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那間或這間書店有我留下的偏見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昨天我在烘焙室做著瑣碎的事,隨意播著蔣勳的音頻節目,原本我是想聽郭強生的節目卻發現已不在架上。節目中提到屏東的慢讀節,又說到在屏東空軍眷村改建的文創區中有一間獨立書局,蔣勳和受訪來賓說全台灣有三百多間的獨立書店,幾乎所有的鄉鎮都有獨立書店,包括離島小琉球和蘭嶼⋯⋯
他提到有一個支持獨立書店的樹梅文化基金會,是由一位退休飛行員拿自己的退休金當作基金贊助那些他們選出的書店——今年找蔣勳和來自出版界、建築界、時尚界等不同領域的成員遴選出的特色書店——我很驚訝有如此無私支持理想(文化之於我的同義字)的民間組織。
聽到這裡,我想到自己在Matters上的第一篇較多人閱讀的文章即是兩年前1111書店歇業潮所寫的,回頭看那篇文章有點信口開河並不是很嚴謹,因為我(多少)把對於自己認識的獨立書店店主的喜好投射進去了,但身為凡人又如何避免偏見? @Jennifer話很多 和我在後綴discord的頻道即名為「傲慢與偏見」,說到這個又不得不提到《傲慢與偏見》的原名為(First Impressions),我們都可能會因為第一印象而對人事物產生某些看似偏執的評價。
我小時候居住的民生社區有三間連鎖書局,分別是金石堂、新學友和誠品。那年代還不太流行個體戶開的獨立書店但在巷子裡有兩間小書店,都是以賣學生文具用品為主,漫畫、小說為輔的「書店」——當時我對於這兩字也沒什麼想法,自然有認知賣文具、漫畫書的地方怎麼可以稱為「書店」——因此我一律都說那是我家巷子口的書局。
而我對於那三間連鎖書店也有著說不清楚但因著他們所呈現出的氛圍而將其歸納出一種規則。要找老師規定的書單,我會率先去金石堂;要買學校或自己需要的參考書和字典則會去新學友;當媽媽給我一筆錢,我一定會選擇去誠品書店買自己想看的書。我說的是小學時期的事,後來新學友倒了、那間誠品也變得越來越像藝品店,國中時要買書只剩下金石堂或是遠一點的城邦、三民、敦南誠品。
看湯姆漢克和梅格萊恩演的《電子情書》(You've Got Mail)也很希望我們家的巷口能有那麼一間「街角書店」,不知為何的,對於一個小學生而言,大型企業的管理者和小業主自然成為一種惡與善的對照,似乎是喜歡閱讀的人自然就會養成一種「微左派」的思想?但直到我大學之前都很少光顧獨立書店,當時的社會氛圍也不太流行,我們只知道去哪裡買法律類、社會學類、外語的書。
大二那年,我也趕在某間政大書城歇業前的特賣會買了一整套哲學書,即使家中已有了重複的書籍,依然抵擋不了折扣的誘惑,我哪有什麼臉責怪網路書局的無良?
我在巴黎逛了日本的連鎖書店「bookoff」也去了莎士比亞書店、第五大學旁的小書店或者在塞納河畔旁邊的流動書攤挖寶,總是能自然的轉換各種需求與情境時所對應的書店,這大概就是身為人的狡猾吧!我想起在十九區的流浪漢,躺在書堆中等著路人救濟,那些停下來給他食物或一點零錢的人有不少都是工薪階級,他們一輩子可能也沒心力閱讀流浪漢身旁的書。
有的人選擇閱讀來拯救自己的靈魂,也有人靠著勞動餵養自己,甚至是救助別人的一餐。從來就沒有誰比誰高尚,一切只是個人選擇。
寫這篇文章是為了宣傳一個活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2會員
231內容數
反意識形態的寫作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目前正坐在我房間隔壁的空房打字,這房間能看到不遠處的小山丘,底下是隔壁鄰居的菜園,視線裡還有一些醜陋的鐵皮屋。
她對於此事的發生最先會想到是不是自己哪裏錯了?難道自己給人一種輕浮可以被沒禮貌的感覺?
清晨我做了一個很真實的夢,如何開頭的已經不記得了,回憶起的片段是我們全家人像小時候過節時的出遊,爸爸開著車在高速公路上狂飆,一個急轉彎我們的車就衝出了高架橋下。 此時變成上帝視角,我看到那輛車在橋下呈現倒栽蔥的狀態,心想我們應該是死了。
這些天網路上都在討論《台北女子圖鑑》的各種不妥,我來談談《那不勒斯故事》中的北漂女子
持續讀著《那不勒斯故事》,發現或許一開始我以為的故事主軸是偏差的,可能自始至終說的都是關於愛的故事而不是女孩間的友誼、拿坡里城區的生活或是義大利南方社會的政治黑暗面?
剛好上週日高燒不退,昏昏沈沈的過了幾個日與夜,就和兩週前動手術一樣,靠著那隻手機與外界聯繫卻也沒錯過「台灣人吃海鮮」,這次依然完美的追了一齣「學歷說」的鬧劇!身為台灣人,面對政治人物及媒體人毫無底線的無聊爭吵應該是再熟悉不過了,但每次還是能驚訝於他們將自己逼到死胡同的白痴言論。
目前正坐在我房間隔壁的空房打字,這房間能看到不遠處的小山丘,底下是隔壁鄰居的菜園,視線裡還有一些醜陋的鐵皮屋。
她對於此事的發生最先會想到是不是自己哪裏錯了?難道自己給人一種輕浮可以被沒禮貌的感覺?
清晨我做了一個很真實的夢,如何開頭的已經不記得了,回憶起的片段是我們全家人像小時候過節時的出遊,爸爸開著車在高速公路上狂飆,一個急轉彎我們的車就衝出了高架橋下。 此時變成上帝視角,我看到那輛車在橋下呈現倒栽蔥的狀態,心想我們應該是死了。
這些天網路上都在討論《台北女子圖鑑》的各種不妥,我來談談《那不勒斯故事》中的北漂女子
持續讀著《那不勒斯故事》,發現或許一開始我以為的故事主軸是偏差的,可能自始至終說的都是關於愛的故事而不是女孩間的友誼、拿坡里城區的生活或是義大利南方社會的政治黑暗面?
剛好上週日高燒不退,昏昏沈沈的過了幾個日與夜,就和兩週前動手術一樣,靠著那隻手機與外界聯繫卻也沒錯過「台灣人吃海鮮」,這次依然完美的追了一齣「學歷說」的鬧劇!身為台灣人,面對政治人物及媒體人毫無底線的無聊爭吵應該是再熟悉不過了,但每次還是能驚訝於他們將自己逼到死胡同的白痴言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因為喜歡閱讀 輾轉開啟對獨立書店的好奇 今天到水湳洞的非書店走走 很難想像在東北角海岸 有著一家書店
Thumbnail
這個E化年代;閱讀對於現代人變得越來越不實際。書店經營變的很困難,如果和每天都樣來一杯餐飲結合那麼書店就變成複合店。在日本發源引進台灣成功打造連鎖書店TSUTAYA BOOKSTORE就是個最佳例子。其實台灣本土也有類似經營模式書店那就是益品書屋(英文名稱:   EP BOOK)。 益品書屋相
2010年到2017年,我還在台北。那段時間,我經常光顧幾家書店,這些書店成為我探索知識的寶庫和心靈的避風港。 ▋政大書城 政大書城是我常去的地方之一。雖然我並沒有任何考試的壓力,但我經常在這裡購買各種考試用書,純粹是為了學習,增廣見聞。這些書籍幫助我拓展了很多不同領域的知識,讓我在學習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Thumbnail
上次談過書,這次談書店,主要談台中市的書店。 我年輕時,台中市有不少書店。 我記得火車站前,中正路有學海書局。 中正路有中央書局。 三民路有汗牛書屋等數間書店。 綜合大樓二樓,有義士書局。 中華路、公園路附近有舊書攤。 萬代福地下室有萬代福書展城(好像比較晚出現)。 不定期有書展。
Thumbnail
昨天晚上剛好經過台大校門正對面巷子裡的小小的『結構群書店』,忍不住進去逛了一下,沒過多久就有種想要把店裡1/4的書都搬回家的衝動,本來拿了一堆,後來覺得實在太重了(我還要去別的地方),就忍住衝動只挑了幾本,之後再慢慢去買吧!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去年春櫻盛放時逛了幾家位於首爾的獨立書店,其中一間更是繪本書店,覺得它們要在這些狹縫裡尋找空間生存並不容易,首爾的獨立書店集中在幾個大本營:由延南洞到望遠洞、西村以及鐘路等等,這次從延南洞至望遠洞,單是地圖標示也有20間之多,挑出三家走訪,也有各自不同定位。。
Thumbnail
印了《閱讀的島》附錄的獨立書店資料給中學生,希望他們能夠在寒假選一家獨立書店走走。自己也鎖定幾家雜誌還沒附上的新書店,想趁著寒假初期走訪,再為學生增補些資訊。 2023年11月「書蜜生活」開在桃園蘆竹,是一家剛出生沒多久的書店。最初可能是在玫玲姐的文中認識它,也曾幸運地參與網路活動抽中精緻小禮品(
Thumbnail
不再是書店街的書店街:重慶南路 曾經是台北市書店、出版社最密集的重慶南路,隨著近年來出版業的不景氣,讓這些書店、出版社紛紛撤守,就連最會賺錢的金石堂書店,也於2018年吹熄燈號。從此之後,重慶南路正式卸下「書店街」的招牌,在餐廳、商旅、金融業的蠶食鯨吞下,成了台北市又一條沒有什麼特色的普通街道。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因為喜歡閱讀 輾轉開啟對獨立書店的好奇 今天到水湳洞的非書店走走 很難想像在東北角海岸 有著一家書店
Thumbnail
這個E化年代;閱讀對於現代人變得越來越不實際。書店經營變的很困難,如果和每天都樣來一杯餐飲結合那麼書店就變成複合店。在日本發源引進台灣成功打造連鎖書店TSUTAYA BOOKSTORE就是個最佳例子。其實台灣本土也有類似經營模式書店那就是益品書屋(英文名稱:   EP BOOK)。 益品書屋相
2010年到2017年,我還在台北。那段時間,我經常光顧幾家書店,這些書店成為我探索知識的寶庫和心靈的避風港。 ▋政大書城 政大書城是我常去的地方之一。雖然我並沒有任何考試的壓力,但我經常在這裡購買各種考試用書,純粹是為了學習,增廣見聞。這些書籍幫助我拓展了很多不同領域的知識,讓我在學習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Thumbnail
上次談過書,這次談書店,主要談台中市的書店。 我年輕時,台中市有不少書店。 我記得火車站前,中正路有學海書局。 中正路有中央書局。 三民路有汗牛書屋等數間書店。 綜合大樓二樓,有義士書局。 中華路、公園路附近有舊書攤。 萬代福地下室有萬代福書展城(好像比較晚出現)。 不定期有書展。
Thumbnail
昨天晚上剛好經過台大校門正對面巷子裡的小小的『結構群書店』,忍不住進去逛了一下,沒過多久就有種想要把店裡1/4的書都搬回家的衝動,本來拿了一堆,後來覺得實在太重了(我還要去別的地方),就忍住衝動只挑了幾本,之後再慢慢去買吧!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去年春櫻盛放時逛了幾家位於首爾的獨立書店,其中一間更是繪本書店,覺得它們要在這些狹縫裡尋找空間生存並不容易,首爾的獨立書店集中在幾個大本營:由延南洞到望遠洞、西村以及鐘路等等,這次從延南洞至望遠洞,單是地圖標示也有20間之多,挑出三家走訪,也有各自不同定位。。
Thumbnail
印了《閱讀的島》附錄的獨立書店資料給中學生,希望他們能夠在寒假選一家獨立書店走走。自己也鎖定幾家雜誌還沒附上的新書店,想趁著寒假初期走訪,再為學生增補些資訊。 2023年11月「書蜜生活」開在桃園蘆竹,是一家剛出生沒多久的書店。最初可能是在玫玲姐的文中認識它,也曾幸運地參與網路活動抽中精緻小禮品(
Thumbnail
不再是書店街的書店街:重慶南路 曾經是台北市書店、出版社最密集的重慶南路,隨著近年來出版業的不景氣,讓這些書店、出版社紛紛撤守,就連最會賺錢的金石堂書店,也於2018年吹熄燈號。從此之後,重慶南路正式卸下「書店街」的招牌,在餐廳、商旅、金融業的蠶食鯨吞下,成了台北市又一條沒有什麼特色的普通街道。