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蘭前天在他自己的推特上發表了很長的文,說明他認為「台灣人對黑道寬容度很高」的論點。他列出的主要指標是台灣黑道可以公開舉辦大型活動並被媒體報導、黑金政治與政治人物的前科問題、普通民眾不認為自己所居地區的政治人物有黑道背景有什麼大問題、網紅與社群媒體上明顯可見的黑道介入事件等。在大多數現代文明國家有黑道背景的人難以在檯面上活動,更遑論參與政治;但在台灣,不只是有可以公開活動的黑道人物,也很少在制度或輿論上對這些人的活動加以遏止。
即使上述這些都是事實,錫蘭收到的觀眾回饋卻仍然有大量的內容試圖為這些現象辯護,包含一般民眾與黑道的距離甚遠、黑道背景的政治人物參政會照顧鄉民、台灣仍處在尚未完全邁向現代社會的過渡階段、日本也有黑道、中國看似沒有黑道但共產黨就是黑道等等。
錫蘭認為這些意見並不能翻轉他認為「台灣對黑道的容忍度很高」的看法,相反的,經過兩個多月的閱讀與理解,他更加認為這是台灣社會中的一個問題與退步的地方。
作為長期訂閱他的頻道,並且有在追蹤他動態的台灣觀眾,我認為錫蘭對於這件事情的立場與看法都是正確的,但我也並不認為他的觀眾們試圖為台灣社會現狀辯護的說法是在gaslight他,讓我們試著從網路討論的脈絡與這個議題實際上的問題來說清楚這件事。
問題一、錫蘭如何展現他對於「黑道文化」的認識?
在錫蘭發布的環島影片中,從台中開始就陸陸續續聽到路人或觀眾向他介紹與流氓、黑道相關的事情,例如海邊的消波塊是台中人在裡面,顏氏家族與地方選舉的故事等等。到了第八集,錫蘭到了墾丁,聽計程車司機講述墾丁大街的夜市營業潛規則,屏東本地的黑道問題,在任上殺人的議長鄭太吉等等的故事。
節錄第八集錫蘭講述與黑道有關的逐字稿:「我這一個trip下來,我最大的體驗,或者是最大的culture shock,就是我覺得台灣的社會還是比較複雜的。特別是那一些什麼89文化還是什麼黑道文化,好像…在這一邊還是挺多的,然後這個真的是一個非常大的culture shock。我到這一邊,我估計這個話題已經說了好幾天了,因為這個真的是一個很大的shock,特別是如果你以後考慮想要在台灣做更多事業的話,我不知道這一些水有多深。我來台灣之前,我還以為這個社會構造也比較單純,但可能不是這個樣子。說實話,這邊有這種culture(字幕:黑道的滲透以及對他們的容忍度),真的讓我覺得這個社會非常退步,And that is really what I think。Allright,不管怎麼說,明天我們要在台東……」
對於一個外地人來說,聽聞台灣有不少黑道,且從檯面上的政治人物到市井中的夜市經營都有牽涉其中,自然會感到擔憂。並且由於同行的幾件與黑道或多或少有關的事件(例如館長被槍擊、放火仙人跳事件),錫蘭很自然的說出自己可能因為這些因素,對於是否長居台灣感到有許多疑慮。
然而讓他更為訝異與不解的是,在他的影片下面有許多為「黑道文化」辯護的留言,並且有許多觀眾認為事情並沒有這麼嚴重,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黑道或混混並沒有造成多大的影響。
為什麼兩邊的認知差異這麼巨大?錫蘭的判斷是,百姓對於黑道的「不敵視」與「包容」正是台灣社會黑道擁有比較大的存在空間的原因,然而事情可能沒有這麼簡單。(這種看法隱藏的推論可能是:百姓施壓給政府,政府強力執法消除黑道;或者百姓在日常文化中抵制組織犯罪,讓這些犯罪者逐漸在社會中消失)
問題二、黑道、黑道文化、8+9是同一件事嗎?
在錫蘭的敘述中,他把這三件事情混在一起談,並同樣表現了對這些事物不喜歡的態度,但其實這三件事情是不太一樣的。「黑道」是組織犯罪者,「黑道文化」指的是長期以來台灣的黑道組織運作中產生的各種事物,包含語言、文字、建築、飲食方式、習俗、藝術等。「8+9」原本是八家將的諧音,但是在台灣的語境中,泛指所有讓人看不順眼的年輕男性,這些人不見得與違法的事情有關,但通常人們認為8+9的道德底線與一般人不太一樣,更可能依循叢林法則生存。
若觀察台灣社會幾十年來的發展,可以發現黑道的存在空間受普通百姓的影響不大,更多是政治、經濟環境的影響。政府推動掃黑專案、大力取締幫派份子,或者制定相關的法律管束違法行為,黑社會存在的空間就會變小(「混」不下去)。而當台灣發展的各項產業更偏向於「正道」,能吸納更多社會基層時,黑社會的底層從業者也就不需要「混」。然而以歷史的角度來看,早年國民黨政府擅於利用黑道在國內外做事(例如在美刺殺作家江南),在民主化的歷程中,黑金政治的產生也讓想要制訂更多不利於黑社會發展的法律變得不容易。即便如此,更多檯面上政治人物的黑暗面被揭露,讓他們在已經習慣民主選舉機制的台灣獨霸一方變得沒有像以前那麼容易。(儘管在很多縣市仍然看起來容易)
先前館長有談過他對於現在混黑道的看法,就他自己接觸過的經驗,在法治社會裡黑道就是見不得光的存在,混久了自然會捲入各種違法事件中。基層的小弟做許多(或大或小的違法)事情,利益由老大收割,然而出了事卻是小弟負責。檢警單位對於黑社會的掌控程度其實比想像中的高,並不像嚮往道上兄弟的人以為的,有這麼大的悠遊空間。館長經常規勸人遠離黑道,然而若從「文化」的觀點來看,館長經常滿嘴髒話、渾身肌肉練格鬥、刺滿刺青、也注重兄弟義氣的言行表現,很難說這些表現沒有受到所謂的「黑道文化」的影響。館長與黑道之間最大的差別是,到底有沒有做泯滅道德、違反法律的行為,然而以一般師長教育小孩的觀點來看,這些人都是不值得仿效的,館長就是黑道。或許我們可以這麼問,消滅黑道存在的空間來降低黑道文化的影響力,或者否定文化就可以消滅黑道?
8+9則是定義更為寬泛的存在,從真的有在參與黑社會運作的底層小弟,教育體系中的失敗者,到個性比較不成熟的年輕人,都有可能被視為8+9。這個詞彙背後牽涉到兩個不同層次的問題,一是台灣宮廟文化的邊緣化,二是對於處在社會邊緣的青年們的刻板印象。前者宮廟文化的部分,在台灣現代化的過程中,傳統宗教一度被視為落後、迷信的象徵,為神明服務的「八家將」等外圍組織受到黑道勢力的滲透,最後形成「八家將= 8+9 = 在混的年輕人」的刻板印象。就宗教談宗教,在許多文史工作者及地方正派人士的努力下,宗教文化中受黑道影響的程度正在降低。(儘管許多代表性的宮廟仍然受到黑道勢力影響,但也可以看到他們正在隱藏或削弱黑道介入的印象)後者關於8+9的刻板印象,由於這個詞的含義牽涉的範圍過廣,幾乎很難定義到底「哪個被罵的年輕人不是89?」(許多人認為反骨男孩是89團體) 8+9的形象具有複雜的含義,例如印象中的8+9比較會哄女孩、注重穿搭,儘管對自己的人生沒有規劃也不具備專業能力,但總是能有接連不斷的女朋友,早早奉子成婚。他們在刻板印象中不受人尊重,然而許多被歸類為8+9的青年人其實就僅是言行粗魯,缺乏文化教養而已。
回到前面的問題,當錫蘭說他不喜歡黑道文化,對於在旅途中遇到的「奇怪的人」感到保留的時候,到底指的是什麼呢?
問題三、「煤氣燈」或者「文化衝擊」?
從錫蘭環島、剪影片、到影片上架完畢的現在,我認為錫蘭經歷了即便作為「引起爭論型YouTuber」也很少見的感受,也就是「他跟很多觀眾的想法或感受不一樣,而這些觀眾可能不是腦袋有問題的人」。到目前為止,錫蘭將這些觀眾理解為「為台灣辯護」,並且認為這些觀眾可能是在gaslight他,要他接受「台灣黑道不嚴重」的看法。經歷過幾個月的了解,他認為自己對於「台灣對黑道的容忍度很高」這件事情的判斷仍然是對的,有問題的可能是觀眾們對於黑道橫行現狀的無視、政界黑暗的無視;而這樣的現象可能繼續讓台灣的黑道問題難以解決,作為考慮長居台灣的人,他為此感到很擔憂。
對於這個問題,可能還是要分成兩個問題來討論:
(一)觀眾如何理解錫蘭提出「黑道問題」的脈絡?
(二)觀眾是否在gaslight錫蘭的認知?
對於第一個問題,無論錫蘭如何定義自己的環島之旅,在一般觀眾眼中,他就是個不做功課的普通觀光客,隨意走走看看,發表自己的看法。對於這樣的錫蘭,作為本地人當然會對他的意見有所不滿。錫蘭說他希望自己經過這十天,可以對台灣各縣市都有粗淺的印象,以便往後提起哪個縣市,他可以記得那個縣市。然而這樣的印象是很不準確的,即便同樣是台北,有高樓大廈、現代化的台北東區,有具有歷史感的西區大稻埕、萬華,也有可欣賞風景、山林間飲茶的文山區。錫蘭主要搭高鐵、計程車進行環島之旅,但是大家都知道高鐵站的選址通常比較偏遠(成本問題或官商勾結炒地),而計程車司機的分享也並非台灣社會的全貌。
比較明顯的例子是,錫蘭選擇去墾丁,並當作他去過了屏東;但是可能90%以上的屏東人並不覺得去過墾丁就算去過屏東了,至少該去屏東市或潮州吧?他走的點既不完全是經典觀光景點,也不是特定私人行程,更貼近專門為了工作而進行的旅程,這樣的旅程不好玩或者無法體會地方風光也是很正常的。當他本來就不打算好好玩的時候,抱怨這個地方不好玩的道理到底是什麼?抱著想體會城市日常風光的心情去觀光客景點,抱怨這個地方不舒適,又抱著想看地方特色或繁華地區的心情,跑到普通的小地方,再抱怨這個地方有點「村」,其實是沒什麼道理的。
而在這樣隨意的Vlog影片中,用有點嚴肅的態度提出他對於台灣原來有黑社會,而且比他想像得嚴重的culture shock,觀眾們對他的culture shock感到culture shock,可能是更具代表性的反應。
距離社會案件最多、經常可以看到大型槍擊案、綁票、查獲大量毒品的1990年代已經過去將近三十年,相較於那個年代,現在普通人對於黑社會的直接感受弱化很多。一般正常上班上課,過著普通日子的人很少看到暴力事件,賭博、詐騙或毒品多半與跨國黑幫有關,除了近期爆出的柬埔寨相關新聞,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到目前為止並不覺得黑社會問題有多嚴重。
觀眾們回應的並不是「台灣人覺得黑道不是一個問題」,而是告訴作為觀光客的錫蘭,「台灣人覺得你可以來,不要擔心這個問題」。這次在黑道問題上台灣人的反應,其實跟錫蘭貼上他遇到地震之後,觀眾們的反應一樣:「這個是小的你知道嗎?」
地震真的不用擔心嗎?當然不是,918花蓮玉里6.4級強震後,儘管災情不算嚴重,但是這個地震是大的,引發一波台灣人針對地震防範的討論,有些問題確實進入改善流程,但是也有很多「明知嚴重卻不改變」。在黑道問題上,台灣人的面對方式其實也很類似,每次關於黑道的社會新聞事件出現,就會提醒大家問題的嚴重,但是等新聞記憶一過,大家也就回到處變不驚的狀態,不會往下深入討論結構性的議題。
到這裡我們似乎可以回答第二個問題了,台灣觀眾沒有在gaslight錫蘭的認知,大家是真的不覺得黑道問題很嚴重。(是否更為台灣擔憂了呢?)
結語:是否要為台灣的「黑道橫行」擔憂?
認為台灣黑道問題很嚴重的外國人並不只有錫蘭一個,英國記者、作家Michael Booth在2021年出版的書《一山三虎:爭執不休的東亞手足,日本、韓國、中國和台灣》中就提到他對台灣的看法,他報導道:
台灣有一件事總是令我吃驚,任何正式、合法的行業,都有個相對應的灰色市場,」長期居住在台灣的美國居民麥哲恩告訴我。「這裡有銀行,也有地下錢莊;有合法工廠,也有地下工廠;有合法樂透,有非法簽賭。有一整個地下社會。
國民黨時代借助黑幫來控制社會,替獨裁統治做些骯髒的工作,如擄人或充當打手,黑道小弟也在民主抗爭運動的場合對付民運人士。如今,幫派的影響範圍廣及營造業、伐木業和補教業(或許規模不比韓國,但依然龐大),「所有人在某方面都跟幫派打交道,有業務關係,但大多數人渾然不覺,」麥哲恩說。
在台灣,就算去投票,而且特別是投票時,也不可避免會與組織犯罪有所接觸。根據康培莊所著《台灣:民族國家或省》(Taiwan: Nation-State or Province,暫譯),本地議員之中15%到20%的人有前科。麥哲恩經營關於台灣議題的部落格,他說某個縣市長曾想將當地打造成國內精品咖啡中心,於是提出咖啡店減稅的政策。結果呢?幫派進駐高檔咖啡業,利用減稅來牟利。1980年代,某個城市的市議會議員全都是來自黑社會的幫派人物。著名前國民黨立法委員曾經是幫派老大(其實,我聽說他到現在仍是台灣所有幫派的精神領袖)。「在台灣,(組織犯罪)就像是另一種生活方式,」麥哲恩說。「嗯,走黑道也可以……」
他的看法基本上和錫蘭相同,基於對歷史脈絡、新聞事件、社會結構的觀察,台灣就是敗軍政權遺留下黑道橫行的曲折民主社會,並不是什麼人間烏托邦、華人桃花源。
回答是否應為台灣的黑道問題擔心,可能還是要看對象是誰,要處理的是短期問題還是長期問題來討論。其實相較於普通觀眾,身為當紅YouTuber的錫蘭(尤其他什麼都評論)確實蠻需要擔心的,YouTuber遇到上暴力事件的至少就有蔡阿嘎、館長,放火的青青事件也算一個,錫蘭來台灣長居會遇到什麼樣的衝突呢?真讓人期待。(但我覺得他不會遇到,錫蘭是個這麼謹小慎微的人)
至於本來就是台灣人的,是否要擔心台灣的黑道問題呢?就日常生活來說,台灣人應該還是不太需要擔心;但是在政治結構、社會議題的抉擇上,台灣人確實就需要更認真面對了。除了不再投票給黑道背景的人物之外,在制度上也應該思考如何杜絕惡勢力入侵,從「民主」的角度逐步改善自己所居的土地,從曲折的民主社會走向正常的民主社會。
話說回來,我仍然不同意錫蘭認為「台灣人對黑道寬容度很高」的看法,邏輯箭頭應該是反過來的,在長期盤踞著黑道的地方,普通台灣人已經習慣了黑道的存在,覺得比起過去,現在根本不算什麼。台灣社會有在進步,然而認真面對結構性問題的人,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