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宦官干政: 第一浪的宦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宦官指被閹割的男性,從事宮廷或宗室的僕役。宦官現象早於商周出現,也普遍存在古代世界。宦官形成一股足以長期操控朝政的政治勢力,中國歷史上出現過三次,分別在東漢、唐代和明代。東漢是宦禍的第一浪,其特色在於宦官是皇帝權力鬥爭的工具。

外戚干政是西漢的政治常態,也是東漢的政治常態。自漢武帝設立內朝,外朝三公的權力被削弱。外戚和宦官由於經常出入內朝,成為兩股有機會干預朝政的勢力。王莽篡漢的前車可鑑,東漢光武帝專任宦官為中常侍,協助皇帝處理政務,享有俸祿,建立一套權力體制,以防範外戚的勢力。兩股勢力更見明顯。

這是宦禍的遠因。所謂「遠」,重點不在時間,而是提供了必要的條件,但這個「因」不必然導致那個「果」。宦官參與政事,不必然導致宦官之禍,其間還有其他直接導致他們操控朝政的原因。相對於「遠」,我們稱之為「近因」。

當年幼君主即位,不能治理國事,便由太后臨朝聽政。太后往往援引外戚典掌要職,大權便落入外戚之手,導致外戚專權。回到實境,漢和帝10歲即位,未能親政,由竇太后臨朝,太后任用其兄竇憲為侍中,大權就落入竇氏家族手中。直至和帝長大,感受到君權被制肘,宦官就被推進政治舞台。

君主長大後,以身邊宦官為奪回權力的工具,宦官恃功掌權,宦禍因而出現。回到實境,外戚竇氏把持朝政,和帝難以在朝中找到依靠,於是利用宦官鄭眾發動政變,殺害竇憲。和帝不但論功行賞,封爵賜地,而且經常與鄭眾議政,形成宦官專權的局面。

和帝死後,又有安帝重演故事。安帝13歲即位,由鄧太后臨朝,鄧騭專權。待安帝長大,依靠宦官李閏等奪回權力,繼而宦官弄權。簡言之,東漢君主多短壽,當另一幼君繼位,太后臨朝,相關外戚隨之而起,君主長大後又依靠宦官奪權,形成外戚宦官交替擅權的政局,循環不息,東漢也步向衰落。

raw-image

宦官之禍,更準確說,戚宦相爭,是東漢衰亡的遠因。所謂「遠」,重點不在時間,而是提供了必要的條件,但這個「因」不必然導致那個「果」。戚宦只是宮廷的內鬥,政治角力歷朝皆有,不必然導政國家滅亡。但數點東漢滅亡因素,都可以追溯到戚宦相爭,雖然「遠」,卻與「近因」關係密切。

宦官與外戚的長期權力鬥爭,互相傾軋,造成政局動盪。雙方為了鞏固權力,均用人唯親,排斥異己,以私利凝聚勢力。在此環境下,官員質素自然下降,他們或賣官鬻爵,貪污枉法,或疏忽職位,怠於政務,最終導致吏治敗壞,國力衰落。

面對腐敗的政治環境,一些正直大臣和年青學生,重視儒家所倡的氣節,勇於批評朝政得失,品評當權人物,被稱為「清議」。這股清議之風令宦官不滿,甚至暴力報復,招致桓靈二帝時期兩次黨錮之禍。參與清議者,或被捕入獄,或被禁做官,自此,宦官氣焰更盛,朝廷人才凋零,政治更趨黑暗。

外戚與宦官都努力樹立親信,導政其黨羽佈滿天下。這些地方官員往往暴虐害民,只懂搜刮民財,未能疏導天災下的民怨。漢靈帝時,以太平道為號召的黃巾之亂爆發,亂事遍及整個黃河及長江流域,徹底摧毀了東漢政權的根基。加上朝廷處理不當,本意藉州牧平亂,卻又帶來州牧割據。

東漢的致命一刀,也與宦官有關。漢少帝即位,外戚何進期望杜絕宦官有反撲的機會,於是召朝臣袁紹入京,盡殺宦官。將軍董卓響應進京,另立獻帝,各地州牧拒絕合作,從此東漢名存實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ai Shing的沙龍
23會員
89內容數
從中國歷史科老師的崗位退下來,一直有總結多年工作的心願,於是構思了這個看起來有點怪的主題,「退一步… 學習中國歷史」。「退一步」,意思是從純功利的學習模式後退一步,讓自己的目光開闊一點,在滿足考試基本要求的同時,稍微觸摸多一點歷史學習的味道。
Wai Shi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29
明太祖朱元璋,從貧困戶至開國君主,擁有傳奇的一生。明太祖即位後,推動君主獨裁的統治模式,從正面角度,獨裁為長治久安建立基礎,從負面角度,獨裁帶來日後政治腐敗。所謂獨裁,重點不是任意妄為,而是君主的絕對權威。因此,獨裁的關鍵措施,不是暴虐表現,而是如何突顯君尊臣卑。 廢除宰相,讓君主不但是最終的裁決
Thumbnail
2024/08/29
明太祖朱元璋,從貧困戶至開國君主,擁有傳奇的一生。明太祖即位後,推動君主獨裁的統治模式,從正面角度,獨裁為長治久安建立基礎,從負面角度,獨裁帶來日後政治腐敗。所謂獨裁,重點不是任意妄為,而是君主的絕對權威。因此,獨裁的關鍵措施,不是暴虐表現,而是如何突顯君尊臣卑。 廢除宰相,讓君主不但是最終的裁決
Thumbnail
2024/08/16
明太祖朱元璋,擁有傳奇的一生。朱元璋在元末群雄並起的局面下,採納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穩健策略,先後統一南北,最終建立新皇朝。朱元璋驅逐了元順帝,迫使其退守漠北,結束了蒙古族近百年的統治,政權重歸漢族手中。朱元璋即位後,對中央集權的政治模式進行改革,推行君主獨裁,被視為進入極權時代的標記
Thumbnail
2024/08/16
明太祖朱元璋,擁有傳奇的一生。朱元璋在元末群雄並起的局面下,採納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穩健策略,先後統一南北,最終建立新皇朝。朱元璋驅逐了元順帝,迫使其退守漠北,結束了蒙古族近百年的統治,政權重歸漢族手中。朱元璋即位後,對中央集權的政治模式進行改革,推行君主獨裁,被視為進入極權時代的標記
Thumbnail
2024/08/07
元朝,由蒙古族於中原建立的統一政權。由於蒙古族人口有限,面對龐大的中原人口,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維護統治。也由於蒙古族以遊牧文化管治中原的農耕文化,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方便統治。 所謂民族政策,簡單而言,即以民族作為思考政策的單位,針對民族身份而推行具體措施。如香港的家庭傭工大多為菲律賓人,但這不是民
Thumbnail
2024/08/07
元朝,由蒙古族於中原建立的統一政權。由於蒙古族人口有限,面對龐大的中原人口,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維護統治。也由於蒙古族以遊牧文化管治中原的農耕文化,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方便統治。 所謂民族政策,簡單而言,即以民族作為思考政策的單位,針對民族身份而推行具體措施。如香港的家庭傭工大多為菲律賓人,但這不是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安史之亂,唐朝經歷八年的內亂,玄宗晚年開始,肅宗任內延續,代宗初年結束。安史之亂,被視為唐朝由盛世轉向衰落的轉捩點,所謂轉捩點,就是事件帶來前後兩個不同的景象。從教科書的課題也可感受這個「轉捩點」,安史之亂前,大家學習貞觀之治及開元之治等,安史之亂後,大家學習內憂外患及亡國因素。 安史之亂後,唐朝
Thumbnail
安史之亂,唐朝經歷八年的內亂,玄宗晚年開始,肅宗任內延續,代宗初年結束。安史之亂,被視為唐朝由盛世轉向衰落的轉捩點,所謂轉捩點,就是事件帶來前後兩個不同的景象。從教科書的課題也可感受這個「轉捩點」,安史之亂前,大家學習貞觀之治及開元之治等,安史之亂後,大家學習內憂外患及亡國因素。 安史之亂後,唐朝
Thumbnail
在東漢的墓葬中出土的《七女為父報仇圖》,推測是當時常用的圖畫故事。不過,其中的故事已經失傳。 上面的文字敘述,據說透露出她們要殺的對象是「長安令」。曹操墓也有一份,寫的卻是「咸陽令」。 先秦無長安,兩漢不稱咸陽,所以時間也很難確定。 不過,就是做個引子,來聊聊發生在西漢末年,一個特殊風氣的形成。
Thumbnail
在東漢的墓葬中出土的《七女為父報仇圖》,推測是當時常用的圖畫故事。不過,其中的故事已經失傳。 上面的文字敘述,據說透露出她們要殺的對象是「長安令」。曹操墓也有一份,寫的卻是「咸陽令」。 先秦無長安,兩漢不稱咸陽,所以時間也很難確定。 不過,就是做個引子,來聊聊發生在西漢末年,一個特殊風氣的形成。
Thumbnail
外戚,是一個中國歷史上非常被貶義的詞語,他和太監一樣,在大數據的統計比例上看,是一個幾乎就沒出過什麽靠譜人物的群體,要麽吃喝嫖賭,要麽禍國殃民,史書中大段的人渣描寫都是貢獻於這兩個種群中。 不過倒也不能完全怪這兩個圈子,因為他們的得勢本來就沒有什麽實力背書,具有著巨大的偶然性。 要麽就是因為家裏飛出
Thumbnail
外戚,是一個中國歷史上非常被貶義的詞語,他和太監一樣,在大數據的統計比例上看,是一個幾乎就沒出過什麽靠譜人物的群體,要麽吃喝嫖賭,要麽禍國殃民,史書中大段的人渣描寫都是貢獻於這兩個種群中。 不過倒也不能完全怪這兩個圈子,因為他們的得勢本來就沒有什麽實力背書,具有著巨大的偶然性。 要麽就是因為家裏飛出
Thumbnail
宦官指被閹割的男性,從事宮廷或宗室的僕役。宦官現象早於商周出現,也普遍存在古代世界。宦官形成一股足以長期操控朝政的政治勢力,中國歷史上出現過三次,分別在東漢、唐代和明代。東漢是宦禍的第一浪,其特色在於宦官是皇帝權力鬥爭的工具。 外戚干政是西漢的政治常態,也是東漢的政治常態。自漢武帝設立內朝,外朝三公
Thumbnail
宦官指被閹割的男性,從事宮廷或宗室的僕役。宦官現象早於商周出現,也普遍存在古代世界。宦官形成一股足以長期操控朝政的政治勢力,中國歷史上出現過三次,分別在東漢、唐代和明代。東漢是宦禍的第一浪,其特色在於宦官是皇帝權力鬥爭的工具。 外戚干政是西漢的政治常態,也是東漢的政治常態。自漢武帝設立內朝,外朝三公
Thumbnail
東漢來到末年,最為人熟知的宦官,莫非十常侍。 宦官跟所有的人一樣,不是去了勢大家就會「我們都是好朋友,讓我們來牽著手」。 東漢皇宮裡的宦官,那也是一個各據山頭。 與士人集團,其實長期以來也是亦敵亦友。 要說到十常侍集團的誕生,就不能不從東漢最後一個「實權皇帝」,奇葩漢靈帝身上切入了……
Thumbnail
東漢來到末年,最為人熟知的宦官,莫非十常侍。 宦官跟所有的人一樣,不是去了勢大家就會「我們都是好朋友,讓我們來牽著手」。 東漢皇宮裡的宦官,那也是一個各據山頭。 與士人集團,其實長期以來也是亦敵亦友。 要說到十常侍集團的誕生,就不能不從東漢最後一個「實權皇帝」,奇葩漢靈帝身上切入了……
Thumbnail
東漢靈帝,建寧二年十月,第二次黨錮之禍爆發。 距離大將軍竇武圖謀叛變被誅,隔了十三個月。 為什麼叫做「黨錮之禍」? 「錮」還有一個意思,其實就是類似現代的「褫奪公權」。 最主要是廢止這些人「為公務員之資格」、「公職候選人之資格」。 黨錮之禍跟一般的政治動亂屠殺,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此。
Thumbnail
東漢靈帝,建寧二年十月,第二次黨錮之禍爆發。 距離大將軍竇武圖謀叛變被誅,隔了十三個月。 為什麼叫做「黨錮之禍」? 「錮」還有一個意思,其實就是類似現代的「褫奪公權」。 最主要是廢止這些人「為公務員之資格」、「公職候選人之資格」。 黨錮之禍跟一般的政治動亂屠殺,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此。
Thumbnail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 時間再稍微早一些,現在是桓靈二帝的年代。 對於三國有識(字)之士而言,桓靈二帝根本欠噴到一個極致。 原因無他,這兩位皇帝親信宦官,引爆東漢最大的災難。 受災戶基本以士人為主。 凡是你跟士人有沾上邊,不批評一下,都讓人覺得你不愛台灣了。 錯了,是不愛大漢。
Thumbnail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 時間再稍微早一些,現在是桓靈二帝的年代。 對於三國有識(字)之士而言,桓靈二帝根本欠噴到一個極致。 原因無他,這兩位皇帝親信宦官,引爆東漢最大的災難。 受災戶基本以士人為主。 凡是你跟士人有沾上邊,不批評一下,都讓人覺得你不愛台灣了。 錯了,是不愛大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