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宗不同命嗎?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這四檔ETF都是以高股息為主題的策略型ETF,可是你看過去這段時間內的報酬率表現有很接近嗎?這四檔正紅的ETF的報酬率分別是:1.85%、-4.18%、-11.32%、-18.94%,而同期間加權報酬指數是-8.61%

不覺得這有點奇怪嗎?照道理高股息存股策略應該差異不大,所有存股領股息的理財書都說得很清楚了,不是嗎?可是僅僅觀察這四檔高股息ETF,你就會發現報酬率的差異很大。

如果選股、存股、殖利率、擇時選股是有一定技巧可以依循,那麼我們應該看到類似投資風格的策略應該會出現趨近的報酬率才對,例如:指數化投資人的報酬率就算股債比不同,但是報酬率差異不會大到超過一定的標準差範圍。

可是我們回頭再來看看這四檔高股息策略型ETF,最好與最差之間可以落差超過20%,20%已經接近台股一個標準差的範圍了。也就是說這種誤差不太可能來自於統計上的誤差,而主要原因還是統計對象本身的變動太大了。

raw-image

也就是說這些高股息選股策略,並非一種可以再現的選股策略。所以當我們抽樣這四種以高股息為策略的策略指數ETF時,你會發現選股策略的經精度不夠高,就像上圖的C或D隊伍一樣,有命中紅心的賺錢ETF,但是更多是偏離靶心的虧損的ETF。

這樣的結果間接證明一件事,那就是:

『就算已經有明確主題限定的選股策略,你還是會看到報酬率的分佈極為分散,而且往往是接近於隨機漫步』。這樣的結果也正反應出股市其實是一種隨機的變化,而主動投資人因為只觀察單一標的(往往只在意自己的持股),所以經常忽略股市整體的趨勢。

透過一群專業的指數編列機構所設計的選股策略都是這樣的情況了,你覺得一般散戶投資人會是怎樣的情況呢?其實還是會呈現一樣的分佈的,只要少量抽樣之後你就會發現同樣是呈現C或D隊伍的分佈情形。

但是就算加權指數表現不好,而且抽樣只有四檔ETF,因為隨機漫步的關係,你還是會發現有能贏過大盤表現的策略型ETF,於是散戶以為這是一種技巧,是可以複製的。

但是你還沒發現一件事嗎?如果選股是一種技巧,為什麼有一半的高股息策略ETF是輸大盤績效的呢?你覺得50%的勝率有比擲硬幣強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中老年fc的指數化奇幻漂流
604會員
287內容數
中老年fc的指數化奇幻漂流
2024/11/25
假設“投資沒有對錯之分”,那“反對主動投資”與“贊成主動投資”應該都要是“投資沒有對錯”集合中的一個成員,這樣所謂的“沒有對錯”才會成立,如果你說該集合不包含“反對”時,那你集合的歸類就有問題了。 例如你手邊的投資解決方案有兩種,分別是“使用主動投資”與“不使用主動投資”,因為假設“投資沒有對錯”
2024/11/25
假設“投資沒有對錯之分”,那“反對主動投資”與“贊成主動投資”應該都要是“投資沒有對錯”集合中的一個成員,這樣所謂的“沒有對錯”才會成立,如果你說該集合不包含“反對”時,那你集合的歸類就有問題了。 例如你手邊的投資解決方案有兩種,分別是“使用主動投資”與“不使用主動投資”,因為假設“投資沒有對錯”
2023/08/02
很多推廣指數型ETF的投資網紅經常捍衛的是"自己的投資",而不是柏格的指數化投資。 譬如你批評到他們關於VT、AOA、英股、因子、0056、0050、正二....之間的分析比較文章,他們絕對會跟你辯論到底。 但是他們不會多花時間去跟主動投資方辯論低費用、廣泛且分散、買進並持有...等指數化投資該
2023/08/02
很多推廣指數型ETF的投資網紅經常捍衛的是"自己的投資",而不是柏格的指數化投資。 譬如你批評到他們關於VT、AOA、英股、因子、0056、0050、正二....之間的分析比較文章,他們絕對會跟你辯論到底。 但是他們不會多花時間去跟主動投資方辯論低費用、廣泛且分散、買進並持有...等指數化投資該
2023/06/15
同事問大叔「有需要現在就教小孩怎麽投資理財嗎?」 大叔很老實的跟他說「連你自己都搞的不清不楚的事,你是要怎麽引導小孩子走到正確的投資理財道路?」。 拋開投資策略先不談,你必需要先讓孩子懂得什麽是「貨幣」,也就是「金錢」的價值與存在意義,以及金錢的取得方法與作用有多大。 讓小孩在務實的條件設定下(普通
Thumbnail
2023/06/15
同事問大叔「有需要現在就教小孩怎麽投資理財嗎?」 大叔很老實的跟他說「連你自己都搞的不清不楚的事,你是要怎麽引導小孩子走到正確的投資理財道路?」。 拋開投資策略先不談,你必需要先讓孩子懂得什麽是「貨幣」,也就是「金錢」的價值與存在意義,以及金錢的取得方法與作用有多大。 讓小孩在務實的條件設定下(普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文前提要📑當ETF開始氾濫時,你怎麼選?(談今周刊1382期封面故事,國民ETF)
Thumbnail
📑文前提要📑當ETF開始氾濫時,你怎麼選?(談今周刊1382期封面故事,國民ETF)
Thumbnail
一直以來市值型與配息型ETF都有各自擁護者,每個人都有它的道理,也能用回測數據來證明自己是對的。近期這個議題又因為一些YOUTUBER的影片,再度引起廣大的討論。今天懸緝也想寫出自己的看法,大家也可以參考一下。 開始接觸ETF時,我是先從美國指數型書籍中看起,從指數教
Thumbnail
一直以來市值型與配息型ETF都有各自擁護者,每個人都有它的道理,也能用回測數據來證明自己是對的。近期這個議題又因為一些YOUTUBER的影片,再度引起廣大的討論。今天懸緝也想寫出自己的看法,大家也可以參考一下。 開始接觸ETF時,我是先從美國指數型書籍中看起,從指數教
Thumbnail
現代人的理財觀念和10年前已經有很大的轉變,10年前市場上充斥著滿滿的主動型基金,後來很多的書籍、文章不斷的端出數據告訴大家,其實所謂基金經理人的專業判斷,很大可能性是輸給大盤,換句話說,傻傻買市場型ETF不僅管理費用超級低廉,重點是績效還更好。 所以,這幾年投信公司開發銷售各式各樣的"ETF"
Thumbnail
現代人的理財觀念和10年前已經有很大的轉變,10年前市場上充斥著滿滿的主動型基金,後來很多的書籍、文章不斷的端出數據告訴大家,其實所謂基金經理人的專業判斷,很大可能性是輸給大盤,換句話說,傻傻買市場型ETF不僅管理費用超級低廉,重點是績效還更好。 所以,這幾年投信公司開發銷售各式各樣的"ETF"
Thumbnail
指數型與高股息ETF的爭議不斷,有人認為指數型的整體績效比高股息好,股息只是把錢從左手換到右手,領到股息少了價差,總價值是一樣的,沒有填息一樣沒有賺到,如果股價會填息上漲,就算不配息股價也還是會上漲,所以,若能長期投資的話,持有指數型的ETF是比較好的選擇。
Thumbnail
指數型與高股息ETF的爭議不斷,有人認為指數型的整體績效比高股息好,股息只是把錢從左手換到右手,領到股息少了價差,總價值是一樣的,沒有填息一樣沒有賺到,如果股價會填息上漲,就算不配息股價也還是會上漲,所以,若能長期投資的話,持有指數型的ETF是比較好的選擇。
Thumbnail
股票市場是企業向一般群眾募集資金的地方,也是一般民眾可以直接投資大型企業的地方,民眾提供資金讓企業可以依計畫擴張,企業也將更多的獲利回饋給投資者。 若企業獲利增加,基本上可以有兩種回饋投資人的方式,一個是股價成長,另一個是配發股利股息。 進一步延伸,高股息ETF與指數型ETF的最大差別在哪裡呢?
Thumbnail
股票市場是企業向一般群眾募集資金的地方,也是一般民眾可以直接投資大型企業的地方,民眾提供資金讓企業可以依計畫擴張,企業也將更多的獲利回饋給投資者。 若企業獲利增加,基本上可以有兩種回饋投資人的方式,一個是股價成長,另一個是配發股利股息。 進一步延伸,高股息ETF與指數型ETF的最大差別在哪裡呢?
Thumbnail
今年年初大盤從1萬8千多點跌到現在的1萬4千多點, 如此上下震盪,也震出股市投資人的焦慮。 我在股市社團上發現一個現象, 很多人開始發問,買了某檔配息型ETF套在高點,是否要先停損出場呢? 文章中我寫出我的想法,提供給各位,希望能幫助讀者得到解答
Thumbnail
今年年初大盤從1萬8千多點跌到現在的1萬4千多點, 如此上下震盪,也震出股市投資人的焦慮。 我在股市社團上發現一個現象, 很多人開始發問,買了某檔配息型ETF套在高點,是否要先停損出場呢? 文章中我寫出我的想法,提供給各位,希望能幫助讀者得到解答
Thumbnail
如果選股、存股、殖利率、擇時選股是有一定技巧可以依循,那麼我們應該看到類似投資風格的策略應該會出現趨近的報酬率才對,例如:指數化投資人的報酬率就算股債比不同,但是報酬率差異不會大到超過一定的標準差範圍。 這樣的結果間接證明一件事,那就是:
Thumbnail
如果選股、存股、殖利率、擇時選股是有一定技巧可以依循,那麼我們應該看到類似投資風格的策略應該會出現趨近的報酬率才對,例如:指數化投資人的報酬率就算股債比不同,但是報酬率差異不會大到超過一定的標準差範圍。 這樣的結果間接證明一件事,那就是:
Thumbnail
以前有網友問過我,目前的ETF投資組合與比重是如何 。印象中我都強調是【大方向】要對,即【廣泛分散且低成本的指數化投資工具】。對於比重、檔數、投入方式,要根據自己資金情況自行調配。 今天剛好看到【誰偷走你的獲利】一書,在第九章中列出了三本名著的投資組合建議,投資組合比重與股債比都有所差異,但是大方向
Thumbnail
以前有網友問過我,目前的ETF投資組合與比重是如何 。印象中我都強調是【大方向】要對,即【廣泛分散且低成本的指數化投資工具】。對於比重、檔數、投入方式,要根據自己資金情況自行調配。 今天剛好看到【誰偷走你的獲利】一書,在第九章中列出了三本名著的投資組合建議,投資組合比重與股債比都有所差異,但是大方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