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有一位事業有成的前輩,積累了可觀的財富,擁有相當多的不動產,使他成為眾多人眼中的成功典範。的確,在中國傳統社會中,一個成功男人的標準通常被定義為追求「五子登科」:有車子、有房子、有妻子、有孩子,銀子。
這位有成就的前輩,達到了這些社會標準,成為成功的象徵。但是,故事總有一個「下一步」,更多的車子、房子、妻子、孩子,銀子當然是其中之一!
為了實現這些追求,前輩全情投入,每天工作至少12小時,從畢業開始,
一直到他離世⋯
這是一個鼓舞人心的故事,證明了辛勤工作、堅持不懈和追求繁榮的決心。
然而,就像許多故事一樣,敘述中總有一部分容易被浪漫化,類似格林童話的成人版本揭示的真實精髓一樣。前輩離世後,他留下了許多的不動產和財富,小孩應該傷心之餘,有感到點欣慰吧?
但結局卻是什麼呢?
子女們決定拋棄繼承,一毛都不拿。也許是對父親辛苦的不理解,也許是對他與另一個家庭的不理解,或者可能有更多不能輕易闡釋的複雜原因。總之,子女們甚至沒有參加最後的儀式。
這個故事促使我去思考社會是如何定義成功的,並鼓勵我們看待自己的內心,確定我們自己對成功的定義。為什麼我們如此努力?我們最終是為了什麼?在我們離開時,我們希望留下什麼?
社會對成功的定義未必符合我們的個人價值觀。這很大的挑戰我們重新評估對人生的優先順序,並常常自省我們的追求,是否導向一種有意義且充實的生活;確保我們的努力不僅僅是為了社會的掌聲,而是有助於形成符合我們價值觀和渴望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