時髦的髮型,較缺乏變化。然而兩人到了年老後,卻都是白髮、落髮的現象,無論年輕時再怎麼風光,都難逃歲月的宿命。琦君藉由髮型的變化說明了兩人個性的差異,也象徵了時間的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