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三個步驟找出有價值的興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Where should we go?

Where should we go?

最近看了些自媒體的書,注意到自媒體的精神就是「分享」,書中的作者們都有提到,對於想要從事自媒體創作的人,如果不知道從哪裡開始,「興趣」、「專長」就是很好入手的點。提到興趣,是不是馬上就聯想到「自己喜歡做的事」、「自己很會做的事」或者「每天都在做的事」呢?有沒有好奇過興趣的本質(定義)到底是什麼?究竟什麼樣的興趣最值得拿來培養、分享,甚至還有機會升級成技能當飯吃的呢?

一、拓展興趣定義

學習一件事物最好的方法就是從定義開始,按照維基百科的描述

愛好指在個人的時間內為了樂趣或放鬆而進行的活動或消遣

廣泛定義方式好處就是容易認知,方便理解。但是這個定義對於我們的需求(想把興趣當飯吃)來說是不夠的,因為你馬上就會問「然後呢?」,要怎麼知道花了錢與時間從事的這個活動結果是什麼?是好還是不好?怎樣才叫做有價值?因為維基百科沒有提供輸出部分的定義,必須擴充輸出判斷標準。我想借用 木木的對興趣的定義

興趣是「產出有價值的東西」,休閒只會消耗時間和金錢
(輸出)有價值就是能拿來分享、教學、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都是

嗯!擴展後的定義足以幫助我們從輸出端分辨出「好的」興趣、「有價值」的活動(先不管價值大小,可以再細分),然後把其他都歸類為「休閒」活動。接下來就可以利用新的定義來尋找/篩選或鑑定出我們想要的、有價值的興趣就可以了。我們還需要一份清單(check list)。

二、建立興趣清單

接下來準備回顧自己過去一週的所有活動,把所有花時間(半小時以上)、金錢的活動都寫下來。如果你也跟我一樣是個 Homebody 的話,要從無到有發想肯定非常困難!這時就參考維基百科的興趣清單來整理,整理的時候也可以把未來會有興趣的也一併記錄下來。用一張白紙或空白檔案分成左右兩半,左半邊代表現在,就是回顧後寫下的活動清單;右半邊代表未來,就是想知道、感興趣想要未來開拓的新技能。

隨手寫下清單

隨手寫下清單

三、套用定義法則

認真寫完清單後會嚇一跳,滿滿一張(成就感爆棚)!再用上述定義開始確認,鑑定完畢又會再嚇一跳,怎麼活動很多卻沒有得出印象深刻的產出是可以用來分享、教學或幫助別人的輸出啊。果然理想都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啊。

結果是不是覺得跟自己的印象差很多?沒事,初步定性分析是為了讓我們很快看出問題在哪裡,接下來還需要建置完整的表格來做定量分析,把完整的價值建立起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arren Lo的沙龍
21會員
62內容數
WarrenLo's 軟體設計武功祕笈
Warren L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9/25
當我們從事軟體開發工作一段時間後,有些人會開始接觸軟體架構設計。由於每個軟體架構設計者的對問題的理解與知識經驗差異會導出不同的設計架構。近期與同事的軟體設計案例經驗交流後,就很希望自己剛開始學習軟體架構設計的時候就有人能用實際的軟體架構設計經驗來帶我入門...
Thumbnail
2024/09/25
當我們從事軟體開發工作一段時間後,有些人會開始接觸軟體架構設計。由於每個軟體架構設計者的對問題的理解與知識經驗差異會導出不同的設計架構。近期與同事的軟體設計案例經驗交流後,就很希望自己剛開始學習軟體架構設計的時候就有人能用實際的軟體架構設計經驗來帶我入門...
Thumbnail
2024/07/16
專案工作型態很需要「溝通」,特別是每次交替時期需要與新的合作對象建立關係的時候,對方可能是你從不認識的同事或主管也可能是廠商。除非你是專職的專案經理,否則這種突然爆增的「初次溝通」聯繫的工作、會大量壓縮到你專案執行時間。在這種情況下要如何達到高效率的溝通,我們可以朝兩個面向來思考看看...
Thumbnail
2024/07/16
專案工作型態很需要「溝通」,特別是每次交替時期需要與新的合作對象建立關係的時候,對方可能是你從不認識的同事或主管也可能是廠商。除非你是專職的專案經理,否則這種突然爆增的「初次溝通」聯繫的工作、會大量壓縮到你專案執行時間。在這種情況下要如何達到高效率的溝通,我們可以朝兩個面向來思考看看...
Thumbnail
2024/07/02
如果你也是從事軟體相關工作的人,一定會遭遇突然需要你去學習一套你不熟悉的程式語言狀況吧,此時你會怎麼做呢? 是趕快去買書來看嗎? 還是趕快找一門程式課來上? 又或者乾脆去找會的同事來教學?
Thumbnail
2024/07/02
如果你也是從事軟體相關工作的人,一定會遭遇突然需要你去學習一套你不熟悉的程式語言狀況吧,此時你會怎麼做呢? 是趕快去買書來看嗎? 還是趕快找一門程式課來上? 又或者乾脆去找會的同事來教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前幾天剛好有人聊到yt,告訴我yt都是以業配為主,但業配又回歸到你的主題,受眾,只要在小領域成為專家,變現機會就會變多,而不在於多個主題多個平台。
Thumbnail
前幾天剛好有人聊到yt,告訴我yt都是以業配為主,但業配又回歸到你的主題,受眾,只要在小領域成為專家,變現機會就會變多,而不在於多個主題多個平台。
Thumbnail
說到將興趣培養成副業或甚至創業,不知道大家的第一個想法是什麼?「只是閒暇之餘玩玩的東西,真的可以拿來賺錢嗎?」、「外面高手如雲,真的會有人想買我的產品或服務嗎?」《把興趣變收入》一書的作者,戶田充廣先生透過5步驟拆解告訴你:把興趣變收入,可不是天方夜譚!
Thumbnail
說到將興趣培養成副業或甚至創業,不知道大家的第一個想法是什麼?「只是閒暇之餘玩玩的東西,真的可以拿來賺錢嗎?」、「外面高手如雲,真的會有人想買我的產品或服務嗎?」《把興趣變收入》一書的作者,戶田充廣先生透過5步驟拆解告訴你:把興趣變收入,可不是天方夜譚!
Thumbnail
慢慢有許多朋友願意試著經營自媒體。我想將我這半年來用到的資源做個整理,也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慢慢有許多朋友願意試著經營自媒體。我想將我這半年來用到的資源做個整理,也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最近看了些自媒體的書,注意到自媒體的精神就是「分享」,書中的作者們都有提到,對於想要從事自媒體創作的人,如果不知道從哪裡開始,「興趣」、「專長」就是很好入手的點。提到興趣,是不是馬上就聯想到「自己喜歡做的事」、「自己很會做的事」或者「每天都在做的事」呢?有沒有好奇過興趣的本質(定義)到底是什麼?究竟
Thumbnail
最近看了些自媒體的書,注意到自媒體的精神就是「分享」,書中的作者們都有提到,對於想要從事自媒體創作的人,如果不知道從哪裡開始,「興趣」、「專長」就是很好入手的點。提到興趣,是不是馬上就聯想到「自己喜歡做的事」、「自己很會做的事」或者「每天都在做的事」呢?有沒有好奇過興趣的本質(定義)到底是什麼?究竟
Thumbnail
為了嘗試生活中的各種可能,基於做了學了才知道喜不喜歡因此開始隨興的探索陌生的領域,如果能夠激發出其他靈感就更好了。
Thumbnail
為了嘗試生活中的各種可能,基於做了學了才知道喜不喜歡因此開始隨興的探索陌生的領域,如果能夠激發出其他靈感就更好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想與你分享,我閱讀好朋友朱騏對整理筆記方式的貼文後,對筆記風格的思考與詮釋。 根據下面人的三個天性,這篇文章想推薦給你相對應的筆記風格: 好奇心:內容優先筆記,旨在抓住初識時的熱情。 求知慾:主題優先筆記,旨在發現事物的底層邏輯。 成就感:行動優先筆記,旨在實現心之嚮往的改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想與你分享,我閱讀好朋友朱騏對整理筆記方式的貼文後,對筆記風格的思考與詮釋。 根據下面人的三個天性,這篇文章想推薦給你相對應的筆記風格: 好奇心:內容優先筆記,旨在抓住初識時的熱情。 求知慾:主題優先筆記,旨在發現事物的底層邏輯。 成就感:行動優先筆記,旨在實現心之嚮往的改變。
Thumbnail
如何利用想做的事,進入「無限成長迴圈」 當我們找到真正想做的事: 1. 能量是相對集中的,時間會集中在特定標的上。 2. 選擇有興趣的事物,會願意主動去了解、學習。  接著開始: 1. 學習「想做的事」,讓自己成長。 2. 為別人貢獻所學,同時得到金錢與感謝。 3. 將得到的金錢再度投資學習。 4.
Thumbnail
如何利用想做的事,進入「無限成長迴圈」 當我們找到真正想做的事: 1. 能量是相對集中的,時間會集中在特定標的上。 2. 選擇有興趣的事物,會願意主動去了解、學習。  接著開始: 1. 學習「想做的事」,讓自己成長。 2. 為別人貢獻所學,同時得到金錢與感謝。 3. 將得到的金錢再度投資學習。 4.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