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與城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彰化,一塊生養和孕育我的土地;台北,一座相對嚴格卻栽培著我的城市。若要將兩地擬人化來形容,前者是暖男型青梅竹馬,後者是腹黑(或傲嬌)型家教吧。而我生來就與前者有關,至於和後者的牽絆從來都是任務導向的:求學與就職。所以腳踩兩地時,有不大一樣的應對也是自然而然的。


往返家鄉與城市,隨車速不停變換的風景總是提醒著我時空的變化,在這段過程裡,同時也進行著我「變身」的儀式,關於:「我」以怎樣的姿態經營生活,又如何待人接物,還有每天的目標是什麼。雖然這樣的感受對於家鄉就在城市裡的人,或逕自在家鄉求學與工作的人有些陌生,然而空間的轉換,一向是我重新定義自己的機會。


與我那恍若世外桃源的家鄉不同,走在台北街頭,迎面襲來的就是一股「煙火氣」:車馳的呼嘯聲、等紅燈時引擎的隆隆聲、食物氣味、汗味、灰塵、他人的氣息、由地面蒸騰的熱氣、黏膩的空氣,還有自己的體溫……好幾年前,我走出師大宿舍,途經夜市和摩肩擦踵的人群,也是這樣的感受。


raw-image


台北是一座不好對付,但是待我不薄的城市。每每離開家鄉的懷抱,我總要武裝好自己的精神,因為我之所以回台北,不是為了學業,就是為了工作──無不是為了正事。然而,我對台北也投入很多感情;台北相對嚴格,卻也栽培著我。我在這座城市與許多人相遇,也經歷許多磨練,正是因為與這些人和磨練相遇,我才越發脫離原本只是塊璞玉的模樣,轉而被琢磨、雕刻成其他樣子。



然而無論腳踩何處,我還是我:站有站姿,坐有坐姿。除了留意腳下和後方,一般目不斜視。就算素顏穿居家服開門取快遞、外賣,或者挽著頭髮穿便服逛市場,我但願我的儀態與神情不是頹唐、萎靡的,也不是百般聊賴,或是「全世界都負我」的臉色。我就算在家當掌上明珠,也不是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那種;而我就算回台北當社畜,也不是沒有理想的那種。


無論腳踩何處,這就是我的生活態度。

擴大視之,這也是我面對人生的態度。




2021.7.10 寫於台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鴿白妮的沙龍
45會員
103內容數
鴿白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3/20
《馬克的完美計畫》(The Honest Truth)無論從小說情節,或其精神意涵而言,都是一部「絕處逢生」的故事。馬克,一名年僅十二歲的少年,大半人生都在抵禦病魔,生命對他而言如此脆弱,人們彷彿生來就大步邁向死亡……
Thumbnail
2024/03/20
《馬克的完美計畫》(The Honest Truth)無論從小說情節,或其精神意涵而言,都是一部「絕處逢生」的故事。馬克,一名年僅十二歲的少年,大半人生都在抵禦病魔,生命對他而言如此脆弱,人們彷彿生來就大步邁向死亡……
Thumbnail
2024/03/20
兒童離家的冒險故事,不難聯想到童書著名的「情節公式」之一:「在家/離家/返家」(home/away/home)。不過,離家主題儘管普遍,隨著細節的不同,依然可見每部作品的特殊之處:小主人公來自哪裡?何故出走?目的地是何處?與誰同行?途經哪些困難,又如何克服?還有,作家怎麼著筆,又怎麼詮釋這趟歷程?
Thumbnail
2024/03/20
兒童離家的冒險故事,不難聯想到童書著名的「情節公式」之一:「在家/離家/返家」(home/away/home)。不過,離家主題儘管普遍,隨著細節的不同,依然可見每部作品的特殊之處:小主人公來自哪裡?何故出走?目的地是何處?與誰同行?途經哪些困難,又如何克服?還有,作家怎麼著筆,又怎麼詮釋這趟歷程?
Thumbnail
2024/03/19
這個故事與羅德.達爾收錄於成人短篇小說集《啊,美妙神秘的生命》一書中的〈世界冠軍〉基本上是同一個故事,只是一個面向小孩,一個取悅的是大人。而作家預設並期望的讀者,是文本呈現而經作者建構的讀者形象,稱為「隱含讀者」(implied reade)。那麼,同一個故事作為兒童版與成人版,它們有何異同呢?
Thumbnail
2024/03/19
這個故事與羅德.達爾收錄於成人短篇小說集《啊,美妙神秘的生命》一書中的〈世界冠軍〉基本上是同一個故事,只是一個面向小孩,一個取悅的是大人。而作家預設並期望的讀者,是文本呈現而經作者建構的讀者形象,稱為「隱含讀者」(implied reade)。那麼,同一個故事作為兒童版與成人版,它們有何異同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國中畢業後到台北的城中讀書。我喜歡這樣說是仿佛這是一段很遠的距離,其實也只是搭車三十分鐘的車程,若睡過頭搭計程車請司機飆車也大概只要十五分鐘,松山的到城中在物理上是很短的距離,卻完全是不同的生活情景。 那樣的分別對我來說是比從外省和巴黎市的差距更大。我曾在一篇關於台北的散文中說到,在從小長大的那棟公
Thumbnail
國中畢業後到台北的城中讀書。我喜歡這樣說是仿佛這是一段很遠的距離,其實也只是搭車三十分鐘的車程,若睡過頭搭計程車請司機飆車也大概只要十五分鐘,松山的到城中在物理上是很短的距離,卻完全是不同的生活情景。 那樣的分別對我來說是比從外省和巴黎市的差距更大。我曾在一篇關於台北的散文中說到,在從小長大的那棟公
Thumbnail
台北始終是一座令人心累的城市啊。
Thumbnail
台北始終是一座令人心累的城市啊。
Thumbnail
沒離開過,是空間物理上的。 而返家,則是心理上、社會關係上、文化傳統上、認同上,是時間上的。 離開都市
Thumbnail
沒離開過,是空間物理上的。 而返家,則是心理上、社會關係上、文化傳統上、認同上,是時間上的。 離開都市
Thumbnail
現在人在日本,也三十幾了,覺得成就了一點,得到了一些,卻失去了回家的路。這只是一篇失眠中年人的無病呻吟。
Thumbnail
現在人在日本,也三十幾了,覺得成就了一點,得到了一些,卻失去了回家的路。這只是一篇失眠中年人的無病呻吟。
Thumbnail
往返家鄉與城市,隨車速不停變換的風景總是提醒著我時空的變化,在這段過程裡,同時也進行著我「變身」的儀式,關於:「我」以怎樣的姿態經營生活,又如何待人接物,還有每天的目標是什麼。雖然這樣的感受對於家鄉就在城市裡的人,或逕自在家鄉求學與工作的人有些陌生,然而空間的轉換,一向是我重新定義自己的機會。
Thumbnail
往返家鄉與城市,隨車速不停變換的風景總是提醒著我時空的變化,在這段過程裡,同時也進行著我「變身」的儀式,關於:「我」以怎樣的姿態經營生活,又如何待人接物,還有每天的目標是什麼。雖然這樣的感受對於家鄉就在城市裡的人,或逕自在家鄉求學與工作的人有些陌生,然而空間的轉換,一向是我重新定義自己的機會。
Thumbnail
這份工作,本來就是由無數的沉悶無聊堆疊而成的。 關於台北 原本以為去旅遊、出國都可以睡得很好的我,適應力應該還不錯,沒想到卻花了整整兩個月才克服居住外地的心理壓力。不習慣台北冷冷的天氣,不適應溫度的變化,不適應雨,不適應壅塞的車流⋯⋯
Thumbnail
這份工作,本來就是由無數的沉悶無聊堆疊而成的。 關於台北 原本以為去旅遊、出國都可以睡得很好的我,適應力應該還不錯,沒想到卻花了整整兩個月才克服居住外地的心理壓力。不習慣台北冷冷的天氣,不適應溫度的變化,不適應雨,不適應壅塞的車流⋯⋯
Thumbnail
闊別四年回到曾經成長的地方,一切的一切既陌生又熟悉,最荒唐的是,必需花時間重新適應這個再熟悉不過的城市。
Thumbnail
闊別四年回到曾經成長的地方,一切的一切既陌生又熟悉,最荒唐的是,必需花時間重新適應這個再熟悉不過的城市。
Thumbnail
對台北的感受總在時光荏苒中幾經蛻變,而這些想法,都會在普通不過的如常中被俘獲,會忽然在一個當下覺得自己很接近台北、很靠近台北、像半個台北人⋯⋯
Thumbnail
對台北的感受總在時光荏苒中幾經蛻變,而這些想法,都會在普通不過的如常中被俘獲,會忽然在一個當下覺得自己很接近台北、很靠近台北、像半個台北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