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東亞局勢丕變。日本安倍首相遭暗殺,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中國大陸文攻武嚇頻仍,頗有96台危機之態。不禁令人想起前總統李登輝先生逝世已滿兩年。此時此刻,拿起這本距今整整七年的書一讀,竟也有諸多的不謀而合與想法湧現。(ps.政治文章難免涉及色彩,不喜勿入,也不希望大家彼此留言叫戰)
媒體或我們對李登輝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媚日、親日上,可我讀完整本書卻沒有那樣的感覺。我自己覺得,與其說他媚日親日,倒不如說有日本情節的知日派,或許比較合理。
全書內容
書中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為自己在日本殖民下的生活與浸潤,第二部分為擔任總統的風風雨雨,第三部分是卸任總統後對於台灣的看法,最後則針對國防上,日本與台灣的關係進行說明。
以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區分「公」與「私」,當不為一己之「私」,而為大眾之「公」來工作,貫串全書,是以為何棄學業加入二戰軍隊,以及退休後仍持續推動台灣第二波民主化,原因在於是。
這裡稍作補充,作者以為台灣親日基礎,除了歷史因素外,更是看重日本精神(諸如勇氣、誠實、勤勉、奉公、自我犧牲、責任感、守法、清潔等)的緣故。在過去高中30篇古文時代,連橫〈臺灣通史序〉:「義勇奉公,以發揚種性,此則不佞之幟也。」可以知道即使像連氏這種「大中國史觀」,都將「奉公」視為該發揚的民族性格,甚至當作終身任務,看重程度可想而知。
九二共識、釣魚台主權等爭議問題
書中對於幾個爭議問題,也做了說明。當然,認不認同,可端由讀者自行判斷。
李登輝、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被外界解讀致敬軍國主義。作者不以為然,自己的兄長為國家(當時是日本)奮戰捐軀,作為一位家人,去參拜、思念哥哥,應是人之常情,戰死之人戮力奉公,為國犧牲,死後由國家領導人祭拜,亦無任何不妥。至於備受爭議的釣魚台主權歸屬日本的主張,作者從各國主張擁有的歷史時間論述,並且認為釣魚台主權爭議,是中了中國「一個中國」的圈套,也離間台日兩國。個人覺得,以往媒體斷章取義,作成聳動標題,煽動民族主義,不妨閱讀本書,至少裏頭闡明了理由,可以提供思考辯證!
外界質疑他曾加入共產黨,「中共是為了實施皇帝式的獨裁政治,而把馬克思主義拿來歌頌利用」,對於中共政權極度不信任,認為中共是恐怖的組織,加入後怎麼可能全身而退?另外,台灣無須刻意宣傳對中國的負面消息,但要將中國的真正面目傳達出去,向世界展現台灣特有的卓越見識,以提高在世界上的存在價值。我以為covid-19,台灣贈送口罩,甚至作為當年防疫的最前線,確實有依照這個路線。畢竟全世界最了解中共的國家,可能就是台灣。
經濟上,台灣與日本都不可以太依賴中國,而是要以全世界為市場。最近的石斑魚、釋迦、鳳梨突然被禁,我想這就是很好的例證。兩岸關係充滿不確定,最好能做到風險分散,不仰賴單一市場,才是上上之策。
有人說他背叛蔣經國。作者不以為然,說自己未曾批評過蔣經國。反而肯定台灣之所以能發展資本主義經濟,都要歸功於他。我覺得蔣經國是他政治上的導師,對於台灣經濟上的貢獻,無法磨滅,故而這部分作者應當是很認同。反對者應該是糾結於他分裂國民黨,並加速本土化。然而,作者明確地說,曾聽到蔣經國云:「我也是台灣人」,或許作者是想要表達蔣經國有想要本土化,無奈身邊的人卻無這種嶄新的想法。
「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與「制定國家統一綱領」,是否互相矛盾?作者指出國統綱領的三項明確條件,乃要牽制、阻遏統一,兩者並無扞格,均是為了使國家正常化、民主化。「存在,就是台灣的外交」,應該要以經濟關係、文化交流為主,追求實利,達到真正的交流才是目的,而非糾結於外交的形式,所以才有「務實外交」。同樣,並未主張台獨,而是台灣已實質獨立,台灣能以台灣之名存在才是重點,沒有必要在國際社會作出引起爭執的發言,藍綠各黨也不必在統獨等神學式議題上爭論不休,製造對立衝突與分化。另外,沸沸揚揚的「九二共識」,確實存在,不過是中國主張一個中國,台灣不同意,因此可說是「沒有共識的共識」。
台灣與安倍的戰略思考
台灣內部統一、獨立兩派思維僵持,很難有共識。此外,因為移民社會,族群多元,很容易受到政客民族主義的分化。加上對外中國「大中華民族主義」喊得震天嘎響。因此,台灣必須跳脫以往大國與小國的思維,要捨棄民族國家的退步思想,而立基於自由民主。換言之,台灣不應該奠基於民族主義,不只造成內部族群分裂,也容易誤入中國圈套,而是要以民主主義的普世價值,爭取世界認同,此即作者所言的「新台灣人」。高中15篇古文鄭用錫〈勸和論〉:「內府播遷而來,則同為臺人而已」,希望台灣民眾無論來自何處,既然踏上台灣,就要以台灣認同取代原鄉認同。不過如何進行臺灣認同,闕而弗錄,個人以為李登輝所言「民主價值」或可作為註腳。
美國政治學者伊恩布雷默提出「G0」這個概念。由於美國的衰退,世界上已經沒有任何國家可以稱得上霸主,在全球霸主的調停功能盡失,在亞洲及中東地區,地緣政治的風險大增的時代來臨。加上國際政治並不存在可以對個別國家行使強制力的主體,有實力的國家很自然會受到展現武力的誘惑,將武力正當化。是以,各國除了自我武裝維持生存之外,別無選擇。戰爭乃是國際政治上的現實,一方面維持軍力,另一方面思考不訴諸戰爭就能維護秩序,增加國家利益的方法,才是務實之道,也才是台灣要走的方向。
正因為美國的衰弱,日本應該扛起東亞區的責任,一改凡事依賴美國的的政治態度。首要之務就得修改日本憲法第九條,讓日本有自己的軍隊,而不是把國家安全全部託付給美國,無視於美國弱化與中國崛起的事實。日本作為東西文明融合之地,實現明治維新之處,不論是在精神文明或道德方面,都是唯一能夠成為亞洲領袖的國家,為了東亞的安全與穩定,日本與台灣一定得攜手合作。
只是這一國防策略,並沒有反映在日本的國策上,作者認為日本拋棄了台灣。此一拋棄,除了二戰失敗後的拋棄、與台灣斷交後的拋棄,更是對中國主張「台灣是中共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時,僅表明「理解與尊重」,這種態度是對台灣人民「既不理解,也不尊重」。重視「真實與誠實」的日本人,是台灣親日的情感基礎,然而與日本民間相較,日本政府對待台灣的態度,距離「真實與誠實」實在太遙遠!所幸安倍首相上台後,日本政府態度有所鬆動與改變,作者多次提及並稱讚。
姑且不論作者的日本情結,光是提出的方向就值得思考。以往台灣要不「親美」,要不「親中」,似乎只能二擇一的跟著大國玩博弈。他則把日本加進來,以為日本與台灣應當合作,甚至主張台灣是日本的生命線,此一看法與安倍相同(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如果日本承認台灣是中國的領土,那麼中國便可以放心增強軍備,併吞台灣後,除了日本海上航路將受到中國制約外,侵略的爪牙亦將一步步逼近日本。
結論與佳句
簡而言之,有人以為作者媚日,我實在無法苟同,頂多只是有日本情結。全書均從台灣利益出發,對日本也多有批判。他將台灣利益與日本綁在一起,創造共同利益,強調日本必須擺脫美國,獨當一面,創造新版的「美日台」三方關係,才得以遏止中共的擴張與適應新的國際關係。
坦白說,這是一本半自傳式的作品,溢美之辭我想是有的。不過,無論你贊不贊同作者的政治立場或主張,都希望可以閱讀本書。誤解的人來看,可以知道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立場中立者來看,可以窺見不同的思考角度;認同者來看,可以加強自己的信念。
這已經是一本距今七年前的書了!至今讀來,仍不免佩服作者的遠見與睿智,也許是真的看得遠,也許是台灣與日本的執政者剛好是蔡英文與安倍,所以都依照作者書中的建言進行著。然而,安倍遭逢不幸,兩岸關係戰雲密布之際,未來將何去何從呢?如果作者還在,他會做什麼樣的思考?怎麼樣的安排?
這些答案都不是我能夠知道,也不是我能想出來的答案。職是,引用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教授推薦序的話,來作本書的註解:「對於像我這種人生閱歷遠遠不及,又無治國歷練的後輩來說,李總統的很多議論只能當作學習的材料,不能有絲毫置喙的餘地。」
適逢裴洛西訪台,台海情勢緊張。作者書中提到,綜觀美國的外交歷史,都有兩股力量在拉扯,一個是議會,一個是行政部門,而最終體現拓荒者精神、自由主義民主主義等美國傳統理念,代表著人民輿論的美國議會精神會勝出。希望這次裴洛西的訪台正是如此,而李前總統的預測也沒有錯誤!
最後,挑出三句書中我最喜歡的話,給台灣,也給自己勉勵!
1.領導者一定要有信仰。如果沒有堅定信仰,對於各種問題容易產生疑慮,想突破卻又感到遲疑。(頁66)
2.領導人需要忍受孤獨的能力。(頁89)
3.不能只當棋子,而是要當棋手。(頁132)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在右邊按下愛心支持,並在下方免費按讚,這些支持會讓我更有動力繼續創作、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