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小鈴鐺通知
檢舉內容
他只是個孩子啊! 暖男孩的永動機哪裡來?

2022/11/1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永遠記得小學4、5年級的時候,老師給我一個評語內有句我不懂的詞「獨善其身」,那是運氣不錯功課可以在前茅、當過副班長的我到現在都以為我算社會動物...比較關注自我的人中,有一種孩子很早熟、聽話、照顧家人,而這種人我覺得很危險,特別要請大家關心他...
本文主要為三個影音觀後感心得分享,建議有疑慮者可以嘗試尋求專業醫療人員!!!
為什麼他要跳出來,小朋友不是打打鬧鬧、開心玩樂,或是在填鴨教育中求生存就好,怎麼有心力照顧人?
  • 家庭功能不彰,必須照顧其他兄弟姊妹甚至長輩
  • 習慣滿足他人,沒有傾聽自己
身為大人,可能長大以後才發現自己是這樣走過來,或是身邊的孩子也有類似情形,要告訴自己現在擁有的能力不同,也可以選擇避免情緒嘞索、劃清界線
分享以下三段並節錄部分內容

關係相談所EP63|脆弱時的心靈浮木,是救贖還是蜜糖毒藥?

3/ 過度早熟的孩子,可能隱藏什麼危機?
孩子從小就很獨立懂事,大概是許多父母心中的理想型,但你可能不知道,過度早熟或被迫過早成熟的孩子,將來可能要付出更大代價!

關係相談所EP69|真實看見「內在小孩」,重新呵護被遺忘的自己!

1/ 可以擺爛或發洩,但不是人格退化,回到毫無能力掌握人生的童年
你是否內心經歷過傷痛?是否在童年說了太多「好、是、謝謝」?是否總一味的滿足他人?若沒有好好傾聽自己,終有一天可能會疲累、爆炸,然後負面的認為「我也要很任性,我不要體諒別人,我就是要罵人……」,或是抱怨「另一半都不讓我做自己!」但,我們該如何好好面對那些過去未完成的期待或傷痛呢?

從小照顧弟妹、扛下家計,你是「親職化兒童」嗎?早熟懂事有什麼問題?《 七七心理學 》EP 031|志祺七七

正視自己的需求,跟自己對話

我覺得面對類似問題可以有幾個切入點
  1. 年齡---自己是學生,還是有獨立生存能力的成年人?
    每個人都可以關懷別人,也要照顧自己,在本我/自我/超我之間取得平衡,如同電影【腦筋急轉彎】,缺乏任何一種情緒,就像拼圖少一塊一樣,無法成為完整的人
  2. 需求/責任---利己? 立他?
    面對事情的成敗,習慣內在歸因或是外在歸因呢? 我都跟老大說,弟弟的好表現一定哥哥有幫忙(讓他內在歸因給自己),弟弟不好的表現不要責罵弟弟責怪自己,那是爸爸媽媽還有說明不清楚弟弟不明白的地方(讓他外在歸因給別人);否則老大自己一個人也想要吞下弟弟的表現成敗的責任,忘卻自己的其他需求也不是很健康
  3. 社會文化---情緒勒索、界線
    我覺得華人社會的父母習慣把子女當成自己的附屬品,有些孩子也有樣學樣,不過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是獨立個體,這點我是看了衍伸阿德勒理論的書籍才略能體驗,例如【被討厭的勇氣】等書。換句話說,我們可以盡人事,但要坦然聽天命!
講到盡人事,三個影音孩有提到一個很重要的【非暴力溝通】的觀念:
應該-->我選擇,我盡力
  • 我選擇今天好好跟父母溝通鍛鍊身體的優勢
  • 我盡力把這份企劃完成
  • 我選擇讓位給有需要協助的人
  • 我盡力維持家務整潔
最後讓我們來聽歌,給好久沒有休息的內在孩子
我們可不可以不勇敢
當愛太累夢太亂沒有答案
難道不能坦白的放聲哭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閒人|Kuiza
閒人|Kuiza和其他 6 人喜歡這篇
illustration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孔丘山小學徒
孔丘山小學徒
12追蹤者
129內容數
愛鄉愛土愛閱讀,有天資產to the moon~ 瑜珈槓鈴都要擺,品質生活 fly high~
聊聊我所看見的未來 元宇宙、web3.0、親子共讀、育兒甘苦 元宇宙究竟是駭客任務還是一級玩家? 我不知道 在那樣的世界來臨前 讓我和孩子一起見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