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少年》- 毫無意義卻又是必經的成長陣痛

《漂流少年》- 毫無意義卻又是必經的成長陣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onny Boy (2021)

Sonny Boy (2021)

2021年,夏,Sonny Boy橫空出世,清新的畫風,大概是最標新立異的第一印象,毫無陰影的平面也換取到更為生動的動態感和異樣景深,彷彿就如同記憶中對夏日的那般遐想,汗水、蟬鳴、藍天、輕裝、少年、少女。

異域中的所有景物都有如現實的映射,仙境般的無人島就像少年少女們面對未知前途所迸發出的安全地帶,隨機攜帶的超能力則是內心深處最脆弱部分的無限放大,以壯大自己的自卑意志,讓每個人都彷彿有機會成為自身故事裡的英雄,但殘酷的是,現實往往都不是以我們的第一人稱視角來書寫的,在整個群體之下,「我」這個存在顯得格外抽離、甚至格格不入,當你依舊還沉浸在自己設定好的故事線時,回過神來,卻發現現實早就幫你安排好了一段服務於群體的戲碼,而你也只能將它演完,沒有取消或停演的餘地。

進入漂流的少年少女們,就像是拒絕邀請的演員,強行暫停了劇情發展的同時,人生也同時停滯不前,不斷彌留在這個超脫現實的非人之地。但真正阻擋他們的事物究竟為何?說是現實的枷鎖未免太過廣泛,追尋不到的自由也顯得十分陳腔濫調,希的羅盤或許能夠起到符號上的切題:「不知未來會將我們帶往何方」,在恐懼和不安感催生之下,選擇讓自己在這段空白期間,無限的迷失在其中,或許一輩子也不願面對那種痛苦,那種成長的陣痛,但也同時冀望著誰能將自己從這種狀態之中解救出來,一個熟悉的面孔、具溫度的手掌,將自己一把牽起縱使會跌落萬丈深淵,也不顧前方黑暗地往那十萬里外的一絲光點衝出。

基本上寫到這,或許文字的極限早已負荷不了《漂流少年》所代表的現代動畫中吉光片羽的地位,一個漫長的私人心理影像、實驗意味的形式探索或是反現實的成長寓言,終究還是得告別夏日、告別孤島,前方的路還很長,但心裡始終住著一位Sonny Boy,對抗這個世界的荒謬,已足矣。


Sonny Boy (2021)

Sonny Boy (2021)

avatar-img
柯勝緯的沙龍
9會員
26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柯勝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與上檔關美館「三次哀悼的練習」同樣帶有著人與外物之間共有經驗的臨摹、紀錄(重演),但此種狀態的達成卻並非是用許哲瑜慣用的3D建模掃描技術:灰白色、人物場景帶有殘缺、彷如有意自成為瑕疵翻模現實的影像質地,而是利用藝術家實拍之影像視角和展映形式,來轉化過往以來所處理的虛構之下的媒介與生命模組。
我在今年抓住暑假將逝、開學即至的空隙,與女友從台北一路南下至高雄。這次旅程的起頭是一來自己已三年多沒復返這片土地,並很期盼能在這片海潮之地獲得新的感知,二來則是自己獲得了一張高美館《人類世-凝視.消逝中的地表》的免費入場票券,因此也順便做一個藝文觀展之旅。 而在客運上搭了將近五小時的車程,
在此次金馬連映的兩部作品——科斯塔的《火之女兒》與王兵的《黑衣人》湊合成的一個「類短片」單元絕非出自拚時長或者已大師之名騙觀眾錢的考量(?)因今年坎城在選映兩部作品時便也是將它們並至於一塊進行放映(聽說中國獨立影像展則是把《火之女兒》與洪常秀聯合套售),同時科斯塔與王兵也是當代關於獨立、自由
與上檔關美館「三次哀悼的練習」同樣帶有著人與外物之間共有經驗的臨摹、紀錄(重演),但此種狀態的達成卻並非是用許哲瑜慣用的3D建模掃描技術:灰白色、人物場景帶有殘缺、彷如有意自成為瑕疵翻模現實的影像質地,而是利用藝術家實拍之影像視角和展映形式,來轉化過往以來所處理的虛構之下的媒介與生命模組。
我在今年抓住暑假將逝、開學即至的空隙,與女友從台北一路南下至高雄。這次旅程的起頭是一來自己已三年多沒復返這片土地,並很期盼能在這片海潮之地獲得新的感知,二來則是自己獲得了一張高美館《人類世-凝視.消逝中的地表》的免費入場票券,因此也順便做一個藝文觀展之旅。 而在客運上搭了將近五小時的車程,
在此次金馬連映的兩部作品——科斯塔的《火之女兒》與王兵的《黑衣人》湊合成的一個「類短片」單元絕非出自拚時長或者已大師之名騙觀眾錢的考量(?)因今年坎城在選映兩部作品時便也是將它們並至於一塊進行放映(聽說中國獨立影像展則是把《火之女兒》與洪常秀聯合套售),同時科斯塔與王兵也是當代關於獨立、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