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迫降》/ 2022 / 韓國
試想在飛行途中遭受致命病毒的生化攻擊,不同國家出於安全考量而拒絕降落,甚至遭受自家國土的唾棄,就如同人球一般被世界拒絕賦予生存的權利。如此鋪張的電影情節看似距離現實遙遠,但類似的現象是否正悄悄躲藏在你我之間呢?如果真是如此,其後果是否又有可能獲得解答?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從道德風險看醫療人球
醫療人球是台灣時有所聞的社會現象,意指急重症病患在求救過程中,由於許多醫院為了規避龐大的醫療風險或糾紛而拒收,導致患者像顆皮球一樣沒有得到及時妥善的治療,嚴重者甚至因延誤就醫而造成遺憾。而在該電影中,飛機航班即可被視為一顆巨大人球,因降落的風險無法估計而被所有國家拒之門外。而國家就如同醫院一般,這樣的處置或許失職,但為何依舊層出不窮呢?
道德風險(Moral Hazard)一詞源於經濟學,意指當一個人處於被過度保護的狀態,則他就算胡作非為也會因自己不需承擔後果而免於負面的結果。像是一份保險若享有更優渥的賠償,那麼駕駛人將會更加輕忽駕駛行為而不屑一顧。回到醫療人球的議題,或許根據普世價值,醫院的來者不拒是天經地義。但由於醫院沒有收治病患的義務,在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醫院出於自身專業判斷而拒絕收治病患也不會有任何負面的影響。
儘管諸如此類的情形在社會上層出不窮,但假如這個現象被無限放大,那後果將會令人不寒而慄。以電影情節為例,班機旅客因為各國道德風險的考量而不被允許得到援助和生存的機會。那麼當層次昇華到一個族群,甚至一個國家,即便聯合國制定再多的公約,只要陷入道德風險的抉擇,無論再強大的國家都有可能為之卻步。然而,世界上也有令人暖心的案例,那就是歐洲不顧風險地勇於接收來自非洲的難民。雖說連帶的負面影響可能超乎預期,但俗話說救急不救窮,或許經歷一段時間的磨合更有可能打造出雙贏的世界。
擴大性自殺的反思
自殺攻擊事件如今已層出不窮,隨著人們因都市化所承受各項壓力與日俱增,無時無刻都在世界角落不斷上演著。儘管大部分的人會選擇獨善其身,但擴大性自殺的成因可能源自社會針對少數族群的歧視,抑或自身遭受不公不義的對待無法如願獲得平反。此時,在報復心態的驅使下,同歸於盡的想法便開始萌芽,當成形的階段無法適時找人傾吐或抒發,這股怨氣將會如滾雪球般直到付諸實行。
透過劇中發動攻擊的反派便可發現,其動機正是因為在病毒實驗中成為代罪羔羊而想以死明志,並選擇無處可逃的飛機來集體陪葬。就像反派在死前說道,他打從上飛機就沒有活下來的念頭,最大心願就是讓整班飛機死透。於是,當一個人擁有不計後果的覺悟,其攻擊往往會來得更廉價且更有殺傷力。現實生活中,無須電影中的高科技病毒,只需要一把刀就能在警察到場前造成可觀的傷害。
針對這個現象,我認為相較於集團式犯罪,這種孤狼式攻擊更有可能對社會造成危害。正因其特色為無差別的攻擊對象,且犯案者如同市井小民隱身在大眾生活之中,往往能夠在普遍認為最安全的地方造成最嚴重的傷害且防不勝防。回歸事件本質,依舊是人們的敵意和惡意使然,只是以另一種形式報復在其他毫無相關的角落,甚至波及無辜。因此,唯有更加包容且友善的社會才能減少事件的發生,同時也是有智慧的社會公民應該思考的議題。
從多數暴力看反疫苗人士
試想自己在他國染上傳染力極高的不治之症,結果母國出於安全考量而拒絕入境。雖說家是最好的避風港,但難保哪天有家卻回不得,那才是真正的絕望。該劇正是把這樣的無奈發揮地淋漓盡致。當李秉憲飾演的主角才剛接受日本戰機的洗禮,迎接他的應當是母國的懷抱,經由韓國空軍的護航達到班機旅客心靈上的慰藉。殊不知,這項看似暖心的舉動卻是煙霧彈。
上一秒,首爾居民因為班機降落他國而天下太平,沒想到下一秒卻因為獎落自己而開始雞飛狗跳,形成社會上常見的避鄰效應(Not in my Backyard)。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幕是,護送乘客家屬的專車外充斥著反對降落的示威民眾舉牌抗議。這個構圖呈現充分的隱喻,就好像示威民眾在目送遇難的班機離開,在理所當然的多數暴力中狐假虎威,絲毫沒有同理心地嘶吼著。
俗話說死亡是人生最大的挫敗,抗拒死亡是生物的本能和天性。隨著抗議聲量水漲船高,即便機上存在許多倖存者,仍因與外界取得聯繫而導致求生意志低落,該現象便稱為沉默螺旋效應(Spiral of Silence)。反觀疫情下的社會,儘管疫苗受到國際情勢和客觀數據佐證而成為主流的抗疫工具,但社會上仍存在疫苗併發症的死亡患者,其家屬或類似經驗者則會成為社會的相對少數。那麼施打疫苗是否符合正當性,鼓勵施打是否符合加工自殺的要件便發人省思。不論如何,就客觀而言,憲法中提到促進公共利益的概念或許正是施打疫苗的最佳說詞。
現實中有可能發生?
Of course NOT! 根據民航法規,機師又稱為Pilot in Command (PIC),顧名思義擁有航空器的最高指揮權,連總統也無法干涉。因此,劇情中出現政府高層介入和日軍干擾,純屬虛構而無需過慮。至於劇中副機師(FO)為了確認情況而擅自離開駕駛艙也不合常理,此舉已涉及座艙長的工作範圍。
事實上,民航公約自911事件後新增駕駛艙必須同時存在兩人以上的規定,即便上廁所也需要空服員接替位置以隨時待命。此外,飛機因航程、載重等經濟因素考量,其油量也不可能實現目的地返航。這也體現機師享有降落決定權的重要性,如果每個國家皆出於安全考量而實施封鎖,其結果無疑是令其自生自滅。
結語
回到開頭提及的醫療人球問題,若這個現象以巨觀的角度投射到一個航班,甚至一個國家,那麼受害者終將成為一個犧牲下的數字。或許有人認為這就是所謂的社會達爾文主義,人人為了自求多福或自身利益而賭上道德風險,不惜一切犧牲他人或劃清界線。
然而,如此社會的模樣或許也不是大家心目中所樂見的。社會固然有其新陳代謝,但前提應該是建立在所有人的權益都能獲得基本保障的情況下。此外,友善包容也不應淪為象徵性的口號,而是先明白惡意會互相傳染的道理,一旦這項觀念深植人們的心目中,勾心鬥角將會被式微,安居樂業也更有可能被實現。
科普成分經網路資料自行統整,若有錯誤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