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余天女兒,以及前陣子歌手朱俐靜的新聞報導,有股難過的氛圍迴盪於心中,若是我自己遇到這樣的事情,一定很難以接受家人罹癌事實而難過非常非常久。
也因此常常會有朋友來諮詢,很擔心癌症的話,保險應該怎麼買?
好像怎麼買都不夠?
或是如何有效規劃來轉嫁這些風險發生時的損失?
我有以下幾個重點跟大家分享
根據衛福部統計,2021年度國人主要死因,癌症已連續40年為死因榜首,累積醫療花費更高達1,301億元,且由於近年罹癌時鐘加快,大約每4分20秒就有1人罹癌,還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
幾種常見的成因,像是壓力、肥胖、過勞、特殊職業、抽菸酗酒、熬夜、飲食等等因素,長期下來其實都會間接導致罹癌風險增加,
因此,調整自身的飲食習慣、生活作息、運動、情緒、壓力、靜坐等方式都可以讓身心得以恢復健康與平衡,也會減少罹癌風險因子在你身上逐漸累積。
- 二、 除了買癌症險,還有哪些做法能解決費用問題呢?
因為擔心癌症而去買癌症險,或是擔心疫情確診而去買防疫險,皆是很直覺的想法,雖然這沒有不好,但有可能會疏忽其他類型的風險,
我會從三道防線的概念「想要解決癌症的花費不一定得買癌症險」
也就是說,以癌症發生的三階段
1、 初期-「確診罹癌」;
2、 中期-「住院及門診治療」;
3、 後期-「療程結束出院」
分別有對應的險種可解決其費用問題
(1) 一次性理賠的重大傷病險
雖然癌症治療初期的花費就相當昂貴,像是標靶藥物、新型手術、免疫療法等幾十萬到幾百萬的自費項目,雖然也有一次給付型的癌症險可以投保,但保障範圍包含癌症的重大傷病險,在重度罹癌時同樣也能立即拿到大筆理賠金,且保障項目範圍更多,有22大類,涵蓋300多項重症與罕見疾病。
(2)實支實付的醫療險
若癌症擴散或轉移、復發,治療時間將會是長期的,可能歷經數個月或是至數年。當後續治療需要住院、手術等情形時,實支實付就能來解決住院治療期間的醫療花費。
(3)失能險
而療程結束後,身體內的臟器或器官損傷、導致生理機能衰弱,甚至無法再度工作,需要他人照護的情形也是很常見的,此時藉由規劃失能險,讓每個月生活費及看護費的開銷問題得以解決。
罹癌之後,癌友的生活圈都會受到影響,尤其是最親的家人、朋友、同事。藉由相關的社工師、諮商師或是由不同人組成的支持系統,找到可以傾訴與交談的對象,轉化心理上的苦痛,對於承受治療過程的癌友也是必要的。
當罹癌的各階段大筆費用都能用不同的險種去解決時,癌症險是否有必要?三道防線的保障先妥善後,再依個人的需求與預算,有需要再做補強,至於其他的,還是把個人的身心與生活日常照顧好才是最重要。
圖片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