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真確》#4 恐懼型直覺偏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恐懼型直覺


根據問卷調查,一般人被問到最怕什麼東西時,下面四個答案永遠名列前茅:蛇、蜘蛛、高處,以及受困在狹小空間。再來是其他意料中的答案:上台演講、針頭、搭飛機、老鼠、陌生人、狗、人群、血、黑暗、火和溺死等等。

這些恐懼基於明顯的演化理由在我們腦中根深柢固。對生理傷害、受困和毒素的恐懼曾幫助我們祖先活下去。在現代,對這類危險的感覺仍會觸發恐懼型直覺。每天你都能看到相關新聞:

  • 生理傷害:他人、動物、尖銳物品或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傷。
  • 受困:囚禁、失控或失去自由。
  • 毒素:肉眼看不見卻會感染或毒害我們的東西。

媒體忍不住訴諸我們的恐懼型直覺,這是吸引注意力的方便辦法。事實上,最大的新聞通常引發不只一種恐懼。比方說,綁票和空難都會同時引起對傷害與受困的恐懼。當地震發生,壓在倒塌房屋底下的人既受傷又受困,比一般災民更能引起關注。足以同時引起多種恐懼的新聞有力許多。

然而這造成矛盾:災害新聞空前常見,偏偏世界空前安全。

我們人類總算想出在天災下保護自己的方法。天災死亡人數的大量減少實在是另一個重大成功,只是世人大多不清楚。



航班


2016年,總計4000萬個商業航班安全降落在目的地,僅10個航班遇到致死事故,出事率僅0.000025%,但新聞當然是報導出事的航班,至於安全的降落沒有報導價值。

回首1930年代,搭飛機非常危險,空難接連發生,乘客望之卻步。全球航空業者了解商業航班的潛力,但也明白飛航必須足夠安全,多數人才敢搭。1944年,他們全在芝加哥碰面,談好空安規定並簽署通過,包括非常重要的第十三號附約:一套事故報告的共用格式,全員彼此共享,以他人的錯誤為鑑。從此所有商業航班的事故都會經過調查,留下調查報告,找出風險因子,接著全球會採用修正過的安全程序。

恐懼型直覺十分強烈,可以促成全球的通力合作,帶來最好的進步。然而也由於恐懼型直覺十分強烈,我們不會看見每年四千萬個安全降落的商業航班。


疫苗


舉例來說,有些深愛孩子的高學歷父母對疫苗接種抱持批判態度,卻聰明反被聰明誤,不讓孩子接受致命疾病的疫苗接種。我喜愛批判性思考,推崇懷疑精神,但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要尊重證據。

因此,如果你對麻疹疫苗抱持懷疑,我要請你做兩件事。

第一,確實知道兒童死於麻疹時的慘狀。多數感染麻疹的兒童會痊癒,但目前仍無可靠解藥,而即使在最好的現代醫療照護下,每千名感染者裡還是會有一或兩名賠上小命。

第二,問一問自己:「什麼證據能讓我回心轉意?」

如果答案是「任何證據都無法扭轉我對這疫苗的看法」,那麼你不是在理性思考與實事求是,也不如自己所想的是根據批判性思考而得出結論。如果是這樣,你別雙重標準,既然懷疑科學就懷疑到底,下次你自己要動手術之前,麻煩請叫醫生別浪費時間洗什麼手了。


害怕對的事物

恐懼可以有益,前提是得針對對的事物。恐懼型直覺很容易導致對世界的錯誤認知,我們把注意力放在最害怕卻其實不甚危險的事物上,忽略真正危險的事物。

本章提到數個恐怖死因:天災(占總死亡人數的0.1%)、空難(0.001%)。沒有任何一項占每年總死亡人數的 1% 以上,卻備受媒體關注。我們當然該減少這些原因的死亡率,但也能從中看出恐懼型直覺是多麼扭曲我們對世界的認知。為了弄清我們到底該害怕什麼以真正保護所愛的人,我們該壓下恐懼型直覺,真正檢視各種死因的人數。

原因在於「恐懼」和「危險」是兩回事。可怕的事物是令人感覺危險,危險的事物是真正帶來危害。如果我們把太多注意力放在可怕而非危險的事物上(也就是太過關注恐懼),等於是往錯誤方向白耗精力。


求真習慣

為了扭轉恐懼型直覺偏誤,你應該評估風險。懂得察覺可怕事物正在吸引我們的注意力,然後意識到這些不見得是最危險的事物。我們生來害怕衝突、受困與汙染,高估了相關危害。

  • 恐懼vs.現實:世界顯得比實際上更可怕,原因是新聞媒體與你自己的注意力過濾器把資訊篩選過了,留下恐怖的消息。
  • 風險=危險x暴露:風險程度不是取決於你感覺多害怕,而是關乎兩件事:有多危險?你暴露在多少危險中?
  • 先冷靜再說:你害怕時看見的世界會不一樣。在驚恐消退之前,盡量少做決定。


Blog:https://givemebook.club/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吉米不可 Give me book
95會員
253內容數
Give me book 是一個分享書籍的讀書園地,每兩周就會寫一本〝書籍〞的讀後心得與重點整理,期許有興趣的人可以跟我 Gimmy 一起閱讀、學習與交流,而每一本書大約會發佈五篇主題:簡介、三個主題和總結,透過這些分享來期待我們共同學習與成長。 若有推薦的書單,請歡迎隨時向我推薦哦 ^^
2023/05/03
撰寫感恩筆記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只需要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寫下一些自己所感激的事物,就能夠讓自己更加快樂、更有動力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2023/05/03
撰寫感恩筆記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只需要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寫下一些自己所感激的事物,就能夠讓自己更加快樂、更有動力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2023/04/26
以下是一些培養自我效能感(SE)的方法: 1. 設定小目標 設定小目標可以幫助我們達成大目標。 2. 回憶成功經驗 回憶過去的成功經驗可以讓我們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 3. 學習新技能 學習新技能可以讓我們增加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進而提升自我效能感。 4. 接受挑戰 接受挑戰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的能力
Thumbnail
2023/04/26
以下是一些培養自我效能感(SE)的方法: 1. 設定小目標 設定小目標可以幫助我們達成大目標。 2. 回憶成功經驗 回憶過去的成功經驗可以讓我們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 3. 學習新技能 學習新技能可以讓我們增加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進而提升自我效能感。 4. 接受挑戰 接受挑戰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的能力
Thumbnail
2023/03/31
好聲音三步驟: 1. 起床先開嗓。 2. 說話時吸足了氣。 3. 說話時維持笑容。
Thumbnail
2023/03/31
好聲音三步驟: 1. 起床先開嗓。 2. 說話時吸足了氣。 3. 說話時維持笑容。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人人都有自己的恐懼 如何去面對每一次的恐懼來臨呢? 如果不曾直面也許就難以長出相對的勇氣 / 在長濱僻靜時的自我探索中 聊到過我害怕昆蟲 但夥伴覺得我很勇敢 因為當我們一起在室內遇到小蜘蛛時我的反應 但蜘蛛不是我最怕的 我最怕的是大蟑螂 或者說會飛的、移動速度
Thumbnail
人人都有自己的恐懼 如何去面對每一次的恐懼來臨呢? 如果不曾直面也許就難以長出相對的勇氣 / 在長濱僻靜時的自我探索中 聊到過我害怕昆蟲 但夥伴覺得我很勇敢 因為當我們一起在室內遇到小蜘蛛時我的反應 但蜘蛛不是我最怕的 我最怕的是大蟑螂 或者說會飛的、移動速度
Thumbnail
說來慚愧,我對昆蟲有生理性的恐懼,而且有些昆蟲又不太看路,總會直接往人身上飛撲;我真的害怕,我真的想逃走,但是有時候如果無法逃走,我就只好攻擊他們了... 其中,讓我最深惡痛絕的就是阿強們,小強我還敢處理,遇到大強我CPU真的是直接癱瘓,太害怕了...;偏偏這些恐怖東西又防不勝防,無處不在,一直是
Thumbnail
說來慚愧,我對昆蟲有生理性的恐懼,而且有些昆蟲又不太看路,總會直接往人身上飛撲;我真的害怕,我真的想逃走,但是有時候如果無法逃走,我就只好攻擊他們了... 其中,讓我最深惡痛絕的就是阿強們,小強我還敢處理,遇到大強我CPU真的是直接癱瘓,太害怕了...;偏偏這些恐怖東西又防不勝防,無處不在,一直是
Thumbnail
地球上所有生物要生存都是不太容易的,隨時隨地要尋找東西吃,也隨時要防備被別人當食物,再加上看不到的細菌病毒的感染,寄生蟲的侵擾……可說是步步危機。 人類隨著科技的進步,早已脫離朝不保夕的恐懼,儼然似乎超越所有物種,成為掌握環境的萬物之靈,直到面對天災、不管是地震、洪水、野火或是山崩土石流……人類才
Thumbnail
地球上所有生物要生存都是不太容易的,隨時隨地要尋找東西吃,也隨時要防備被別人當食物,再加上看不到的細菌病毒的感染,寄生蟲的侵擾……可說是步步危機。 人類隨著科技的進步,早已脫離朝不保夕的恐懼,儼然似乎超越所有物種,成為掌握環境的萬物之靈,直到面對天災、不管是地震、洪水、野火或是山崩土石流……人類才
Thumbnail
少一塊恐懼,多一處寧靜 關於一種動物,其實被人類誤會很深,因為未知所以恐懼,所以整理了一下資訊。以利讓大家心中少一塊恐懼,多一處寧靜。 避免接近並保持冷靜,遠離它們的棲息地 如果你願意認識他,我在底下整理了資訊 六種台灣毒蛇的特質特性如下 赤尾青竹絲: 數量最多,最容易遇到的毒蛇。 喜歡待在樹或立體
Thumbnail
少一塊恐懼,多一處寧靜 關於一種動物,其實被人類誤會很深,因為未知所以恐懼,所以整理了一下資訊。以利讓大家心中少一塊恐懼,多一處寧靜。 避免接近並保持冷靜,遠離它們的棲息地 如果你願意認識他,我在底下整理了資訊 六種台灣毒蛇的特質特性如下 赤尾青竹絲: 數量最多,最容易遇到的毒蛇。 喜歡待在樹或立體
Thumbnail
「病,其實和健康一樣是自然的一部分,卻變成『不自然』的東西的同義字」 「任何被視為神祕、令人害怕的病都會被認為具有傳染性。」 ──《疾病的隱喻》,蘇珊.桑塔格   「人類的歷史即是疾病的歷史。」 ──韓森(FOLKE HENSCHEN,瑞典病理學家)  從人有生命伊始,尾隨在後的幾樣事物,不外乎是,
Thumbnail
「病,其實和健康一樣是自然的一部分,卻變成『不自然』的東西的同義字」 「任何被視為神祕、令人害怕的病都會被認為具有傳染性。」 ──《疾病的隱喻》,蘇珊.桑塔格   「人類的歷史即是疾病的歷史。」 ──韓森(FOLKE HENSCHEN,瑞典病理學家)  從人有生命伊始,尾隨在後的幾樣事物,不外乎是,
Thumbnail
KOBU Agency on Unsplash 新冠狀肺炎搞得整個世界人心惶惶,截到目前(二零二零年二月二十九日)為止,至少有上萬人確診,多人死亡。這波疫情何時能受到控制,沒有人把話說死,連爆發地區最初的中國——官方說已經趨緩,但各地的「外國人」可沒有信心認為這是最佳答案。世衛組織呢?大概沒有人更
Thumbnail
KOBU Agency on Unsplash 新冠狀肺炎搞得整個世界人心惶惶,截到目前(二零二零年二月二十九日)為止,至少有上萬人確診,多人死亡。這波疫情何時能受到控制,沒有人把話說死,連爆發地區最初的中國——官方說已經趨緩,但各地的「外國人」可沒有信心認為這是最佳答案。世衛組織呢?大概沒有人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