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的部分
本想寫吃掉乖乖或送人鳳梨酥當恐怖故事,但因為種種事情耽擱,無法如期做完民俗那方面的研究,草草說完親身經歷卻不能進一步探討背後的東西,我會覺得很不好意思——剛巧在我想說要開天窗了嗎?還是把原住民領域的文章拿來這邊分享呢(ACG要素真的是透明度87%ㄌ)?這種尷尬的時刻,在噗浪看到一位徵求受訪者的研究生,說想做女性玩家的研究。有遊戲,有研究,這種話題怎麼能少了我,這位研究生真是我的貴人。
關鍵字:開放世界、女性玩家
該生的公開說明表示:「我的研究想探討的是開放世界遊戲特有的空間、移動與探索的感受,對女性玩家的意義,希望能找到喜歡在開放世界中自由奔跑的玩家一起聊遊戲。」因為報名表單的內容透露出一股對玩家社群的陌生,因此在一陣質疑之下,他出面補充說明道:「目前開放世界這個詞沒有明確定義,我也想知道大家是怎麼想的,所以希望大家回答自己認為是開放世界的遊戲……另外雖然遊戲平台會有一個tag是開放世界、維基上也有頁面,但是我認為這個詞的內容仍是模糊的。然後維基說這類型的遊戲也常被稱為『漫遊式遊戲』(free roam),或被不嚴謹地稱呼為『沙盒式遊戲』(sandbox),其實就滿模糊的不是嗎?」
我是很想講一下資料來源,不過大家都有這麼一個起頭的時刻,就不要太苛責。畢竟看到不熟悉的詞彙,維基百科還是一個實用的敲門磚,只是說,拿了傢伙準備破門,與實際的入門,還是存在一些些的差距。
就研究設計來說,想知道「大家」是怎麼想的、想找人討論並歸納出結果,確實是一種很原初的研究動機,但也是很潦草的方法。以一般的論文格式來說,靠著前人的指點跟正式的文獻回顧,精煉那個提問,並設計相應的方法收集與處理資料,不管得出的結論是否符合預期,這樣的流程還是比較符合學術上的基本要求。
困惑作為一個很好的總結
起初我也說不太上來,那個打開報名表單就想關上,先看看留言說了些什麼的心情,該叫什麼名字。表單完全以簡答題構成,詢問報名者成為玩家多久了、近期平均每週遊玩時數、偏好類型與玩過的遊戲、訪談中要展示何款遊戲。
應該是偏好類型與玩過的遊戲這題吧,簡答題格式累積起來的情緒堆到極限,花費心思去構思答案的動力也直接落到谷底。
留言處有人說真想直接貼Steam收藏庫,也討論到補充說明的重心「玩家認為怎麼樣算是開放世界」和公開說明中強調「女性在空間中移動與探索的經驗」兩者的關連性。慢慢地原本對研究的提問也導向了「潛在受訪者感到困惑」的陳述。
對耶,困惑。你是誰的研究生、要做什麼研究、研究設計大致如何、我要怎麼回答你的問題,沒有答案的問題會讓人不安,不穩定的氣氛也多少會讓匿名網友的反應比較尖銳。
模糊的邊界
雖說這篇徵人的文章昨天才發表,留言暫時也沒有再增加,但「定義」這個話題,未來或許還有得討論。研究生聲稱的「模糊」雖然惹惱了一些玩家,但其實並非沒有根據。
以這兩年比較流行的類魂、類銀河戰士惡魔城來說,我們也可以看到用遊戲清單來回答定義問題的現象。從這位研究生的角度來說,這算是「沒有一個寫得精確的定義」,但對玩家社群來說,這其實是一種共識。因為在符合多少特徵才叫「類」的歧異之前,魂跟銀河戰士惡魔城的標準是很明確的。
開放世界雖然沒有那個模仿的對象作為分類標準,但在關鍵字大發生的期間(是兩三年前嗎?),玩家還是能夠分出誰是標誌性的開拓者、誰跟隨這個趨勢,而誰又是蹭著流行語打廣告的偽物。
從這樣的發展來看,如果要討論什麼是開放世界,從界線的共識著手是現在比較可行的研究取徑。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社會上比較不流行由權威領頭書寫萬事萬物的定義了。
這個…… 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去中心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