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影評:前世今生的疫起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金馬獎熱季,加上誤闖叢林的表演課牽引,我點開疫起這部電影,寫點觀後心情。

主角是一個想盡辦法逃離戰的小醫生,卻仍然被命運捲進戰區核心,他的弱點,在於經過社會化,如行政繁瑣,醫療糾紛的總總挫折後,還有一絲未泯的良心,好不容易逃生通道開啟,他還是回頭了,投身苦難地獄。

二十年前疫情突起,我正在相仿的年紀,職場家庭兩頭拉鋸,孩子們還在稚齡,為母則弱,面對生存衝擊,不敢再有義無反顧的傻勁,開始瞻前顧後,先撐住保護傘為最大前提。

和平醫院在我老家附近,父母偶會去就醫看病,這神秘的病毒像巨大魔影般在東亞升起,從廣東到香港,看著新聞影像裡港人各個戴著口罩人心惶惶,驚訝不已,沒想到轉就在家門前核爆,被寫進集體創傷記憶。

儘管只有片片斷斷的回想,可確定當粗暴慘烈比電影描寫得更怵目驚心,病毒猶如末日怪獸摧枯拉朽,人類對它一無所知,更加深無邊的恐懼,台灣當時還在經歷政治轉型初期,官方的威權傲慢迅速回魂,民間的公民意識也還埋在土裡。

當時的行政粗暴就不必再提,穿防護衣視察的大官,對比毫無保護的醫護,沒有商家願意接醫院便當訂單,確診者的家被鄰居釘門封死,病癒後被周遭的人歧視,你以為的對岸封城野蠻,當時也可一窺縮影。

歐美所謂先進國家並沒有被波及,恐怖的傳染病,大概被看待成開發中國家的不夠文明的原罪,比如環境不衛生或奇怪的飲食習性,比起救命,當成研究命題可能更吸睛。美國家人急如熱鍋螞蟻,寄來一包又一包N95口罩之類的防疫用品,爸爸的晨間散步,也被耳提面命要離開醫院十萬八千里。

沒加入世衛的台灣像棄嬰,沒配套就被封院的醫院也像棄嬰,主政者大義凜然的強迫醫護死守第一線,再把犧牲人員封為烈士行禮如儀。多年以後醫護家屬受訪,他們說,家人不是烈士,是被政府害死的無辜人命。

導演還是不忍揭開傷口,他放了很現代感的溫馨,在二十年前那個風聲鶴唳的環境,被關在院內的老百姓,像意料之外來露個營,只有互助和輕聲細語,有人會在窗外空地用台灣地圖點蠟燭祈福嗎? 我不確定,只是這麼文青感的溫柔,和當年生人勿近的肅殺並不貼近。

主角的人設立體和出色的演技,是我看完整部電影的最大動力,他並不想偉大,他只想保住小命和女兒聚聚,但是命運的球砸過來了,不接也不行。至於那個記者,以我熟悉的媒體人,有可能是遺言的那段話還是太英雄了,若他說,媽的,老子寫一輩子爛芭樂,反正也許是最後一篇了,就來個史上留名,哈哈哈! 可能更快意。

二十年過去,誰也沒想到類似疫情捲土重來,全球大封印,曾經有抗疫經驗的中港韓台,只有台灣表現了記取前世教訓的應變能力,創造了今生抗疫典範的奇蹟,大噴發時,輪到我們寄口罩給美國家人,度過最初的醫療資源匱乏期。

不知是否有人和我一樣,歸功於民主自由帶來的,政黨輪替行政透明和全體公民意識的強勁崛起,又或者,就是台灣人好命,天佑寶島而已。

影片最後,雖然太陽像希望一樣冉冉升起,兩個助人的主、配角醫護卻未必能迎向光明,一個已病入膏肓,B棟就是他的非洲,提前達陣了;而另一個也出現發燒跡象,或許他正默默感謝老天把他擋在醫院,女兒的健康獲得了保全,他們沒得到好報,卻也回應了心靈深處的祈請。

電影在大疫期間拍攝,佩服製作團隊的勇氣,也許推出得太早,人們才剛逃離生天,不想立刻回顧過往的陰影,帶有寫實色彩的過往,要有一定的承載強心臟。總是靠著青壯世代還熱騰騰的心,人世間的溫度才能像聖火一樣傳承下去。

當初這無名疫起,被稱為非典型,身為幸運在保護傘內活成長輩的我們,不懂電影,寫點憶起,致敬一起。


圖片取自網路,若涉及版權請通知移除。










    3會員
    1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