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種深溝日記|感受與提問 1

浸種深溝日記|感受與提問 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稻草人新家落成之日!談茶金!

raw-image


稻草人新家落成之日!

今天的慢島學堂課程是第一次帶朋友(羿寧)一同參與,朋友來之前給了好多關於天氣環境的提醒,內心也一直很擔心朋友會不習慣,沒想到他活得很不錯睡得也很不錯,果然不需要擔心。

稻草人新家落成的早上就獲得一個難得的好天氣,原先看氣象都顯示高機率降雨,還擔心了一下(我好像無時無刻都在擔心,其實很希望自己可以慢慢卸下焦慮,多順應環境)。騎著車,載著朋友前往慢島路上時,當下的心情很不一樣。我們一起開心的指著遠方遠遠的高山,看著兩側黃澄澄的稻田,用力的大口呼吸,這樣的瞬間對我來說,彷彿是收集到了理想生活中的其中一塊拼圖。

於是一早大家扛著自己的稻草人帶去田裡,選了一個喜歡的位置,安置好稻草人,雖說稻草人原意是趕走小鳥(像是田間守衛的存在?),但對我來說反而更像是吉祥物的精神象徵,像是把對稻子的期待與祈求放置在稻草人上,希望他可以好好的守護我們的田地。

另外實在不敢想像自己的稻草人到底可以在田裡撐多久,感覺不久肩膀應該就會滑落了吧.....

2022.05.28 稻草人誕辰
2022.06.11 稻草人新家落成
2022.06.20 稻草人成為清酒臨演 ( 0:53秒 漫慢地酒 吉野一號 清新篇)
2022.07.09 肩膀正式滑落,但稻子也要收割了,算是可以光榮引退了


raw-image


談日子!

只要遇到文全老師的課,免不了要動腦袋。

稻草人結束後,大家也聚在桌前,談談這段時間的想法。對我來說,來到慢島,來到深溝,像是來到一間過去以往從未到過的店,可以挑選有趣的食材,試試看煮出一鍋不一樣的湯。過去在選擇時,因為材料有限,也會不自主地受到他人影響,雖然對開始替自己選擇食材這件事情仍會卻步(或沒信心),但是能發現原來這就是跳脫出過去的框架與思維的感受。既然發現了,好像也就沒什麼了。

雖然暫時不會有一塊田?但如果未來能吃到同學們種出來的作物,一定很幸福吧,每到農忙時期到時大家就聚在一起,感覺也很棒,雖然不愛運動但體力還算行,如果是下田的話應該沒問題。

raw-image


談茶金!

文全老師說,茶金的出現,是他很好的教科書。討論會的這天,我還尚未看過茶金,羿寧有與我分享了結局,我也大概看了一下背景脈絡,便開始了當天的討論會。一如既往地,文全老師開始向大家提問,記錄下過程中一些讓我印象深刻的內容:

  1. 關於過去與現在,農業的轉變你覺得是什麼?
    雙口呂學長提到,是「品牌」。當時腦袋有很多關鍵字,一時半刻無法整理出什麼,事後我內心的答案是從純粹銷售轉變為體驗經濟,而品牌是轉換到體驗經濟中間的工具之一。
  2. 關於共識&創新
    共識有可能抹殺創新,但也可能激發創新,怎麼掌握?
  3. 阿昌:「生產者絕對不能忽略食物>錢的價值。」
  4. 茶金觀看視角:世代下操作模式的轉變/慣行農業的開始/時代的轉變(思想的轉變)
    時代的轉變是如何進行的(關鍵點)?人如何面對?網路時代的邏輯?

聽完這場討論會,日後也打算來把茶金看完!來到深溝,聽了文全老師的課後,讓我開始會注意事件背後的脈絡,能了解脈絡的思考真的有種舒暢、好奇、有趣的感受!


文字 吳玉婷
編輯 宋若甄


關於浸種深溝計畫
浸種是將種子浸泡在水中,軟化堅硬的種殼,釋放儲存的養分,加速催出嫩芽的過程。對水稻來說,以30度C的活水浸種,大約48小時就能發芽。
#浸種深溝,是慢島學堂的延伸變化型,在外部資源的支持下,從2022年開始,邀請懷有夢想種子的20-29歲青年,以一個月為期,將自己沉浸在宜蘭深溝這個水源地中,並在村子帶路人的陪伴下,認識深溝社群,體驗學習最感興趣的農村人事物。在夢想激盪夢想的最適溫度,加速夢想長出嫩芽。
這個系列的文章記錄了駐村種子們,在浸種一個月內的所見所思。
關於感受與提問
浸種深溝計畫搭配慢島學堂課程,帶領駐村青年感受農村季節的脈動,並在講師的帶領下,透過提問釐清夢想與理想的樣貌。


慢島生活 Island Time
Service@islandtime.tw
宜蘭縣員山鄉尚深路84號


avatar-img
慢島生活的沙龍
53會員
42內容數
慢島生活自2021年春天開辦慢島學堂 為嚮往鄉村生活的人們 開一條更寬廣平坦的路 留一條更可追尋的路 學堂筆記紀錄這個入門過程的點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慢島生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即便看得見的事物消失了,仍然有部分是會留下來的,彷彿人的靈魂一樣。 怡德說:「 植物消失了種子會留下,等到土壤回來了,種子便有機會落地。 」 聽到的瞬間,忽然能夠感受到某一小塊那些為了生態而種植的農夫們的心情,但要為了這些看不太見的種子努力,背後是什麼在支撐著他們的信念?
今天是認識不同田的管理的日子,真的是熱到一個爆炸!無法想像這樣的夏日要管理蓮花田、甘蔗園,難怪大家都說,永昇老師通常找不太到援農的助手,這麼 hardcore 的事情,到底誰會這麼想不開(以後我會保持著高度感恩的心情吃著蓮藕、蓮子與甘蔗的)。抱著鵝的永昇老師、種蓮花的永昇老師,一切都有滿滿的反差感。
來到深溝的第二天,一早美虹姐充滿朝氣地來到思源居與大家會面,準備帶大家先去逛逛市場。市場裡有些看似特別的料理在宜蘭其實都是很日常的料理,像是聽說是要哄騙小孩吃下胡蘿蔔的豬肉結、因為酥炸時逼波逼波的聲音而被取名的卜肉、地理與氣候下的煙燻製品鯊魚煙、曼波魚等能夠直接買了就吃的食材,美虹姐統稱為便菜。
即便看得見的事物消失了,仍然有部分是會留下來的,彷彿人的靈魂一樣。 怡德說:「 植物消失了種子會留下,等到土壤回來了,種子便有機會落地。 」 聽到的瞬間,忽然能夠感受到某一小塊那些為了生態而種植的農夫們的心情,但要為了這些看不太見的種子努力,背後是什麼在支撐著他們的信念?
今天是認識不同田的管理的日子,真的是熱到一個爆炸!無法想像這樣的夏日要管理蓮花田、甘蔗園,難怪大家都說,永昇老師通常找不太到援農的助手,這麼 hardcore 的事情,到底誰會這麼想不開(以後我會保持著高度感恩的心情吃著蓮藕、蓮子與甘蔗的)。抱著鵝的永昇老師、種蓮花的永昇老師,一切都有滿滿的反差感。
來到深溝的第二天,一早美虹姐充滿朝氣地來到思源居與大家會面,準備帶大家先去逛逛市場。市場裡有些看似特別的料理在宜蘭其實都是很日常的料理,像是聽說是要哄騙小孩吃下胡蘿蔔的豬肉結、因為酥炸時逼波逼波的聲音而被取名的卜肉、地理與氣候下的煙燻製品鯊魚煙、曼波魚等能夠直接買了就吃的食材,美虹姐統稱為便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