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Zào賣Zào——科技創新的噪音|2022臺北藝穗節《Zào》讀劇呈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節目名稱:2022臺北藝穗節《Zào》讀劇呈現
演出單位:
千流製作
演出場館:
蹦空間
觀賞場次:2022.08.21 (日) 14:30
誠實說,初看文案,感覺這戲介於瞎跟ㄎㄧㄤ之間。演後感想總結為「有深意但稍微不合時宜」。
不合時宜在於,現有口罩材質並非難受到戴不住,且疫情趨緩逐漸走向與病毒共存,戴口罩的規定日漸鬆綁,此時討論Zào纖維的影響力,難以引起足夠共鳴。
深意在於,這個Zào,在不同時空脈絡下可以是各種不同的東西。舉個不甚精確的例子,幾十年前,法律初規範騎機車必須戴安全帽時,引起許多反彈,主要是舒適度問題讓民眾不願配合,但到了今天,騎機車戴安全帽已成共識。這全民習慣的過渡是怎麼發生的?大眾的安全意識提升?或是有更舒適的安全帽被製造嗎?
劇本中也探討「商品化」這件事。大量製造商品,難免帶來附帶傷害如工業汙染問題,還有各種酷炫時尚限量商品的怪現象。
關於故事,個人最難被說服的是與海賊a.k.a.國姓爺鄭成功的連結。不確定是否因為是讀劇演出,所以沒有呈現完整的面貌。
至於表演導演,以讀劇演出而言誠意十足,轉場流暢,角色雖多,但並不讓人困惑。場地蹦空間相當適合此演出簡約精巧的舞台設計與走位。音樂與燈光等技術,抓在一個足以支撐但不超過讀劇規模的程度,非常聰明。
製Zào賣Zào,全劇側寫科技創新過程中來自四面八方的噪音(包含發明家自身的反思與質疑)。顯然這是在疫情最擾人時寫下的劇本,好奇未來若再製作,是否會選擇別的物件/科技作為貫穿的主題呢?期待此劇本未來的各種變形演出!
(本文亦刊登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官方網站>2022臺北藝穗節>全民瘋藝穗。)
avatar-img
13會員
42內容數
從劇場出發的文化生活消費指喃,興趣使然的線上雜誌。2022年10月創刊,目標是刺激藝文消費,活絡文化產業經濟(好像政見?),意即幫助消費者把錢變成喜歡的東西、生產者把喜歡的東西變成錢,形成正向循環。不定期任性出刊,每期內容包含〖當期觀點〗、〖有靈魂迴響〗、〖無差別工商〗、〖大好き工商〗及其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疫情紓緩後,表演團隊的演出活動也漸漸恢復軌道,但我們仍然看見持續帶著口罩的人們給了我們許多的省思。 科技越是進步,人的距離似乎也離得更遠,或是是拉近了,但依然無法取代真正存在同一個空間的面對面感受與集體意識感官,一起歡樂一起專注在一個表演上,隨著劇情變化尤其是即興劇這與觀眾有持續互動的演出形式,使
Thumbnail
台灣當代劇場中,北部淡水的身聲劇場、中部苗栗的EX-亞洲劇團、南部嘉義的阮劇團都非常有代表性,他們都是小劇場出身,與土地相當接近,很重視在地,也努力在培養核心團員,而且都有營運自己的小型場館,這三個很有特色的劇團,這次要一起做戲,在台南藝術節推出《神鬼人間道》
Thumbnail
用現場即興音樂劇的形式創造的即SING小鎮排練,這次觀眾給的靈感有太陽鎮、山丘、天氣很熱、柚子還有雕刻師,其中一段的主角是雕刻師刀姐,徘徊在黑道龍哥跟貴族男孩之間的糾結。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去年舉辦的「走鐘獎」頒獎典禮上,因為博恩脫口秀表演中帶到志祺七七整形的段子,一時間,從整形是否必要?整形的費用到去整形的人價值觀是否正確都變成熱門討論的議題 之前疫情時代裡,大家都習慣戴上口罩,某種程度其實也減輕了大家的容貌焦慮,隨著疫情趨緩,大家漸漸把口罩拿下來,恢復正常生活…..
Thumbnail
一頁過文藝小說 -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在 2024 年5月 19日開始,所有醫院內再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這意味著 Covid-19 疫情告終。筆者特意創作了「疫後之舞」。
Thumbnail
關於往後的規劃跟一些介紹,都歡迎來打招呼,不用很嚴肅。
Thumbnail
因為最近討論度太強了,只有打開臉書就會看有人在討論。於昨天晚上,開了網飛看了一回。 就是以台灣社會為背景的香港黑道槍戰電影,而且和周潤發等級的片子相比還弱了點。評價應該是:還好還好。 大家也都會帶一下:為什麼中國會放行這部電影在中國上映,同時造成票房大買呢?大部分的評論是說:中國吸引以此片來形塑
Thumbnail
國美館〔2023年台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從12月3日正式展出已經三週。本次展出的9件作品,也都看過不止一遍,因為我們幾乎每晚在國美館公園散步。〔2023台灣國際光影藝術節〕的展示作品,已引來更多夜間散步觀看的人潮。.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疫情紓緩後,表演團隊的演出活動也漸漸恢復軌道,但我們仍然看見持續帶著口罩的人們給了我們許多的省思。 科技越是進步,人的距離似乎也離得更遠,或是是拉近了,但依然無法取代真正存在同一個空間的面對面感受與集體意識感官,一起歡樂一起專注在一個表演上,隨著劇情變化尤其是即興劇這與觀眾有持續互動的演出形式,使
Thumbnail
台灣當代劇場中,北部淡水的身聲劇場、中部苗栗的EX-亞洲劇團、南部嘉義的阮劇團都非常有代表性,他們都是小劇場出身,與土地相當接近,很重視在地,也努力在培養核心團員,而且都有營運自己的小型場館,這三個很有特色的劇團,這次要一起做戲,在台南藝術節推出《神鬼人間道》
Thumbnail
用現場即興音樂劇的形式創造的即SING小鎮排練,這次觀眾給的靈感有太陽鎮、山丘、天氣很熱、柚子還有雕刻師,其中一段的主角是雕刻師刀姐,徘徊在黑道龍哥跟貴族男孩之間的糾結。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去年舉辦的「走鐘獎」頒獎典禮上,因為博恩脫口秀表演中帶到志祺七七整形的段子,一時間,從整形是否必要?整形的費用到去整形的人價值觀是否正確都變成熱門討論的議題 之前疫情時代裡,大家都習慣戴上口罩,某種程度其實也減輕了大家的容貌焦慮,隨著疫情趨緩,大家漸漸把口罩拿下來,恢復正常生活…..
Thumbnail
一頁過文藝小說 -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在 2024 年5月 19日開始,所有醫院內再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這意味著 Covid-19 疫情告終。筆者特意創作了「疫後之舞」。
Thumbnail
關於往後的規劃跟一些介紹,都歡迎來打招呼,不用很嚴肅。
Thumbnail
因為最近討論度太強了,只有打開臉書就會看有人在討論。於昨天晚上,開了網飛看了一回。 就是以台灣社會為背景的香港黑道槍戰電影,而且和周潤發等級的片子相比還弱了點。評價應該是:還好還好。 大家也都會帶一下:為什麼中國會放行這部電影在中國上映,同時造成票房大買呢?大部分的評論是說:中國吸引以此片來形塑
Thumbnail
國美館〔2023年台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從12月3日正式展出已經三週。本次展出的9件作品,也都看過不止一遍,因為我們幾乎每晚在國美館公園散步。〔2023台灣國際光影藝術節〕的展示作品,已引來更多夜間散步觀看的人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