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佛」名?諸佛「所說」名?

更新於 2022/07/28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聞「諸佛」名?聞是諸佛「所說」名?(淨慶2022.7)
《淨土三經要義》云:
隋朝智者大師《阿彌陀經義記》所用的版本,也是「聞是諸佛所說名」,並非「聞諸佛名」。可知最早的《阿彌陀經》在這裡的經文是「聞是諸佛所說名」,並非「聞諸佛名」;到了宋明之後,或許筆誤,而成為「聞諸佛名」。
有人提問云:
2)如何證明《阿彌陀經》的流布本經文「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或乃筆誤?
3)《善導大師全集》及《淨土宗聖教集》<法事讚>也是:「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
關於這問題,淨源法師<《阿彌陀經》流通本異同思考>-云:
在《阿彌陀經》漢地流通本中,經文是:「 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經查對,此處文字漢地流通各本皆同,說明唐以後在漢地信眾中流通的《阿彌陀經》文本都是如此表述。
但在敦煌所藏「唐寫本」及「日本流通本」中皆作: 「聞是諸佛所說名及經名者……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1]
兩者語義上似有差別,若依「唐寫本」,眾生之不退轉,乃因得聞阿彌陀佛名號及經名,功德在諸佛共讚的「第十七願成就」的彌陀名號,及「以名號為體」的經名。如此領解,則與《無量壽經》的義理一貫,且契合本經之稱歎(阿彌陀佛)名號不可思議。
漢地「流通本」將功德歸於受持」《阿彌陀經》聞諸佛名號,字面上將阿彌陀佛與「諸佛」等同,抹去了阿彌陀佛「不共」的(本願與名號)功德,而念「南無阿彌陀佛」就與念「諸佛名」沒區別了。……隋唐以後的淨土教,重稱名而輕本願而;前者重「凡夫之(自力持名)功夫」,後者歸「彌陀名體之(他力攝取)功德」。《阿彌陀經》中雖未提諸佛說阿彌陀佛名號之事,而「諸佛證誠」,乃第十七願成就,是讚歎阿彌陀佛名號。
也就是說:諸佛所稱讚的是「阿彌陀佛本願功德」之名號,護念的是「至心稱念彌陀佛名」之行者;這兩者是《阿彌陀經》的宗旨。經中云:凡是聽佛說此經而信受奉行,或聞諸佛證誠而信願持名的善男子、善女人,現生皆得一切諸佛的慈悲所護念,而不退轉,決定往生成佛。因此,於「諸佛」之名,雖無所聞,卻能「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等於遍聞諸佛所讚、所證、所勸之「阿彌陀佛」名。
再者,出現於《阿彌陀經》的十方諸佛,不是為了讓眾生「聞其名而獲功德」,而是「借其名」為「阿彌陀佛的本願功德」做宣揚、做保證,讓眾生知所信受(彌陀救度)而稱名(彌陀佛名);因此,阿彌陀佛是主題、聚焦,十方諸佛是背景、映襯,「聞諸佛名」即應聯繫於「諸佛所說之阿彌陀佛名」,而不是「諸佛名」與「阿彌陀佛名」為二分,眾生聞者各獲其功德;經中所舉十方諸佛的作用,類似世間法的「重言[2]」或「名人推薦」,注意力應在「月亮」而不是「手指」[3],不可模糊了焦點。
這是從義理、功德之不共上解說,雖然所引敦煌「唐寫本」、漢地「流通本」及智者《阿彌陀經義記》、善導<法事讚>各本的「經文」差異,仍無足夠的文獻可確證「宋明之後或許筆誤」的推論,類似這種「義理(推論)」[4]或「文獻(考證)[5]」的概括方法論之爭議,普遍存在於學術界,若兩者皆符合,則確定無疑;若兩者有差距,則只能依個人的知識背景與信仰取向去做選擇了;或至少兩者並存,等待來日。
若偏重於信仰及修行的需求,則「義學的詮釋」較直接而可取,乃至「經文之差異」亦可以義理而疏通之,尤其個人之體會或經論之玄義,有時難以言詮,則可「取意」[6]而說,所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文所隱者,理以顯之」,「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且經論多有心行處滅,言語道斷」的不可思議境,凡此種種,只能「以神遇而不以文見」,也就是「冥感玄解,心領神會」,而欲辯忘言,不拘於文辭。
至於學術性文獻,雖看似可靠,卻永難以蒐集完全,且採集、編錄、整理的過程亦多人為的介入與疏失;1.古時傳法聞經,多為口授記誦,易於錯聽、遺忘、拼湊之類的失真,其後之文字紀錄亦多「散佚、衍脫、偽濫」之類的殘缺;2.譯經所依版本也可能不同來源,而譯者的語文程度(略懂或精通)及採譯方式(直譯或意譯)都可能影響所譯之文句與內容;3.編譯者也可能有意的增減經文,讓所仰信的佛菩薩更神聖、更完美[7]。
補充資料如下
1.搜其相關經文之證據
菩提流支譯佛說阿彌陀佛根本祕密神呪經》:「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諸佛所說名及經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共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導大師《安樂行道轉經願生淨土法事讚》卷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諸佛所說名及經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共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窺基大師阿彌陀經通贊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諸佛所說名及經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共所護念……。」
2.揭其上下文脈[8]之玄義
地藏菩薩本願經,稱佛名號品第九》:「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號,功德無量,何況多名。」經中所言,看似念「諸佛」名之功德,勝於念「一佛」名,而《地藏經.科注》卷四云:「此是大士所值之佛,親承供養,得諸利益者。然諸經論,唯讚西方阿彌陀佛,接引娑婆,願力偏重;是以普賢行願,獨指彌陀為至。」《地藏經.綸貫》又云:「今夫諸佛名號,名實皆真,……諸經皆讚阿彌陀佛,以一身一智慧,力無畏亦然。若專念阿彌陀佛,即與稱諸佛等。」註釋則說:專念「一佛」,與稱「諸佛」等,且一切經論於諸佛中唯(皆)讚「一佛」,乃因阿彌陀佛「接引娑婆,願力偏重」,所以「普賢行願,獨指彌陀」。既然念一佛與諸佛的功德(身、智慧、力、無畏……)皆是「無量」,那就超乎凡情數字之可分別、可比較。在此之下,唯可選擇的是,從眾生的立場,哪一尊佛於娑婆特有緣(親緣、近緣、增上緣)、易感應(本願強、光無礙),而由博反約、捨多歸一,獨尊阿彌陀佛(一佛一法一淨土)。
[1]唐.玄奘法師譯《稱讚淨土佛攝受經》:「或已得聞,或當得聞,或今得聞,聞是經已,深生信解,生信解已。」穆勒英譯本:「聽聞此法門之名,且憶持彼神聖諸佛之名。」中村元日譯本:「聞此法門,或憶念不忘諸佛世尊名號。」寺本婉雅日譯本:「既聞、現聞、當聞此法門及諸佛世尊名號。」梁國超,《對追求往生淨土成佛現象的再思考》云:<什譯>:「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 」<奘譯>:「聞是經已,深生信解。」佛世尊的名號將被憶持;śroṣyanti「(得聞)一切佛攝受法門」,玄奘是否受此影響,而將「持名念佛」,改成「聞是經已」?
[2]《莊子.寓言》:「以重言為真」,就是「托古論之」,借德高望重者之言為證,有點「訴諸權威」或「聖言量」之意。
[3]《楞嚴經》云:「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當應看月。」
[6]引用經文,不「逐字逐句、不增不減」的抄錄,而是取其意而略其文,簡潔扼要、深入淺出的解說。
[7]梁國超,《對追求往生淨土成佛現象的再思考》
[8] 詞語既有字面的概括義(公認、抽象、客觀-詞義的儲存),也有文脈的具體義(明確、生動、靈活-詞義的使用)-- 詞語在上下(前後)文脈中的意義,推敲其字義的差別,何者較適用。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若想念我時,請念彌陀佛;我也居住在,六字名號中 淨空老和尚今天(2022.7.26)_凌晨2點圓寂,享壽96歲,台南極樂寺通知海信線上助念,念佛迴向阿彌陀佛。 去年曾傳出淨空法師示寂消息,他通過弟子將要走,曾表示,“你們想我,念佛就可以了”。
    元明以後,佛教界之禪淨合流或攝禪歸淨者,頗盛行參究「念佛者是誰」公案,元.智徹斷雲《禪宗決疑集》云:或有參無字者,或有參本來面目者,或有參究念佛者。公案雖異,疑究是同。
    /君子:(不越)素位[1],安分守己—佛位之願行與功德,非我所測所知,只可聞信奉行 思,不出其位 \凡夫:(不離)本位,我見我執—凡位之煩惱與業習,非我能斷能除,有賴佛力攝受
    專修淨業與讀誦大乘(象山慶2022.7)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第八:「是般若波羅蜜,若聞、受持、親近、讀誦、為他說、正憶念……。」 《金剛經》云:「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印光大師云:
    清.為霖道霈《淨土旨訣》   (象山慶2022.7.16) 明末清初為霖道霈禪師(1615-1702)云「吾志在禪宗,而行在淨土」,《淨土旨訣》是其淨土思想代表作,闡釋「依教起信,宣揚淨土」、「發真實心,願生極樂」、「看破身心,專念彌陀」的理論。龔岸齋<序>: 修行念佛必須「出家」? <念佛偈>
    學佛老人的告白
    若想念我時,請念彌陀佛;我也居住在,六字名號中 淨空老和尚今天(2022.7.26)_凌晨2點圓寂,享壽96歲,台南極樂寺通知海信線上助念,念佛迴向阿彌陀佛。 去年曾傳出淨空法師示寂消息,他通過弟子將要走,曾表示,“你們想我,念佛就可以了”。
    元明以後,佛教界之禪淨合流或攝禪歸淨者,頗盛行參究「念佛者是誰」公案,元.智徹斷雲《禪宗決疑集》云:或有參無字者,或有參本來面目者,或有參究念佛者。公案雖異,疑究是同。
    /君子:(不越)素位[1],安分守己—佛位之願行與功德,非我所測所知,只可聞信奉行 思,不出其位 \凡夫:(不離)本位,我見我執—凡位之煩惱與業習,非我能斷能除,有賴佛力攝受
    專修淨業與讀誦大乘(象山慶2022.7)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第八:「是般若波羅蜜,若聞、受持、親近、讀誦、為他說、正憶念……。」 《金剛經》云:「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印光大師云:
    清.為霖道霈《淨土旨訣》   (象山慶2022.7.16) 明末清初為霖道霈禪師(1615-1702)云「吾志在禪宗,而行在淨土」,《淨土旨訣》是其淨土思想代表作,闡釋「依教起信,宣揚淨土」、「發真實心,願生極樂」、「看破身心,專念彌陀」的理論。龔岸齋<序>: 修行念佛必須「出家」? <念佛偈>
    學佛老人的告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薈供法會」快速積累福德、智慧資糧!可為現世親友、公司行號、閤家、個人登記「除障祿位」;或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並敬邀十方大眾共同護持薈供法會供品,響應素食推廣計畫。
    Thumbnail
    柯文哲和朱立倫在10月30日的政黨協商中達成了部分共識,包括共同進行第三波民主改革、恢復台海和平、強化國會功能等。關於總統人選,雙方仍未定案,但都表示尊重當事人的意願,希望盡快達成共識。這次協商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仍有不少挑戰需要克服。
    Thumbnail
    ……因下山車速快加上昏沉,突然一下,我的車子撞到了山壁,整車翻車四腳朝天,前擋風玻璃全碎!我在駕駛座努力想要關掉引擎跟音樂,在上下顛倒的狀態下,車子熄火了。我一時不知反了方向,試了多次還關不掉音樂,索性不管了,趕快開車門逃了出來。……
    Thumbnail
    供養降臨會場的無數諸佛菩薩、龍天護法,可令我們快速累積福德、智慧二資糧。 ▍觀音山 2023教孝月 九日普明大日如來大法會 ① 9月9日~9月16日 八日普明大日如來超渡法會 ② 9月17日普明大日如來砂壇城火供法會
    Thumbnail
    因誌公令人傳語曰:「何不下山教化眾生,目視雲漢作麼?」師曰:「三世諸佛,被我一口吞盡,更有什衆生可教化?」——《指月錄》
    Thumbnail
    不只是 六祖這個樣子,只要是證本心以上,證到初地菩薩階位的聖者,所講的每一句話,它都是經
    Thumbnail
    其實,淨土宗的《無量壽經》是《華嚴經》的一部分,裡面有甚深的涵義,亦有《華嚴經》的精神。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具備兩個條件: 一、一心不亂,淨念相繼; 二、不得以少福德因緣往生彼國。 這是 世尊的方便,如果不是方便, 世尊就不需要再講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這四個層次。 普賢如來
    Thumbnail
    文/圖 佛館國際組 Buddha Museum International Affairs Department 今年佛館邁入第十一年,為了讓大家更認識佛教文物,希望透過大眾的視角,票選出佛館「十大展出鎮館之寶」,藉由大眾共同參與,為佛館寫下歷史。
    Thumbnail
    我很想講這本書我看不懂…..冏 難懂的地方並不是書寫的流暢或語詞艱澀的問題,而是它的內容並不是一種擴充知識的概念,我看懂就學到新的東西,而是更偏向於如何改變態度、思考方向,這種即便你看懂也覺得在執行上相當不容易的內容。 姑且可以嘗試用另一種方式來理解。 在佛家有所謂 “萬法由心”。可以粗淺地
    Thumbnail
    我們無法控制世界怎麼對待我們,但我們可以選擇怎樣看待世界,不論發生什麼事,都接受「就是這樣」的人生,我們無法選擇際遇,但可以選擇回應的方式;我們都要相信,命運跟我們是站在同一邊的,多點知足,人生會更富足。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薈供法會」快速積累福德、智慧資糧!可為現世親友、公司行號、閤家、個人登記「除障祿位」;或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並敬邀十方大眾共同護持薈供法會供品,響應素食推廣計畫。
    Thumbnail
    柯文哲和朱立倫在10月30日的政黨協商中達成了部分共識,包括共同進行第三波民主改革、恢復台海和平、強化國會功能等。關於總統人選,雙方仍未定案,但都表示尊重當事人的意願,希望盡快達成共識。這次協商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仍有不少挑戰需要克服。
    Thumbnail
    ……因下山車速快加上昏沉,突然一下,我的車子撞到了山壁,整車翻車四腳朝天,前擋風玻璃全碎!我在駕駛座努力想要關掉引擎跟音樂,在上下顛倒的狀態下,車子熄火了。我一時不知反了方向,試了多次還關不掉音樂,索性不管了,趕快開車門逃了出來。……
    Thumbnail
    供養降臨會場的無數諸佛菩薩、龍天護法,可令我們快速累積福德、智慧二資糧。 ▍觀音山 2023教孝月 九日普明大日如來大法會 ① 9月9日~9月16日 八日普明大日如來超渡法會 ② 9月17日普明大日如來砂壇城火供法會
    Thumbnail
    因誌公令人傳語曰:「何不下山教化眾生,目視雲漢作麼?」師曰:「三世諸佛,被我一口吞盡,更有什衆生可教化?」——《指月錄》
    Thumbnail
    不只是 六祖這個樣子,只要是證本心以上,證到初地菩薩階位的聖者,所講的每一句話,它都是經
    Thumbnail
    其實,淨土宗的《無量壽經》是《華嚴經》的一部分,裡面有甚深的涵義,亦有《華嚴經》的精神。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具備兩個條件: 一、一心不亂,淨念相繼; 二、不得以少福德因緣往生彼國。 這是 世尊的方便,如果不是方便, 世尊就不需要再講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這四個層次。 普賢如來
    Thumbnail
    文/圖 佛館國際組 Buddha Museum International Affairs Department 今年佛館邁入第十一年,為了讓大家更認識佛教文物,希望透過大眾的視角,票選出佛館「十大展出鎮館之寶」,藉由大眾共同參與,為佛館寫下歷史。
    Thumbnail
    我很想講這本書我看不懂…..冏 難懂的地方並不是書寫的流暢或語詞艱澀的問題,而是它的內容並不是一種擴充知識的概念,我看懂就學到新的東西,而是更偏向於如何改變態度、思考方向,這種即便你看懂也覺得在執行上相當不容易的內容。 姑且可以嘗試用另一種方式來理解。 在佛家有所謂 “萬法由心”。可以粗淺地
    Thumbnail
    我們無法控制世界怎麼對待我們,但我們可以選擇怎樣看待世界,不論發生什麼事,都接受「就是這樣」的人生,我們無法選擇際遇,但可以選擇回應的方式;我們都要相信,命運跟我們是站在同一邊的,多點知足,人生會更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