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對影談心】從「郎中」到「醫生」

2022/09/10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古裝劇中,只要看到劇裡的誰誰誰生病了,就會聽到一旁有人會說一句:「我去找某某郎中過來。」
其實,「郎中」在早期是一個官名,也就是皇帝身邊侍從官的通稱。其職責是護衛、陪從,有時候給帝王出出主意,解解悶等,是早在戰國時期就有的職稱。到了隋唐,司和侍郎以下的官都設郎中,分掌各司職務;清朝時候,六部以下設司,司設長官郎中,直到清末正式廢除。
除此之外,「郎中」還可以稱為隨從或執事人員。例如《水滸傳》第三十回中提到:「施恩便對武松道:『兄長,這幾位郎中,是張都監相公處差來取你』」,意思就是說,時任保安司令的張蒙方,有一天特意派了他的幾名手下,要來請囚犯武松到他府上一聚。
但是說了這麼多,為什麼在古代,「醫生」會被叫做「郎中」呢?
首先要先了解,我們最熟悉的那個「郎中」,在古代民間一般是指江湖上的赤腳醫生,或是走街串巷在賣藥且懂治病的人,如扁鵲、華佗。而會跟「醫生」有這樣的連結,那是因為在古代,醫學水平和醫療技術都不發達,因此醫術往往跟巫術結合在一起,古人稱為「巫醫」。
後來,在唐朝的時候,宮裡的御醫給皇室之人看病,治好了就會得到皇帝的賞賜,其中也包括稱謂上的封賞,如此就把巫醫稱為「郎中」或「大夫」。於是,民間為了表示對從醫之人的尊重,也把他們稱作郎中。久而久之,「郎中」就成了「醫生」的另一個稱呼了。
順帶一提,「醫生」一詞最早出現在唐玄宗時編纂的《唐六典》中;文中所記:「醫生四十人」,指的是學習醫學的人。唐朝的醫療機構叫「太醫署」,它的功能類似於現在的「醫學院」。學生學到一定的階段,就會舉行考試,成績優良的人,成為合格的醫學生,即為「醫生」。
好了,關於「郎中」和「醫生」之間的關係就和大家聊到這裡。藉此,也對那些在第一線辛苦工作的醫護人員表示感謝。
辛苦你們了!
0會員
21內容數
《月下獨酌》/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