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程與良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你去跟客戶說「這個新製程有10%的機率會提升效能,90%會大幅落後平均值」,看客戶會說你很棒還是會批評你的良率很爛。

但是當我們把場景換成投資界,這些主動投資工程師不只不能接受批評,還會說:

「你們是無腦、平庸的客戶」
「輸平均良率報酬沒關係,安心最重要」
「沒有不對的製程、只有適不適合」
「如果成功者都是倖存者偏差,那我們都不能拿客戶的錢冒險了」

以上這些回覆就是讓指數化投資工程師感到很迷惑的地方,找出一個穩定的製程,然後量產出高良率的產品,不是工程界很正常的想法嗎?

難道財務工程不是這樣想的嗎?還是財務工程只存在風險創投的客戶別,沒有針對一般散戶投資人專用的SOP嗎?

怎麽原先應該合理的想法,現在變成是不正常的呢?而這就是現在投資界正在發生的事,一群所謂的大神、KOL、達人、主流的投資人都讚成這樣的架構。

可是為什麽呢?你們主動投資製程良率明明很差啊?為什麽你們要堅持推薦這些製程呢?如果說不知者無罪,但如果是明知故犯,難道說這其中什麼利益嗎?

還有許多搞不清現實的主動投資菜鳥工程師,會跑來挑戰能提供穩定良率的指數人,「你們是怎麽停損的?我沒有要挑戰的意思,但是你看有神人可以把產品的效能提生更多耶」。

拜託,在討論別人的鬍子前,請先把自己的良率提升好嗎?10%不到的良率,比擲杯還差你知道嗎?在你們沒解決良率問題之前,有什麽好討論的?

乖乖去輪班研究你們的投資策略好嗎?

更何況停損是在你們的製程才有,你應該找你們的大神討論,我們指數化投資不存在這種沒用的工法,我們只需要買進並持有廣泛的指數化投資工具就行了。

拿出一個神人的績效有好什麼好驕傲的,拿出讓一群散戶都能達成財務獨立才是有本事,這就是主動投資與指數化投資的差別。

指數化投資人在推廣時想著是"我們"能成功,主動投資人想著是"我"該如何成功,別說指數化投資人總是用不屑的態度在批評主動投資,因為在大叔的眼中,這麼爛的工程良率看到一次就要罵一次。

不然呢?難道要我們用這麼慘的良率去騙客戶嗎?

avatar-img
中老年fc的指數化奇幻漂流
602會員
287內容數
中老年fc的指數化奇幻漂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假設“投資沒有對錯之分”,那“反對主動投資”與“贊成主動投資”應該都要是“投資沒有對錯”集合中的一個成員,這樣所謂的“沒有對錯”才會成立,如果你說該集合不包含“反對”時,那你集合的歸類就有問題了。 例如你手邊的投資解決方案有兩種,分別是“使用主動投資”與“不使用主動投資”,因為假設“投資沒有對錯”
很多推廣指數型ETF的投資網紅經常捍衛的是"自己的投資",而不是柏格的指數化投資。 譬如你批評到他們關於VT、AOA、英股、因子、0056、0050、正二....之間的分析比較文章,他們絕對會跟你辯論到底。 但是他們不會多花時間去跟主動投資方辯論低費用、廣泛且分散、買進並持有...等指數化投資該
同事問大叔「有需要現在就教小孩怎麽投資理財嗎?」 大叔很老實的跟他說「連你自己都搞的不清不楚的事,你是要怎麽引導小孩子走到正確的投資理財道路?」。 拋開投資策略先不談,你必需要先讓孩子懂得什麽是「貨幣」,也就是「金錢」的價值與存在意義,以及金錢的取得方法與作用有多大。 讓小孩在務實的條件設定下(普通
假設“投資沒有對錯之分”,那“反對主動投資”與“贊成主動投資”應該都要是“投資沒有對錯”集合中的一個成員,這樣所謂的“沒有對錯”才會成立,如果你說該集合不包含“反對”時,那你集合的歸類就有問題了。 例如你手邊的投資解決方案有兩種,分別是“使用主動投資”與“不使用主動投資”,因為假設“投資沒有對錯”
很多推廣指數型ETF的投資網紅經常捍衛的是"自己的投資",而不是柏格的指數化投資。 譬如你批評到他們關於VT、AOA、英股、因子、0056、0050、正二....之間的分析比較文章,他們絕對會跟你辯論到底。 但是他們不會多花時間去跟主動投資方辯論低費用、廣泛且分散、買進並持有...等指數化投資該
同事問大叔「有需要現在就教小孩怎麽投資理財嗎?」 大叔很老實的跟他說「連你自己都搞的不清不楚的事,你是要怎麽引導小孩子走到正確的投資理財道路?」。 拋開投資策略先不談,你必需要先讓孩子懂得什麽是「貨幣」,也就是「金錢」的價值與存在意義,以及金錢的取得方法與作用有多大。 讓小孩在務實的條件設定下(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