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生活的孤獨是真孤獨,但自由是真自由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攝影師:Felipe Cespedes,連結:Pexels

攝影師:Felipe Cespedes,連結:Pexels

#本篇是吃了誠實豆沙包的嘔心瀝血分享

#海外人生的冷暖只有自己知道

之前第一季的podcast節目談了許多在英國生活的甘苦,也揭露了很多生活的殘酷現實。記得當年我要出發前往倫敦時,朋友提醒對倫敦不要有太多的美好幻想。

很多的快樂或痛苦都會因為你在異國而加倍感受。

*

#孤單就會更加寂寞

在異國生活的辛苦,很多時候是來自於獨自一人。要一個人買菜很重的提回家、一個人走夜路、一個人搬家、一個人去看房子。如果你是很難跟自己獨處的人,真的會被寂寞到很崩潰。

另一方面,也因為獨處,你會認識更多面向的自己,發現新大陸(我也是跟很多人合租過之後,發現我真的是一個很需要自己空間獨處的人)

*

#同溫層給妳很大的心理支持

「出外靠朋友」是在外討生活的最佳寫照。很多人在國外生活時,遇到對你照顧的同鄉人,真的會一瞬間感動爆棚,這樣的情誼有時候維持的比你想像的還更久。

我聽過很多曾經住在一起的室友們,就會前後分享許多有用的資訊,或是介紹前後室友認識,形成很溫暖的友誼圈。

有人說出國就要儘量和不同國家的人相處或居住啊?這句話說的不錯,但實際和其他國家的人生活後會發現,文化差異就是你們決裂的開始,累積的生活習慣差異反而會成為情緒的引爆點。

所以曾有長期旅居海外的姐姐告訴我,室友還是要找亞洲國家的人,即使不是台灣人,某些生活習慣還是會比較類似(下次又可以寫一篇生活習慣的東西差異了哈哈)

*

#自己一個人是自由還是逃避

最後一點是很多旅居在國外的人都會真實感受到的:自由的空氣。


我聽過很多出國之後就立定志向要留下來的人們,每個人的理由都不同,也沒有所謂對錯。但很常聽到的一個原因是:因為我的家人很煩、管我很多,我覺得自己在國外的生活自由多了!

為了逃避家庭而離開的人,往往會發現家庭對自己的影響如影隨形。你以為離開了家裡可以躲掉那些煩擾的人事物,可是那些內化的價值觀或期望已經烙印在你的心裡,不會因為離開了那個「場地」,和家庭的糾結就結束,反而呈現在你和別人的關係裡。

⁡⁡

最後也最實際的是,在海外生活,如果沒有錢的壓力遠大過於你在自己的國家,因為那種沒有人可以求助的感覺更加強烈,更不要說生了孩子有後援這件事。

⁡⁡

如果你聽到海外生活覺得很夢幻很爽,那可能是因為海外部落客的生活分享(不一定真實),還有你對自己目前的生活不夠滿意。



我是不務正業邱總監Erica,也是一位諮商心理師,如果你看了文章很有感覺或共鳴,想和我預約個別諮商或職涯諮詢(實體或線上都可):

預約連結在這兒

😁追蹤我的粉專 FBIG

🎧 收聽我的節目:不務正業邱總監Podcast

📪歡迎聯繫合作,請合作邀約來信:beceo.erica@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不務正業邱總監/邱意婷諮商心理師的沙龍
65會員
76內容數
從我的生涯經歷,以及我曾經訪談過的人物,還有書籍的閱讀,對生涯探索有更多不一樣的思考方式
2023/03/19
「你家裡一定很有錢,才可以出國念書吧!」、「在國外一定過得很爽,沒什麼壓力吧!」、「花了這麼多錢,那你英文應該很厲害吧!」 以上這些言論,或許是身為留學生的你曾經聽過的,但聽到時或許也覺得心裡挺不平衡的話。或許並沒有生活拮据,但在海外生活的辛苦,唯有你真的親身經歷過,才能懂得那種辛苦。 回想自己曾經
Thumbnail
2023/03/19
「你家裡一定很有錢,才可以出國念書吧!」、「在國外一定過得很爽,沒什麼壓力吧!」、「花了這麼多錢,那你英文應該很厲害吧!」 以上這些言論,或許是身為留學生的你曾經聽過的,但聽到時或許也覺得心裡挺不平衡的話。或許並沒有生活拮据,但在海外生活的辛苦,唯有你真的親身經歷過,才能懂得那種辛苦。 回想自己曾經
Thumbnail
2022/08/17
學英語在台灣一向是一個全民運動,孩子從小就要學英語才不會輸在起跑點,成人也要學英語,因為沒有好聽的口音或是英語沒講好會被別人看不起。 用一個生活中的故事分享我對於學英語的想法。 最近我帶先生去診所回診,看他上週的抽血報告。 ⁡ ⁡ ⁡ 英語系不代表英語就很厲害 ⁡ ⁡ ⁡ ⁡ ⁡ 我們下次見~
Thumbnail
2022/08/17
學英語在台灣一向是一個全民運動,孩子從小就要學英語才不會輸在起跑點,成人也要學英語,因為沒有好聽的口音或是英語沒講好會被別人看不起。 用一個生活中的故事分享我對於學英語的想法。 最近我帶先生去診所回診,看他上週的抽血報告。 ⁡ ⁡ ⁡ 英語系不代表英語就很厲害 ⁡ ⁡ ⁡ ⁡ ⁡ 我們下次見~
Thumbnail
2022/03/29
#李李仁是好爸爸陶晶瑩也是好媽媽 ⁡ 李李仁的形象是「好爸爸」、「明星陶晶瑩的老公」,「成功女性背後的男人」,因為想要更多時間陪伴、參與孩子的成長,推卻了不少工作機會,問起他會不會覺得犧牲或委屈? 摘自-親子天下 ⁡ ⁡ 人生的成就是可以自己定義的,而不是讓社會價值觀來定義你。 ⁡ * ⁡ ⁡ ⁡
Thumbnail
2022/03/29
#李李仁是好爸爸陶晶瑩也是好媽媽 ⁡ 李李仁的形象是「好爸爸」、「明星陶晶瑩的老公」,「成功女性背後的男人」,因為想要更多時間陪伴、參與孩子的成長,推卻了不少工作機會,問起他會不會覺得犧牲或委屈? 摘自-親子天下 ⁡ ⁡ 人生的成就是可以自己定義的,而不是讓社會價值觀來定義你。 ⁡ * ⁡ ⁡ ⁡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想起一些過往的事,知道了什麼叫作嘗試把人生搞得烏煙瘴氣、自找麻煩,旅居海外的現在將其拋之於身後大老遠的,想要遠遠地留在過去。 時間或距離上都顯得特別遙遠。 很多經歷本就具有破壞性,還是有成長吧,只是有時候覺得越活越回去。 刻意把人事物放在界線之外,用安全警戒線製造出自己的舒適圈,閒雜人等不得入內。
Thumbnail
想起一些過往的事,知道了什麼叫作嘗試把人生搞得烏煙瘴氣、自找麻煩,旅居海外的現在將其拋之於身後大老遠的,想要遠遠地留在過去。 時間或距離上都顯得特別遙遠。 很多經歷本就具有破壞性,還是有成長吧,只是有時候覺得越活越回去。 刻意把人事物放在界線之外,用安全警戒線製造出自己的舒適圈,閒雜人等不得入內。
Thumbnail
一個人,提著行李到了英國 人生地不熟,只想要一個從頭開始的START OVER 與其說是打工度假,或許更像是場與自己的對話旅程。
Thumbnail
一個人,提著行李到了英國 人生地不熟,只想要一個從頭開始的START OVER 與其說是打工度假,或許更像是場與自己的對話旅程。
Thumbnail
你覺得一個人是孤單的嗎? 最近這幾天都睡得不太好,情緒有點低落跟焦慮,可能就是國師唐老師說的「火海合相」的星象影響吧(笑),因為這樣所以我決定讓自己想一些有趣的事情,例如一個人的那些事! 說著說著,開始期待自己下一次的一個人旅行了~
Thumbnail
你覺得一個人是孤單的嗎? 最近這幾天都睡得不太好,情緒有點低落跟焦慮,可能就是國師唐老師說的「火海合相」的星象影響吧(笑),因為這樣所以我決定讓自己想一些有趣的事情,例如一個人的那些事! 說著說著,開始期待自己下一次的一個人旅行了~
Thumbnail
之1 【都匿名了還不發言】 我在一些賴的社群裡感受到無趣 當然原因是我本來就對網路不會太靠近 加入進去純粹是以研究之名 行遠離孤單之實 當然這是玩笑話 我們都會對許多事不假思索的質疑 不去質疑的 生活一定過的很舒適吧 身在好幾個陌生人的群組 還需要在意自己的言論嗎 當然以上純粹是我個人的發洩
Thumbnail
之1 【都匿名了還不發言】 我在一些賴的社群裡感受到無趣 當然原因是我本來就對網路不會太靠近 加入進去純粹是以研究之名 行遠離孤單之實 當然這是玩笑話 我們都會對許多事不假思索的質疑 不去質疑的 生活一定過的很舒適吧 身在好幾個陌生人的群組 還需要在意自己的言論嗎 當然以上純粹是我個人的發洩
Thumbnail
#本篇是吃了誠實豆沙包的嘔心瀝血分享 #海外人生的冷暖只有自己知道 ⁡ 最近談的個案都恰好是在海外留學或工作的人,談了許多在異國生活的辛苦。朋友都給我封號可以當 #跨國行動心理師(是說我也覺得這樣聽起來很酷📷) ⁡ ⁡ 很多的快樂或痛苦都會因為你在異國而加倍感受。 ⁡ * #孤單就會更加寂寞 ⁡
Thumbnail
#本篇是吃了誠實豆沙包的嘔心瀝血分享 #海外人生的冷暖只有自己知道 ⁡ 最近談的個案都恰好是在海外留學或工作的人,談了許多在異國生活的辛苦。朋友都給我封號可以當 #跨國行動心理師(是說我也覺得這樣聽起來很酷📷) ⁡ ⁡ 很多的快樂或痛苦都會因為你在異國而加倍感受。 ⁡ * #孤單就會更加寂寞 ⁡
Thumbnail
生活在他鄉難以言說的困境與今日的快樂。
Thumbnail
生活在他鄉難以言說的困境與今日的快樂。
Thumbnail
D8 和自己去一趟旅行 工作數年每天面對煩瑣工作,身心皆疲 雖然偶爾會請年假和親朋好友一起出國旅行 但是為了配合彼此的需求和習慣 少不免要犧牲自己偏好的行程和感受 更不用說旅程中要照顧同行的人 盡力安排妥當令整個旅程可以完美進行 最後一趟旅行結束不但沒有令身心放鬆 反而累積更多壓力和勞累.....
Thumbnail
D8 和自己去一趟旅行 工作數年每天面對煩瑣工作,身心皆疲 雖然偶爾會請年假和親朋好友一起出國旅行 但是為了配合彼此的需求和習慣 少不免要犧牲自己偏好的行程和感受 更不用說旅程中要照顧同行的人 盡力安排妥當令整個旅程可以完美進行 最後一趟旅行結束不但沒有令身心放鬆 反而累積更多壓力和勞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