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與消費循環的蝴蝶效應
人們的消費行為,反映著當下經濟現況及對未來的看法,若收入少了,消費慾望也會變得謹慎且抑制,沒錢自然就少購物、少上餐廳,食衣住行都會有影響,需求少了,企業盈利跟著下降,訂單也變少,只好減產、縮減成本,員工收入跟著變少,只好省著花費,很可能就會形成一個經濟衰退的蝴蝶效應。
美台消費者信心指數
美國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向來是調查美國消費現況及對經濟信心的重要指標,每個月進行500次電話採訪,提出五十個核心問題,並統計結果,就像量體重一樣,雖然單次數據可能沒有太大代表性,但重要的是依照過去數據比較變化的程度,或是與去年同期相比,可以觀察到近期或年度的經濟趨勢。
台灣也有由中央大學每月所調查的消費者信心指數相關數據,今年九月份的資料於27日公布,調查報告中,只有物價水準上升,其他五個子項目的購買耐久財、國內經濟景氣、家庭經濟狀況、就業機會、投資股市時機都是呈現信心下滑的趨勢,而購買耐久財是其中降幅最大者,相較於8月份,下滑1.05點。這也不難理解,美國踏出大幅加息的步伐,台灣央行也被迫持續調升利率,會大幅影響借貸買屋的意願,股市持續下滑,投資人虧損及對投資及消費也會更趨謹慎,不是生活必需或急迫性的消費,可能就採取觀望及再等等的態度。
消費者信心指數透露的訊息
觀察央大所發佈的消費者信心指數趨勢,2022年至今已經持續呈現下滑狀態,不但比2020年疫情發生時還低,同時也是2008年金融海嘯「後」的新低,但離金融海嘯的信心低點其實還有一大段距離,金融海嘯時許多企業都放無薪假或減薪,目前還遠未到達當時的慘境。不過隨著美國為了打擊通膨,可能2024年才會停止升息腳步,可以預見到今年底加大力度的升息恐怕引起的經濟衰退,現在無法預測是否會比金融海嘯嚴重,但最大的問題不是衰退會不會來?而是多嚴重及多久的問題。
投資股市時機歹歹?
令人意外的是一般民眾認為下半年是非常不適合投資的時間點,看壞的程度甚至遠強烈於2008年的金融海嘯,而在去年2021年底股市最高點時,許多人對疫情、地緣政治變化及資金狂潮下的股市可能也有所戒心,所以信心也不是很高,但在美國為打擊通膨而不惜賠上經濟衰退的決心下,目前股市跌勢恐怕還難以在2022年底止步。
從股市歷史循環中可以發現,投資金律就是「低買高賣」,但多數人都是猜測與追逐短期的漲跌,以求快速獲利,少部分的幸運兒短期致富,引起大家羨慕與效法,但在股市高點時,其實正是高風險低報酬的最後的狂歡,股市從高點反轉不斷下跌後,最後忍不住賣掉以求晚上能睡好覺,原本以為是低買高賣,卻變成「高買低賣」,這都是在股市週期循環中不斷重複的場景。
什麼時候是股市循環週期的高點呢?就是身邊以前沒在接觸股票的人,都在高談闊論股票時,比如之前的航運及鋼鐵股狂飆時刻。那什麼時候又是股市循環週期的低點呢?當市場決大部分的媒體或專家都看壞未來,甚至出現股市已死的論調,周遭沒人要談論股市時,勸你別碰時,很可能差不多就是低點時刻要來臨了,簡單來說,股票市場的狀況通常與大部分的人看法剛好相反,所以當大家都極度不看好股市時,反而可能會是買入的好時機,信心指數指標也可能成為參考的標準之一。
低風險高獲利的投資時機
投資股市對許多人不了解投資的人來說,是個可怕的吃人市場,覺得風險很高,可能傾家蕩產,但是只要是投資就一定是有不同程度的風險存在,重要的不是遠離風險,而是「管理風險」,選擇合適的投資工具、打造穩健的投資策略、建立正確的投資觀念,才能提高在股市獲利的機率。
人人都在高談闊論股票時的警訊
大多數人的股市投資的誤區通常是在錯誤的時間進出場或是選擇不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然後其實不知道自己在幹嘛,也常在股市大漲後,因為投資氣氛熱絡,聽聞周遭朋友買股幾週輕鬆就賺了不少錢,忍不住就下去試手氣,然後一買就賺,高興之餘就投入更多,結果沒想到股市從高點一反轉後虧錢沒辦法接受損失就加碼攤平或套牢,直到跌受不了才賣出,或是擺著不理,假裝自己沒買過這些股票,或是改策略變成長期投資不去管它了,這些都是貓頭鷹早期的投資行為可為借鑒,大家也不需重複肉身再經歷一次。
等百貨公司大打折更香
股市低迷的時候,也就是大家都認為不適合投資的時候,認為應該等股市從谷底開始回漲再上車就好,但其實股市與經濟一樣都有循環週期,若是在「相對低點區間」可以買入,獲勝機率就大,報酬率也更高,但話說就算是股神巴菲特也猜不到絕對的股市低點會出現在什麼時候,以台股來說在美國升息及資金緊縮下,外資到明年初恐怕還是會持續賣台股並將資金匯出導致台股持續下跌,也很有機會在今年底就可能跌到11000點左右,相當於從高點跌約40%,就像百貨公司六折特賣會,這時只要使用「分批」投入策略,即使後來繼續下跌,風險就低非常多了,也能繼續撿更大的便宜。
房市信心開始反轉
調查中消費者對於購買房屋這樣的耐久財,9月份的數據比8月份下滑了1.05,是六個子項中下滑幅度最大的,可見消費者隨著美國升息,央行跟隨升利率且新聞不斷放送下,以之前最低房貸利率1.685%調升至1.81%,20年期,貸款1000萬,每月多繳584元,每年要多付7008元,而且看起來未來利率會持續調高,這也會影響購屋的意願。
買房子是背負龐大債務20-30年的事
之前對想買房的人來說,普遍有房價只漲不跌,不買會更貴而搶買的心態,隨著房市熱絡,越貴越有人搶,買房意願更高,一旦買氣縮手,房市反轉開始下跌,持續下跌一段時間後,消費者又會有現在買了之後,可能還會跌的抗拒心態,其實這跟投資股市心態也很像,但投資股市可以短期操作,一般自住剛需而非房市投資客的民眾買房子都是20-30年房貸的漫長負擔,且金額龐大,建議三思,能不買就不買,剛需者想辦法晚一點買,而未來少子化問題,長久可能造成消費不振,房屋供需不平衡的問題,致使房價長期低迷,自己買的房子貶值,可能也會帶來一種失望的壓力。
房價未來會像日本一樣的走勢嗎?
----------------------------------------------------
※目前僅顯示部分內容,想看完整文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