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隨筆】聽覺敏感的我,遇到愛裝大人又滔滔不絕的小孩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雖然我不論視覺、聽覺、觸覺都是相對敏感的人,
但是最困擾我的,還是聽覺敏感吧!
尤其聽到小朋友高分貝的音量和無邏輯的講話內容,
有時候會帶給我新鮮的幸福感,有時候反而會讓我崩潰。
今天到一間久違的早餐店吃早午餐,
他們已經改成線上點餐了,
但手機操作上有些不直覺不方便的部分,
一來一往的跟店員反應過程中,
讓肚子餓的我稍微有點不耐煩了,
此時我發現隔壁桌的弟弟,目測7歲,
他一直盯著我看,我感覺不自在且加重我的疲憊感。
當然我理解,小朋友看到一些外在環境的大小改變,
難免就會有這種舉動:傻呼呼地盯著別人看。
只不過我理解他是一回事,我依舊還是不自在。
好不容易終於搞定線上點餐的問題,
我發現這弟弟從原本傻呼呼看著我的樣子,
變成,開始講話很大聲,會一直製造一些敲擊聲ex.拿玩具高頻敲桌子,
還有講一些疑似想吸引別人關注的用字遣詞,
比如他說「這樣搞屁啊!」;
問他媽媽「你覺得這個youtube的xxx怎麼樣」...
還有發出一些自以為成熟的感嘆詞,
嘴巴從來沒有停止各種碎唸過。
當然我有感受到他媽有在管他,比如叫他小聲一點,
叫他不要講一些五四三之類的,
但弟弟這種個性要嘛就是天生,要嘛就是後天累積已久,
想也知道不是媽媽現在管他個幾句就能改變些什麼的。
(這時候可能又有人會說,這是他的一種人格特質,
也可能是他的一種天賦blurblur之類的,
但總之老娘現在我就是覺得累)
可能我的生活圈,脫離小朋友太久,
所以其實搞不好有些小朋友就這麼想裝大人,是一種常態,
只是我還不習慣罷了。
這位弟弟的一舉一動,我努力裝作視而不見和不在意,
但對於我聽覺敏感的我來說,這都是很厚重的資訊量。
我大概只花了10分鐘就把我的早午餐吃完,
動作迅速地逃離現場。
在我準備離開前,
聽到弟弟跟她媽說「為什麼他(指我)吃這麼快啊」
媽媽「誰像你吃這麼慢」
弟弟「哪有我早就吃完了」...隨著我的離去,
他們的對話隨即在我的耳邊fade out。
對我來說,除非我確定要隱居山林,
不然要如何自在的在這個世間上生存,
我還得要再多修煉。

寫完這篇文章的時候,
我人在圖書館,對面坐了一個身體很喜歡動來動去的男士,
短短5分鐘內,看書從托腮、撐頭、靠椅背,
還有從鉛筆盒拿支筆也能一堆聲響,
和把書打開來有很明顯的翻頁聲、書背撞擊桌面,
然後讓桌子一直有些微的晃來晃去,
對於處在同一張大桌子的我,覺得很累。

我除了跟說服自己「喔他可能是妥瑞啦」之類,
我想我可能又要換位置了吧。
在想說,
未來,我要嘛去上吸引力法則的課程,看能否不要再吸引一直干擾我感覺的人,
要嘛,我就要多去正念冥想身心靈課程諮商什麼之類的,
不然到底在這個人世間要怎麼好好活著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9會員
    41內容數
    從NGO又回到一般企業,半途出家成為ESG小白。一路上自以為是的想為永續、環境做點事,過程不小心有些收穫,所以就記錄下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三隻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不愛運動,但游泳還可以。
    過去為了避免製造一次性垃圾,沒用過外送平台。但確診之後,我不會料理又獨居,最後還是只能用外送來解決我的三餐。 總之為了不要再叫外送,我會努力避免二次染疫的,這是為了要讓自己身體健康的動力之一。
    一開始得知確診的時候晴天霹靂, 但身體沒那麼不舒服的時候, 竟然就妄想藉由得病, 來當作自己獲得資源的籌碼了。 比如: 在社群或聊天時, 有意無意透露自己得病, 獲得朋友關注和安慰; 還有拿來情緒勒索同事客戶, 作為合理化逃避工作的藉口⋯⋯
    本文重點: 為了避免浪費時間和醫材,捐血前請先調養好自己的身體
    近常在想 假設錢沒了、目標沒了、工作沒了、朋友沒了....通通都沒了會怎樣? 因緣如此,看到了這部紀錄片「瑪莉娜的512小時」上映
    故事1:還記得以前學生時代的室友看我吃芭樂, 很驚異的說我怎麼沒削皮, 我愣了一下 還很大聲嘲笑回去"芭樂不用削皮,這不是基本的常識嗎"。
    我不愛運動,但游泳還可以。
    過去為了避免製造一次性垃圾,沒用過外送平台。但確診之後,我不會料理又獨居,最後還是只能用外送來解決我的三餐。 總之為了不要再叫外送,我會努力避免二次染疫的,這是為了要讓自己身體健康的動力之一。
    一開始得知確診的時候晴天霹靂, 但身體沒那麼不舒服的時候, 竟然就妄想藉由得病, 來當作自己獲得資源的籌碼了。 比如: 在社群或聊天時, 有意無意透露自己得病, 獲得朋友關注和安慰; 還有拿來情緒勒索同事客戶, 作為合理化逃避工作的藉口⋯⋯
    本文重點: 為了避免浪費時間和醫材,捐血前請先調養好自己的身體
    近常在想 假設錢沒了、目標沒了、工作沒了、朋友沒了....通通都沒了會怎樣? 因緣如此,看到了這部紀錄片「瑪莉娜的512小時」上映
    故事1:還記得以前學生時代的室友看我吃芭樂, 很驚異的說我怎麼沒削皮, 我愣了一下 還很大聲嘲笑回去"芭樂不用削皮,這不是基本的常識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昨天去早市吃麵時,遇到了以前的學生家長。 他的小孩我印象很清楚,小時候被家長寵壞,變成是一個只知道讀書卻缺乏生活自律、甚至生活能力的學生。 我第一天教他就對家長講我會關注在生活能力部份,意思是訓練他有能力生存在社會上不會處處碰壁,家長很相信我,於是就開始進行改變性格大作戰了。 首先就是請他整理
    「炒蘿蔔炒蘿蔔切切切...」 臉圓圓的單眼皮小女孩,一直重複著這句話,但她不合時宜的,是在叔叔的房間大聲的唸著。 「胖胖,我在約會,妳可以出去嗎?」 沒有血緣關係的叔叔,無奈的要小女孩離開他的房間。 「她叫胖胖啊?好可愛喔,你這個叔叔怎麼對人家那麼兇?」 叔叔的女友先是拉著小女
    Thumbnail
    逛夜市或者是到外面的餐廳用餐時,如果店家有小孩,老夫喜歡留意小孩在店裏的時間都做些什麼事: 通常國小中年級以上的孩子,會發現不管是否出於自願,孩子幾乎都會在大人忙碌的同時,他也會幫忙收拾桌面、幫忙把餐點端到正確的桌號。再大一點的,會幫忙收銀、點單及打包分類外帶餐點。然後這樣的孩子若還能把握機會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在早餐店內,孩子外表熱鬧玩耍,但卻在背後忍耐委屈和不安。作者對孩子的情緒做了細膩且重要的教育,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並提供了一個值得參考的方法。文章深入生活,為讀者提供了一些啟發和正面教育。
    Thumbnail
    007(我侄子)身邊總圍繞疼愛他的大人們,所以他很懂得看人行事。 這天只有我跟他在同一個空間,他自個在旁邊玩,我在看書,一下子「姑姑~姑姑~」的呼喊我,我用平緩聲音的回應他,並沒打算起身。 007看我沒動作,跑來身邊拉我的手,繼續「姑姑~姑姑」的叫,我還是沒打算動作,這小子要我抱他...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個剛來的弟弟很熱情爽朗 一向不太注意人家外觀的我 因為老闆說才發現他有小耳 人生真奇妙 居然和我女兒一樣 於是我開始好奇 弟弟沒有因為外表而有所不同
    Thumbnail
    當帶著年幼的孩子外出用餐時,他們充滿好奇與活力,很難保持安靜。用嚴肅的命令無法達到效果,可以採取遊戲的方式,讓孩子保持安靜,提升親子關係。本文分享帶女兒外出用餐的經驗與方法。
    其實小孩一直都在學身旁大人的一切,尤其是主要照顧者的小言小行,這些只是還不會馬上表現出來而已,不代表他沒學起來。 而且小孩真的只學「你所做的」,而不一定會聽「你所說的」,身教真的重於言教阿!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昨天去早市吃麵時,遇到了以前的學生家長。 他的小孩我印象很清楚,小時候被家長寵壞,變成是一個只知道讀書卻缺乏生活自律、甚至生活能力的學生。 我第一天教他就對家長講我會關注在生活能力部份,意思是訓練他有能力生存在社會上不會處處碰壁,家長很相信我,於是就開始進行改變性格大作戰了。 首先就是請他整理
    「炒蘿蔔炒蘿蔔切切切...」 臉圓圓的單眼皮小女孩,一直重複著這句話,但她不合時宜的,是在叔叔的房間大聲的唸著。 「胖胖,我在約會,妳可以出去嗎?」 沒有血緣關係的叔叔,無奈的要小女孩離開他的房間。 「她叫胖胖啊?好可愛喔,你這個叔叔怎麼對人家那麼兇?」 叔叔的女友先是拉著小女
    Thumbnail
    逛夜市或者是到外面的餐廳用餐時,如果店家有小孩,老夫喜歡留意小孩在店裏的時間都做些什麼事: 通常國小中年級以上的孩子,會發現不管是否出於自願,孩子幾乎都會在大人忙碌的同時,他也會幫忙收拾桌面、幫忙把餐點端到正確的桌號。再大一點的,會幫忙收銀、點單及打包分類外帶餐點。然後這樣的孩子若還能把握機會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在早餐店內,孩子外表熱鬧玩耍,但卻在背後忍耐委屈和不安。作者對孩子的情緒做了細膩且重要的教育,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並提供了一個值得參考的方法。文章深入生活,為讀者提供了一些啟發和正面教育。
    Thumbnail
    007(我侄子)身邊總圍繞疼愛他的大人們,所以他很懂得看人行事。 這天只有我跟他在同一個空間,他自個在旁邊玩,我在看書,一下子「姑姑~姑姑~」的呼喊我,我用平緩聲音的回應他,並沒打算起身。 007看我沒動作,跑來身邊拉我的手,繼續「姑姑~姑姑」的叫,我還是沒打算動作,這小子要我抱他...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個剛來的弟弟很熱情爽朗 一向不太注意人家外觀的我 因為老闆說才發現他有小耳 人生真奇妙 居然和我女兒一樣 於是我開始好奇 弟弟沒有因為外表而有所不同
    Thumbnail
    當帶著年幼的孩子外出用餐時,他們充滿好奇與活力,很難保持安靜。用嚴肅的命令無法達到效果,可以採取遊戲的方式,讓孩子保持安靜,提升親子關係。本文分享帶女兒外出用餐的經驗與方法。
    其實小孩一直都在學身旁大人的一切,尤其是主要照顧者的小言小行,這些只是還不會馬上表現出來而已,不代表他沒學起來。 而且小孩真的只學「你所做的」,而不一定會聽「你所說的」,身教真的重於言教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