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是iPhone幾?(下集)

Wisdom-avatar-img
發佈於「職劇場」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早餐店裡有個爸爸手裡夾著一塊蛋餅,對著邊看手機影片的幼稚園兒子親切催促:「趕快吃,上學要遲到囉~」,孩子看影片看得目不轉睛,兩眼發直,嘴巴根本無法同步動作;爸爸也是要趕著上班,不停的催促,孩子有一搭沒一搭的吃,爸爸說:「要吃快一點喔,爸爸也要上班,你要上學啊!」,小孩大腦完全被影片吸引,沒有辦法同時處理多工作業(耳朵聽到爸爸聲音、嘴巴還要吃早餐)。爸爸越催越急,最後只好說出慣性恐嚇:「再不吃我要把手機拿走囉!」
小孩馬上大叫不要然後眼淚就流出來緊抓手機,爸爸皺眉說:「那你趕快吃!趕快吃我就不拿。」小孩勉為其難的多咬了幾口,又目不轉睛的看著螢幕。
這個催促著孩子、心煩的爸爸「看不到」他之所以面對這樣的狀況,真正的「起因」是他自己創造的。
是他先創造了一個「拿手機給孩子看的情境」,然後「承受著」自己創造而來的一連串效應,包含孩子不能趕快吃早餐、包含可能耽誤了自己上班時間、包含因為擔心焦慮時間不夠而衍生的情緒成本。
當然這一切都不是他故意的,是因為「他看不到」自己的行為模式以及對孩子這個年齡大腦發育的狀況(順帶一提,孩子五歲以前就開始雇用3C保母的父母,未來還有很多苦要受,因為孩子的大腦會因為提前受到平板產品影響,跟人類互動的能力無法完整正常發展---首先無法好好互動面對的就是父母。所以未來不知道幾年的有一天你暴跳著跟小孩說話他都不太理你或是在學校注意力不集中成績不好等等,那也是你種下的因。)

媽媽帶著小學一、二年級的兄弟,還有一個媽媽的同事或朋友一起吃早餐。小學年紀的兄弟兩人各有一台手機,不知道什麼原因弟弟要拿哥哥的手機總之有了一番爭執,弟弟開始大哭大叫。在清晨七點左右的連鎖早餐店哭叫聲格外響亮,媽媽大聲喝斥:「不要哭!玩自己的就好,哭什麼!幹嘛搶別人的!!blablabla………………..」, 媽媽的同事或朋友一邊也笑起來說:「有什麼好哭,這樣就哭了喔,blablabla…」,被喝斥又被笑的孩子沒有停止,哭得更大聲邊哭邊口齒不清的說著他的委屈,媽媽更怒了,早餐店客人紛紛轉頭看著這一桌。
發現自己成為注目焦點的困窘,讓媽媽除了用更大的聲音想抑制孩子的大聲哭叫(想用大聲抑制大聲,是以暴制暴的一種常見反應),更怒了站起來大喊:「不要吃了不要吃,走!以後都不要吃了!」然後就邁步離開位置。
小孩更驚了,站起來抓著媽媽哭著大喊:「我要吃我要吃,哇哇哇!!!!」,
媽媽沒繼續走,站定對孩子繼續怒吼著自己的無力跟挫折:「每天早上光要你們吃早餐就搞半天!一直看手機一直看手機!!!以後都在家吃土司就好,不要出門吃了!一直跟你講不要哭不要大聲,你就不聽!你看人家都在看你!就是因為你這樣,丟臉死了!!blablabla…(以上類似內容重複約5次)」,此刻店員出面緩頰,讓孩子去洗手間擦擦眼淚,勸媽媽這樣太大聲打擾到其他客人了云云。
媽媽跟孩子重新坐下來,孩子哭聲漸漸小了,媽媽持續的用全店都聽得到的音量「教育」著孩子:「就跟你說了多少次不要發脾氣,你就是不聽。我帶你們出來吃早餐還要被你搞成這樣,不要哭!哭不能解決問題,blablabla…」。
這個媽媽同樣「看不見」她自己才是整件事情會擴大至此的「因」。
整段過程當中有好幾個時刻是她可以轉變當下形勢、不致於讓孩子更哭鬧、也不致於讓自己成為客人側目的焦點。但是她認為一切都是孩子的錯,所以用大聲抑制大聲、用暴怒來教育孩子不可以生氣,她自己正在「示範著」一切他不希望小孩做的行為,當然她不是故意的,她只是「看不見」自己。

諸如此類「看不見自己」的例子還很多。
像是在辦公室,主管跟大家說:「我很民主的,有什麼想法都可以提出來,開放討論。」然後在會議中討論時,主管會忍不住要打斷他人說話,或是最後做決定時他堅持自己原來的意見比較周延、比較有道理。或像是學校老師,在課堂上教導孩子要愛護同學、幫助同學,但是老師彼此之間派系內鬥、互相打擊也時有可聞。政治人物就更不用說了,每天都有一堆案例,就不在這裡佔版面。
當然以上例子每個人在「自己的世界裡」都是真心認為「當下應該這樣做」,因此「看不見」自己的「言」跟「行」有什麼不一致。
也可能沒意識到這樣的言行不一致對身邊的孩子、同事、學生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
例如對那在早餐店哭鬧的孩子,他會從這次經驗裡面種下潛意識:「原來大人可以大聲跟生氣,小孩不行。」,所以等他長大,他會繼續複製類似模式,因為他長大了,可以大聲跟生氣去壓制他的小孩,或比他弱小的人。
例如如果你是一個不停在小孩面前看手機的大人,卻想制止小孩少用手機,這也是一種「身教」,「言行不一」的身教。對於小學四年級以前的孩子用手機會對大腦發育有哪些具體影響請看這裡
例如對那言行不一的主管,部屬如果是「看得見」的清醒者,他會提醒自己不要變成言行不一的人;然而同樣是「看不見」的部屬,就會刻意的(或潛意識)有樣學樣:「既然主管可以說一套做一套,我當然也可以。這個公司不就是這樣嗎?」
你現在是Iphone幾?(上集)提到一個版本更新的造樣造句練習:
曾經以為「 」,現在已經「 」了
能寫得出越多句,越能從這些句子裡去看見,自己經歷了哪些的版本更新。
以上「眼睛看得見的行為模式更新(從外在行為開始)」是版本升級的開始。
這一篇(下集)分享的是「眼睛看不見的心智模式更新」,是進階版。
心智模式更新是讓自己能夠慢慢從「看不見自己」的心智模式轉化成「看得見自己」的心智模式。
「看得見」原來自己是一切狀態的「因」、「看得見」自己的一言一行有哪些不一致、哪些一致、「看得見」自己的言行對他人產生了哪些影響。
先從「看不見」轉化成「看得見」,再進入到看見之後,「重新選擇」的過程。
這便是「進階的持續更新」。
這是從[無明]的黑暗一片到[啟明]的打開視野,就像沒有鏡頭的手機進化到有4800萬像素的自拍鏡頭。
(左)iPhone1 (右)iPhone 15
你有鏡頭了嗎?像素擴充到哪裡?來更新版本吧!

我最怕什麼?我最怕有一天我不再對生命感到困惑,然後停止提問。 這裡歡迎問問題,因為好的問題帶來的啟發更甚於答案 https://wisdomtalk.firstory.io/ 【每一個困惑都帶來一個突破。而提問是從困惑前往突破的最快路徑】,請看留言區第一則貼文,裡面有我衷心的歡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21年開始我陸續推掉了一些一次性的課程/工作坊邀約,2022年推掉更多;22年底跟一個合作了幾年,每年超過50小時總課程量的課程策劃窗口談未來不再接這一類課程時,經營講師與課程經驗豐富的她露出不解的表情。然後就問了一個我之前沒從這個角度想的問題:「老師,銀貨兩訖不好嗎?」
有個朋友問我:「你一直說相信人有無限的可能性,難道你都沒有遇過沒救的人嗎?」 看著他挑高的眉毛(與語氣),我慢慢的說:「嗯......當然也是有沒救的人啊......」 他一聽,馬上說:「是不是!是不是!還是有沒救的人嘛,哪有可能每個人都有無限的可能性,你說,哪一種人是沒救的?」
我是一個小時候(生在小孩要有耳無嘴的時代)有10001個疑問,被壓抑多年後現在卻以問問題為主要工作的人。 你也喜歡問問題嗎?
跟你分享一個如何成為不可替代的人的故事。 有一位總機小姐,高職畢業,聲音甜美有禮貌;很認真的工作,讓拜訪的、打電話來的客戶都覺得被有禮貌的接待。但是隨著語音總機越來越多,還有年紀逐漸成長;她很擔心自己會被取代。 然後她就開始想,有哪些做法可以讓自己是不可替代的呢?
發展成人的領導力是我數十年如一日的日常,然而跟9歲小孩?她對領導力的煩惱是什麼?😍
2021年開始我陸續推掉了一些一次性的課程/工作坊邀約,2022年推掉更多;22年底跟一個合作了幾年,每年超過50小時總課程量的課程策劃窗口談未來不再接這一類課程時,經營講師與課程經驗豐富的她露出不解的表情。然後就問了一個我之前沒從這個角度想的問題:「老師,銀貨兩訖不好嗎?」
有個朋友問我:「你一直說相信人有無限的可能性,難道你都沒有遇過沒救的人嗎?」 看著他挑高的眉毛(與語氣),我慢慢的說:「嗯......當然也是有沒救的人啊......」 他一聽,馬上說:「是不是!是不是!還是有沒救的人嘛,哪有可能每個人都有無限的可能性,你說,哪一種人是沒救的?」
我是一個小時候(生在小孩要有耳無嘴的時代)有10001個疑問,被壓抑多年後現在卻以問問題為主要工作的人。 你也喜歡問問題嗎?
跟你分享一個如何成為不可替代的人的故事。 有一位總機小姐,高職畢業,聲音甜美有禮貌;很認真的工作,讓拜訪的、打電話來的客戶都覺得被有禮貌的接待。但是隨著語音總機越來越多,還有年紀逐漸成長;她很擔心自己會被取代。 然後她就開始想,有哪些做法可以讓自己是不可替代的呢?
發展成人的領導力是我數十年如一日的日常,然而跟9歲小孩?她對領導力的煩惱是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剛才逛到一篇文章,是孩子抱怨,因為家長説小孩沒有隱私,而且任意查看手機。 個人認為小孩仍然有基本權利,我們淺談就好,如果父母沒有尊重溝通,如何期望孩子同理相待?父母出於關心跟管教,出發點沒錯,不過有些父母倒是吃起自助餐,甚至升級國王王后,然後抱怨孩子抵抗。
Thumbnail
有沒有遇過一種情況?在餐廳裡,碰上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跟所有的孩子一樣,我的兩個孩子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這種方法簡單粗暴但的確有效⋯⋯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父母因為手機分心而疏忽了小孩的情緒、互動與安全,國外已經有許多研究與文章探討。以下列出一些重點: 年幼的兒童無法理解父母為什麼看手機,會直接感覺被忽略。 分心的父母,對兒童情緒表達的細微訊號,敏銳度會降低 分心的父母,常會草率地回答或回應小孩
Thumbnail
有天帶著兩個孩子外出吃飯時,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這一幕讓我回憶起孩子小時候,跟所有的孩子一樣,他們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覺察與管理自己的情緒,並與孩子共同學習。作者分享了一個早晨的情緒事件,如何教訓孩子後,意識到孩子的想法和情緒。同時,作者也與 ChatGPT 討論與反思。最終意識到創造支持玩心的學習環境與體驗的重要性,並對此提出了一些想法。這篇文章探討了親子關係、學習環境和情緒管理的議題。
眼界決定孩子的世界 前言 對幼童來說不存在怕不怕?難不難?要不要等問題,有這些問題的是他的父母或者照顧他的人。而且,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照書教或者照網養,其實就是自我設限,把自己心智關閉起來,只看到或聽到自己認同的內容。例如,幼童喝奶,初當父親時,只知幼童須定時餵食,每四個小時要餵奶一次。休假回
因為職業的關係,外出時總是會對於父母和孩子如何互動,特別留意。 有次看到一位爸爸帶著目測約兩歲的孩子走到戶外,爸爸拿起手機幫孩子拍照紀錄後,接著就埋頭於手機中,不再理會孩子。 孩子指著大樹,回頭呼喊爸爸,爸爸對孩子點頭示意後,又繼續回到他的手機世界裡,剩下愣愣站著的孩子一人。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剛才逛到一篇文章,是孩子抱怨,因為家長説小孩沒有隱私,而且任意查看手機。 個人認為小孩仍然有基本權利,我們淺談就好,如果父母沒有尊重溝通,如何期望孩子同理相待?父母出於關心跟管教,出發點沒錯,不過有些父母倒是吃起自助餐,甚至升級國王王后,然後抱怨孩子抵抗。
Thumbnail
有沒有遇過一種情況?在餐廳裡,碰上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跟所有的孩子一樣,我的兩個孩子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這種方法簡單粗暴但的確有效⋯⋯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父母因為手機分心而疏忽了小孩的情緒、互動與安全,國外已經有許多研究與文章探討。以下列出一些重點: 年幼的兒童無法理解父母為什麼看手機,會直接感覺被忽略。 分心的父母,對兒童情緒表達的細微訊號,敏銳度會降低 分心的父母,常會草率地回答或回應小孩
Thumbnail
有天帶著兩個孩子外出吃飯時,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這一幕讓我回憶起孩子小時候,跟所有的孩子一樣,他們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覺察與管理自己的情緒,並與孩子共同學習。作者分享了一個早晨的情緒事件,如何教訓孩子後,意識到孩子的想法和情緒。同時,作者也與 ChatGPT 討論與反思。最終意識到創造支持玩心的學習環境與體驗的重要性,並對此提出了一些想法。這篇文章探討了親子關係、學習環境和情緒管理的議題。
眼界決定孩子的世界 前言 對幼童來說不存在怕不怕?難不難?要不要等問題,有這些問題的是他的父母或者照顧他的人。而且,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照書教或者照網養,其實就是自我設限,把自己心智關閉起來,只看到或聽到自己認同的內容。例如,幼童喝奶,初當父親時,只知幼童須定時餵食,每四個小時要餵奶一次。休假回
因為職業的關係,外出時總是會對於父母和孩子如何互動,特別留意。 有次看到一位爸爸帶著目測約兩歲的孩子走到戶外,爸爸拿起手機幫孩子拍照紀錄後,接著就埋頭於手機中,不再理會孩子。 孩子指著大樹,回頭呼喊爸爸,爸爸對孩子點頭示意後,又繼續回到他的手機世界裡,剩下愣愣站著的孩子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