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歸來:好萊塢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祈禱世界和平,所有的戰爭都停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五人歸來:好萊塢與第二次世界大戰》(Five Came Back)這部紀錄片,介紹五位好萊塢的知名導演法蘭克·卡普拉(Frank Capra)、約翰·福特(John Ford)、約翰·休斯頓(John Huston)、喬治·史蒂芬(George Stevens)、威廉·惠勒(William Wyler)。

他們在二次大戰時,選擇放下導演工作,進入軍隊協助美國打仗,因為他們的特殊專長,軍方安排他們進行戰爭紀錄片的拍攝工作。

raw-image

除了卡普拉是留在美國本土,進行對內的軍事影片宣傳拍攝外,其他人都在前線拍攝紀錄片,從對日本的太平洋海戰到D-day的歐陸戰場,都有他們的身影。

當我看到卡普拉在二戰剛開始的時候製作的宣傳影片,那部影片的目的是要使國內的年輕人在看完影片後,想要加入軍隊,參與二戰為美國效力,卡普拉思考要用怎麼樣的題材,能吸引年輕人,起先苦無方法,當他看到希特勒以及日本侵華戰爭的影片後,茅塞頓開,他了解到,與其自己創造影片,不如讓敵人自己說話、讓戰爭來說話,更有說服力。

之後他又發現,如果能用卡通的方式,簡潔明瞭、甚至輕鬆活潑的方式,讓觀看者馬上就能清楚地知道戰爭的情況,以及他們敵人的樣貌。所以他也與迪士尼合作,製作宣傳影片穿越太平洋。

在冷戰的討論中,我們時常會討論在資本主義下,美國強勢文化輸出對輸出地的影響,卻沒有想過,美國在輸出本地的文化之前,就已在國內對內輸出過好多回了。

實際拍攝戰爭畫面的另外四位導演,以約翰·福特來說,在珍珠港之前,他在太平洋小島(中途島之類的)進行拍攝,並沒有什麼激烈戰事,但是導演拍攝紀錄片,有自己的手法,把當地軍人的生活,因小型戰爭傷亡的同袍...這些日常生活的細節,拍得有聲有色,導演還親自旁白,配上獨特的視角,讓這些在太平洋上的紀錄片得到長官的好評,最後軍中長官決定,讓這些紀錄片在電影院提供給所有的民眾觀賞,且幾乎所有的戰爭紀錄片,都在美國的電影院上映,還有票房報告,這點也讓我覺得很吃驚,如果是今天,大家應該會覺得這侵犯了當事人隱私,陣亡的士兵親屬,會希望親人的屍體,在電影院上播放嗎?

當然也有可能他們是願意的,想讓大家記得親人的犧牲,這些個別心理我們沒有辦法預估,但就是因為難以預估,所以這樣的情況在今天應該是不會發生的吧?!

另一方面,美國的自由民主,意味對於國民毫無保留,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在1946年戰後的另一部約翰·休斯頓的“Let their be light”,是以拍攝二戰士兵在戰後接受心理治療的紀錄片,卻遭到美國政府的禁止,直到80年代才解禁,原因是因為太過於寫實,會使人民害怕。

如果~只是假設,這部影片在1946年就播放給大眾觀看,會不會改變越戰的局勢,還會有那麼多美國年輕人,無所顧忌地走向戰爭嗎?

奇妙的事,對美國官方來說軍人戰死沙場的畫面不會讓人害怕,但是軍人心理創傷的呈現卻讓人害怕,雖然覺得不可思議,但細想確實是如此。加上導演們在戰時製作的紀錄片,都受到官方嚴謹的審視,最終呈現出來的畫面也都是經過選擇的,所以所謂的民主自由,其實也是經過精心揀選過的,具有目的性的民主自由。

在歐洲戰場的部分,印象中是突尼西亞的紀錄片,當美軍抵達時,其實聯軍已收復突尼西亞,紀錄片沒辦法拍攝戰爭發生的經過,那怎麼辦呢?

出乎大家意料(也可以合理猜測啦!),就請阿兵哥稍微演一下,再搭配真實的居民畫面、斷垣殘壁...也是一部極具可看性的紀錄影片了。

約翰·福特參與了諾曼第登陸的拍攝,似乎因場面太過血腥,在不久之後就從軍職中退出。

喬治·史蒂芬成為第一個看到納粹集中營的導演,雖然他早耳聞存在集中營,但他以為只是猶太人集中住宿的社區概念,(他的想像大概是美國的日本人集中營)卻沒想到納粹集中營是慘無人道的煉獄,雖然他很震驚,還是火速拍了第一手的畫面後,忍受著心理的衝擊,之後慢慢把每一樣集中營的細節拍攝回來,他覺得這是他的責任,把這些事情曝光給全世界知道。喬治·史蒂芬在戰前以喜劇著名,但在戰後,親眼看過集中營之後,他卻再也沒辦法製作出戰前那樣輕鬆詼諧的喜劇電影了。

威廉·惠勒參與了空軍B-17孟菲斯美女號轟炸德國的紀錄。

求好心切的惠勒,甚至自己在飛機上拍攝轟炸實錄,真的是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他也拍攝到了同袍飛機被炸毀墜落的畫面,很幸運的,他活了下來,但是長期待在飛機後艙的結果,使他嚴重重聽,這對一個電影導演來講,是一個極大的傷害。

戰後,這些大導演回到好萊塢,花了一些時間重新適應新生活,他們也呼應戰爭與內心狀態拍了即使在今日都經典的電影,如惠勒在1946年拍了《黃金時代》(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電影講述了三位美國軍人在戰後回家適應日常生活、重新找回生活目標的經過。該片是繼1939年《亂世佳人》之後美國和英國最賣座的電影,並且至今仍然是英國歷史上最賣座電影的第6名,售出了超過兩千萬張電影票。

同年卡普拉拍了《風雲人物》(It's a Wonderful Life),這部電影Gin看過,作為卡普拉戰後第一部電影,他並沒有著重在戰爭的描寫,只是淡淡的提到了戰爭,若不是看了這部紀錄片,也不會聯想到卡普拉或是其他演員,如男主角詹姆斯·史都華(二戰的空軍英雄)是以怎樣的心情與抱負在完成這部電影。這部電影的鋒頭被《黃金時代》搶去,但這部電影的價值,卻在1980年代開始受到重視。

這也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80年代的美國發生了什麼事?讓"Let their be light"見光,以及重新審視《風雲人物》這部電影的因素是什麼?

《俠骨柔情》(My Darling Clementine)是約翰·福特執導的電影,由亨利·方達主演,根據OK牧場槍戰所改編的,於1946年上映。

《碧血金沙》(The Treasure of the Sierra Madre)是一部1948年的美國冒險新西部電影,由約翰·休斯頓編劇及導演。男主角亨弗萊·鮑嘉(Humphrey Bogart)。這部電影也有別於以往戰爭片喜歡軍人以英勇殺敵形象示人,將戰爭片拍成冒險片的風格,而是以經歷戰爭者的心理出發。

戰前擅長喜劇的喬治·史蒂芬在經過一段時間調整後,1951年執導電影《郎心如鐵》(A place in the sun,或譯《陽光照耀之地》),這部電影是由真實事件延伸的小說《美國的悲劇》(An American Tragedy,或譯《海市蜃樓》)改編,並不是喜劇,而是犯罪色彩的悲劇電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Gin C.的沙龍
16會員
53內容數
無論是電影還是戲劇,除了動人精彩的劇情、充滿吸引力的演技...要素之外,不可或缺的是音樂。 這個專題在於發掘戲劇與音樂交錯時的動人瞬間
Gin C.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1/07
我參加了華語音樂影像誌聯展,看了大陸導演周洪波的紀錄片《空白祭》,內容是透過當時在美國念音樂博士的博士生張奕明的緣分,追尋了音樂家汪立三的故事。是部非常感人的作品,也極發人深思。
Thumbnail
2023/01/07
我參加了華語音樂影像誌聯展,看了大陸導演周洪波的紀錄片《空白祭》,內容是透過當時在美國念音樂博士的博士生張奕明的緣分,追尋了音樂家汪立三的故事。是部非常感人的作品,也極發人深思。
Thumbnail
2023/01/06
看了短片《遙遠的陌生人》(Two Distant Strangers)。時間迴圈這種戲劇題材不算新穎,但單看怎麼運用,而這部短片使用的非常非常巧妙,把時間迴圈的漫長無解,延伸到美國族裔問題上。 短片結束在又一次無止境的迴圈中,片尾字幕打上許多莫名其妙死於警察手上的黑人名單。 如果懂的自我檢討?那還需
Thumbnail
2023/01/06
看了短片《遙遠的陌生人》(Two Distant Strangers)。時間迴圈這種戲劇題材不算新穎,但單看怎麼運用,而這部短片使用的非常非常巧妙,把時間迴圈的漫長無解,延伸到美國族裔問題上。 短片結束在又一次無止境的迴圈中,片尾字幕打上許多莫名其妙死於警察手上的黑人名單。 如果懂的自我檢討?那還需
Thumbnail
2023/01/04
這部電影的暗黑風格起先讓我很害怕,尤其看到爸爸拿寵物獻祭上帝的橋段,除了恐懼,也很難過。不過,當這部電影演完後,卻覺得蠻喜歡的,雖然有點變態,但是有一種越看越爽快的感覺...
Thumbnail
2023/01/04
這部電影的暗黑風格起先讓我很害怕,尤其看到爸爸拿寵物獻祭上帝的橋段,除了恐懼,也很難過。不過,當這部電影演完後,卻覺得蠻喜歡的,雖然有點變態,但是有一種越看越爽快的感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西線無戰事》原為Erich Maria Remarque於1929年出版的反戰小說。講述時值一戰期間,主人公保羅與其友人在課堂中聽聞教授慷慨激昂演說後,義不容辭投筆從戎。演說中感受得到年輕的德國男性們認為上戰場即是為國家付出的表現,成為國家的英雄。《西線無戰事》電影始於噠噠噠快速的裁縫機的聲響
Thumbnail
《西線無戰事》原為Erich Maria Remarque於1929年出版的反戰小說。講述時值一戰期間,主人公保羅與其友人在課堂中聽聞教授慷慨激昂演說後,義不容辭投筆從戎。演說中感受得到年輕的德國男性們認為上戰場即是為國家付出的表現,成為國家的英雄。《西線無戰事》電影始於噠噠噠快速的裁縫機的聲響
Thumbnail
有多絕望,便會喚起多少省思。因此沉重是必要,苦悶是必要,虛無也是必要,甚至這些沉重、苦悶與虛無,都比不上真實戰場上的光景。《西線無戰事》裡,底層士兵們被過於殘酷地摧殘,有的白白犧牲不知為何,有的僥倖偷生卻終生負傷,令一切國家榮耀、民族使命或正義云云,都顯得既荒唐,又邪惡至極。
Thumbnail
有多絕望,便會喚起多少省思。因此沉重是必要,苦悶是必要,虛無也是必要,甚至這些沉重、苦悶與虛無,都比不上真實戰場上的光景。《西線無戰事》裡,底層士兵們被過於殘酷地摧殘,有的白白犧牲不知為何,有的僥倖偷生卻終生負傷,令一切國家榮耀、民族使命或正義云云,都顯得既荒唐,又邪惡至極。
Thumbnail
  有人說:「最好的戰爭片往往也是反戰的。」當電影忠實的呈現了戰爭帶來的殘酷、絕望與無奈,對於戰爭的反感與反思也自然的浮現在每個觀眾的心中
Thumbnail
  有人說:「最好的戰爭片往往也是反戰的。」當電影忠實的呈現了戰爭帶來的殘酷、絕望與無奈,對於戰爭的反感與反思也自然的浮現在每個觀眾的心中
Thumbnail
Netflix 2022新片《西線無戰事》,改編自 1929 年德國出版的小說《西線無戰事》。 雖然《西線無戰事》主要是跟著男主角保羅的視角,但其實我們只是跟著他體會戰爭的殘酷,與戰場上生命稍縱即逝,在電影最後我一個名字都沒記得,畢竟這不是要講述誰的故事,而是那個時代下的第一線士兵所見所聞與心態
Thumbnail
Netflix 2022新片《西線無戰事》,改編自 1929 年德國出版的小說《西線無戰事》。 雖然《西線無戰事》主要是跟著男主角保羅的視角,但其實我們只是跟著他體會戰爭的殘酷,與戰場上生命稍縱即逝,在電影最後我一個名字都沒記得,畢竟這不是要講述誰的故事,而是那個時代下的第一線士兵所見所聞與心態
Thumbnail
《五人歸來:好萊塢與第二次世界大戰》(Five Came Back)這部紀錄片,介紹五位好萊塢的知名導演法蘭克·卡普拉(Frank Capra)、約翰·福特(John Ford)、約翰·休斯頓(John Huston)、喬治·史蒂芬(George Stevens)、威廉·惠勒(William Wyl
Thumbnail
《五人歸來:好萊塢與第二次世界大戰》(Five Came Back)這部紀錄片,介紹五位好萊塢的知名導演法蘭克·卡普拉(Frank Capra)、約翰·福特(John Ford)、約翰·休斯頓(John Huston)、喬治·史蒂芬(George Stevens)、威廉·惠勒(William Wyl
Thumbnail
「如果你是個有道德觀念的人,是個希望晚上睡得著,希望自己的所作所為跟處世原則不會感覺相互矛盾的人,你就需要能用語言跟概念去說服自己沒有做錯什麼。。⋯⋯」——陸軍戰爭學院歷史學者塔蜜・比德爾
Thumbnail
「如果你是個有道德觀念的人,是個希望晚上睡得著,希望自己的所作所為跟處世原則不會感覺相互矛盾的人,你就需要能用語言跟概念去說服自己沒有做錯什麼。。⋯⋯」——陸軍戰爭學院歷史學者塔蜜・比德爾
Thumbnail
《解放者:歐陸決戰500天》是改編報導文學作品,記錄著二戰期間來至美國陸軍45步兵師團多元種族組成的戰鬥部隊故事,他們有印地安原住民、墨西哥裔、與南方牛仔後裔,他們在家鄉互相敵對,但卻在戰場上放下成見抵禦外敵,以「雷鳥臂章」聞名的路軍團,攻入歐路,一路跨越歐洲各國最後重創德國士兵的少數族裔奮勇歷史。
Thumbnail
《解放者:歐陸決戰500天》是改編報導文學作品,記錄著二戰期間來至美國陸軍45步兵師團多元種族組成的戰鬥部隊故事,他們有印地安原住民、墨西哥裔、與南方牛仔後裔,他們在家鄉互相敵對,但卻在戰場上放下成見抵禦外敵,以「雷鳥臂章」聞名的路軍團,攻入歐路,一路跨越歐洲各國最後重創德國士兵的少數族裔奮勇歷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