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陀三回01-神棍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三國說到華陀,沒有人不認識的吧?

不過史書裡面,華陀不是因為建議曹操動腦部手術被處死的。

《華陀傳》算是非常難的一個傳,因為以病例為主,很多字都不是那麼容易判讀。

慢慢來玩一下。

吳書有神算子傳,魏書也有奇人傳,唯獨蜀書沒有這種大傳。

華陀就是魏書奇人第一位。

在《三國志》中記載,華陀本為士人,但以行醫為業。你們都叫他神醫,其實他挺不爽的。

《三國志》說他「意常自悔」,《後漢書》更說華陀這個人「為人性惡難得意,且恥以醫見業」。

應該說,他個性滿不好,又失意……失啥?他功名之心很重嗎?

其實華陀傳的開章就寫「沛相陳珪舉孝廉,太尉黃琬辟,皆不就」。他有機會入三公幕府都不去,在那邊失意個毛線?

簡單點先看:黃琬當太尉就只有董卓亂政的時期,華陀一鄉民也是很懂得反董?

沒事,我們繼續看。

華陀跟曹操是同鄉,沛國譙人。

正確是「佗」不過我懶,其實這大概也不是他的原名。裴松之認為大概是他的表字「元化」寫得太醜所以被以為華元化是華佗。

(寫直的你就懂了)

《三國志》說華元化又名華旉,《後漢書》說又名華歸。年輕的時候在徐州各地遊學,各種經典奇聞妙術都學了不少。

徐州的主體其實比較是今天江蘇省,青州是齊魯山東。齊魯山東在先秦兩漢,才是真正的雜學仙術大寶庫。意思是,青州多仙人,徐州還好。

這就是華陀傳的妙處了,你知道嗎?華陀最擅長的是「養性之術」,不是養生。(五禽戲是導引之術)《後漢書》又說他性惡。總之許許多多關於華陀的記錄,不是那麼「對味」。

誰去管他,我們就想知道一下神醫的部分。

不過,方藥只是華陀的第二專長,沒人知道他哪裡學來的。

華陀用藥有幾個特色,首先是種類少。

中藥的藥方看過吧?山藥四兩澤洩三兩茯苓三兩熟地黃八兩山茱萸四兩牡丹皮三兩……這就一個地黃丸。

主治肝腎不足、腰膝痠軟、頭暈目眩、消渴、舌燥喉痛、足跟作痛。

中藥本身是一種調理為主的醫學。而華陀的技術,則明顯偏向「對症下藥」。同時,他也不需要工具,只要用手抓藥就可以秤重。

這樣說比較神乎,實務上就是華陀都是隨手抓幾味藥,一煮滾就讓人喝。一般中藥都要熬要放什麼的,華大夫,免。

要針要灸,華陀一樣是極簡主義,頂多一兩處。

針的時候華陀都會問:有沒有覺得熱熱的?

病人說:有喔。華大夫就拔針,就好了。

下針言「當引某許,若至,語人」。病者言「已到」,應便拔針,病亦行差。

那如果是深入臟腑的病?華陀就是開刀。

麻沸散很有名,不過《後漢書》額外強調,傷口縫合之後抹上「神膏」,四五天就會癒合。

有不少喜歡三國的朋友都知道,陳登吃生魚片肚子痛死的故事。

陳登一開始發病的時候,華陀幫他把脈,準備了湯藥讓他把寄生蟲跟生魚膾吐出來。

那陳登為什麼還是死了呢?

因為華陀就撂個話說,這個病還會復發,有好醫生在可能可以得救。然後華陀就走了。

對,華陀個性就是這麼差,也沒甚麼非得救助人命的心。

華陀語錄:啊這個死了,三天後就會死,五天後就會死,你這個死了舌頭會吐出來……

陳壽說,華陀這些是「非常之絕技」。基本已經超越醫療醫術的範疇(當時是有這兩個詞的)。

後人稱華陀,張機,跟董奉為「建安三醫」,後面兩個人都要到晉代史料才有。

董奉很有趣,直接就寫仙人了。

對陳壽而言,華陀的絕技,其實比較接近算命大師斷人壽命或延長人命這種事。

那就像大家知道的,華陀後來就被曹操找去。曹操是聽聞陳登之事,所以找華陀來的。

「太祖聞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頭風,每發,心亂目眩,佗針鬲,隨手而差。」
「後太祖親理,得病篤重,使佗專視。」

這邊就是個誤會,很多人都會把「太祖親理」看成曹操親自處理什麼,國事之類?判斷是曹操成為丞相之後生了重病,請華陀來。

那就跟前面強碰啦。

「親理」本身有一個名詞用法,就是「親屬鄉里」。意思是親近的故鄉友人。也就是華陀本來一度是曹操的專屬醫生,結果被派去給另一個「某人」使用。

華陀說,這個沒救了,但花功夫治療,可以多活久一點。

然後華陀的人設就發動了:老子不想幹了。

他跟曹操說,我老婆寄信來叫我回家一趟。

曹操准了,但華陀回家後就說:我老婆生病,我要照顧她。於是一再更改回去曹操那邊的日子。

曹操一次又一次傳召,更叫郡縣官員去找華陀。

「佗恃能厭食事,猶不上道。」

這邊坦白說我無法解讀。

連《後漢書》作者范曄也無法。

范老師直接刪掉「食」字,解釋就變成「華陀仗著自己有本領,又討厭那份工作,所以不去」。

《後漢書》這邊整段都是改成這種詮釋。這跟前面華陀被降級可說是相符的設定,但《後漢書》其實也把太祖親理那邊刪掉。

不過我看到的時候,直覺是「華陀能辟穀」。把「能厭食事」看做一組。因為偶爾會看到「能厭鬼神」這種說法。

以華陀一身絕技,又善導引之術,懂辟穀不是什麼奇事。

「留侯張子房,於漢已定,性多疾,即導引不食穀,杜門不出。」

但陳壽就是不寫得那麼怪力亂神的流派。

解讀成華陀辟穀,就會變成華陀不吃飯不出門,也不接受徵召。

他其實有個孩子,也是奇人,但記錄就只有一點點。

這樣解釋的問題是,那華夫人也能不吃不喝嗎?

我們看回原文,華陀這麼死硬,曹操就大怒啦,直接派人去查華夫人到底有沒有病。

如果真的是生病,那「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

如果沒有?把華陀給我抓起來!

「於是傳付許獄,考驗首服。」

所以怎麼查?直接就把華陀送進大獄拷打,打到他承認自己是騙曹操的。

傳統辦案手法就是,行!

(許獄指許昌的監獄,當時只叫許都,曹丕才改稱許昌)

這時候荀彧出來表示,華陀這是真功夫,又能活人命,應該要原諒他吧。

曹操曰:「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耶?」遂考竟佗。

通常都是說曹操回答:不用煩惱,天下難道沒有這種鼠輩嗎?就把華陀拷打致死了。

喜咧工蝦小。

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可能好一些:你難道不煩惱天下不應該有這種敗類嗎?

(是要幾重否定啦)

讓孟德我來為民除害!

曹操本身就是一個廢淫祀的主,從文革的角度去收拾掉華陀,是相當高大正的。

嗯?我說了什麼嗎?澤東大概有看懂這個華陀傳吧。

(陳某也懂,就我不懂)

後面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華陀臨死拿了青囊書出來傾囊相授但獄卒不敢收,華陀就燒掉了。

當我們看懂文革風,就更好理解為什麼獄卒不敢收了。

華陀死後,為頭風所苦的曹操依然嘴硬:華陀能治這個病(沒人說要開頭),但他故意不治來抬高自己的身價,就算我不殺他,他也不會幫我斷病根的。

曹操這個人的病態,在這段華陀故事中真的是表露無遺。

可等到曹沖病死,曹操就後悔啦。

按照這個記錄,你會發現華陀在赤壁之戰前就死了。所以要說他幫關羽在水淹七軍後開過刀,也是屬於「與史不符」。

有了對於華佗的基礎認識,接著,我們就要往更深的地方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300會員
95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08
曹操多疑是藝術形象?還是史實?
Thumbnail
2024/12/08
曹操多疑是藝術形象?還是史實?
Thumbnail
2024/07/12
把所有資訊塞進完結篇,焦先這個人在唐朝也仍然會被提及,了解一下整個東漢魏晉的社會底層。
Thumbnail
2024/07/12
把所有資訊塞進完結篇,焦先這個人在唐朝也仍然會被提及,了解一下整個東漢魏晉的社會底層。
Thumbnail
2024/07/09
管寧傳最後附錄了兩名高士:張臶加減看,胡孔明可是農場文常客,不要錯過。
Thumbnail
2024/07/09
管寧傳最後附錄了兩名高士:張臶加減看,胡孔明可是農場文常客,不要錯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人生於世,究竟有沒有所謂命定? 既有,也可以說沒有。端看個人如何掌握。
Thumbnail
人生於世,究竟有沒有所謂命定? 既有,也可以說沒有。端看個人如何掌握。
Thumbnail
三國說到華陀,沒有人不認識的吧? 不過史書裡面,華陀不是因為建議曹操動腦部手術被處死的。 《華陀傳》算是非常難的一個傳,因為以病例為主,很多字都不是那麼容易判讀。 慢慢來玩一下。 吳書有神算子傳,魏書也有奇人傳,唯獨蜀書沒有這種大傳。 華陀就是魏書奇人第一位。
Thumbnail
三國說到華陀,沒有人不認識的吧? 不過史書裡面,華陀不是因為建議曹操動腦部手術被處死的。 《華陀傳》算是非常難的一個傳,因為以病例為主,很多字都不是那麼容易判讀。 慢慢來玩一下。 吳書有神算子傳,魏書也有奇人傳,唯獨蜀書沒有這種大傳。 華陀就是魏書奇人第一位。
Thumbnail
宦官其實並非中國的特產,事實上,華夏君王使用閹奴或宦官的這種慣例應該是從西亞傳來的,只是華夏文化對宦官的一般印象並不是太好。對華夏歷史的愛好者來說,探討司馬遷的歷史判斷是否受到閹割手術的影響,或許還是要從他留下的太史公記來判讀。
Thumbnail
宦官其實並非中國的特產,事實上,華夏君王使用閹奴或宦官的這種慣例應該是從西亞傳來的,只是華夏文化對宦官的一般印象並不是太好。對華夏歷史的愛好者來說,探討司馬遷的歷史判斷是否受到閹割手術的影響,或許還是要從他留下的太史公記來判讀。
Thumbnail
道衍和尚已經不記得自己是第幾次到南京的,但這一次應該要是印象最最深刻的一次吧! 這南京城的地理位置真是龍蟠虎踞,也只有洪武這種馬上取得天下的皇帝才有這種氣魄,不理方形城池的傳統建築思路,反而善用地勢,建立首都。道衍站在金川門外排隊,想像那天得以國師的身分風光進城。心又想這一趟得見上來自各國的使節,不
Thumbnail
道衍和尚已經不記得自己是第幾次到南京的,但這一次應該要是印象最最深刻的一次吧! 這南京城的地理位置真是龍蟠虎踞,也只有洪武這種馬上取得天下的皇帝才有這種氣魄,不理方形城池的傳統建築思路,反而善用地勢,建立首都。道衍站在金川門外排隊,想像那天得以國師的身分風光進城。心又想這一趟得見上來自各國的使節,不
Thumbnail
司馬翎最吸引我的部分,除去武學極限探索、超凡人物的普通日常性外,便是他對人物行為、內心的分析,堪稱是心理側寫(剖繪)大師,是的,與其說司馬翎擅長推理懸疑,不如說是他能夠巧妙地展現披露人物心理變因與狀態……
Thumbnail
司馬翎最吸引我的部分,除去武學極限探索、超凡人物的普通日常性外,便是他對人物行為、內心的分析,堪稱是心理側寫(剖繪)大師,是的,與其說司馬翎擅長推理懸疑,不如說是他能夠巧妙地展現披露人物心理變因與狀態……
Thumbnail
張須陀大敗長白山賊的戰報,迅速地向全國各地散播。 同一份戰報,大家關注的部分大不相同。 隋帝楊廣特別在意的,是戰士們奮勇殺賊的畫面。 收到報告之後,楊廣還特別要宮廷畫師趕赴前線,將張須陀、羅士信等人的英姿繪製下來。 更多的地方官,則是擔心長白山賊遭到擊破,將會向何處流竄? 除了江都丞王世充。
Thumbnail
張須陀大敗長白山賊的戰報,迅速地向全國各地散播。 同一份戰報,大家關注的部分大不相同。 隋帝楊廣特別在意的,是戰士們奮勇殺賊的畫面。 收到報告之後,楊廣還特別要宮廷畫師趕赴前線,將張須陀、羅士信等人的英姿繪製下來。 更多的地方官,則是擔心長白山賊遭到擊破,將會向何處流竄? 除了江都丞王世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