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那個掉到地球上的人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前陣子逛書店,在新書區看到一本叫做「掉到地球上的人」的書,眼睛一亮,而英文標題 "The Man Who Fell to Earth" 更是立刻啟動我的記憶迴路,於是翻開書頁,瞄了幾眼,越看越確定,此時才發現原來書腰上就印了那我靈光乍現的訊息。

英國的搖滾變色龍 David Bowie 在 2016 年初過世,幾個月後的台北電影節很貼心地映演了幾部他主演的電影,《天外來客》便是其一,此片原名就是 The Man Who Fell to Earth。1976 年的老片,我聽聞已久,當然要把握住這次難能可貴的大銀幕機會。

六年過去,突然間訝異地發現這部電影不但有其原著,甚至還被台灣書商翻譯、引進,太神奇了,當場決定買下。已經好一陣子沒買新出版的小說,但這本感覺會是我的菜。所以當月上市、當月買下、當月讀完、當月紀錄心得,對讀書速度緩慢的我而言皆屬罕見行為。

打從第一頁起,我這先看過電影再讀書的腦袋,就徹底把 David Bowie 的形象(無論片裡或真實世界)代入書中文字!書中開場寫著,這個人身型瘦高,心中滿是迷惘、緊張、恐懼,講話有奇怪口音,和旁人格格不入。而且頭髮花白、膚色淺褐,眼睛則是淡藍色。骨架出奇地纖細,五官精緻、手指細長,皮膚幾乎透明,沒有毛髮。面孔有一種精靈的氣質,聰慧的大眼透著一種美好的稚氣...

是不是!就算你沒看過《天外來客》,但知道 Bowie 長相者都肯定會對這段敘述對號入座!正因為太相似了,我甚至想過難道這是改編自電影的小說嗎?或是另有其他原因...

不過實際上,美國作家 Walter Tevis 的原著出版於 1963 年,那是太空時代與嬉皮世代的開端,科幻想象作品勃發的年頭。電影則是由英國導演 Nicholas Roeg 在 1976 年拍攝的片子,所以小說絕非源於電影,只是書中對主人翁 TJ Newton 的描繪,日後交由 Bowie 來演,可真格的再適合不過!

更甭說 Bowie 1969 年的歌曲〈Space Oddity〉就唱過獨自漂流在外太空的湯姆少校,也在 1972 年化身為火星人 Ziggy Stardust 唱著〈Five Years〉,以彌賽亞的姿態來拯救還有五年壽命的地球人。巧合的是,書中真有一段在討論「會毀了一切的那場戰爭」將在多久之後發生,三十年?十年?還是五年?我合理猜測 Bowie 在寫 Ziggy Stardust 之前讀過這本小說,否則為何一切都是那麼契合...

raw-image



其實 Bowie 在拍攝電影時,直接把片場佈景利用到他當年推出的新專輯《Station to Station》封面上,只不過那科幻冷漠的意象,與原著中散發的既孤獨憂傷,又典雅熱誠的溫暖調性差異頗大。這名孤獨的天外來客(Bowie 自稱自幼就是格格不入者,且曾見過外星人)在為自己老家同胞的未來做努力時,也提醒地球人莫忘自身愚蠢,卻仍無奈地親身見證周遭人類被各種愚行自我毀滅,重蹈著他母星覆轍。末世般的寓言,透露出反戰、環保、反歧視、反體制的智慧箴言,兼具反烏托邦精神。可這個故事又全發生在地球上,即使那是 Walter Tevis 設定的二十幾年後——八〇年代下半葉——的時代,卻並未有太多天馬行空的想像;對,這本書不是那類型的科幻小說。

raw-image

倒是原著裡有一點叫我疑惑不已。書中提到了「水門事件」,這事發生在 1972 年,但書是 1963 出版的啊,難道 Walter Tevis 未卜先知?我讀完後馬上去查,才知道原來此書陸續有再版,在 1990 年的版本中有提到,他在 1976 年的修訂版中把水門事件寫了進去,這也是為什麼同年上映的電影中也有相關橋段。

水門事件有沒有改變美國社會和政壇狀況,我不知道,但尼克森的確因此而身敗名裂,就像因為飛太高而被太陽融化翅膀以致墜海而死的伊卡洛斯一般。《伊卡洛斯的墜落》(Landscape with the Fall of Icarus),荷蘭畫家布勒哲爾的作品,被懸掛在書中各處,亦引為章節名稱,更象徵主角的命運:從外太空墜落至地球、從智慧高人一等的異星生物墜落至與地球人無異的庸庸碌碌。

raw-image

《掉到地球上的人》,既是一個古典的醒世寓言故事,又是一個前衛的警世科幻小說,讓我們闔卷之後仍反覆咀嚼回味,似乎心中某些部分被輕輕柔柔觸動到了。恰如導讀中詹宏志所說:

我們在人生某些時刻不免承受著某種成長的孤獨,而每一顆過度敏感的心都是一種外星人,每一位怪異不合群的小孩總會懷疑自己是外星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讀著這樣一個外星人的故事,卻感覺到內心砰砰跳,他的世界與你合而為一,你為他哀傷,你也為自己的孤獨哀傷。厲害的小說總讓我們回顧自己,這部遲來六十年的小說再度說明了這件事。

不知為何,看完這本書後,腦中自帶音樂,播放著告五人的《在這座城市遺失了你》。不要問我原因,只覺得應該是那種氣質,歌中呈現的失落、遺失、失敗感覺,很像故事尾聲所呈現的情緒。突然磁場對上,音樂就這麼不請自來了。


同場加映,David Bowie 小時候遇見外星人,出自《百變前衛的大衛.鮑伊》。這本繪本也很棒,中英文版我都有。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白的窩的沙龍
71會員
272內容數
2015 年夏末,台灣最知名的披頭四達人馬世芳連續第三年帶團去英國,走訪披頭四相關景點,可謂道道地地難得的搖滾樂進香團。我看了兩年,也盼了兩年,終於在這年初下定決心去報名,圓我身為披頭四粉絲的一個大夢。
小白的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一個月內連看五本!
Thumbnail
2025/04/28
一個月內連看五本!
Thumbnail
2025/04/18
我敢說少了我們,世界會相當美好。
Thumbnail
2025/04/18
我敢說少了我們,世界會相當美好。
Thumbnail
2025/03/19
2025/03/19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隨著時光流逝,我慢慢明白了,只有存在的東西才會消失,不管是城市,愛情,還是父母。」——《看不見的城市》伊塔羅·卡爾維諾 因著網頁所引用的這段話 我被《凝流書店生活》《書店》https://www.ccbook.tw/%E5%9F%8E%E5%B8%82%E8%A8%98%E6%86%B6-%E6
Thumbnail
「隨著時光流逝,我慢慢明白了,只有存在的東西才會消失,不管是城市,愛情,還是父母。」——《看不見的城市》伊塔羅·卡爾維諾 因著網頁所引用的這段話 我被《凝流書店生活》《書店》https://www.ccbook.tw/%E5%9F%8E%E5%B8%82%E8%A8%98%E6%86%B6-%E6
Thumbnail
演化 在伊卡利號航向其他星系尋找外星生命的途中,遇上了停擺的飛行器。裡面承載了20世紀的人類。他們死於生化武器與氧氣的爭奪。太空行員不屑的說:「這些才不是人類,這些是禽獸。」我瞬間憶起在〈星際救援〉中,也同樣在途中接收到陌生飛行器的求生信號,船艙內卻載滿了類似人猿的嗜血不明外星物種。 與生命相遇
Thumbnail
演化 在伊卡利號航向其他星系尋找外星生命的途中,遇上了停擺的飛行器。裡面承載了20世紀的人類。他們死於生化武器與氧氣的爭奪。太空行員不屑的說:「這些才不是人類,這些是禽獸。」我瞬間憶起在〈星際救援〉中,也同樣在途中接收到陌生飛行器的求生信號,船艙內卻載滿了類似人猿的嗜血不明外星物種。 與生命相遇
Thumbnail
自己不改變,怎麼改變世界呢? 「你想要世界怎樣改變,你自己必須成為那個改變!」 甘地這句名言印證不同領域的偉大英雄,如果放在搖滾樂,那個英雄就是大衛鮑伊(David Bowie)... -追蹤、訂閱《郝廣才日日談》來閱讀全文,每天為你說一個故事。
Thumbnail
自己不改變,怎麼改變世界呢? 「你想要世界怎樣改變,你自己必須成為那個改變!」 甘地這句名言印證不同領域的偉大英雄,如果放在搖滾樂,那個英雄就是大衛鮑伊(David Bowie)... -追蹤、訂閱《郝廣才日日談》來閱讀全文,每天為你說一個故事。
Thumbnail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怒吼、怒吼抗拒天光沒滅。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別輕柔地步入那良夜。
Thumbnail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怒吼、怒吼抗拒天光沒滅。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別輕柔地步入那良夜。
Thumbnail
這部改編自《種子與播種者》的電影,一方面既然是改編作品,也就使得討論上更為困難。但原文書名卻也給了我們啟示和重點,畢竟電影的形式著重在視覺為主的外在事件;小說卻恰恰相反,主角或敘事者視角的內心陳述往往是內容的重點之一。
Thumbnail
這部改編自《種子與播種者》的電影,一方面既然是改編作品,也就使得討論上更為困難。但原文書名卻也給了我們啟示和重點,畢竟電影的形式著重在視覺為主的外在事件;小說卻恰恰相反,主角或敘事者視角的內心陳述往往是內容的重點之一。
Thumbnail
1969年,在英國初出茅廬,嘗到成功滋味的他,1971年,跨海來到美國樂壇闖蕩,卻飽受挫折,妻子在英國待產,兩人為財務與事業爭吵不斷,哥哥罹患家族精神分裂,更平添...
Thumbnail
1969年,在英國初出茅廬,嘗到成功滋味的他,1971年,跨海來到美國樂壇闖蕩,卻飽受挫折,妻子在英國待產,兩人為財務與事業爭吵不斷,哥哥罹患家族精神分裂,更平添...
Thumbnail
經典為何為經典,就是因為它有抵抗時代變遷的恆久性,在當時立下里程碑,打破語言、打破種族,並經得起各個時代不同眼光的檢視,流傳千古。而今天我們要回顧的作品是雷利史考特的《絕地救援》。
Thumbnail
經典為何為經典,就是因為它有抵抗時代變遷的恆久性,在當時立下里程碑,打破語言、打破種族,並經得起各個時代不同眼光的檢視,流傳千古。而今天我們要回顧的作品是雷利史考特的《絕地救援》。
Thumbnail
人類對於太空的想像充滿期待,無盡的宇宙充滿了可能。《星際救援》替我們演繹了一場,與上述悖反的太空旅程。就像在呼應《2001太空漫遊》的英文原名《Space odyssey》,太空旅行 — — 這場人類最有可能達成的魔幻冒險,可能是無盡、漫長且備受折磨的。......
Thumbnail
人類對於太空的想像充滿期待,無盡的宇宙充滿了可能。《星際救援》替我們演繹了一場,與上述悖反的太空旅程。就像在呼應《2001太空漫遊》的英文原名《Space odyssey》,太空旅行 — — 這場人類最有可能達成的魔幻冒險,可能是無盡、漫長且備受折磨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