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在海之國 Dolce far niente

更新 發佈閱讀 17 分鐘
raw-image

夏季到海邊度假是大部份歐洲人必做的事。不管天再怎麼爆熱,太陽再怎麼毒烈也無法抵擋海的魅力和呼喚。法國、義大利、西班牙、 葡萄牙、土耳其、希臘等海之國的人,皆可往自家國的海邊跑,而寒帶國或內陸國人就大舉往南遷移,不到海邊玩玩水,就好像沒度到假似的。尤其在疫情解封後,各沿海地區人滿為患,但做海灘生意的人,可是笑嘻嘻地迎客。

再見是懷念的開始

八月底暑假完,我也結束了一星期美妙的無所事事的海灘假期。住在內陸國瑞士的我,雖離湖很近,但湖畢竟不是海。夏季來時,總想到有海的地方,吹吹海風, 泡泡鹹水,吸吸陽光,摸摸柔軟燙手的沙。位於La Liguria(利古里亞海岸區 )的Alassio鎮,一星期以來保持完美的恆溫: 22° 至 29° (雖然曾掉了幾滴沒來得及打溼沙灘的雨也掠過幾朵烏雲),一早起來就是短褲T 恤,天天在海邊露天花園用早餐,晚飯後也在海邊飲用消化酒,散步。光這氣候,就讓人心滿意足!

海邊的一星期在太陽下怡然度過。但誠如以往回家的經驗,大家心裡總有個底,車子駛過白朗山隧道後,往日內瓦方向的氣溫會漸漸下降,雲愈來愈多,通常回到家的當天或隔日會下雨,然後我們的臉會臭成一團。嚴重的懷念起海,西瓜,披薩和通心麵,香酥海鮮!然後,每到夏天,我們又會歸心似箭。

對於生在內陸國的丈夫的和孩子們而言,他們的兒時夏日記憶應是印刻著海灘度假情景。而來自海島的我,遙遠的童年記憶只剩下玩辦家家酒,溪邊玩耍,看電視,趕暑假作業。對海的記憶是中暑和曬傷。只記得自己的皮膚不耐曬又受不了熱,好像躲在屋裡玩耍和兄姊打架的情況較多吧!

來到瑞士的第一個夏天和丈夫家人一起去海邊才幾天,我就全身長疹子! 人家笑問:「你不是來自副熱帶海島嗎? 怎禁不起曬?!」「因為我們習慣躲赤陽啊!」我笑答。

入境隨俗,自己當了媽後,也得延續家裡度假傳統,每年到義大利海邊Albergo pensione住一個多星期。天一熱,所有靠海的地區擠滿了來尋找陽光和海水的灰白,清白和粉白膚色的北地人(誇張地說)。放眼看過去海灘上盡是一條條來待烤的白斬雞;我們當然也不例外,都是這堆新烤肉裡的成員。然後隨著火候日復一日,皮膚漸層的曬烤出健康的顏色。( 包辦三餐pensione completa或兩餐mezza pensione的旅館,像BnB大多是傳統家庭式經營。)


Dolce far niente(=享受悠閒舒適愜意的感覺)的一天

在海邊度假很逍遙,茶來伸手看來張口,吃喝玩樂散步睡覺,只需跟著三餐的節奏進行。上午起床穿戴好,到花園吃早餐,然後回房換泳衣、塗防曬油、裝一大袋的玩具、游泳圈、雜誌書、填字遊戲等等,直往旅館的Bagni*。全套租的話,能有一間小木屋:內可存放衣物,也可搬出桌椅坐在屋前的小陽台,面對著海,看書寫字或欣賞風景或吸海風。基本配套是一個方形帆布遮陽棚下有一張桌、兩張椅子、兩張床。各家海灘的配套大同小異,但各有專屬顏色和標誌。

*義大利度假區的海灘屋採私人經營,須付費還得事先預訂,雖有一些小區塊公共海灘,但公共=雜亂擁擠無人清理,無人看管私物,無救生員等等。

大人們躺著曬,小孩在沙灘上戲水、挖隧道、堆城堡。中午直接在海灘用餐;有既簡單可口反正也無法抗拒的現做披薩、烤餅、義大利麵和香色誘人的海鮮沙拉拼盤。這一吃就是兩個鐘頭,大人喝咖啡聊天小孩吃冰淇淋,剛好避過正午的烈陽。餐後小睡-玩水-游泳-涉水散步。傍晚時分大家開始準備回去,沖洗滿身沙的孩子和玩具。若還有力氣就去海灘屋的游泳池游幾圈,再回房間。先把孩子們洗好穿好衣服,讓他們自由活動看看卡通,等大人穿戴整齊然後一起走向晚餐大廳。全套菜單大多在早餐時就給客人選定,大家輕鬆入座,只需點飲料,一道道菜有節奏的送上桌,晚餐時間不會拖很長。

晚飯過後,大人隨著騎腳踏車的小孩們上街吃西瓜,購物,坐旋轉馬和玩迷你賽車。這時天涼爽了,也是城中心最熱鬧的時候。人們將曬了一天發紅的皮膚浸在月光下涼風中舒服的閒逛。回到住處,孩子流連在花園盪盪鞦韆或玩具室,大人再喝杯消化酒抽根雪茄,最後才依依不捨的互道晚安。這樣的一天大概是家庭式度假的基本流程,短短幾天的悠閒,連續多年下來成了快樂又珍貴的海灘假期記憶。

不少受過傳統教育一寸光陰一寸金還經歷過聯考的人,比如當初的我,認為這樣好吃懶做的度假方式是種很浪費時間金錢的消遣:不但沒收穫反而徒增肥肉和雀斑。但是,人嘛,由儉入奢易,既來之則安之,一年才有這麼個幾天能傻呼呼的閒度日,莫遲疑快享受!


Ferragosto 海灘, 我來了!

raw-image

Ferragosto=Il dolce far niente 每年八月整個北半球幾乎都在:放暑假! 南國義大利從六月起就有外國人趁旅館的淡季價格及人潮未至前往海邊跑。本地人的度假潮則從八月起漸漸成形,大城市開始清空走人,路上遊客比在地人多。到了八月十五日的Ferragosto(八月節)國定假日,在歡鬧慶典煙火聲中,休假潮進入高峰,接下來的兩星期左右,到處可見店面上掛著Chiuso(關店休假)標示。人們放下手邊工作拉下商店鐵門,大舉棄城往度假去。放假皇帝大,夏日炎炎辛勤工作的人們理所當然的要休息,享受一段dolce far niente的假期。

長住或跨月期間住 pensione 的外國客人可能會發覺,七月和八月的菜色有明顯的變化。我們猜也許是因為八月起有大批的老義大利顧客回來,所以餐前酒吧臺上會出現香檳;antipasti (前菜)顏色配料更豐盛,服務員鏗鏘的義大利語調變得鮮活流利熱絡,因為外國客少了。對待自己國人和外來客還真有差別!

raw-image

八月中海邊人潮雖多,但度假氣氛更濃且餐色更好,唧唧呱呱悅耳的義大利語此起彼落。這裡道地的pensione味和一般的觀光旅館有所別,有固定回來的顧客,大家同樣來此訂房訂餐訂海灘,一來車子開進車庫後,整個人就交給旅館全權代理,只要進房間處理好行李,即可開始走入熟悉的假期生活步調。客人間似曾相識,似有默契,互相點頭問好,有莫名的親近感。

這樣舒服的度假方式是有代價的。雖然旅館有不同等級的價錢,但私人海灘的租金不便宜且供不應求。有些人寧願租公寓,較便宜所以可住久一點,三餐自理可省錢。租不到海灘位的話,可走遠點路去公共海浴區。一切的方便都有代價。租公寓度假家庭主婦最辛苦,別人放假時家務卻仍得照做。

有錢的米蘭人或佛羅倫斯人在這海岸區有別墅,讓妻小留在海邊,丈夫每周末來聚。哎,人比人,氣死人。幸好,藍天大海不認錢,沙灘無差別的帶給人愉悅。各尋其樂,莫嘆息,能來到這麼美麗的地方共享藍天碧海就該謝天謝地。

raw-image

對長年住在高科技高文化的都市人而言,能觀看和體驗海邊旅館pensione休假的生態很療癒。在與自然接觸和家人朋友互動中重新結起平日被疏忽掉的基本人性親和力。在輕鬆又有節奏的海邊日常中一起:用餐,互相抹防曬油,站在水裡邊聊天邊看孩子,散步或躺在長床上翻面烤曬皮膚,消磨時間⋯。這些看來稀鬆平常的事,在家時各忙各的,各窩一處,並不容易做到。

我半開著眼睛躺在傘下的長椅上,眼前是一幕幕以藍天綠海為背景的溫馨家庭情趣寫照:小孩牽著阿公阿嬤的手散步,媽媽推著塑膠船和寶寶玩開輪船,爸爸教孩子游泳時還童心大起玩打水戰,大孩子挖沙埋人,排球躲避球,堆城堡,抓魚…這些玩不膩的老遊戲,代代相傳。躺在藍天下聽著笑語浪聲,吹著海風,做白日夢。見一切仍沒改變的溫馨祥和人氣,暫忘充滿緊張鬥性的社會生活氛圍。

網路時代,人很難只專注眼前人,當下事。邊聊天邊滑手機,邊吃邊滑,邊看邊照⋯在海灘上,又是鹽,沙,防曬乳液,海水的,手機必須擱下。在水邊的時刻能專注的玩耍或站在水裡凝視無際又多變的海水波紋,這種放空的愜意很是珍貴。

家庭式沙灘旅館的客人多半是年輕小家庭或熟齡伴侶或是三代同堂家族,偶爾會有路過一兩夜的旅客或情侶。在這海灘上好像人人只顧自己的舒適感 (bien-être),不太在意別人的眼光,也不刻意去窺看品頭論足他人。從這裡人泳裝的選擇可端倪其自在的程度;比如,女的不管高矮胖瘦,老少美醜,都愛穿時尚的比基尼;男的也不遜色,大肚桶下是鮮豔搶眼的泳褲。大家大喇喇不用遮遮掩掩順其自然的躺平朝向藍天烤皮膚,享受日光浴,舒服盡興就好。

家庭式海灘之旅連續幾年後就會慢慢轉型換地。孩子長到青少年尷尬期時就不太願意跟隨父母懶在海邊,把身體攤在陽光下;他們寧願與朋友群結伴出遊,去熱鬧喧囂的野地海邊各處探險。縱使如此,舊的人去,新的人來,海灘度假區從沒冷清過。

raw-image

海灘之旅去哪裡好?見仁見智。我們首先選擇開車能去到的地點,因海灘用品很佔空間開車去較方便。通常是往義大利方向走,大致是去到離日內瓦五百多公里左右的利古里亞海岸La Liguria的Alassio或维西利亞海岸La Versilia的Forde dei Marmi。因為這裡的(1)氣候--恆溫,不像南方的酷熱和乾旱。(2)居住環境--此地沒有林立的度假高樓旅館公寓,海的沿岸仍保持當地特有的民宅建築,門前後院種滿了花草樹木鮮豔油綠茂盛,如Forde dei Marmi;或者是漁村特色的蜿蜒窄巷如Alassio。(3)海灘的質量--細軟清潔的沙質而不是細石海灘,寬敞的緩坡海水浴區,水溫宜人且極少大風大浪。適合小孩戲水玩沙,浮漂倘佯水上。對望的是海平線而不是港灣或建築物或水上摩托車遊艇之類,提供一切能拋置腦後的寧靜。(4) 貨真價實吃不膩的義大利餐。雖然這一帶的消費比較高,但 一分錢,一分貨, 寧缺勿濫。若真想來,就得咬緊牙多省錢,或縮短假期,或在淡季時來,或幾年來一次….若未必只想待在沙灘上悠閒度日的話,可去的地方多不勝數。


raw-image

彼一時,此一時也

有一些今日看來理所當然的事,比如夏天去海邊度假的習慣,其實並不是天經地義一直以來就存在的傳統,而且也不是從南方海區國家開啟的風潮! 古人對海是存著害怕與不屑的態度。海不同於道路;大海茫茫無方向,大風大浪又深不可測,海下有怪物猛獸海上有海盜出沒;海藻又臭又不乾淨。除非是為捕魚運輸或戰爭,否則人們是不會往海走的。

在十九世紀之前,去海邊是為了治病療養。十八世紀時英國醫學界開始風行海洋療法;當時是在浴缸裡泡海水。然後是人(尤其是女士)坐馬車進海水裡,出車廂下水泡一下,之後回車廂。遵守醫生處方的流程反覆幾次後,更衣離去。白天做水療,海邊散步吸收海洋空氣,晚上去餐廳及娛樂場消遣,趁避寒兼休養。漸漸海水浴療法開始在歐洲大西洋和地中海沿岸盛行起來。但當時這些地方只有上流社會人士才能去。



英國人天生好奇愛冒險,卻礙於自國地理環境和陰冷潮濕氣候限制,他們沒有阿爾卑斯山脈可征服也沒有蔚藍海岸能倘佯,當他們來到歐陸接受文化洗禮的同時就沿途開拓出能盡情遊山玩水的旅遊新天地。

他們還會善用其靈敏的生意頭腦發展出海水浴的一貫作業,十九世紀時就開始前往多陽溫暖的地中海沿岸避冬。在此邊療養邊娛樂邊社交中躲過英國冬季的概念吸引來不少皇宮貴族定期來駐留,海邊度假的模式漸漸成形。至今較有歷史性的海邊城鎮仍存有當初英國人來開墾打造成的winter riviera (冬季里維埃拉)度假城的模式:比如維多利亞女皇常駐的Nice(尼斯)。由此往西延伸至利古里海岸就有許多村落或如Alassio類的漁村,皆因英國人的到臨而改變其原有風貌與其生活形態轉型成度假村。也就是說,今日聞名全球的Côte d'Azur蔚藍海岸是當時英國人創造出來的。尼斯市以其冬季里維埃拉度假城之名於202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從這些海邊城鎮可瞥見到當初以休閒療養為主軸的基本規劃藍本; 比如專為富貴人家餘興而設計的娛樂場、競馬場、網球場、高爾夫球場、豪華觀光旅館植物園以及散步吹海風的大道等等。當英國人把鐵路運輸系統引進歐洲,交通更便利,海岸地區的觀光事業得以蓬勃發展,帶來更大量的英國客及陸續跟來的歐洲客。


raw-image

以前人去海邊只為吸些海洋空氣,泡一下水,那時他們在海邊是盛裝且撐傘遮臉防日曬。隨著社會制度的演進,交通網的發達,海灘之旅開始平民化普及化。人們逐漸認識水性後,慢慢喜歡上海水浴及游泳戲水。然後放膽享受日光浴。最後海灘成為現代人最喜歡的夏季遊樂去處。 歐洲到二十世紀後才漸漸給予在社會上工作的人有放假的權力。法國到了1936年才願正式給員工兩星期的暑假,愛工作的瑞士人拖到1964年才全面給假。歐洲全民放暑假,大舉往海邊跑的現象其實還不過百年的歷史。 *https://syndicom.ch/fr/actuel/article/il-y-a-80-ans-les-premiers-conges-payes/

海灘成為暑期度假首選,渡假村露營區不斷擴大興建修蓋,人造沙灘普及,自然海岸區改造,這些對海洋及其周邊的自然生態已構成嚴重的傷害。在環保意識漸漸覺醒的今日,我們也得開始檢討收斂為自娛而恣意拓展侵地的野心。


七月的錫爾斯*(見文:避暑,在山之國)山林之旅,網羅了我的心;八月我又把情緒留在海邊小鎮Alassio。九月到,我和大部分人一樣老實歸位回到生活常規。身體回到慣性日常,開始洗洗刷刷清理房間,開會,義工,聚餐。無事摸摸帶回來的橄欖油和甜香醋*, 又後悔這次沒買Baci*回家。

*在Alassio幾乎所有餐廳桌上都擺著的本地產製Al Frantoio di Aldo Armato的橄欖油和香甜醋。

raw-image


日內瓦的九月初起已有秋的感覺,早晨摸摸暖氣管已是微溫,表示外頭溫度低於十八度,連幾天的雨和冷風,太陽也不再強勢停留到夜來,八點多就已微弱落山,一日比一日早走。日漸漸短,夜漸漸長,如此這般慢慢入秋。丈夫仍天天在對照Alassio的氣象…。

九月中天氣清朗,白天太陽明豔亮麗,日內瓦還有不少遊客。這些從熱國或寒國來的人看來非常喜歡這種秋高氣爽的天氣,有太陽的露天咖啡餐廳坐滿人;沒太陽的地方,座椅上會為來客準備披肩毛毯,放上LED桌燈,吸引仍喜歡留在戶外吃喝,cosy窩一起的客人。

想像今年毛毯生意會興隆,現在因能源危機,許多朋友開始節約用電用瓦斯用燃油,暖氣調到微溫,沒用或少用的空間乾脆關掉,能省則省。在家看電視工作久不動發冷時,就披上毛毯或起身跳跳暖身。未來難測,在未雨綢繆的同時,享樂也須及時。每天提醒給自己來一片刻的dolce far niente,乘著想像的翅膀在喝一杯咖啡一杯茶或一杯酒,雲遊一下,感覺一下蔚藍海岸的風情,算是我從義大利帶回家的紀念品。

To Italy, To Dolce far niente, Cheers !

raw-image


參考資料:

* Jean-Didier Urbain, Sur la Plage , Editions Payot & Rivages, Paris, 2002.

*https://fr.wikipedia.org/wiki/Tourisme_baln%C3%A9aire

*https://displayproductions.com/2020/06/05/lhistoire-du-balneaire-1900/

*https://youtu.be/iJvAKQq4tCw "Comment le bonheur vint au rivage"

*兩部名著改編的經典電影:

Thomas Mann的Death in Venice《魂斷威尼斯》可看見二十世紀初貴族家庭在海邊豪華旅館裡的pensione生活的節奏與生態。當時私人海灘上的小屋,躺椅,叫賣小販,海邊吹風散步聊天的情景。在百年多後的今日義大利仍可看出其旅館經營的傳承延續。



E. M. Forster的 A Room with a View《窗外有藍天》可看見英國中上層人士旅遊風氣,當時他們已流行隨著旅遊手冊訪名勝古蹟。從片中的場景可見到他們在佛羅倫斯所住的pensione的情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如意的沙龍
74會員
61內容數
Léman /蕾夢,通稱為Lake Leman; Lake Geneva/萊芒湖;日內瓦湖, 是瑞士最大湖,也是我生活的場景。久居此地,隨筆記下了不少本地人生活寫照和歷史人文軼事,想藉由此平台與讀者分享切磋。
如意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31
無巧不成書 愈急著春到, 春愈遲到。 這些日子瑞士和台灣的天氣挺類似的: 忽冷忽熱,風雨交替。眼看春花開了, 暖氣流卻趕不上進度。當陽光出來時, 看似大地回春,人們心情雀躍,急著脫下毛帽和羽絨外套,走到暖陽花開處。就像我今天站在黃花樹下, 聽新鳥唱新調,迎春...啊! 才不到幾分鐘就來了一
Thumbnail
2025/03/31
無巧不成書 愈急著春到, 春愈遲到。 這些日子瑞士和台灣的天氣挺類似的: 忽冷忽熱,風雨交替。眼看春花開了, 暖氣流卻趕不上進度。當陽光出來時, 看似大地回春,人們心情雀躍,急著脫下毛帽和羽絨外套,走到暖陽花開處。就像我今天站在黃花樹下, 聽新鳥唱新調,迎春...啊! 才不到幾分鐘就來了一
Thumbnail
2025/02/27
日內瓦湖畔—風雨中的寧靜 二月情人節的粉紅風暴漸息,緊接著的是學生滑雪假及狂歡節(Mardi Gras懺悔星期二)掀起的雪花熱潮。ㄧ波接一波的節日慶典帶給人們往前行的動力與想望。節慶是人類歷史與個人生命的里程碑,人們製造張燈結彩喜洋洋的氣氛並不是想粉飾太平, 而是為了驅走晦氣, 給自己加油打氣
Thumbnail
2025/02/27
日內瓦湖畔—風雨中的寧靜 二月情人節的粉紅風暴漸息,緊接著的是學生滑雪假及狂歡節(Mardi Gras懺悔星期二)掀起的雪花熱潮。ㄧ波接一波的節日慶典帶給人們往前行的動力與想望。節慶是人類歷史與個人生命的里程碑,人們製造張燈結彩喜洋洋的氣氛並不是想粉飾太平, 而是為了驅走晦氣, 給自己加油打氣
Thumbnail
2025/01/31
2025年一月出現兩個大年初一,在台灣能過兩次年假,真令人羨慕。                       在國外,過年,就是聚餐和傳簡訊祝賀。我們這一代的人也沒學到如何做「過年前和過年中的準備」。儀式感是自己與根的連結,以前住在家時沒空學也覺得老套,如今想來有點可惜。 這裡
Thumbnail
2025/01/31
2025年一月出現兩個大年初一,在台灣能過兩次年假,真令人羨慕。                       在國外,過年,就是聚餐和傳簡訊祝賀。我們這一代的人也沒學到如何做「過年前和過年中的準備」。儀式感是自己與根的連結,以前住在家時沒空學也覺得老套,如今想來有點可惜。 這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啊囉哈!"幾個潔白露齒笑容舉起手用夏威夷式與你打招呼!但我此刻只覺得後腦被重擊般無力...
Thumbnail
"啊囉哈!"幾個潔白露齒笑容舉起手用夏威夷式與你打招呼!但我此刻只覺得後腦被重擊般無力...
Thumbnail
夏季到海邊度假是大部份歐洲人必做的事。不管天再怎麼爆熱,太陽再怎麼毒烈也無法抵擋海的魅力和呼喚。法國、義大利、西班牙、 葡萄牙、土耳其、希臘等海之國的人,皆可往自家國的海邊跑,而寒帶國或內陸國人就大舉往南遷移,不到海邊玩玩水,就好像沒度到假似的。尤其在疫情解封後,各沿海地區人滿為患,但做海灘生意的人
Thumbnail
夏季到海邊度假是大部份歐洲人必做的事。不管天再怎麼爆熱,太陽再怎麼毒烈也無法抵擋海的魅力和呼喚。法國、義大利、西班牙、 葡萄牙、土耳其、希臘等海之國的人,皆可往自家國的海邊跑,而寒帶國或內陸國人就大舉往南遷移,不到海邊玩玩水,就好像沒度到假似的。尤其在疫情解封後,各沿海地區人滿為患,但做海灘生意的人
Thumbnail
海邊野餐+夢幻景點-WhiteSunday=夏天的味道
Thumbnail
海邊野餐+夢幻景點-WhiteSunday=夏天的味道
Thumbnail
閒憶夏日時光 對大部分歐洲人而言,最理想的夏天應是一個戶外生活的季節,補維他命D的關鍵時刻。父母希望孩子能在盛夏陽光下,長高長壯; 長居室內的辦公族和學生族能擱下功課表和工作紀錄,到藍天白雲下舒展身心。 暑假來,避暑去
Thumbnail
閒憶夏日時光 對大部分歐洲人而言,最理想的夏天應是一個戶外生活的季節,補維他命D的關鍵時刻。父母希望孩子能在盛夏陽光下,長高長壯; 長居室內的辦公族和學生族能擱下功課表和工作紀錄,到藍天白雲下舒展身心。 暑假來,避暑去
Thumbnail
「爸爸~水好涼好舒服喔!」「爸爸~好多九逃(石頭)喔!」聽到兄弟倆興奮地大喊,媽媽我突然也覺得好感動啊!因為這似乎是他們長這麼大以來第一次光著腳走入海裡,我們自從回台灣後疫情就開始爆發,從沒帶孩子來過海邊,今年還真的算是兩小的第一次呢!
Thumbnail
「爸爸~水好涼好舒服喔!」「爸爸~好多九逃(石頭)喔!」聽到兄弟倆興奮地大喊,媽媽我突然也覺得好感動啊!因為這似乎是他們長這麼大以來第一次光著腳走入海裡,我們自從回台灣後疫情就開始爆發,從沒帶孩子來過海邊,今年還真的算是兩小的第一次呢!
Thumbnail
原文發表於 2020/08/13 住在一個室內沒有空調,路上沒有人撐傘遮陽的地方。 怕晒的我,總是想盡辦法窩在陰影處,把自己好好躲起來。
Thumbnail
原文發表於 2020/08/13 住在一個室內沒有空調,路上沒有人撐傘遮陽的地方。 怕晒的我,總是想盡辦法窩在陰影處,把自己好好躲起來。
Thumbnail
什麼是理想的假期呢? 找一個風光明媚的小城鎮,不要大都市。最好是在水邊,有河流,小溪,瀑布,或是湖泊,海邊也可以,不拘什麼,但是要有水。 要有很多樹,綠茵茵的,很多蔽蔭。有花也很好,繁花似錦誰也不能說那不是一番勝景。森林,草原,阡陌,丘陵,山巔,海濱,在地表上畫出溫柔的曲線起伏,不要完全的平地。
Thumbnail
什麼是理想的假期呢? 找一個風光明媚的小城鎮,不要大都市。最好是在水邊,有河流,小溪,瀑布,或是湖泊,海邊也可以,不拘什麼,但是要有水。 要有很多樹,綠茵茵的,很多蔽蔭。有花也很好,繁花似錦誰也不能說那不是一番勝景。森林,草原,阡陌,丘陵,山巔,海濱,在地表上畫出溫柔的曲線起伏,不要完全的平地。
Thumbnail
        立秋以後,夜晚天氣漸漸轉涼,孩子們要開學了,夏天即將過去。    
Thumbnail
        立秋以後,夜晚天氣漸漸轉涼,孩子們要開學了,夏天即將過去。    
Thumbnail
星期四下午三點的夏都沙灘,沒有什麼遊客。 我們四個兄弟姐妹和我們的孩子們,將夏都的沙灘包場了。 「哇!夏都的私人沙灘也太棒了吧!好大一片」 從飯店房間散步一會,穿過游泳池就看到了,我被這片私人沙灘給深深吸引。 突然覺得對夏都很抱歉,以前總覺得它外觀的彩色房型很不對我味
Thumbnail
星期四下午三點的夏都沙灘,沒有什麼遊客。 我們四個兄弟姐妹和我們的孩子們,將夏都的沙灘包場了。 「哇!夏都的私人沙灘也太棒了吧!好大一片」 從飯店房間散步一會,穿過游泳池就看到了,我被這片私人沙灘給深深吸引。 突然覺得對夏都很抱歉,以前總覺得它外觀的彩色房型很不對我味
Thumbnail
每一段珍貴的相遇,是要跨越這個億萬人生活的世界,恰好一起出現在某個相同的時間和空間,才能與其相識相知,甚至成為朋友、知己或至親,進而為自己打開另一個全新的世界
Thumbnail
每一段珍貴的相遇,是要跨越這個億萬人生活的世界,恰好一起出現在某個相同的時間和空間,才能與其相識相知,甚至成為朋友、知己或至親,進而為自己打開另一個全新的世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