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離開城市這件嚴肅的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對在新竹居住近乎三十年的我來說,從來沒有嚴格意義上的遠離他鄉,至多也是一年的時間,多數的時候我仍住在家裡,騎車或搭車至十多公里外的市區求學與工作。不過辭掉市區的工作回到家裡蹲,也已經有兩個月了。

沒離開過,是空間物理上的。

而返家,則是心理上、社會關係上、文化傳統上、認同上,是時間上的。

出生在後工業時期的台灣(這個「後」可能要一直後下去,顯然因高科技工業發展在新竹不太適用),「青年返鄉」已從一個新興概念成為大眾生活常見的詞彙,報章雜誌、旅遊景點,無處不充斥著類似的概念,儘管青年不見得是青年,返回的不見得是自己的家鄉。

不知曾幾何時,原本位於邊陲的鄉村,已從與進步絕緣的過氣藝人,變成人人期盼再挖掘的人間國寶。在我們尚未回神的一夕之間,這股青年返鄉的集體行動,已然扭轉了都市/農村與核心/邊陲、進步/落後、成功/失敗的對偶關係,取消了返鄉所帶有的負面意涵,反而能輕鬆地嘲笑那個曾拚了命向核心擠去的自己。

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幸運的,縱然內在的焦慮仍有,但外在的質疑肯定是少了些。

進步?

先說,我不曾在台灣的首都工作過,我所能闡述的,不過是一個沒有天賦異稟的平凡求職者,在區域型市中心的生活淺見。

從社區總體營造到地方創生,國家是如此在看待青年返鄉的,政策上的目的很明確,改變台灣社會過去數十年來,因都市化所造成的空間的不均衡發展,期望人、資本與產業都能回到邊陲。不過,對那些一個個返鄉的人,未必是將國家發展如此宏大的願景扛在肩上,至少關於我所觸及的人們,普遍的是出自對存在的意義、「經濟理性」的主體、現代化的焦慮與反思。錢,固然是大家仍常掛嘴邊的話題,只不過彼此並不是在比較收入的多寡,而是不厭其煩地分享自身對金錢價值觀的轉變。而促成轉變的往往是在都市求生的經驗。

在這個大社畜時代,「都市」的象徵意義,已然轉變。都市已不再是提供許多人(還稱不上多數人)重塑其生命(尤其在物質上)的終點,頂多是執行成年禮的儀式空間,在脫胎換骨之後,再次前往遠方。

說實在的,都市倒沒有殘破到不再提供任何希望,只是令許多人失望而已。人們鮮少再討論努力成功的勵志故事,投機富二代的故事顯得更誠摯寫實,努力奮發而功成名就的劇本在這個時代顯得有些荒謬,最終人們不再將離鄉到都市發展視為進步的表徵。對多數人而言,人們不是真的貧窮,而只是在持續擴大的貧富不均中,許多人陷入「相對」貧窮的狀態。撇除買房子這件事,「相對」意味著中產階級仍能住得安穩、偶爾吃的上好料、能負擔假日消遣,只是相對於不須努力變能揮霍生活的人們,也就像是個窮人似的。

困頓停滯引發的思考是豐富的,在都市生活的人,在宣洩完負能量後,第一次將生活該何去何從視為嚴肅的課題。結果來說,返鄉並非人們唯一的做法或答案,但不失為一個選擇之一。

浪漫返鄉

用「都市」來代替人們所厭煩的勞動體制,用「鄉村」來代替人們所歸返的家有些不精確,不過我們在談論的是返鄉青年,就先不計較那麼多了。

厭惡競爭或是競爭失敗都無所謂了,釐清遊戲規則的人們開始重新定位自己的生活,人們可以選擇逃避、放空、冒險、勇敢嘗試,然無論選擇何者,重新思索人生的結果往往是,心靈、家庭、生活、傳統、文化、根源、環境等在資本運作邏輯中被邊緣化的概念,被拉抬至原被物質所主宰的價值體系。人們將決策的方式從薪資主導轉向其他價值,而至於還有那些價值至關重要,就因人喜好、家庭條件、資源配置而異。總而言之,權衡的結果往往便是遠離「體制」是個不錯的選擇,這邊說的是,勞工在資本主義的遊戲規則裡所被嵌入的遊戲體制。在資本橫行的都市裡,身為一位大眾求職者,很難不參與異化的勞動。

做為一個勞動者,從核心向邊陲移動,在技術上比從邊陲向核心移動困難的多。畢竟人們自受教育以來,多數思想設定、技術裝備都是為了讓其能在資本遊戲裡存活而設計,人們對於世界的想像無不是沿著資本發達的的場域而建立,要毫不猶豫地離開到陌生的地方生活,說是比做容易得多。若從邊陲向核心移動是在RPG的遊戲規則內承接任務,訪間有許多成功學的密技教你如何在複雜的體制中過關斬將,然而核心向邊陲移動則成為離開熟悉的遊戲場域,改玩一套未曾被單一規則統轄的生存遊戲。

生態工法

返鄉青年因其家庭背景與成長經歷所開啟的視域,能作為脈絡性思考的條件,這聽起來是很棒的優勢,只不過,回家絕對沒有想像中那麼浪漫。在這裡,理想的敵人多的是,你得談人情、你得談關係、你得談利益。你發現自己很難再是一個純粹的勞工,有太多的事情必須重新學習,學習地方的習俗、文化乃至淺規則、習慣法乃至人與人的關係,也有太多狗屁倒灶的事情需要適應,如政治、利益與暴力,有時家人親戚的叨唸也不是容易承受之事。

在鄉村做事的邏輯有些差異,例如你鮮難再以商業合作的邏輯,先在腦中刻畫理想的產品型態,並在眾多合作夥伴中找到合適的對象。當然你可以跨鴂跨域合作,但這在地方分工網絡的建置上,到是沒啥幫助。比較常見的做法是,掂量身邊朋友的才華,在彼此討論的過程中,找到合適的方向。因此天馬行空的理想與個人的創意變得不再重要,如何在既有的土壤脈絡中安身立命,延伸下一步成了一種權衡生態系式的思考。

說得太多了,我也只不過是個資歷短淺的返鄉青年,也只不過是逃離資本主義勞動體制的其中一人。回到家鄉,能遠離、抵抗、修正資本主義的生產體制多少,在此就談不上了。

總歸一句:返鄉這件嚴肅的事

關於資本主義在都市的運作邏輯我們倒是學了很多,從坊間暢銷的成功學書籍便能略知一二,但要如何在鄉村成為有頭有臉的人士,顯然不是透過高度自我管理所能達成的。

至於對歸返家鄉生活的人,得從家鄉是什麼開始問起。我不知道你的家鄉在哪,但人們的家鄉在經濟發展的歷程上仍保有些異質性。有些是後工業城鎮、有些是農業城鎮、有些是漁村、有些是產業衛星鎮,各地的經濟組織附著卓在在不平整的土讓上,沿著社會、文化、物產、地形而扭曲變形。

種種複雜,對一個原本是勞工的求職者來說,當學經歷不再管用,便突顯出人情世故的麻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Ce04的沙龍
8會員
11內容數
從觀光客、朝聖者、旅行者、觀光工作者不同位置間轉換,想著這當中人與人的連結。
CCe04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24
直到最近,才在台北找到一些讓我能夠流連的地方。或許是因為方便,只需再公車抵達台北的第一站大橋頭下車,沿街閒晃便能抵達大稻埕。實際上也不是沒來過這一區,只不過是因為幾場活動而踏入些許空間。 雜草町外有許多賣羊肉料理的餐館,我們與不吃羊的曾肥就約在這裡晚餐。晚餐前,我跟叔叔參加了一場講座,與其說是講座不
2022/10/24
直到最近,才在台北找到一些讓我能夠流連的地方。或許是因為方便,只需再公車抵達台北的第一站大橋頭下車,沿街閒晃便能抵達大稻埕。實際上也不是沒來過這一區,只不過是因為幾場活動而踏入些許空間。 雜草町外有許多賣羊肉料理的餐館,我們與不吃羊的曾肥就約在這裡晚餐。晚餐前,我跟叔叔參加了一場講座,與其說是講座不
2022/10/21
「你覺得小鎮的林業有什麼競爭力?」年輕人發問。或許我們應該分析一下這句話的構成,其背後思索的事情。競爭,意味著這是一個優勝劣敗的遊戲,如果我們沒有機會拔得頭籌,那事情便缺乏了必要性。競爭也意味著有一遊戲場域,他或許沒說,但背後應該是指涉小鎮林業發展觀光的潛力,是否擁有足夠的「觀光資源」能吸引遊客絡繹
Thumbnail
2022/10/21
「你覺得小鎮的林業有什麼競爭力?」年輕人發問。或許我們應該分析一下這句話的構成,其背後思索的事情。競爭,意味著這是一個優勝劣敗的遊戲,如果我們沒有機會拔得頭籌,那事情便缺乏了必要性。競爭也意味著有一遊戲場域,他或許沒說,但背後應該是指涉小鎮林業發展觀光的潛力,是否擁有足夠的「觀光資源」能吸引遊客絡繹
Thumbnail
2022/10/07
才抱怨完地方創生中的觀光熱潮,又在一個探討客家飲食文化的研討會上看到滿滿的觀光氣味。雖然在族群文化研討會上取用觀光的路徑不盡相同,但倒是有些可以疊合之處,例如文化振興往往是地方創生的子標題之一。 族群建構大會 對族群研究稍有概念的人而言,「建構」這個詞彙大概不陌生,隱約能夠理解其處理原生論、情境論之
Thumbnail
2022/10/07
才抱怨完地方創生中的觀光熱潮,又在一個探討客家飲食文化的研討會上看到滿滿的觀光氣味。雖然在族群文化研討會上取用觀光的路徑不盡相同,但倒是有些可以疊合之處,例如文化振興往往是地方創生的子標題之一。 族群建構大會 對族群研究稍有概念的人而言,「建構」這個詞彙大概不陌生,隱約能夠理解其處理原生論、情境論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大學畢了業,替代役退伍的那一年,我跟家母有了下面的對話。 「你接下來要做什麼?要讀研究所嗎?」 「沒有。」 「那你要去考技師或是考公職嗎?」 「也沒有。」 「那還是要去找工作?」 「不要......」 「......那你要幹嘛?」老媽問我。 「我想要在台灣環島一段時間。」
Thumbnail
大學畢了業,替代役退伍的那一年,我跟家母有了下面的對話。 「你接下來要做什麼?要讀研究所嗎?」 「沒有。」 「那你要去考技師或是考公職嗎?」 「也沒有。」 「那還是要去找工作?」 「不要......」 「......那你要幹嘛?」老媽問我。 「我想要在台灣環島一段時間。」
Thumbnail
回來之時,先端詳我所生活的地方,畢竟書上沒有教。
Thumbnail
回來之時,先端詳我所生活的地方,畢竟書上沒有教。
Thumbnail
沒離開過,是空間物理上的。 而返家,則是心理上、社會關係上、文化傳統上、認同上,是時間上的。 離開都市
Thumbnail
沒離開過,是空間物理上的。 而返家,則是心理上、社會關係上、文化傳統上、認同上,是時間上的。 離開都市
Thumbnail
鳳凰花開期、離開校園的畢業生開始找工作,我們這群好友不是在北部念大學,畢業後為數不少的同學是前往北部工作,畢竟北部的工作比較多元,薪資也較優渥。〈東京是個黑洞,把年輕人都吸走了〉都市化吸引年輕人力集中前往都市工作不只是台灣的現象,台灣稱作「北漂」、在日本稱作「上京」。
Thumbnail
鳳凰花開期、離開校園的畢業生開始找工作,我們這群好友不是在北部念大學,畢業後為數不少的同學是前往北部工作,畢竟北部的工作比較多元,薪資也較優渥。〈東京是個黑洞,把年輕人都吸走了〉都市化吸引年輕人力集中前往都市工作不只是台灣的現象,台灣稱作「北漂」、在日本稱作「上京」。
Thumbnail
現在人在日本,也三十幾了,覺得成就了一點,得到了一些,卻失去了回家的路。這只是一篇失眠中年人的無病呻吟。
Thumbnail
現在人在日本,也三十幾了,覺得成就了一點,得到了一些,卻失去了回家的路。這只是一篇失眠中年人的無病呻吟。
Thumbnail
近年來,公部門推動許多鼓勵青年返鄉計畫,以均衡城鄉發展並推動地方創生。只是有了這些計畫資源,青年們就可以無憂無慮地返鄉了嗎?選擇在地方而非大都市落腳、發展事業,會有哪些煩惱?青年們真正在意的是什麼?歡迎光臨在地青年的腦內劇場!如何從憂創傷,變成優創生?大哉問,但很有戲。
Thumbnail
近年來,公部門推動許多鼓勵青年返鄉計畫,以均衡城鄉發展並推動地方創生。只是有了這些計畫資源,青年們就可以無憂無慮地返鄉了嗎?選擇在地方而非大都市落腳、發展事業,會有哪些煩惱?青年們真正在意的是什麼?歡迎光臨在地青年的腦內劇場!如何從憂創傷,變成優創生?大哉問,但很有戲。
Thumbnail
往返家鄉與城市,隨車速不停變換的風景總是提醒著我時空的變化,在這段過程裡,同時也進行著我「變身」的儀式,關於:「我」以怎樣的姿態經營生活,又如何待人接物,還有每天的目標是什麼。雖然這樣的感受對於家鄉就在城市裡的人,或逕自在家鄉求學與工作的人有些陌生,然而空間的轉換,一向是我重新定義自己的機會。
Thumbnail
往返家鄉與城市,隨車速不停變換的風景總是提醒著我時空的變化,在這段過程裡,同時也進行著我「變身」的儀式,關於:「我」以怎樣的姿態經營生活,又如何待人接物,還有每天的目標是什麼。雖然這樣的感受對於家鄉就在城市裡的人,或逕自在家鄉求學與工作的人有些陌生,然而空間的轉換,一向是我重新定義自己的機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