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

含有「釋迦牟尼佛」共 10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所謂「三苦」, 是釋迦牟尼佛經過歸納,發現人生中所有形式的痛苦,可以概分成三種類型。 稱之為: 「苦苦」、「壞苦」、「行苦」。
Thumbnail
我好像都有耶😢
本文作者分享閱讀《大智度論》的體悟,並藉由多寶佛無人請法而入涅槃的故事,巧妙地將個人教學經驗與佛學哲理結合。文章深入淺出,以幽默風趣的筆觸,描述了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境與心境轉折,並以「多寶佛情結」自嘲,引發讀者共鳴。
【生活日誌記錄思考】 藏傳佛教學佛都會歸依上師,但很多人都誤解了, 不是說依止一位上師,希望上師可以永久庇佑自己, 讓自己平安順心,願望得以滿足。 這完全搞錯了,將佛法淪為神明信仰, 不是學佛,而變成向外求, 尋求別人給自己幫助,要別人幫自己解決問題。 根佛法差遠了。 歸依上
Thumbnail
這張好看~~!好適合當頭像XD!
以淺顯易懂的生活故事及理論方式,深入淺出地解釋佛教名詞「三學:戒、定、慧」,並闡述三者之間的關係與重要性。透過貨車司機小明的兩個意外事件,生動展現「戒、定、慧」如何在生活中發揮作用,以及如何幫助人們在困境中保持冷靜、做出正確判斷。
Thumbnail
自律就是開智慧的起步
一切世界有主。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主,觀音、勢至、諸大菩薩都是伴。「主伴交融」,說主,則伴在其中;說伴,則主亦在其中。彼此交融,主伴不二。念阿彌陀佛就是念一切佛,說是專,也是普,此即不可思議之處。
Thumbnail
本文介紹華嚴經的由來、華嚴三聖(毗盧遮那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的意義與角色,以及供奉華嚴三聖的功德與願望。
Thumbnail
真多卷⋯
本文探討佛教中的四威儀:行如風、立如鬆、坐如鐘、臥如弓,並解釋其內涵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以期提升個人儀態與內在修養。透過舍利弗尊者皈依佛陀的故事,說明四威儀的重要性。
Thumbnail
側躺!
三法印,一組可以用來印證自己跟隨的師父、老師說的教義,或正在看的書藉、經典中的理論,是否合乎有正確符合佛教思想的三個要點。 ~~~ 二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佛坐在菩提樹下時,反覆思考著一些問題: 我們的世界,真實狀況到底是什麼樣子?(世間實相) 為什麼世間萬物會不斷地發生變化?
Thumbnail
謝謝您的分享❤️
娑婆三聖: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是佛教中重要的三位聖者,他們慈悲地守護著娑婆世界眾生。本文將詳細介紹這三位聖者的故事、特色和供奉意義,帶領讀者深入瞭解他們的慈悲與智慧。
Thumbnail
謝謝您的分享❤️
感謝格友: ❦ 莊小昕 分享出考卷的工作過程: 讓我想到老安之前學習使用Google 之時,有做了三個練習成果,就拿出來測驗一下,大家對「釋迦牟尼佛的一生」了解的程度吧。 歡迎大家來測驗看看自己的佛學功力。
Thumbnail
佛教知識初級測驗 答案: 1、佛是已覺悟的眾生,眾生是未覺悟的佛。 對 2、「四恩」是指:父母恩、眾生恩、國家恩、三寶恩。 對 3、『三學』是指「聞.思.修」。 錯,『三學』是指「戒、定、慧」,「聞.思.修」是「三慧」。 4、娑婆世界教主是阿彌陀佛。 錯,娑婆世界(就是我們這裏),教主是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 5、東方妙喜世界教主是藥師佛。 錯,東方妙喜世界教主是「阿閦佛」。(閦ㄔㄨ丶,音同「處」) 6、太子悉達多親生母親是摩耶夫人。 對 7、傳說悉達多太子誕生後向四方行七步,舉右手說了<我是世界的光明>。 錯,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三界皆苦吾當安之。 8、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道。 對 9、所謂「六道」,是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 對 10、在佛教尚未興起以前,『僧伽』一詞早在古印度的社會中普遍使用,意思就是『同業工會』,這樣的團體,即名為『僧伽』。 對 11、第一位比丘尼是大愛道比丘尼,是佛陀的姨母。 對 12、第一座佛教精舍是祇樹給孤獨園,簡稱祇園精舍。 錯,竹林精舍 13、佛陀在鹿野宛初轉法輪,為僑陳如等五人說法,度他們出家僧,這是僧團成立的開端。 對 14、『緣起法』是佛陀「創造」的。 錯,「發現」 15、最後供養釋迦牟尼佛的人是金銀匠「純陀」。 對 16、釋迦牟尼佛在無憂樹下進入涅槃。 錯,娑羅雙樹 17、釋迦牟尼佛進入涅槃前,指示弟子之後要以大迦葉尊者為師。 錯/以「戒」為師 18、洛陽白馬寺是中國最古的佛教寺院。 對 19、舍利弗尊者被稱為神通第一。 錯/智慧第一 20、「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此首悟道詩是宋朝的茶陵郁禪師所寫。 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