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佑《通典》-唐軍制與論將】

2022/12/1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唐代的軍制,每一軍有大將一人,副將二人,判官二人,典四,總管四。
子將八人,執鼓吹角各十二人。
軍樂隊在當時顯然是非常重要的職務。不是人多,這人數跟軍士比起來九百牛之一毛,問題是他們的編制跟「軍官」寫在一起。
後面還有司兵、司倉、司騎、司冑、城局各一人。
後勤官那種的。
因為執鼓吹角不是單純的康樂隊,事實上他們該算是資訊通信指揮官的一種。這兩樣樂器就是當時的「無線電」。
唐制以「隊」為單位,感覺比較像「連隊」。
押官跟隊頭各一,輔導長跟連長。
副隊長兩名。
軍樂隊的位階都這麼高了,除了打鼓吹號角,我們還知道資訊通信指揮部有一個前面缺了。
旗手。
旗手是連隊方跟指揮部溝通的無線電,也是整個連隊的代表。
戰場上誰他媽知道隊頭死的還活的。
所以也有「旗頭」,配兩名副手。除此之外,還有五個「火長」。這十二個是部隊軍官,前面的則是指揮部軍官。
雖然我說像連隊,但配置上是五十人一隊,比現在的連隊小很多。
後面註解還寫到,除了帶隊官們,成員如下:
六個負責鎧甲。
八個負責頭盔。
四個負責戟。
一個負責槍。
一個負責弩。
三個負責弓箭。
一個負責棒。
一個負責排,想成盾吧。
最後是八個佩刀。
總數一加,士兵卻是三十三人,還有五個不知道去哪了?
真的沒寫,但寫了每隊會配六頭驢子跟各種工具。那應該就是說,五十人隊本身就要能負擔簡單後勤。
鍋子火石鋸子鐮刀這種,還有帳篷五頂。
帳篷以前是歸後勤隊管的。
不是,加上驢夫應該有五十一人?
其實輔導長是連隊編制成員,但不屬連隊的。
《典論》還花了點篇幅說資訊通信的裝備。
大纛六口。軍門旗二口,八幅,色紅……這應該是說軍門旗其實是紅布條,橫的那種,有八幅寬。
大纛在軍營中間,軍門旗跟大纛之間還有「門槍」。就是我們看戲那個軍旗前面有槍頭那種,趙雲還會耍兩下的。
六纛的後方則是五方旗跟嚴警鼓。
嚴警鼓共十二具,左右各六並列,每個鼓旁自然還有號角,無線電陣地啦。
可能有人突然就想到了,像我。
說好的鳴金收兵呢?唐末其實就是用號角取代了金鑼。
那一個「軍」,下有兩百五十隊。每隊都要有隊旗跟認旗。
認旗也是橫布條,五幅寬,是每個隊伍自己的代表。
隊旗就是跟本陣聯絡用。所以隊旗的顏色圖樣跟本陣相同,但認旗則要有區分,各隊士兵才知道自己的歸屬。
同樣紮營的時候也要有隊門旗,顏色隨意,就是不能用紅的。所以跟唐軍打仗你就知道:紅袍那個就是曹操!(誤)
對了,當時的旗上圖樣就是畫禽獸的。
然後每隊也會配一個將鼓。他們就是用旗號跟鼓聲來做聯繫的。
雖然還想知道更多,不過《典論》就講到這了。
接下來是「論將」。
孫子兵法先搬出來:「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故知兵之將,人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將者,國之輔。輔周則國必強,將周密,謀不洩。輔隙則國必弱。」
然後舉例說明,好的像李廣張遼啦,壞的像趙括啦。
春秋戰國比較不紅的我就不提了。
那麼,我們要如何選拔好的將領呢?
唐朝開科取士,這個科目內容自然要講究一下。
在不討論的情況下,自己的謀略特別傑出的。
很會嘴,能夠影響他人決定的。
對於從下等人身上打探情報很有一手的。
地理地形,什麼對戰爭有利有害了解的。
工藝技巧很好,可以規劃打造各種兵器跟攻守城器械的。
穿上鎧甲仍能靈巧運用刀槍劍戟的。
手腳俐落機敏,能夠執行潛伏任務的。
能堅忍負重的(扛六百斤走五十步,四百斤一百步)。
通陰陽五行,也能拿來騙人的。
最後還有「犯罪者」跟「復仇者」。
看來史丹李可能是李唐後裔了。
復仇者包括一般要為家人復仇,對於貧窮感到不滿的,甚至入贅的、當奴隸的都算。
老實說前九科你都還猜得到要考什麼,最後兩科那幾乎是身分查驗過就能過。在考什麼喇叭花的?
這就要回頭去研究唐朝科舉的制度。
簡單說,唐朝的規矩是「十銓試人」,就是給十個條件,通過一定比例則過一關。
標準基本上是三試,要考過三關。但唐玄宗之後就崩了,開始出現一些超拔的考法。比方一次出一百題,考一百分馬上派官。
這邊我們說的是「論將」,就是嘴而已,不是真正的規則。
武舉的規範,其實是武則天定下來的。
考:坐射、馬射、馬槍、步射、穿札、翹關、負重、身材、言語。通五種以上及第。
大多不難懂,馬槍的考法一定要說一下。就是放四根直木在矮牆上,頂端戴一個方版當頭部。
矮牆是兩道,每邊各兩個假人,考試的人就騎馬衝進去道路,然後以手中的槍左右刺擊。
方版掉下來而假人不倒,才算過關。
這考驗你騎馬用槍的技術,特別是力度與準度。
就像演義常寫的「左衝右突,一槍一個」。
你當然可以用盡全力,打死第一個,但你還來得及回身打第二個嗎?
動作小,精準,確實。
是近身戰的鐵則,鴨川會長也這麼說。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24會員
80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