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再認同了...這本書的主題很吸引我,當下看到就立刻買了下來,老實說讀完有點失望。書中的痛苦與掙扎太線性了,又沒有很好的被包裝,感受不到應該要有的交織與深刻角色刻畫真的不是很立體...不應該給角色與其選擇太多設定與前提 角色太僵化了 維持了在一個框架跟形象中我覺得要討論憂鬱與自殺很重要的一點是聚焦於感受、掙扎 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人與人之間的但不應該是有很明確的惡角、很明確事件們私心覺得,如果可以聚焦在有苦難說的掙扎上會更好 不是沒有關心的人,而是關心的人無法理解、話到了嘴邊說不出去 很多很多一點點的小事、不理解、大人們不經意間一直重複對未來的期許,在青少年心中是會無限被放大的明明心底知道這些真的只是小事,課業壓力明明每個同學都有、家裡也沒有經濟困難、父母很關心並不特別變態的嚴苛,沒有被霸凌,但就是沒有來頭的很擔心很緊張看著家長與老師描繪的未來、同學有目標很有動力的向前邁進、自己卻躊躇不前對未來沒有方向時間卻一直推進 自己好像落在了後頭 到達不了那個大家描繪的未來憂鬱與自殺有很多種,確實不少是因為某個/某些原因 而被慢慢壓垮但既然作者想討論的是那些「看起來沒有煩惱的有錢、成績好女高中生」那就不應該再用霸凌、家庭的問題(被忽視、被誤解、太嚴厲) 去解釋而是聚焦在大環境 那種必須積極向前跑、長大;要很努力考好未來才有光明—這些期許對青少年造成的壓力、不容許訴苦的氛圍造成的壓抑 –by 現役高二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