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tco必買!這東西從來不漲價!!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小時候覺得 7-11 的大亨堡,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存在,20+8重新定義了我的人生;等長大吃到 Costco 的熱狗麵包後,我就再也不吃大亨堡了😆

raw-image

說到Costco 的熱狗汽水套餐,從1985年 Jim Sinegal 創立開始,價錢是1.5塊美金,跟其他競爭對手差不多。但一直到現在,三十幾年的通膨影響下,同樣的熱狗套餐,在美國已經至少都賣 4~5塊以上了,Costco還是一樣維持1.5塊美金!

raw-image

近日Costco的財報會議上,大家問說熱狗繼續這樣賣,對公司的財務應該很不利吧??CFO 首席財務長表明:

Costco 的熱狗套餐價錢將永遠都會是 1.5塊美金

很霸氣的宣言,令人敬佩的堅持不調漲,是不是只有表面上看到的虧損,沒有帶來任何好處呢??

打開最新的財報來看,其實 Costco 的年銷售額,每年都有近兩位數的成長,去年更是有18%的年增,不只沒有賠錢而是賺很大。


raw-image

還記得前面講的故事嗎?當大亨堡這個價位跟口味,在心裡已經有一個標準後,將 Costco 的熱狗麵包做比較,高下立判,讓我再也不吃大亨堡,這就是所謂的定錨效應阿~

Anchoring Effect 定錨效應

講的是我們大腦很容易,因為接收到第一個訊息後,進而影響我們做出後面的決策。

  • 最常見的例子,去賣場買東西,會常看到商品原價699,今天促銷價只要399,我們心裡不自主的會認為,能用低價買到高價值的東西,買到賺到!
  • 或是房仲手法之一,會先帶看不便宜的爛屋,之後再去看普通,但卻一樣價錢的物件,這時在定錨效應的作用下,也會對這間房眼睛為之一亮。


而Costco也運用相同的道理,據會員受訪統計,當看到熱狗竟然賣那麼便宜,會自然的被定錨,覺得賣場裡的東西一定也是好便宜,反而是會覺得買越多賺越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理財給JEFF答/Dr.Jeff的沙龍
4會員
19內容數
2023/12/19
在職場有一位事業有成的前輩,積累了可觀的財富,擁有相當多的不動產,使他成為眾多人眼中的成功典範。的確,在中國傳統社會中,一個成功男人的標準通常被定義為追求「五子登科」:有車子、有房子、有妻子、有孩子,銀子。 這位有成就的前輩,達到了這些社會標準,成為成功的象徵。但是,故事總有一個「下一步」,更
Thumbnail
2023/12/19
在職場有一位事業有成的前輩,積累了可觀的財富,擁有相當多的不動產,使他成為眾多人眼中的成功典範。的確,在中國傳統社會中,一個成功男人的標準通常被定義為追求「五子登科」:有車子、有房子、有妻子、有孩子,銀子。 這位有成就的前輩,達到了這些社會標準,成為成功的象徵。但是,故事總有一個「下一步」,更
Thumbnail
2023/11/11
20年前,市面上大約只有3萬種投資管理產品供選擇。 這邊定義的’’投資管理產品’’,不是指自己操作的投資行為,而是有人幫忙管理資產以及配置的;較為大家熟悉的有共同基金、封閉式基金、對沖基金、ETF、投資型保險基金等。 20年後的今天,統計已有超過74萬種產品!照這樣的成長率計算,7年後2030年
Thumbnail
2023/11/11
20年前,市面上大約只有3萬種投資管理產品供選擇。 這邊定義的’’投資管理產品’’,不是指自己操作的投資行為,而是有人幫忙管理資產以及配置的;較為大家熟悉的有共同基金、封閉式基金、對沖基金、ETF、投資型保險基金等。 20年後的今天,統計已有超過74萬種產品!照這樣的成長率計算,7年後2030年
Thumbnail
2023/10/26
為什麼隨著聯準會升息,通膨好像無法有效抑制,消費者花錢還是如此不手軟?沒有經濟衰退跡象阿??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 整體消費者正在變老!!!!👨‍🦳🧑‍🦳 哩到底在共蝦密?? 根據美國勞工部近期發布的消費者支出調查,65 歲以上的美國人佔全部總支出的 22%,是自 1972 年有記
Thumbnail
2023/10/26
為什麼隨著聯準會升息,通膨好像無法有效抑制,消費者花錢還是如此不手軟?沒有經濟衰退跡象阿??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 整體消費者正在變老!!!!👨‍🦳🧑‍🦳 哩到底在共蝦密?? 根據美國勞工部近期發布的消費者支出調查,65 歲以上的美國人佔全部總支出的 22%,是自 1972 年有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量販店之王Costco($Cost)在盤後公佈了財報: 🟢營收: 552.7億美元低於預期555.8億美元➡️Miss 🟢EPS: 3.3美元優於預期3.21美元➡️beat ✅通膨的壓力: 好市多2022全年營收2227億美元(市值2155億美元)這次的財報公佈可以看出營收是不如預期的,這應該
Thumbnail
量販店之王Costco($Cost)在盤後公佈了財報: 🟢營收: 552.7億美元低於預期555.8億美元➡️Miss 🟢EPS: 3.3美元優於預期3.21美元➡️beat ✅通膨的壓力: 好市多2022全年營收2227億美元(市值2155億美元)這次的財報公佈可以看出營收是不如預期的,這應該
Thumbnail
小時候覺得 7-11 的大亨堡,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存在,20+8重新定義了我的人生;等長大吃到 Costco 的熱狗麵包後,我就再也不吃大亨堡了😆 說到Costco 的熱狗汽水套餐,從1985年 Jim Sinegal 創立開始,價錢是1.5塊美金,跟其他競爭對手差不多。但一直到現在,三十幾年的通膨
Thumbnail
小時候覺得 7-11 的大亨堡,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存在,20+8重新定義了我的人生;等長大吃到 Costco 的熱狗麵包後,我就再也不吃大亨堡了😆 說到Costco 的熱狗汽水套餐,從1985年 Jim Sinegal 創立開始,價錢是1.5塊美金,跟其他競爭對手差不多。但一直到現在,三十幾年的通膨
Thumbnail
「Costco的熱狗蘇打組合永遠都是$1.5美金。」 - 好市多財務長加蘭提(Richard Galanti) CNBC近期的新聞提到,Costco著名的熱狗蘇打組合是否會漲價? 好市多財務長加蘭提(Richard Galanti)依然堅持表示,「永遠」不會漲價! 這個背後的秘密以及意涵,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Costco的熱狗蘇打組合永遠都是$1.5美金。」 - 好市多財務長加蘭提(Richard Galanti) CNBC近期的新聞提到,Costco著名的熱狗蘇打組合是否會漲價? 好市多財務長加蘭提(Richard Galanti)依然堅持表示,「永遠」不會漲價! 這個背後的秘密以及意涵,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物價驚驚漲,在新北市夜市買雞排一片80元,已經覺得很貴,沒想到就在不久前,新聞報導逢甲夜市雞排一百元,你買的下手嗎? 1、太貴了,買不下手(住台中的親人) 2、先買來吃吃看,好吃的話,下次才會買。(住台北的朋友) 逢甲雞排值不值得100元?最終仍然要看它的價值是不是值得用100元價格購買。 總結:
Thumbnail
物價驚驚漲,在新北市夜市買雞排一片80元,已經覺得很貴,沒想到就在不久前,新聞報導逢甲夜市雞排一百元,你買的下手嗎? 1、太貴了,買不下手(住台中的親人) 2、先買來吃吃看,好吃的話,下次才會買。(住台北的朋友) 逢甲雞排值不值得100元?最終仍然要看它的價值是不是值得用100元價格購買。 總結:
Thumbnail
通膨引發外界對於未來經濟前景的憂慮,零售銷售巨頭Target財報打響了第一槍,當天收盤跌幅近25%,連帶後來開出的零售銷售股如梅西百貨、沃爾瑪也是跌跌不休。而對於同是零售銷售巨頭的好市多而言,其強勁的會員制度是否能夠讓消費者繼續購物呢?還是消費者會因購買力減少而大幅縮減開支引發退訂潮呢?
Thumbnail
通膨引發外界對於未來經濟前景的憂慮,零售銷售巨頭Target財報打響了第一槍,當天收盤跌幅近25%,連帶後來開出的零售銷售股如梅西百貨、沃爾瑪也是跌跌不休。而對於同是零售銷售巨頭的好市多而言,其強勁的會員制度是否能夠讓消費者繼續購物呢?還是消費者會因購買力減少而大幅縮減開支引發退訂潮呢?
Thumbnail
食品股經常被認為具有這項特殊能力,
Thumbnail
食品股經常被認為具有這項特殊能力,
Thumbnail
每天,我們進出便利商店,有沒有注意到零食、飲料的打折優惠? 我們偶而會看到原價打8折的優惠,但我們更多時候會看到第二包6折,第二杯咖啡七折,咖啡買三送一,第二包十元,或者是A麵包+B飲料59等折扣搭配。 有沒有注意到士力架巧克力,包裝從大條45元,變成1/3的尺寸,價格28元。 報價的金額 同樣,
Thumbnail
每天,我們進出便利商店,有沒有注意到零食、飲料的打折優惠? 我們偶而會看到原價打8折的優惠,但我們更多時候會看到第二包6折,第二杯咖啡七折,咖啡買三送一,第二包十元,或者是A麵包+B飲料59等折扣搭配。 有沒有注意到士力架巧克力,包裝從大條45元,變成1/3的尺寸,價格28元。 報價的金額 同樣,
Thumbnail
聯準會為了壓制通膨的強力升息循環開啟,越來越多人在討論可能來到的經濟衰退。雖然經濟衰退不一定會到來,但從Google Trend來看已經到了疫情前的水平,在面對衰退時,通常哪些部門會表現比較好,資金也會先往那些部門流過去,流向這些類股背後的邏輯又是什麼呢?
Thumbnail
聯準會為了壓制通膨的強力升息循環開啟,越來越多人在討論可能來到的經濟衰退。雖然經濟衰退不一定會到來,但從Google Trend來看已經到了疫情前的水平,在面對衰退時,通常哪些部門會表現比較好,資金也會先往那些部門流過去,流向這些類股背後的邏輯又是什麼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