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媽的多重宇宙》,女兒的情緒黑洞

影評|《媽的多重宇宙》,女兒的情緒黑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虛擬元宇宙、影院多重宇宙,世界,正處於前所未見的宇宙狂潮。光是今年,我們便已目睹奇異博士巴斯光年,在大銀幕上與不同時空的自己激烈對戰,如今又來一部《媽的多重宇宙》,渾然無視於影迷疲乏的可能。然而這部後起之作,依然以驚人的聲勢橫掃全球,繳出上億美元的票房佳績。究竟,這部現象級鉅作,有何獨特的魅力?莫非大鬧國稅局、獲得絕世武功、體驗一百種生活的惡趣味,已足夠與影迷壓抑的狂想產生共鳴?還是,只要打出一張楊紫瓊牌,再邀集潔米李寇帝絲一票大咖名角,就是鑲金的保證了?恐怕沒那麼簡單。


雙導演宇宙,談的是老媽子

撇開個人偏好不談(如筆者鍾愛留白的慢步調電影),這部片確實不乏可取之處。畢竟,想兼顧娛樂性和哲學性的電影多如過江之鯽,卻未必能臻於如此境界,將家族情感、視覺滿足、荒誕搞笑,縝密地縫接在一塊兒,毫不突兀。

正如英文片名:「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所示,打從一開始,兩位丹尼爾導演就非常「貪心」,渴望將啟迪兩人的經典名作,如《駭客任務》、《追殺比爾》、《2001太空漫遊》、《料理鼠王》、《臥虎藏龍》,甚至是王家衛愛情片《花樣年華》的元素,通通塞進不滿三小時的電影中。

只見畫面一會兒玩Kuso、一會兒耍溫情,以高速蒙太奇拼貼來表現穿越時空的體感,用扎實武打場面和炫麗動畫擄獲目光,下一刻,卻又瞬間放慢了步調,蔓成一齣,別後重逢的愛情悲劇...。這下子,它已完全超越奇幻或科幻片種了,即使那是多重宇宙觀最常依附的兩種標準類型。

更可貴之處,在於它豐富的韻味和哲理。影迷在華麗繁複的光影流轉中,仍能緊跟美國華裔婦女秀蓮(艾芙琳)的步伐,看她一頭以異鄉人身分焦慮張羅著生計,轉個身,又意外與自己和家人踏上和解之路。

這就怪了。亞洲家庭移民美國的掙扎、矛盾與代溝?怎麼有種強烈的既視感?確實,《媽》片在題材上,無疑更貼近台片《美國女孩》、韓裔美人的《夢想之地》(見筆者影評)一些。由此觀之,與其說它是另一部多重宇宙電影,倒不如說它是齣,借用多元宇宙觀來談亞洲移民的獨特作品吧!


務實者、虛無者的宇宙撞擊

回到女主角和她的家庭。事發那天,秀蓮正瀕臨崩潰的邊緣——不但得顧好自助洗衣店,應付女兒出櫃,幫老爸辦生日派對,面對丈夫填好的離婚協議書,還得上稅務機關解決難搞的稅款問題...,簡直蠟燭多頭燒,世界將末日。說來諷刺,那天的世界真要瀕臨毀滅了,而且所有宇宙將一塊兒覆滅!更誇張的是,自稱來自α宇宙的「老公」,還硬將救世主大帽套在她頭上,屬意她親手對抗終極版本的寶貝女兒——α喬伊,豬八土扒姬。

不妨將這場宇宙之戰,視為超激化版的家庭衝突吧!因爲這對母女根本像活在平行時空一樣。務實派的母親秀蓮,或許是父親長期不認可的緣故,導致她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努力,必須鎮日忙忙忙,忙工作、忙生活、忙家事,才能稍稍證明自己的價值。這樣的她,哪來的美國時間思考人生意義?又遑論坐下來,好好傾聽家人的心事?生存,是她最在乎也唯一在乎的事,至於女兒的性向問題,不過徒增困擾,搞不好還會引發全面的失控與崩潰。身處異地,文化差異加深了世代差距,再讓兩顆心的距離,越拉、越遠。

喬伊的世界觀,確實有些特殊。

原始版本的她,渴望認同渴望被愛,不惜脫離常軌與同性相戀。萬能的豬八土扒姬更絕了:當她遍覽所有平行世界,宇宙的浩瀚,對照出生命的渺小與不堪,讓一切作為頓時失去價值,也使她墜入無邊的虛無裡。更進一步想,若死後只剩一片空無,那麼現世的秩序、禮教、道德,又有什麼意義?還不如將世間萬物扔進黑洞貝果,打入虛空。α喬伊,至此終化身為悲觀的虛無主義者、宇宙中的恐怖份子。


活出渺小裡的盛大

當衝突攀升,總會迎來直球對決的一天。

原本秀蓮就像多數耽溺於現狀的人,恐懼改變、以拖待變,直到α威門現身,才半推半就地踏上一場轉變之旅。換鞋、對敵人示愛...,種種反常的舉動,看似要讓秀蓮透過「宇宙搖」來借用技能防身,但更深層的意義,在於讓她遊歷不同選擇所分岔出的諸多宇宙,看到自己不論成為廚師、京劇名伶、武打巨星、熱狗手女同志、甚或是一顆石頭...,幸福和遺憾,終究相伴而生,根本沒有所謂的完美人生。

每一次的拒絕、每一次的失望,都引領妳來到這一刻。

以武打宇宙為例,分手或能換來兩人事業有成,但那英姿炯炯的威門卻依然幽幽表示:「如果有來世,我還是會選擇跟妳一起經營那個小洗衣店,跟妳一起報稅。」她變身爆笑的熱狗手拉子後,更形同於直接代入女兒的感受,使她漸漸接納女兒的選擇,進而開啟彼此和解的契機。

說穿了,秀蓮家就好比是一盞星系。

三個人,宛如三顆獨立的行星,在各自的軌道上繞著「家」的中心旋轉,同時在相互牽引的萬有引力中,維持著適當的距離,誰也無法跨進對方的航道,誰也不能苛求對方,按照自己的方向與速度運行。

說來無情,但幸好人啊,終究不是冷冰冰的星體而已。生而為人,可以選擇貼上一顆天真的玩具豆豆眼、開啟心靈之眼,像威門那樣看見他者的美好,或者,在坦率的對話中產生心靈的共振,互相傾聽、同理、寬容、放下,讓靈魂挨著靈魂,讓心,也緊貼著心。那麼此身長不長久、此生魯不魯蛇,都不再要緊了,只因「一切,無處不在」。




*本文改寫原發表於:中華電信mod粉絲專頁 之文章

*本專題也讓你跟著走心了嗎?歡迎「留言」「分享」「追蹤」!


avatar-img
藝術北飄者的沙龍
49會員
78內容數
身為非藝術背景、卻三天兩頭跑展覽的「美術館路人」,除了仰賴直覺定錨眼前作品,更愛問問自己是感覺激動、寧靜、或泫然?還要自虐地,連結當下的人生處境連結,才甘願返回紛擾的現世。於是決心用書寫,實踐艾倫狄波頓《藝術的慰藉》的唯心觀點,捨棄高冷論述、直探藝術所誘發的感觸。請準備好,跟著藝術一起「走心」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藝術北飄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地震,是電影的本名。在我心上,它也餘震不斷。那震央,實非人們爭相挖掘的豐富政治意涵,或者超譯出「以小幸的名字呼喊悠多」、「小幸和悠多的盛夏光年」那樣的男男禁戀,反倒是源自中文名裡,普通並且普世的「青春」二字。
5/5青春末世物語
一部典型的奉氏電影,無誤。幽閉場域,蝕骨等級的黑色幽默,浮沉階級底層的主人翁,打勾打勾再打勾。《米奇17號》,架空於後地球時代,以交錯的時序鋪陳殖民星艦「消耗工」米奇遭遇的一連串荒謬事件,把領導者馬歇爾夫婦的冷血、體制的殘酷,毫無掩飾地攤開在觀者面前。但我想問,五年十年後,我們還會記得誰?
2/5米奇17號
這部問鼎奧斯卡的大片,輕輕一推,便將我推落前塵怒海,捲入那段權當「夾心主管」專門戶的往日時光。而這跨越聖、俗藩籬的異樣共感,我稱之為——「副手的詛咒」。
5/5秘密會議
地震,是電影的本名。在我心上,它也餘震不斷。那震央,實非人們爭相挖掘的豐富政治意涵,或者超譯出「以小幸的名字呼喊悠多」、「小幸和悠多的盛夏光年」那樣的男男禁戀,反倒是源自中文名裡,普通並且普世的「青春」二字。
5/5青春末世物語
一部典型的奉氏電影,無誤。幽閉場域,蝕骨等級的黑色幽默,浮沉階級底層的主人翁,打勾打勾再打勾。《米奇17號》,架空於後地球時代,以交錯的時序鋪陳殖民星艦「消耗工」米奇遭遇的一連串荒謬事件,把領導者馬歇爾夫婦的冷血、體制的殘酷,毫無掩飾地攤開在觀者面前。但我想問,五年十年後,我們還會記得誰?
2/5米奇17號
這部問鼎奧斯卡的大片,輕輕一推,便將我推落前塵怒海,捲入那段權當「夾心主管」專門戶的往日時光。而這跨越聖、俗藩籬的異樣共感,我稱之為——「副手的詛咒」。
5/5秘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