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進擊的巨人展 final ver.TAIWAN〉@信義劇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等了三年終於可以在臺灣看這檔展覽了。

2019年,在《進擊的巨人》漫畫即將邁向結局前,以「final」為名的原畫展覽在東京與大阪接連展出,為漫畫結局前進行暖身。三年後,在原作完結已一年後的現在,終於可以在臺灣看原畫了!

先放上當年在東京看展之後寫的心得片段:

身為粉絲的我對這種粉絲向的展覽標準放得很低,這類型的展覽只要能讓我看到漫畫印刷品之外的小細節、作者在作畫時對故事及角色的想法、給讀者的回饋,對我來說這樣的漫畫展覽就能有不錯的觀展體驗了。在最後的創哥專訪裡面,他提到「希望《進擊的巨人》是一部能讓讀者感受「能看到這裡真是太好了」的作品」,創哥真的很溫柔呀。

對我來說,原畫展除了讓我再次確認我真的是有喜歡這部作品之外,最重要的是,我是不是能夠在原畫的安排中看到更多關於作品中的細節,所以我對這樣的展覽不會太碎念。只是這次,因為看過臺日兩邊的原稿展示,實在是不得不說一些嚴格(?)或是讓我驚豔的地方。

基本上,這種移展的內容搬到臺灣,展覽的邏輯不會有大更動。這次不是照著臺灣在這種類型展覽的喜好選擇松菸或是華山的倉庫作為展示空間,而是在百貨公司裡的展演廳裡面,對我來說是有點微妙,事實上這樣的安排的確蠻干擾的。

展覽中有兩個很重要的大型聲光效果的展區,其一是做為開頭,導覽整個世界觀,讓觀眾選擇牆內或是牆外組的視角進入展覽,並由阿爾敏獨白的影片;另外就是故事中的重要轉折點--進擊的巨人與盔甲巨人的戰鬥以及對帕拉迪島的開戰宣言。

東京展出時的展覽開頭的布幕。

因為場地的關係,這兩段影片的音效還有販賣區收銀機的聲音夾雜在一起,對於觀展體驗而言不是太好。不太好的原因是,對我來說,看原稿展還有個重要的原因是「用不同方式進入作品的世界裡面」,巨人這檔展覽從一開始就試圖讓觀眾思考作品中的「不同視角」而分成兩條無法回頭的道路,最後兩者交會在城牆破壞的那一刻,牆內牆外組的主角們也在絕望人生的大哉問中開啟了展覽。

在這樣的前提下,互相干擾的聲音以及強迫觀眾回到現實世界的收銀機真的太難受了。

東京展場中的毀壞的城牆。

因為我很喜歡展場中的帕拉迪島開戰宣告,當時也想著如果以原本的動畫製作中的配樂弄成這樣也挺合情合理,現在再重看一次展場中的呈現還是有夠喜歡,臺灣展場的問題除了聲音互相干擾之外,那個前景的輸出還有畫面不夠大也很可惜。但撇開這些,能在進擊的巨人完結後再次看到原稿展還是讓人蠻感動的。

東京展場中的片段,我就是故意把這兩個人放在同一個畫面裡頭的。

2019年的final展是在進擊的巨人完結前的最後衝刺,無論是對原作結局而忐忑不安,還是期待新一季的改編動畫的興奮感下,展覽中的帕拉迪島宣戰動畫還有已經在諫山創腦中迴盪許久的最終回的「聲音」,都是當時候看展時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地方。能在2022年的原作完結、動畫最後一季開播的這個時候,再次看到這個展覽,想來也是很奢侈的一件事。

當時原稿展出的部分是在這段話後結束。能夠誕生在這個世界,就已經是一件足夠偉大的事情了,這句話收在最後真的讓人覺得「啊真的只要這樣就好了」,就這樣讓巨人好好地走完,不管是輪迴轉生的結局怎樣都好,在這場戰爭結束之後,在沒有了巨人的世界之後,能夠再次好好地感謝誕生在這個世界上這件很偉大的事。

但我沒有想到居然還有主委(?)加碼!!!!
在原作完結的這個時間點,能看到「地鳴」部分的原稿!!

在溫柔的母親懷抱中感慨誕生的美好之後,下一段就是殘暴剝奪生命的地鳴以及阿爾敏尖銳詰問艾連關於「自由」的意義,這樣的安排很好,無論是有意無意,但是在最後的最後,這樣強烈的對比還是衝擊,真是謝了,這個加碼我有喜歡。

原稿加碼(?)的部分其實也有把最終回的結局放上來,涉及結局暴雷就不多說,這樣的收尾同樣是很溫柔的版本,這樣的設計我也很喜歡。

可以拍照的原稿和硬是入鏡的黏土人兵長。
硬是和大圖輸出合照的黏土人艾爾文。

平心而論,撇除我對場地的疑惑與小小的不滿,這樣的原稿展對於粉絲已經是很有誠意、而且也很用心的一檔展覽了。

先前同樣也是同家代理進來的〈庫洛展〉,很難得地成為藝術評論的文章,結尾有這麼一句:

前衛或現成物的極致,不是有參照對象的「一模一樣」或是「這個也可以是作品」的宣稱,而是「沉浸」作為「沉浸」自身,「腦補」作為「文本」自身,再也沒有比IP授權展,更結合上述二者的「當代藝術」實踐了。這麼說並不是為了要合理化商業展的藝術性,而是白盒子作為當代藝術的再現基底材時,虛構的框架如何作為現實的基礎,應當成為永遠的「當代」挑戰。

回到最初的前提,我對這樣粉絲向展覽的標準雖然很低,但也不是說漫畫原稿展只需僅止於此就好,身為粉絲的我確實是消費地十分愉快。對於這樣的商業展,身為觀眾的我是否能夠貪心地再要多一點--無論是場地的選擇、展間的設計或是展覽中的藝術或是人文論述能再豐滿,我也很期待未來能夠看到更多不同類型的原稿展在臺灣出現。

想許願一下能有機會在臺灣看到水木茂的原稿。(太奢侈

avatar-img
6會員
18內容數
偶爾看看展覽的快樂動漫迷碎碎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嘛嘛吼mà-mà-háu 的其他內容
前一篇寫了一些我對於公辦獎項的一些想法,後續接著想寫政府所謂的「漫畫政策」究竟是什麼。
先前看到金漫獎評審的爭議,之後又看到曾建華老師給金漫獎的建議, 覺得有些事情想說。
紀念一下〈冒險的波紋〉金澤場終於在兩年後順利開展,把之前去長崎場的心得再放一次。
最近有個很小的新聞,是竹東動漫園區悄悄收攤的消息。這個地方位於竹東火車站西側,原本是台鐵的倉庫;而竹東火車站東側的台鐵宿舍也在2017年整修完成,正式營運。此外,竹東火車站的這個園區,更是新竹縣試圖創造觀光亮點的一個節點,以內灣線串聯起合興、竹東和終點站的內灣站等站的觀光。
(舊稿重貼) 紀錄一下北九州漫畫博物館的研究員表智之先生來臺灣分享的重點,表智之擔任過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的研究員、現任於北九州漫畫博物館,除了提供臺灣未來在漫畫博物館可能的實務經驗分享之外,博物館如何透過漫畫和觀眾對話也是我在意的地方。
(一樣是舊稿重貼) (編輯修改版本在UACG)
前一篇寫了一些我對於公辦獎項的一些想法,後續接著想寫政府所謂的「漫畫政策」究竟是什麼。
先前看到金漫獎評審的爭議,之後又看到曾建華老師給金漫獎的建議, 覺得有些事情想說。
紀念一下〈冒險的波紋〉金澤場終於在兩年後順利開展,把之前去長崎場的心得再放一次。
最近有個很小的新聞,是竹東動漫園區悄悄收攤的消息。這個地方位於竹東火車站西側,原本是台鐵的倉庫;而竹東火車站東側的台鐵宿舍也在2017年整修完成,正式營運。此外,竹東火車站的這個園區,更是新竹縣試圖創造觀光亮點的一個節點,以內灣線串聯起合興、竹東和終點站的內灣站等站的觀光。
(舊稿重貼) 紀錄一下北九州漫畫博物館的研究員表智之先生來臺灣分享的重點,表智之擔任過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的研究員、現任於北九州漫畫博物館,除了提供臺灣未來在漫畫博物館可能的實務經驗分享之外,博物館如何透過漫畫和觀眾對話也是我在意的地方。
(一樣是舊稿重貼) (編輯修改版本在UACG)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我追了進擊的巨人十年了,這作品一直讓我想到存在主義的哲學。惡魔之子這首歌,就像是為了追求自由意志而不跟隨上帝,最後讓自己陷入更困頓的局面。  
對你而言,什麼叫做「自由」呢?前年已經完結的巨人動畫,近日終於出了電影精華版。跟動畫不同的是,這次電影的片尾加入了TV動畫不曾播過的彩蛋。那個彩蛋…真的令人感到欣慰,同時也再次佩服諫山創真的很會安排劇情!藉著這次機會,想分享自己看完巨人的心得,也讓這部神作在我心中作個完美的收尾。
如果你喜歡看動畫、漫畫,或許會覺得這些作品相當賺錢,但實際情況並不如想像中美好。雖然日本動漫產業據說有超過 2 兆日圓的市場規模,並持續推出各式各樣的作品,然而身處第一線的動畫師卻常面臨低薪、工時長等艱辛環境。
莊子很明白的提出了:人類的不自由,最大來自於心。 人受限於框架中,以致看不清全局,自限自溺,痛苦憤恨。
調查巨人完結篇 《進擊的巨人》連載了11年7個月的歲月,終於在2021年4月份完結。人類慢慢揭開了巨人之謎。但在真相揭露後,發現面對的是更殘酷的現實與更困難的選擇。
我追了進擊的巨人十年了,這作品一直讓我想到存在主義的哲學。惡魔之子這首歌,就像是為了追求自由意志而不跟隨上帝,最後讓自己陷入更困頓的局面。  
對你而言,什麼叫做「自由」呢?前年已經完結的巨人動畫,近日終於出了電影精華版。跟動畫不同的是,這次電影的片尾加入了TV動畫不曾播過的彩蛋。那個彩蛋…真的令人感到欣慰,同時也再次佩服諫山創真的很會安排劇情!藉著這次機會,想分享自己看完巨人的心得,也讓這部神作在我心中作個完美的收尾。
如果你喜歡看動畫、漫畫,或許會覺得這些作品相當賺錢,但實際情況並不如想像中美好。雖然日本動漫產業據說有超過 2 兆日圓的市場規模,並持續推出各式各樣的作品,然而身處第一線的動畫師卻常面臨低薪、工時長等艱辛環境。
莊子很明白的提出了:人類的不自由,最大來自於心。 人受限於框架中,以致看不清全局,自限自溺,痛苦憤恨。
調查巨人完結篇 《進擊的巨人》連載了11年7個月的歲月,終於在2021年4月份完結。人類慢慢揭開了巨人之謎。但在真相揭露後,發現面對的是更殘酷的現實與更困難的選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原本以為不會接觸除了海賊王之外的動漫,但在女友強力推薦下,一不小心就掉進了巨人的世界裡~ Netflix上可以看到哦~
Thumbnail
相隔10年終於完結的動畫。 現今已經有百年的時間沒有巨人入侵,人們在城內過著安逸生活,然而這天,有個突然出現在城牆外的高大巨人將城門給破壞了,許多的巨人衝了進來,艾蓮眼睜睜看著母親在眼前被吃掉,這種無能為力的感覺促使他加入訓練團,誓死要清除所有的巨人們……
Thumbnail
進擊的巨人是日本漫畫家諫山創的漫畫及動漫作品。故事建立在帕拉迪島上人類與巨人之間的衝突,人類居住在由高牆包圍的城市,對抗牆外會吃人的巨人,在尋找關於巨人答案的過程中,揭露了島外尚有廣袤大陸與人種,各族群之間歷史的無奈與糾葛。龐大而完整的世界觀、與現實世界歷史相對應的隱喻,以及對於戰爭、人性的寫實描寫
Thumbnail
這篇其實是我的演講記錄,所以結構比較鬆散,也會包含之前寫過的內容,但我還是很想要記下第一次講自己喜愛的作品跟心理健康主題結合的經驗,就是這樣。
Thumbnail
突然靈機一動想到的標題。 不曉得各位小夥伴的生命中有沒有被什麼作品搞到胃痛&懷疑人生呢? 歡迎在最後一點分享其他你們認為的佳作。 1.《進擊的巨人》/諫山創 2.《布拉德哈利的馬車》/沙村廣明 3.《變身》/新堂L 4.《聲之形》/大今良時 5.《鬼滅之刃》/吾
Thumbnail
海風酒店封面繪圖仿效法國象徵主義畫家奧狄隆的畫作獨眼巨人,該書描述環保抗爭事件在工業區所引起的浪漫與熱情故事。
Thumbnail
近年,日、韓漫進入臺灣人生活,細緻畫風與高潮迭起的劇情,圖像敘事不僅成為我們的日常,更帶動相關商機、活動舉辦。讚嘆日韓漫的同時,臺灣有自己的漫畫嗎?臺漫,又走出了什麼路?來到「國家漫畫博物館」(主場館尚未完成),目前全區劃分為13區,自臺灣漫畫的歷史、發展再到多元題材等,一同閱讀體驗「臺漫」新氣象。
Thumbnail
其實我曾經是進擊的巨人狂粉,當年動畫版片頭「紅蓮の弓矢」一播讓我秒入坑,曾經有段時間按時追動畫跟原作看網路討論嗨到爆都不在話下。 不過後來我發現身為一個直男,自己狂粉的可能不是「進擊的巨人這部作品」,而是米卡莎跟作品中的妹子(呃),甚至連中性的漢吉跟阿爾敏我都可以粉(喂喂)。 至於男主角......
Thumbnail
《進擊的巨人》中,主要角色一行人經過「終末之夜」的談話後,成功走出仇恨的森林,但是我們能否走出詮釋的森林?關於自由、語言、存在主義與戰爭寓言,關於作品主題與動畫製作。宇野老師,容我引用一句阿爾敏常掛在嘴上的:「讓我們談談吧!」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原本以為不會接觸除了海賊王之外的動漫,但在女友強力推薦下,一不小心就掉進了巨人的世界裡~ Netflix上可以看到哦~
Thumbnail
相隔10年終於完結的動畫。 現今已經有百年的時間沒有巨人入侵,人們在城內過著安逸生活,然而這天,有個突然出現在城牆外的高大巨人將城門給破壞了,許多的巨人衝了進來,艾蓮眼睜睜看著母親在眼前被吃掉,這種無能為力的感覺促使他加入訓練團,誓死要清除所有的巨人們……
Thumbnail
進擊的巨人是日本漫畫家諫山創的漫畫及動漫作品。故事建立在帕拉迪島上人類與巨人之間的衝突,人類居住在由高牆包圍的城市,對抗牆外會吃人的巨人,在尋找關於巨人答案的過程中,揭露了島外尚有廣袤大陸與人種,各族群之間歷史的無奈與糾葛。龐大而完整的世界觀、與現實世界歷史相對應的隱喻,以及對於戰爭、人性的寫實描寫
Thumbnail
這篇其實是我的演講記錄,所以結構比較鬆散,也會包含之前寫過的內容,但我還是很想要記下第一次講自己喜愛的作品跟心理健康主題結合的經驗,就是這樣。
Thumbnail
突然靈機一動想到的標題。 不曉得各位小夥伴的生命中有沒有被什麼作品搞到胃痛&懷疑人生呢? 歡迎在最後一點分享其他你們認為的佳作。 1.《進擊的巨人》/諫山創 2.《布拉德哈利的馬車》/沙村廣明 3.《變身》/新堂L 4.《聲之形》/大今良時 5.《鬼滅之刃》/吾
Thumbnail
海風酒店封面繪圖仿效法國象徵主義畫家奧狄隆的畫作獨眼巨人,該書描述環保抗爭事件在工業區所引起的浪漫與熱情故事。
Thumbnail
近年,日、韓漫進入臺灣人生活,細緻畫風與高潮迭起的劇情,圖像敘事不僅成為我們的日常,更帶動相關商機、活動舉辦。讚嘆日韓漫的同時,臺灣有自己的漫畫嗎?臺漫,又走出了什麼路?來到「國家漫畫博物館」(主場館尚未完成),目前全區劃分為13區,自臺灣漫畫的歷史、發展再到多元題材等,一同閱讀體驗「臺漫」新氣象。
Thumbnail
其實我曾經是進擊的巨人狂粉,當年動畫版片頭「紅蓮の弓矢」一播讓我秒入坑,曾經有段時間按時追動畫跟原作看網路討論嗨到爆都不在話下。 不過後來我發現身為一個直男,自己狂粉的可能不是「進擊的巨人這部作品」,而是米卡莎跟作品中的妹子(呃),甚至連中性的漢吉跟阿爾敏我都可以粉(喂喂)。 至於男主角......
Thumbnail
《進擊的巨人》中,主要角色一行人經過「終末之夜」的談話後,成功走出仇恨的森林,但是我們能否走出詮釋的森林?關於自由、語言、存在主義與戰爭寓言,關於作品主題與動畫製作。宇野老師,容我引用一句阿爾敏常掛在嘴上的:「讓我們談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