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一個大型部落格或一個中型內容網站的廣告收入大約有多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在上一篇文章「我對寫作即挖礦,以及 OOXX 即挖礦的個人淺見」 中,我提到流量、廣告與收入的基本架構,後來收到不少人來私訊和詢問,大多是表示意外,原來廣告帶來的收入竟如此微薄和羞澀。

有時候有機會在外頭分享時,會遇到有些人問我方格子為什麼不放廣告,以及如果不放廣告要怎麼營運下去?一時半刻實在很難清楚解釋,實際上,方格子今年在沒有任何廣告的情況下,大致可以做到本文以廣告為主的模式的數倍以上。

如果要單靠廣告維持一個中型以上的內容網站或平台,也並不是不可能的,但有各種必須滿足的條件,這篇文章就帶大家進一步來拆解背後的結構,也因此能更了解目前數位內容產業的狀況。

raw-image


以中型規模的媒體為例

一個中型媒體和內容網站的瀏覽量大約是 600 萬,如果我們用 Google AdSense 給的預估來推算,透過聯播網廣告帶來的年收入約 720萬,每個月約 60萬,而如果是按照我上篇文章分享的公式,年收入大約是 900 萬,月收入75萬。

raw-image

以方格子的經驗推估,一個月使用 AWS 的 Server 和零零總總雲端服務費用加起來,至少 25 萬(以上),但因為我們的後台和設計較為完整,所以這裡我們就打個 50 %的折扣吧,75 萬扣除 12.5 萬後,剩下 62.5 萬。

維運一個網站總需要工程師吧?我們節制一點,就只請一位全端工程師,前端、後端和 Server 全包,月薪 10 萬,再扣除掉這筆工程師的費用,剩下 52.5 萬。

讓這個中小型的內容網站持續有新的內容,大約 200-300 個穩定供的稿作者,總需要至少 3-5 位數位編輯吧?我們用4位計算,一位的月薪 4.5 萬,一個月是18萬,再扣除這邊費用後,剩下 34.5 萬。

合法立案的公司,總還是要有標準的流程,行政出納會計財務總務的工作,我們就讓一位鐵打的萬能管理人員來處理吧!月薪 4.5 萬,扣除後是 30 萬。

以上還不包含勞健保、給供稿作者的稿費(所以大量媒體直接都走轉載編譯,或是「互利互惠」)、房租、營運行銷或客服等等人事的費用。

我們就假設房子是家裡的,其他工作老闆自己包辦。剩餘的 30 萬,今天老闆佛心來著,自己只留下 10 萬,把剩的 20 萬拿出來分給所有供稿的作者,大約佔收入的 32%,拿出來分,分好分滿!

raw-image

300 位供稿的創作者,平均每個月可以拿到 666 元台幣(不論今天是 UGC 平台模式依據瀏覽量貢獻拆帳,或是 PGC 案稿件計酬,總之約略是這個級距內的金額)。

哇,所以聯播網廣告的模式跟想的好像不太一樣啊!

所以我還是要強調,任何以廣告模式作為主收入來源的「OOXX-to-Earn」模式,即便短期仰賴補貼或各種神秘操作,終究有一天必須讓基本的業務持續成長起來,才有機會建立正循環,而這件事情其實不是那麼容易的,接下來我們繼續進一步拆解,也幫助大家更了解「流量-眼球-廣告」經濟的生態。


那麼身為一個中型內容網站的經營者,該怎麼做?

假設今天是這個中型內容網站的經營者,如何在這樣的結構底下發展?如何優化?我會分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思考。

降低營業費用跟營業成本(就是 Cost-Down

  • 盡可能降低產製內容的成本:不養記者、降低稿費、不給稿費
  • 能夠仰賴轉載帶來流量的話,當然越多越好
  • 不要 in-house工程師了,網站直接外包就好

在這樣的情況下,的確能逐步提升淨利,但同樣也產生許多詬病,例如內容品質參差不齊,新聞農場化、PTT化、爆料公社化(讀者:那我幹嘛不看這些社群就好?)

往這樣的方向發展,通常最後會內容農場化,特色是:大量的流量極高的跳出率偏低的廣告 CPM 變現率。然而如果設計得宜,是能夠穩定獲利的。我曾經就聽聞有某某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以這樣的模式在數位內容產業走跳,手上同時握有多個內容農場。

我不認為這對內容產業來說是健康的模式,因為內容供應這一段的價值鏈是失衡的(產內容的人吃土),否則也不會創立 vocus。每個人有不同的思考路徑,雖然不苟同這樣的價值,但癡長到一定年紀,我認為那些把內容農場當成一門生意來思考的人也蠻酷的,加加減減湊成一個又一個吸引眼球的廣告收入機器(笑),入不敷出了就關站,再戰下一個,下下一個。

raw-image

拓展更多的廣告收入

  • 低階的聯播網廣告只是杯水車薪
  • 業配、廣編稿這一類的收入才是主軸
  • 跟客戶提案一整包的整合行銷企劃

不走Cost-Down,另一個思考點就是拓展收入。首先必須說,上述提到的廣告收入,只是聯播網廣告,在業界其實只能算是「基本款」,因為大家都知道聯播網價格便宜,所以有了一定的規模後,會開始自建業務團隊,開始自己賣重要頁面的蓋板廣告、廣編稿、業配等「高單價款」,更甚者就是自己蓋廣告系統了。

一個中型內容網站,大約可以做到每月 100 萬甚至以上,一年下來有 1,200 萬的收入,再加上 720 萬聯播網,就有將近 2,000 萬左右的營收了。

然而,這些廣編和業配,是由媒體內部的業務團隊和內容團隊來執行與處理的,一般來說這塊的收入不太可能「拿出來分」,通常較可能的情況是媒體具備一定的規模和底氣後,會開始給支付稿費給重要或核心的供稿者。

若以 UGC (使用者生成內容)平台的模式來說,案子的執行大多也是由平台團隊處理,分發一部分的內容產製給平台上的創作者,扣除內容產製的基本費用,盈餘是否會拿出來分,則不太一定。

此外,這個 100 萬或以上的收入,完全看業務及行銷企劃的能力,做到一定的規模,你甚至可以說這個中型網站的團隊,裡頭的業務和行銷企劃團隊,幾乎就跟專業代理商的專業差不多。

因此這一塊也經常有些爭議,到底這樣的媒體網站算是整合行銷公司?還是內容媒體公司?

有些對自我要求的媒體,甚至會要求「編業分離」。簡單說就是編輯只專注在優質內容的產製上,業務帶進來的案子要在自己團隊中執行,避免影響到中立問題。

例子,天下集團的分享:如何做到「編業分離」?



拓展其他營收來源

  • 把內容網站當成品牌,用這個品牌去槓桿其他可能性,
  • 例如:政府計劃案、大型線下活動、講座、課程
  • 再例如:垂直電商、選品電商
  • 其他


還有其他的可能性?

有的內容品牌因為聚合了更加精準的流量,所以更有價值,這部分則要進一步看鎖定的類別而定,例如金融跟藝文,就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結果。有些品牌因為高品質的內容和聲譽,有著極高的信度,所以多了不同面向的價值(例如報導者)。在一個固定的框架下找出不同的方向,就是經營者的本事。

此外,上述的結構和框架是以台灣和華文市場為主,若在不同語系,不同的市場大小及成熟程度,也有不同的價格。

如果今天是一個自架站部落格,或是影音為主的自媒體創作者,也都能用同樣的框架來思考,廣告分潤是一筆收入,但微薄,而通常更多的收入來源是來自業配和其他合作。

不過,我認為經營一人創作者公司反而沒有經營一個媒體這麼困難,如果找到一個難以被他人取代的位置,那麼光是靠業配也就有非常好的收入了。

而要養活自己一個人相對容易,要養活一整團隊,甚至撐起一個商業模式,則有更多挑戰。

反之,現在的時代對創作者來說正是是最棒的時代,有許多的新工具可以使用,也致力於幫助創作者的平台——例如:方格子(自賣自誇XD)最近方格子規劃的 Project v ,也非常適合創作者自己來提案,平台會給予更多曝光機會和資源:


寫在最後

這篇文章是我斷斷續續用邏輯整理、拼湊出來的,可讀性或許不是那麼高,而我本身也不是非常熟悉廣告市場、廣告變現(歡迎更專業的格友補充)。

但稍微總結上述的幾個大觀念,這也是為什麼我持續一直說「OOXX-to-Earn」若主要來自便宜的聯播網廣告,還能夠給創作者們一個高到不合理的分潤金額,就一定是仰賴補貼和某種東方神秘力量(誤)的緣故,錢是不可能憑空出現的。

至少如果只停留在台灣市場是如此,只用最基本的聯播網來看也是如此,只要待過產業,都能知道這樣的結構不合理。

如果是以其他業務作為代幣的常態補貼,這筆收入如何進到原本代幣經濟的循環中,中間也就有了模糊和人為空間,至少我們可以肯定在現在,這是屬於「鏈外記錄」,是否有清楚的配套、做法和計畫讓社群知道?這則又是另一個議題了。

這篇文章寫到最後,還是經常不免想起一樣的念頭:(數位)內容產業真不是人幹的!(大笑)。因此也特別尊敬那些仍然相信其價值,選擇在產業一線孜孜不倦工作和前進的工作者和前輩們。

另外,這也是為什麼方格子不在一開始就走廣告模式的緣故,我們期待能讓創作者能夠透過平台的機制,和自己的粉絲、閱聽眾建立更深層的關係,並且進而獲得合理的收入與回饋。而方格子也不會停止探索和成長的腳步。後續我也會逐步分享更多對於創作者經濟的內容,喜灣的話,歡迎追蹤我的方格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剝洋蔥
22.7K會員
140內容數
這裡主要會用來分享和紀錄不正經的東西,有時候也可能是關於內容產業的觀點(我的觀察啦)、工作的心得,不過,說不定大多時候都還是亂七八糟的東西和雜談。總之,不正經跟業餘的就在「下班剝洋蔥」,正經的東西會在「上班剝洋蔥」,歡迎付費支持。
剝洋蔥的其他內容
2024/04/05
一早起床後,搭車到五條附近的「烤魚早餐 LORIMER KYOTO LORIMER KYOTO」準備吃早餐,想不到店家說只接受預約,改訂明早後,Google 了一下,走到附近的やよい軒簡單吃頓早餐,搭京阪本線前往伏見稻荷。伏見稻荷大社已經變成一個充滿遊客的景點,大多都是為了千本鳥居的網美照而來⋯⋯
Thumbnail
2024/04/05
一早起床後,搭車到五條附近的「烤魚早餐 LORIMER KYOTO LORIMER KYOTO」準備吃早餐,想不到店家說只接受預約,改訂明早後,Google 了一下,走到附近的やよい軒簡單吃頓早餐,搭京阪本線前往伏見稻荷。伏見稻荷大社已經變成一個充滿遊客的景點,大多都是為了千本鳥居的網美照而來⋯⋯
Thumbnail
2024/03/28
明明是「近期」的各種反思,但這篇文章2月就完成了,靜靜躺在草稿裡超過1個月以上....看到後順手發布。 跟創作者經濟產業有關的 過度追求流量,會迷失自我。被演算法綁架真的不是一個好事。我仍然認為,如果能服務好 1000 個人,會比討好 1000 萬個人來得輕鬆多了。演算法的紅利,會讓創作者以
Thumbnail
2024/03/28
明明是「近期」的各種反思,但這篇文章2月就完成了,靜靜躺在草稿裡超過1個月以上....看到後順手發布。 跟創作者經濟產業有關的 過度追求流量,會迷失自我。被演算法綁架真的不是一個好事。我仍然認為,如果能服務好 1000 個人,會比討好 1000 萬個人來得輕鬆多了。演算法的紅利,會讓創作者以
Thumbnail
2023/09/29
今年 8 月中跟 9 月底, Google 分別調整了核心演算法跟權重,導致 vocus 也遇上亂流,搜尋流量在今年第一次出現衰退,雖然以長期趨勢來看仍然是高點,不過今年持續爆炸成長的數字稍微劃下了句號。這件事情給了我兩個反思的角度:創作者害怕被科技巨頭綁架,其實平台也害怕...
Thumbnail
2023/09/29
今年 8 月中跟 9 月底, Google 分別調整了核心演算法跟權重,導致 vocus 也遇上亂流,搜尋流量在今年第一次出現衰退,雖然以長期趨勢來看仍然是高點,不過今年持續爆炸成長的數字稍微劃下了句號。這件事情給了我兩個反思的角度:創作者害怕被科技巨頭綁架,其實平台也害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分享自己開通方格子廣告分潤後滿一個月的成果。
Thumbnail
分享自己開通方格子廣告分潤後滿一個月的成果。
Thumbnail
從 4 月份起,我加入方格子廣告分潤計畫,到目前到底賺了多少,我會完整告訴你 !
Thumbnail
從 4 月份起,我加入方格子廣告分潤計畫,到目前到底賺了多少,我會完整告訴你 !
Thumbnail
自從方格子在2023年4月中旬開通廣告收益,令創作者期待的每季結算也終於盼到了。 對於一個奈米級創作者,一週擠出1~2篇文章,一個月8篇(有些只是宣傳個人blog),除去某幾篇爆文,單一文章點閱瀏覽多數在50以下,偶有一兩篇破百次,如此陳述,應該能感受到即使有廣告收益,也不會太豐原。 4月時,到
Thumbnail
自從方格子在2023年4月中旬開通廣告收益,令創作者期待的每季結算也終於盼到了。 對於一個奈米級創作者,一週擠出1~2篇文章,一個月8篇(有些只是宣傳個人blog),除去某幾篇爆文,單一文章點閱瀏覽多數在50以下,偶有一兩篇破百次,如此陳述,應該能感受到即使有廣告收益,也不會太豐原。 4月時,到
Thumbnail
在上週六(5/20)傍晚發了一篇文,居然在短短不到一週內累計破萬人次瀏覽,對一個追蹤人數少到可謂是奈米級寫手而言,真的是受寵若驚。 自2020年開始在方格子寫第一篇文,2021懷孕就開始搞失蹤,直到去年認真思考出路,才決定固定週更。 還沒有建立個人風格,想到什麼就隨手寫什麼。
Thumbnail
在上週六(5/20)傍晚發了一篇文,居然在短短不到一週內累計破萬人次瀏覽,對一個追蹤人數少到可謂是奈米級寫手而言,真的是受寵若驚。 自2020年開始在方格子寫第一篇文,2021懷孕就開始搞失蹤,直到去年認真思考出路,才決定固定週更。 還沒有建立個人風格,想到什麼就隨手寫什麼。
Thumbnail
繼上一次公布了自己60天以來的後臺數據(包含追蹤者、瀏覽量等等),這一次來跟大家分享寫作70天以來,方格子總共幫助我獲得多少分潤/收入吧!
Thumbnail
繼上一次公布了自己60天以來的後臺數據(包含追蹤者、瀏覽量等等),這一次來跟大家分享寫作70天以來,方格子總共幫助我獲得多少分潤/收入吧!
Thumbnail
方格子的廣告分潤計畫雖然從4/13就開始實施,但是因為我帳號申請還沒滿一個月,所以到4/21才能開始及統計,統計到昨天4/23總共三天的數據。 要加入方格子的分潤計畫需要兩個條件: 總瀏覽量需要超過10000。 帳號需要申請滿30天。 如果都符合的話就可以在方格子內「我的收入」->「廣告收入」->「
Thumbnail
方格子的廣告分潤計畫雖然從4/13就開始實施,但是因為我帳號申請還沒滿一個月,所以到4/21才能開始及統計,統計到昨天4/23總共三天的數據。 要加入方格子的分潤計畫需要兩個條件: 總瀏覽量需要超過10000。 帳號需要申請滿30天。 如果都符合的話就可以在方格子內「我的收入」->「廣告收入」->「
Thumbnail
昨天看了一位方格子前輩寫的系列文,很細緻地教學如何寫文、編文、推廣直到被大量分享轉載等等,也秀出了幾篇戰績,分析其爆文的關鍵點。最後分享獲益,分潤達到了一年兩萬塊。 等...等一下,做到這種程度一年才兩萬塊?
Thumbnail
昨天看了一位方格子前輩寫的系列文,很細緻地教學如何寫文、編文、推廣直到被大量分享轉載等等,也秀出了幾篇戰績,分析其爆文的關鍵點。最後分享獲益,分潤達到了一年兩萬塊。 等...等一下,做到這種程度一年才兩萬塊?
Thumbnail
一個部落格或內容網站能有多少廣告收入?有的品牌因為聚合了更加精準的流量,所以更有價值,這部分則要看鎖定的類別而定,例如金融跟藝文,就有完全不同的結果。有些品牌因為高品質的內容和聲譽,有著極高的信度,所以多了不同面向的價值(例如報導者)。在一個固定的框架下找出不同的方向,就是經營者的本事。
Thumbnail
一個部落格或內容網站能有多少廣告收入?有的品牌因為聚合了更加精準的流量,所以更有價值,這部分則要看鎖定的類別而定,例如金融跟藝文,就有完全不同的結果。有些品牌因為高品質的內容和聲譽,有著極高的信度,所以多了不同面向的價值(例如報導者)。在一個固定的框架下找出不同的方向,就是經營者的本事。
Thumbnail
繼上次分享領了 Google 一百美元的廣告收益支票之後⋯⋯不到半年又累積了 187.94 美元。​
Thumbnail
繼上次分享領了 Google 一百美元的廣告收益支票之後⋯⋯不到半年又累積了 187.94 美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